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中国汽车产业十大笑话的解释
是这样的。
第2条:四大四小,指的是国企在对国内几家车企重组(应该是联盟)中归为了四大企业和四小企业(应该是按照市场的销售值和市场份额来划分的),这样的意图在我个人的理解范围应该是令国内发展好的车企抱成一团,达到精诚合作,成为国内车企的标杆,并且在政策上对四大企业进行更多的优惠及支持。而四小企业则是要他们通过资金、技术等等方面的合作,不断赶超,并且以四大企业作为目标,不断向前发展,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扶持,只不过没有四大企业扶持得多。总的一点就是:国家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刺激国内自主品牌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3条:大自主战略。我说了,是东风集团在未来的一个战略计划,东风集团原先是做军工出身的,后来合资了很多国外车企,例如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而在合资的这么多年内,东风集团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技术(技术恐怕没多少,因为国外对我国的汽车技术是实行垄断的。例如一台发动机出问题了,国外总部会派工程师来修,但在检修期间,是不允许有任何中国的技术人员在场),由此,东风在近两年内建立了许多旗下品牌:神龙汽车,东风裕隆(真正的来说这是台湾人的技术),东风启辰。以这些品牌作为基础,东风目标在未来一年内旗下所有品牌的销量达到200万这一大自主战略,但是有些困难。
第6条:新能源弯道超车。我都解释这么清楚了。。。简单来说,就是国内自主品牌期望在新能源这一块能够超越国外车企,达到市场份额不输国外车企和合资车企。
第7条我不解释了,就是我字面上的意思。但是恐怕你说是笑话的原因,是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并不买账导致的新能源城市发展不起来。
最后那个中汽邪我真心不知道邪是什么,可能是说中汽协不做正事,总是磨嘴皮子(事实也就是这样)。
新能源技术积累: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开
始布局新能源领域,生产出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 DM。在新能源领域潜心研究多年,比亚迪继而将 DM技术从1.0进化到3.0;2019年又发布全新e平台,纯电车型实现系统集成整合,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升。可以说,每一次更新都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不断探索积累的成果,同时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也为优秀的产品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汽车之家评选规则:通过对车主进行封闭式的调研,统计出新车在2-12个月拥车期内百车故障数,数据越小则表示质量越好。同时在统计数据的同时还会排除水分数据,而且对调研群体数量也有一定要求,调研样本需要大于30。
而在这份经过严格评比的榜单中,比亚迪实力霸榜反超豪华品牌:秦新能源以40个故障数,超越雷克萨斯ES、凯迪拉克XT4等豪华品牌。
国际级别的品控把关:比亚迪吸引了国际顶尖品质大师——前奔驰S级底盘专家汉斯加盟,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的调校,赋予比亚迪汽车德系豪华标杆车的驾控实力。拥有20多年NVH经验的国际知名风噪专家车熙范为车型打造图书馆级别的NVH品控。
在汽车界,比亚迪也是一个"魔童"般的存在,众所周知的新能源汽车老大。近日,比亚迪又刷新了我们对它的认知,在汽车之家近日发布的2019年1-6月《中国品牌质量排行》中,比亚迪秦新能源完胜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ES。
比亚迪实力霸榜,"开不坏的丰田"也拿它没办法
"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虽然是一句调侃,却突出了丰田质量可靠的特点。然而,这次雷克萨斯却意外败给了比亚迪的秦。
据了解,汽车之家《中国品牌质量排行》评选规则:通过对车主进行封闭式的调研,统计出新车在2-12个月拥车期内百车故障数,数据越小则表示质量越好。同时在统计数据的同时还会排除水分数据,而且对调研群体数量也有一定要求,调研样本需要大于30。
而在这份经过严格评比的榜单中,比亚迪实力霸榜反超豪华品牌:秦新能源以40个故障数,超越雷克萨斯ES、凯迪拉克XT4等豪华品牌。
比亚迪是中国自主品牌全面向上的缩影。如果在2019年,你还认为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差,那么你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10年前。
在这份高于行业平均线的排行榜中,除了秦新能源反超豪华、合资荣登榜首以外,还有多款登榜的中国品牌车型,其中包括比亚迪另一款6.99万起售的中级家轿秦Pro,以及WEY VV6与VV7、领克03、博瑞GE等知名车型。
好的口碑,必然带来好的销量,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数据显示,霸榜《中国品牌质量排行》的比亚迪秦家族目前累销突破20万辆,其中秦新能源车型突破18万辆,进一步映证了消费者对秦家族品质的认同。
都说"弯道超车"是笑话?比亚迪过弯姿态很帅
对于新能源"弯道超车"这句话,许多人都嗤之以鼻。
这也怪不得网友,谁让此前屡屡曝出的骗补丑闻、纯电动车质量问题让消费者丧失了信心。然而新能源汽车领域认认真真造车的企业确实也是存在的,比如比亚迪。不然,为什么丰田也要来和比亚迪合作,布局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呢?
