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2022年石嘴山各煤矿今年开吗

洁净的砖头
现实的玫瑰
2023-01-30 12:09:17

2022年石嘴山各煤矿今年开吗

最佳答案
暴躁的毛豆
勤恳的黑裤
2025-09-12 18:45:43

还没有开。

1、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2022年石嘴山各煤矿今年还没有开,公司目前正处于建设期。

2、其中红一煤矿计划2022年10月份试生产。

3、红二煤矿计划2023年12月试生产。

4、选煤一厂与红一煤矿同步试生产。

最新回答
羞涩的豌豆
个性的过客
2025-09-12 18:45:43

2007年11月27日,宁夏石嘴山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在巡查中发现,石嘴山市某煤炭公司在其煤矿采矿权矿区范围内,擅自将审批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地下开采方式改为露天开采。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其停止开采,接受调查,随后进行了立案调查。通过查阅该公司提供的采矿许可证、经批准的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掌握了该公司在未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露天开采的违法事实。

鉴于该公司已构成擅自改变开采方式的违法行为,2007年12月24日,市国土资源局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违法开采行为,处以罚款5万元,并要求该公司在2008年1月10日前回填违法开采的露天采坑,逾期不改正则将提请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吊销其采矿许可证。2008年1月9日,该公司履行了行政处罚,没有提出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

【分析】本案是一起擅自改变开采方式的案件。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一)变更矿区范围的;(二)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三)变更开采方式的;(四)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的;(五)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按照上述规定,宁夏石嘴山市某煤炭公司没有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擅自变更开采方式,构成了违法行为。对上述违法行为,《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对这种违法行为作出了“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罚款”的具体规定。石嘴山市国土资源局对上述违法行为的定性处罚,适用法律正确。

需要指出的是,未依法进行变更登记擅自改变开采方式,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违法行为。如果任其蔓延,将对法律的严肃性、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构成严重的威胁。正因为如此,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这种行为的法律责任。但这种违法行为,在实践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鲜有受到严厉处罚的事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打击这一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

