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炭价格的五大因素有哪些
推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增幅趋缓。今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据统计,1-9月份全国煤炭产量167674.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月环比平均增幅趋缓,8月份增幅较7月份下降4.5%,9月份较8月份仅增1.2%。
二是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经济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9月份全国火力发电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化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7%、15%、24%和13.8%。这四项耗煤量约占国内煤炭总需求的80%以上,其产量快速增长拉动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明显增加。此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四季度煤炭市场将进入传统消费旺季,煤炭需求进一步增加,增幅可能有所扩大。
三是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促使煤炭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今年以来,我国在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区进行包括提高煤炭资源税、增加安全生产专项费、设立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可持续发展基金等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将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矿转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计入煤炭现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成本压力,从而对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形成较强支撑。据统计,1-10月,山西省国有重点煤企每吨煤的平均生产成本为185.46元,同比上涨21.5%。
四是铁路运力比较紧张,推动煤炭价格上涨。四季度,铁路运力偏紧制约煤炭供应的基本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山西、陕西、宁夏等部分省区受到铁路运力紧张的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拉涨销区煤炭价格。
五是国际市场煤价上涨的影响。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北半球各国进入冬储煤季节等因素影响, 未来几个月国际市场煤价上涨动力仍较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国内煤价上涨形成支撑。
1、运费运费运费运费,煤炭价格50%以上是由运费构成。其中主要为铁路运费,其次是海运费。 ①铁路运费。 1) 铁路运量。 2) 铁路检修。 3) 铁路事故。 ②海运费。 1) 航运市场行情。 2) 燃油价格波动。 ③港口费用。 2、供需关系供需关系供需关系供需关系,供大于求煤价下降,反之上升。 ①影响煤炭供应因素。 1) 政策影响开采量及煤炭价格,如山西煤企整合、中央五年计划。 2) 因事故发生的停产及安全生产政策的执行使煤炭开采量下降。 3) 煤企及行业协会运营策略。 ②影响煤炭需求因素。 1) 气候,如大雪及严寒天气使得供暖企业的煤炭需求量加大。 2) 相关行业,如钢铁冶金等耗煤行业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及运营状况。 3)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影响企业运营状况,而其中的生产制造企业的煤炭需求及耗电量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煤炭的需求情况。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影响着煤炭价格的波动。 ①国际煤炭贸易。 1) 国外各地区煤炭价格。 2) 煤炭进、出口情况。 3) 来自其他国家或世贸的贸易制裁。 4) 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煤炭供销协议。 5) 世界或地区金融危机。 ②国内经济环境。 1) 与煤炭行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及政策。 2) 金融市场 如焦炭期货交易,大量的无货沽空会导致最终煤炭价格降低。 3) 劳动力市场 人工成本。 4、政策导向及政府政策导向及政府政策导向及政府政策导向及政府调控调控调控调控。 ①各种收费的提高会影响煤炭价格 如税费。 ②对价格直接调控 如对于合同煤的调控。 ③政策导向 如节能减排。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各个环节的一些灰色收费。 重大矿难。 特殊事件——灾难 。 政治事件
从2007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14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预计未来14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总量将由200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算,折合6.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27年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54,今后15年按0.5计算,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按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加快,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行业在能源供应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巩固了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位;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保障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等。
(1)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我国煤炭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引发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势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国际国内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国家能源消耗的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发电、钢铁、建材、房地产、家用电器迅速发展为代表的重工业化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升级、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为煤炭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统计,我国1985-2005年煤炭消费量对国民经济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能源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发展格局是“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确保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资源,其经济价值将在未来稳步提高。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至于煤炭。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国家不仅确定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成为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质,减少了污染,为煤炭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另外,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短缺、资源类产品日益紧缺等问题,因此,未来煤炭在人类社会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会得到人类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