而比亚迪的认真也最直接体现在了销量表现上,数据显示在车市低迷的大背景下,整个上半年,比亚迪乘用车全系累销223180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销14076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97.5%,超过新能源整体增速。在这方面特斯拉也不是它的对手。
资料显示,2019年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仅仅凭借个人用户购车数据,便以惊人的销量高居北京纯电市场月销榜榜首,市场占有率达到42.57%,并大幅拉开了与第二名之间的距离。比亚迪这波"弯道超车"很帅!
如何打开个人用户购车市场,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的难题。然而,比亚迪却能走在前列,这位车界"魔童"是如何长成的呢?
新能源技术积累: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生产出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 DM。在新能源领域潜心研究多年,比亚迪继而将 DM技术从1.0进化到3.0;2019年又发布全新e平台,纯电车型实现系统集成整合,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升。可以说,每一次更新都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不断探索积累的成果,同时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也为优秀的产品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际级别的品控把关:比亚迪吸引了国际顶尖品质大师——前奔驰S级底盘专家汉斯加盟,负责底盘、悬架、转向的调校,赋予比亚迪汽车德系豪华标杆车的驾控实力。拥有20多年NVH经验的国际知名风噪专家车熙范为车型打造图书馆级别的NVH品控。
国际一流供应链体系:如博世、麦格纳、索菲玛、海拉、哈金森、天合、科世达、库博、佛吉亚等全球一流供应商,为品质背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极限赛场的验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活跃在各大全球性汽车赛事中;2014年,比亚迪秦首下"练兵场",作为第一款参加CRC赛事的新能源车型,它至今依然活跃在赛场上,并在CRC赛事中连续5年夺得SAE组冠军,多年来的赛事经验反哺技术与品质的提升,在刚刚结束的CRC张掖站秦家族同样取得了领衔前三的成绩。其中秦Pro DM首次以量产轻改姿态参加赛事,用严酷的赛场考验验证了技术的领先与稳定性、产品品质的可靠性。
来自插电混动汽车的“真香警告”
一
报告显示,与传统燃油车有着相同使用便利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在新能源车行列中有着较高的保值率,但也只有45%左右,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有着15%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显然与车辆使用上遇到的问题相关。
根据几年来车主的用车反馈不难得知,在不充电的情况下,这类新能源车的油耗与同发动机排量燃油车相比,高出35%左右,在油价处于高位时期,进一步增加了车主的负担。另外,插电式混动汽车在亏电的情况下,发动机要承担动力输出以及给电池充电两大职责,行驶动力性以及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在不具备充电条件下,绝大部分PHEV车型以纯加燃油的方式行驶,油耗比普通燃油车更高。
此外,有部分用户曾反映电池损坏后更换,需要花费高达数万元的更换费用。尽管在购车时声称厂商会提供完善的动力系统质保政策,但问题出现后,则多以人为损坏为由,车主难以获得免费质保。因此,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很难提高。
不少PHEV汽车在长期亏电行驶后,电池寿命严重衰减,需要更换电池时,4S店通常会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保修,车主要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
尽管如此,插电式混动车型仍然受消费者欢迎,原因在于在国内的限牌城市,拥有新能源车这个特殊身份的车型,可以直接获得上牌指标,也因此,越来越多想从摇号、拍牌痛苦中得到解脱的人选择了插电混动车。
一定不是,将来应该会重点发展氢能源
电动 汽车 补贴新政策是什么
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之后电动 汽车 将不再享有补贴政策。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的续驶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同时在行驶速度方面,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应不低于100km/h。
以2019年的补贴政策来看,只有续航在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才能获得补贴。另外,补贴也分档位,续航250-400公里补贴1.8万元,400公里以上补贴由此前的5万降至2.5万,取消地补。补贴在慢慢缩减,而到2020年年底,电动车补贴政策或将取消,2021年将完全取消电动车补贴。补贴退出是必然趋势,补贴的初衷就是为了刺激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化与普及化,起到扶持作用,而现在新能源 汽车 制造与消费的进展程度,已经走入正轨。
