北汽透露新能源规划8款新车覆盖全车系
近日,记者从北汽集团获悉其新能源汽车项目未来两年的总体规划。目前,BAIC新能源共有4款在研新能源车型、3款规划车型、1款预研车型、1款规划车型,共计8款新能源车型,涵盖大、中、小系列产品规划。Baw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据悉,正在开发的代号为C30DB、C33DB、C70GB、M30RB的四款车型,主要针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改进方向为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轻量化、智能化。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从60mA提升到80mA,整车续航里程提升到200km。安全方面,新动力电池达到IP67防护等级,轻量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动力电池盖减重20公斤,减重率超过30%。此外,代号为C10IB、C50EB、C71GB的都是新产品开发,其中C10IB为微型车,C50EB为紧凑型车,C71GB为中型车。这三款车型有望在2015年面市。代号为C80GB的中大型轿车计划于2016年上市。目前,北汽集团已生产销售纯电动汽车5000辆。
观点网讯: 近日,观点新媒体注意到广西印发《广西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称到2025年,广西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新能源 汽车 新车产销量超100万辆/年,占 汽车 新车产销总量30%左右。
此外,《规划》指出,产业链体系基本建成,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初步形成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建公共充电桩8万个,新建自用充电设施14.7万个;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新增45万辆以上,其中,到2023年底新增28.2万辆以上,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16项,力争完成项目投资超1700亿元。
据悉,《规划》还提出,支持以柳州新能源 汽车 城(基地)、南宁新能源 汽车 城(基地)、桂林新能源商用车基地、玉贵(玉林、贵港)新能源商用车基地为重点的新能源 汽车 基地建设。以整车为龙头带动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形成广西"四基一链"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南宁新能源 汽车 城。重点培育吉利、宁达、乾元等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大力支持申龙新能源客车、公交车、物流车、卡车的发展,支持 汽车 成套散件出口,打造面向东盟的南方新能源 汽车 出口制造基地。
另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特别提到依托"车―路―网―云"四维协同,打造共享生态圈。加快智能化 汽车 的发展,通过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实现和其他车辆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行人和V2X平台之间信息互通;建设车联网一体化路侧智能设施,主要包括5G蜂窝基站、蜂窝车联网(C―V2X)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号灯、标志等路侧智能设施,在路侧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各类环境感知设备、移动边缘计算设备。;构建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控平台。
本文源自观点地产网
易车讯 我们从官方渠道获悉,上汽大众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在长沙工厂开工新建新能源汽车电池车间,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后续MEB平台车型的生产。新建的电池车间规划年产能15万套新能源电池,同时预留产能升级空间,为后续新能源车型的配套打下基础。
据了解,上汽大众长沙工厂于2015年5月建成投产,基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标准化工厂理念设计,具备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整车制造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工厂共生产五款MQB平台燃油车产品,覆盖A级、B级、SUV等中高级乘用车。电池车间完工后,长沙工厂将从2024年起逐步投产MEB平台纯电动车型,规划年产能10万辆。届时,长沙工厂可实现MQB燃油车平台与MEB电动车平台产品的混线生产。
根据投资协议,蜂巢能源计划在金坛新增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年产约4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约1100亩,分为两期建设。截止目前,蜂巢能源总产能规划已超200GWh,其中在常州金坛园区规划投资已达230亿元,是蜂巢能源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地区。
此次投资建设的新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常州总部经济功能,是蜂巢能源产能扩张,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超预期加快发展,常州是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产业链的集聚地,地理位置、供应链、政策支持等条件非常优越。面临市场的强劲需求,蜂巢能源积极推进全球的产能布局,国内主要沿长江,集中在长三角、华南和西南三大区域。今后,蜂巢能源将以常州为总部基地,辐射全国,实现以常州作为企业总部引领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2019
随着“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发展目标与纲领陆续出台。近日,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低碳环保将是主线。与此同时,在冬奥会的助力下,张家口将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上述利好事件下,预计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与汽车新能源等。近年,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依旧“主打”低碳绿色,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风电与核电等清洁发电产业将获得利好。
望采纳!
易车讯 2月18日,奥迪正在坚实推进在华车型的电动化进程。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将持续拓展本土化电动化车型阵容,并将为基于PPE平台的奥迪纯电动车型建设全新生产基地,计划2024年底前竣工,投产E6L等纯电新车。
过去几个月中,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了又一重要里程碑:基于紧锣密鼓的筹备,以及有关部门的批复,位于长春的新工厂的建设已蓄势待发。工厂规划年产能达15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工厂生产将实现二氧化碳中和以及全面互联。
同时根据此前的消息,该项目建成后将生产B+SUV e-tron/B+SAV e-tron/C Lim LWB e-tron三款纯电动新能源车型,工厂总产能15万辆/年。这3款新车分别为奥迪Q6L e-tron、Q6L e-tron Sportback、E6L这三款新车。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奥迪在华电动化战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我们很高兴能与合作伙伴中国一汽一道,共同实现该项目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将全力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工厂开工建设。”
新工厂成为奥迪生产基地新标杆
至2024年底,一座高度先进的奥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将在长春建成。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表示:“作为奥迪最新的生产基地,该工厂将在数字化、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树立全新标准。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将为中国电动出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全新工厂,全新的信息技术架构将使所有流程联网。跨地区环境计划“零排放计划(Mission Zero)”的落实将助力可持续生产,以更好地在长春通过二氧化碳中和、全面互联的方式进行汽车制造。除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等生产区域外,工厂还将配备自己的电池装配车间。工厂的首座建筑计划在霜冻期结束后开始动工建设。
奥迪在华首座纯电动汽车工厂
位于长春的新工厂将是奥迪在华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该厂规划年产能将达15万辆,将为未来奥迪在华车型阵容的电动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按照规划,工厂将首先投产三款基于PPE平台(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车型。最初生产的车型将包括一款纯电动SUV及一款纯电动轿车。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睿哲表示:“通过奥迪在中国的首家纯电动车型生产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客户带来丰富、多元的高端电动出行选择。”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奥迪在中国第一家拥有多数股权的合资公司。公司CEO施睿哲也将负责新工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