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比例已经占据到全球的50%,说明补贴已见成效。丰厚的补贴款额,导致部分企业贪图利益,存在一些企业骗补、消费环境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困境,有必要进行整治。如今补贴缩减,意图就是倒逼企业自身造血,让有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更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观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电动 汽车 仍然存在充电不便、里程焦虑、购车成本高等问题,这一切都看似不太乐观,为什么还说电动 汽车 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
一、电动 汽车 电辆效率高
EV、 FCV的车辆效率远高于燃油 汽车 。普通燃油 汽车 (TanktoWheel)的实际效率仅为16%,采用混合动力后车辆效率达到30%。EV的车辆效率及 FCV(燃料电池 汽车 )分别为81%、50%。EV、FCV以“化学能—电能—机械能”代替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方式,以“电能”为媒介的转化效率会高达90%,而“热能”为媒介的转化方式最高也就是40%。
电动 汽车 的综合效率同样高于普通燃油车,燃料制备效率提升将进一步拉大与燃油车差距。综合效率,EV、FCV比普通燃油 汽车 分别高出15%、14%。目前以化石燃料燃烧制电以及制氢的效率虽然低,但是,核电、绿色能源的应用效率、氢气制备技术进一步提高, 汽车 电动化的综合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汽车 的电动化实现车辆高效,带来能量的高利用率,减轻平民大众“钱袋子”。至于大气污染、能源危机、二氧化碳排放等等高大上的论调,也无非是能量综合利用率的问题。
二、电动 汽车 构造简单
汽车 电动化将使零部件减少1/3。普通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一般认为是30000个,其中发动机类占比约22%、驱动操控类占比19%、车身占比15%、悬架制动占比15%、照明及线束占比12%、其它电子装备占比10%。对于EV,发动机的22%、电子产品的7%、驱动传动系统的7%等被去除。而电池、电机、DC/DC转换器、电动刹车等至多增加100-200个零部件。综合来看, 汽车 电动化将减少11000个零部件。
构造简化将带来成本降低、操作方便及更大的内外观美化空间。 汽车 电动化使零部件大幅减少,对企业意味用更少的人力、场地、设备、管理,更快、更高效的进行量产,节约成本。对消费者,意味更廉价的 汽车 。而且,电动模式带来更加简单、响应速度更快的操控。轮毂/轮边电机、电池高能小型化以及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给车辆设计提供更多的改良空间,可能提升车身美感及舒适性。
三、电子化、智能网联发展的要求
对车辆性能的要求,使整车的电子信息设备配置率大幅提高。电子设备的增加,能提升车辆效率,加强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据估算,1980年, 汽车 电子设备的费用占比约为3%;2000年,电子设备的占比达到20%;2015年,车辆电子设备费用占比上升至30%。相 汽车 电动化将新增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费用占比将超过65%。
车辆的智能网联化进一步加大信息处理量。整车电子系统已经延伸至“人—车—环境”的立体式信息处理,对道路路况、周围行人与车辆的信息处理提高驾驶安全性,对周边充电桩、停车场、商铺、电影院的信息处理,提高使用便捷性。这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传感器、控制器、芯片等,同时需要不停的完成信息处理及计算。
庞大的车辆信息处理需要足量的电能支撑。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我们处理逸散的信息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将越多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转化成越有规律的可用性信息,耗能就越大。电子产品配置增多,智能网联化的客观要求,迫使未来的 汽车 需要配备容量足够的的储能电池。
四、能源结构调整
以 “电”为媒介的 汽车 电动化实现能量的无固定区域及形式的输出及输入。 汽车 电动化的本质是利用电能来进行机械驱动。当储能系统把化学能直接通过电流与外部直接互通时,我们的能源选择就不仅仅限于像汽油这样的某种物质,即产电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途径,而电的也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取。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求随意调控和选择能源方式,最终优化能源结构。例如,家里的储存的太阳能可以去充电 汽车 或是卖给电力公司,地沟油可以燃烧变成电再驱动 汽车 等等。
所以说发展电动力 汽车 是推动时代车轮向前的必然趋势,因为国内有些很多优秀的新能源企业,像BYD,小鹏,吉利等,对于目前存在的里程焦虑等问题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完美的解决。
首先,新能源是国家大力推荐的发展行业,当然,主机厂也会抓住这个风口,毕竟对于企业来说,国家补助的钱比卖车挣的钱容易多啦。
第二,主机厂并没有把主力研发团队放在新能源研究上。更多是采购去开拓更多的系统集成商来给我们做配套服务,这样时间更短,新车型推出的时间越短。
第三,其实一直在大力发展氢能源。包括我们已经研究很久了,很多工程车已经路测,但是一直不对外公布,原因大家都懂。
政策导向和自然发展趋势是两回事,充电的问题和电池衰减更换成本解决不了,一窝蜂扎进去就是死,老百姓真的很不容易,还做不到六年换半台车,怎么趋势,年年补贴还是免费换电池还是充电设施全面建设,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能说新能源是趋势,但电就不一定了,毕竟中国的电也很紧张,电动普及,电从哪里来,烧煤水电不破坏环境吗
电动 汽车 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不能说未来的新能源车全部都是电动车,但其肯定是会占很大比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
1,因为环保需求,中国政府(国内也需要弯道超车,毕竟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差的太远)和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决定了电动车会在未来10年内大规模发展,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从目前来看,只有电动车是最成熟的新能源车,尽管他还有一系列缺点。
2,无人驾驶,车联网,共享 汽车 一定会在10年内某一天实现,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需要出行时,你拿出手机,输入位置和目的地,一架无人驾驶 汽车 就开到你面前,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而电动车的优势在于,自动到充电桩无线充电,电机智能化控制比汽油机更灵敏,行车更安全,如此,人们的出行成本会非常低,公共交通也变得更加便利、高效、环保。
3,核聚变技术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这将是革命性的新能源,到时候电能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新能源。
4,电池技术也必将有所突破,从而把目前的短板补齐。
以上来看,不管是未来10年,还是更远的未来,电动车必将是大势所趋。
楼主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楼主,电动车是趋势这是一定的,最起码在我国是趋势,如果这些里面纯电的优惠最高,价格最实惠,并且只有纯电的车享受国家能源补贴和各地方政府的特殊补贴,你说你会选择纯电吗?
可能你会有疑问,为啥会这样说。
大背景,国际上好多国家都已经制订了退出燃油车制造的时间,其中就包括德国,当然你会说以上的几种车都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呀,都符合他们的初衷,当然你这样说也对。听我接着讲
为什么美国没有制定计划表?另外为什么中美的摩擦这么严重?其实可以当成一个事情来看,那就是美国要保证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这样才能保证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而中国的日渐强大,会逐步的削弱他的话语权,所以他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压制中国,包括制裁华为,制裁高精尖的科研院校等。扯远了,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发战争财,一下子陡然而富,这个时候他看到了石油是全世界发展的命脉,所以他和那些中东石油出口大国有协议,就是你不用发展军事,我保护你,就一个条件,那就是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你要是打破这个协议,我不光不会保护你,可能还要打你,和打伊拉克,伊朗一类的行为一样,就是保护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OK,话说回来,你知道中国一年进口石油多少吗?
201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13.6%至3.81亿吨 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达到了5.06亿吨,进口额达到了 1.66万亿元,占2019年我国商品进口总额的11.6%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机动车目前已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其中汽油占26%,中等提炼油(包括柴油,喷气机燃料和煤油)占33%,燃料石油占12%。
2017年中国石油消费6亿吨,其中一半是我们 汽车 用的汽柴油消费。2017年我们有多少车呢?两亿一千五百万辆车。2019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到两亿五千万辆车,估计今年年底我们一定会超过美国的两亿六千万辆车。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大,可这些油从哪里来的呢?这其中70%都是进口的,这就是我们的能源安全问题。
上面的数据说明什么呢? 汽车 的燃油消耗量远远的超乎你的想象,那么中国就不得不像中东国家进口石油,也就摆脱不了美元的控制。
那么之前没有办法,现在有办法了,我们要抓住机会,全面转换新能源纯电 汽车 目前来看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这个不解释啦,疫情期间你的家乡是不是又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
第二,帮助摆脱美元控制
上面分析完了
第三,实现 汽车 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燃油 汽车 别人多少年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10年内是不可能赶超合资车的。现在机会来了,抓住机会,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咱们做了那些政策呢?
第一,能源车有补贴
第二,新能源车免除购置税
第三,对 汽车 制造厂补贴
第四,各个一线城市,主动抛出各种政策,上海10万车牌的地方,新能源车可以直接上牌,北京不限单双号,广东深圳对新能源车有特殊补贴等。
为什么要引进特斯拉
因为前几年国家烧钱,但是有些企业就是在拿补贴,磨洋工,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一定会冲击传统燃油车市场,给那些车厂就两条路,要不就跟上,要不就几年后再见。这可以大大推进国产新能源 汽车 的脚步。
能源车的弊端
新能源车说的再多,什么充电桩少,什么续航少,其实总结下来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好了,那就是电池
两个方面,三个方向
不换电池组
第一,超级充电模式,特斯拉在做
第二,增加电池容量,特斯拉在做
换电池组
蔚蓝在做
所以在等技术突破,如果有一天你充电5分钟,可以续航200公里,你不觉得香吗?如果你换个电池组就三千二千,你还觉得后期维护费用贵吗?
污染问题
这个暂时没好的办法解决,后期电池处理是个问题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帮到您
电动 汽车 有很多优点,环保静音,起步速度快,平稳,越来越多车主选择了电动 汽车 ,国家也大力扶持电动 汽车 ,免购置税和上牌政策,现在人们最多的顾虑是续航问题和充电是否方便,还有电池的安全稳定性,但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顾虑将不再困扰我们,大家应该多一些期待与支持。
解决不了电池的技术难关新能源就是个笑话
666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主流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产车型,多数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但是,2016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挑战。从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3748辆,较之2015年1月的4861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80%,但是与2015年12月的3.7万辆相比,环比下降63%,销量减少超过2万 辆,可谓是“断崖式下滑”。
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到了什么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术和配套是瓶颈
众所周知,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现金补贴。例如在北京不用摇号,在上海不用拍牌,还有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现金补贴,比如一辆吉利帝豪EV,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分别为5.5万元,使落地价仅为11.88万-13.98万元,考虑到节约的用油成本,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但是,国家不可能永远提供巨大的资金补贴。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收录了247款车型,这远远低于旧目录推荐的车型数量。这样一来,企业再去生产这些已不在目录的车型,国家补贴和销量都无法保障,为了自己的利润,很多企业都选择停产或者减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下滑。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不是市场的自然力量,而是国家靠真金白银催熟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补贴的退出之后,各企业在结束跑马圈地之后将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阶段。
目前,电动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不仅成本高高在上,还面临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来就面向高端的特斯拉不断出现起火的新闻,更加重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不信任感。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的关键就是在电动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抢占行业制高点。比如特斯拉采用三元锂电池+高智商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三元锂电能量密度大的优势;而更多的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耐操的优势。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比亚迪,2015年遥遥领先于同行,连续8个月蝉联新能源汽车的冠军宝座,累积销量超过了6万台。其背后是就是其铁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电动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续航,而比亚迪e6(参配、图片、询价) 的续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亚迪铁锂电池技术还拥有高电压、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
另外,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还有配套设施问题,比如充电桩的建设还远不到位,导致纯电动车只能在家门口转悠,无法成为进入主流市场。
低油价让纯电动车降温
当然,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如今油价大幅度下跌的问题,打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
最初,新能源汽车成为热点并不只是因为环保问题,而是出于节能的考虑。还是在几年前,油价飞涨,导致人们对油价的预期越来越高,而相对低得多的电力成本,催生了人们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极大兴趣。
但世事难料,仅仅几年之后,油价直线下滑,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汽车信心备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尽管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雾霾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但是在购车的时候人们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靠情怀发展。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在北京做了个街头调查,结果是十个人有九个支持新能源汽车,但是只有一个愿意去买,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可见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能做的,还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水平和售价与传统的内燃机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市场接受。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到2020年,3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车成为新常态,普遍都能达到该水平。而2025年之后,燃料电池续航将达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机用到的地方,燃料电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对于续航300公里以内的电动汽车,取代传统车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继续发展燃料电池轿车。
另外,增程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是承前启后的主流技术方向,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也将成为主流,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跟国外比较,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油耗偏高,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插电式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低于1.3升,12米客车低于16升。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也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这两年研发方向开始向混合动力倾斜,在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之间进行平衡。
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8548辆,其中插电混动销量为17489辆,纯电动为41059辆,两者相差3倍之多;反观2015年的数据,2015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76627辆,其中插电混动为63557辆,纯电动汽车为113070辆,与2014年相两者大大缩小了销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见。
仍是国家重点扶植对象
目前,基于战略的考量,国家仍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扶植的产业。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与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起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并且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这样微观的话题写进了报告中,足见重视程度之高。
据业内人士估计, 2016年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60万辆。但是国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真金白银的补贴将逐渐退出,这也意味着国家在下一步将逐渐退出输血,而是蓄水样鱼,谁能成长壮大就看企业自己了。当然,从长远来看,业内普遍的观点是,二十年后电能一定会替代燃油。因为从1970年起全世界容易开采的2万亿桶原油已经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万亿桶在25年内用完不是梦,而电能是目前最靠谱的替代能源。
这个预测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信心倍增。在国内,像长安、北汽、上汽、东风、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激进的十三五计划,比如长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销量推到40万辆,上汽宣布拿出200亿元在2020年将实现60万辆,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让新能源的销量占比90%以上的口号。同时,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例如:长安将与吉利集团将共同投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就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及动力总成研发展开合作,而东风汽车已与国能电动汽车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将在天津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基于SAAB凤凰平台的全新一代萨博9-3电动车。
业内专家指出,纯电力系统是今后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能化、轻量化、底盘一体化。整车方面技术目标是车身底盘减重30%,百公里耗电10度以内,产业化目标是电耗降低20%,工况下百公里耗电12度。到2020年就算是没有补贴,购置续航200-250公里的小型电动轿车的总成本可以跟燃料轿车竞争。纯电动汽车在城里开比燃料车体验更好,现在只要成本性价比能够上去,普及是在2020年之后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大家细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传统车企渐入佳境,长城欧拉表现抢眼,比亚迪、吉利也都投入不少。新势力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三款车(NIO、小鹏、理想)都已经上市,市场表现非常好。
在世界上,特斯拉是目前唯一压在他们头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但要想超越特斯拉,难度就大了。目前,特斯拉的领先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技术、芯片技术、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如果想超越特斯拉,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但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特斯拉竞争。只有追上他,才能一步登天或吃成胖子!"。
如果你想走捷径,付出的代价是你必须回去补足基础! 因此,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追赶。当然,我们也相信,华为有这个实力! 不是在未来,而是很快。我们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有一流的制造产业链,难道就不能培育出一流的电动车品牌?再说,电动车没有燃油车那么多的专利壁垒,我们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优势明显。
新能源汽车四五年来一直很火爆! 特斯拉、尼奥、小鹏等公司在股票大涨期间。新能源已经被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关注度。现在国内品牌超过欧美品牌的结论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是在中国。最好的新能源基础设施也在中国。国内品牌更接近用户,能更快地了解客户需求并作出快速反应。欧洲和美国品牌在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以及品牌运营方面有优势。但体量太大,无法转向新能源这块市场,还是要有很大的决心。
弯道超车需要的是赛车手高人一筹的驾驶技术,不然就变成弯道翻车。搞实业想超过对手同样靠技术,靠研发能力。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开弯道,结果车一定会翻得很惨很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但是,对于一个全球石油进口大国,从单一能源做出改变是不得已的事情,特别是在逆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国际石油进口被封锁,或者大幅涨价,依靠石油。
造车不光是造发动机,底盘调校、安全策略等工作也很重要。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国外也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并不是坐等反超。我觉得更应该从国情实际出发,造人们需要的车,在重这个问题,其实两弹元勋钱学森回国后就提出来的,说西方国家已经把内燃机研究透了,希望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开发,老一辈的眼光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真是高瞻远瞩。
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消失,差距会快速缩小,但是超车还比较难说,人家百年车厂虽说掉头比较难,但是一旦掉过来那也不容小觑,看看现在的新势力,加速一个比一个快,各种秒牛秒不到什么弯道超车。你研发别人也在研发。只能说谁能够制造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看,发动机汽车还有存在的必要,比如未来的战争,比如特殊的场合,特殊的需要。
新能源车咱们国家总算是和老牌工业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弯道超车是肯定的,具体能超多远不好说,毕竟咱们有很多零部件和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具体就是咱们的电动在随着排放的升级,每装一台汽车,交给国外核心技术的钱,早已超出了销售的利润,汽车业成为代加工行业。现在国家抓住新能源发展势头,全力打造中国版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