懦弱的战斗机
靓丽的水杯
2025-09-12 18:45:43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是一座崛起于山水之间的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于1960年, 辖大武口、惠农二个城市区和平罗县。有汉、回、蒙、藏等26个民族,全市总人口为73万,总面积为4454平方公里,是宁夏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在石嘴山市党政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建成山青水秀,道路宽畅,市容整洁,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依城,绿色环城的生态城市和精品城市 ,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现在的石嘴山堪称为既充分体现自然人文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山水园林化城市”。 石嘴山是一个发展中的旅游城市。兼备江南秀丽和大漠的粗犷豪放于一体的沙湖,是国家AAAA级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是融生态观光、宗教朝圣、军事体验、极限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还有金戈铁马的兵沟古战场、神秘的贺兰山岩画、奇特的古生物化石、古老的长城遗址、一望无际的马兰花大草原、神奇大漠草原风情等,正逐步成为宁夏乃至西北的旅游热线。 石嘴山市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 一是煤炭资源储量大。探明储量为23.61亿吨。被誉为“太西乌金”的太西煤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特点,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是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1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05亩,居宁夏灌区首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112万亩,人均3.94亩,农业开发潜力极大。三是旅游资源独特。兼备江南秀丽的水上景观和塞外豪放的沙漠风景于一体的沙湖,是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还有正在开发建设的大武口森林公园、大武口三湖水上公园以及北武当庙、平罗玉皇阁、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陶乐兵沟汉墓等,逐步成为宁夏乃至西北的旅游热线。 石嘴山市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 。 石嘴山市建市以来,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亿元,财政收入3.7亿元。一是经过40年发展,全市 初步建起了电力、机械制造、冶金、陶瓷、化工、建材等门类 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二是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市内集中了太西集团、亘元集团、西北奔牛集团、 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宁夏恒力集团公司、宁夏民族化工集团公司、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大武口发电厂、石嘴山发电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三是有一批好的主导产品。原煤、焦炭、煤矿机械、金属镁在自治区占较大比重;石灰氮、双氰胺产量和质量居亚洲首位;钽粉、钽丝生产能力和产量居世界前三位。四是有三家上市公司。现有民族化工、恒力集团和东方钽业三家公司股票上市。五是全市出口商品供货值达26亿元,出口创汇达2.1亿美元,占宁夏的60%以上。六是电力优势突出。现有两个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发电量30.4亿千瓦时。石嘴山第二电厂正在建设,建成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180万千瓦,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占自治区发电量的3/5,成为宁夏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人均发电量近1.5万千瓦时,居全国前列。 石嘴山市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和通讯便利,南距银川机场100公里,包兰铁路、109、110国道、石中高速公路纵贯全市。邮电通讯快速发展,每百人拥有电话12部,移动电话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市境内供电、供水充裕,特别是随着石嘴山二电厂、大武口污水处理厂、大武口第二水厂、石嘴山市煤气工程、道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 石嘴山市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发挥特色、再造优势”的工作思路,逐步培育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 一是高科技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工业是石嘴山市的骨干和优势产业。东方钽业公司的 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80%,钽粉、钽丝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5%和40%。去年销售收入达18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利税2亿元。依托这一优势,我们建设了新材料科技工业园,一期占地1.94平方公里,现正准备二期工程建设,科技园主要发展钽铌、阻燃新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多元素合金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预计到200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将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二是煤炭深加工产业。 依托“太西煤”的优势,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民族化工和大荣化工两个骨干企业,其主导产品石灰氮、双氰胺全部出口。埃肯碳素(中国)有限公司是欧洲跨国公司在宁夏的第一家独资企业,计划在3到5年内建成亚洲碳素生产中心。力源公司与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建设的1600吨汽车用活性炭项目、民化公司与美国威振公司合资生产1万吨高档煤质活性炭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到2005年,全市煤炭深加工产值达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5%。 三是电力基础产业。 石嘴山二电厂项目是石嘴山市建市以来最大的投资项 目,对加快煤电转化,带动建筑、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到2005年,电力基础产业产值达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7%。 四是“清真”品牌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石嘴山市灌区地势平坦,沟渠配套,林网交错,加之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畜产品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平罗、惠农两县被纳入了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形成了脱水菜、油葵、蓖麻、枸杞、牛羊养殖等基地,逐步建成了石嘴山清真牛羊肉产销集团、万吨清真色拉油、1000吨枸杞加工、惠农脱水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特别是羊产业和菜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农业产业化推进,预计到2005年,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 五是特色旅游业。 以沙湖为龙头,以自然风光和山水园林化城市为切入点,重点建设北武当庙(寿佛寺)综合旅游景区,开发贺兰山岩画、古生物化石、古长城、钟楼寺庙、珍稀植被、回族风情、大漠草原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借助外力开发旅游资源,把大武口建设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气氛浓厚的园林化旅游城区,到2005年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亿元以上。 石嘴山市初步形成了城市园林化框架。石嘴山是一个煤炭城市,也是西部的一个小城市,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发达和干旱给城市建设和生态改善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1996年我们把城市建设定位在创建园林化城区上,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初步建成园林化”的奋斗目标,动员全市各方面的力量,付诸实施。一是大搞城市街道和单位庭院绿化,目前基本达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二是加快绿地广场建设。新建、改造了大武口中心广场、东方广场、太西广场、五环广场和市政广场等,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活动场所,努力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三是加快贺兰山东麓生态工程建设,将黄河水经过四级扬程引入城区,确保城区绿化用水,并开发建设占地1万亩的大武口森林公园。现在全市城区林木覆盖率达23.1%,人均绿地4.5m2,其中大武口区林木覆盖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达12m2,基本做到了绿色环绕城市。 最大的感触 就是现在的环境比前几年好多了, 新海湖也不错。生态真的改变了不少, 也没那么多沙尘暴了。

隐形的自行车
鲤鱼嚓茶
2025-09-12 18:45:43
石嘴山的煤还让开采。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至2022年12月25日,石嘴山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实行保护性开采,做到统一规划、限量开采、综合利用,是可以进行少量开采的。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

洁净的大地
贪玩的电灯胆
2025-09-12 18:45:43
多植树,尽量避免大气污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蓝天”

严控钢铁、电解铝、电石等行业新增产能,自2013年以来没有新核准、备案钢铁、电解铝新增产能项目,2018年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煤炭去产能工作任务。开展涉钢企业专项清理整顿, 6家“地条钢”企业完成了拆除处置工作。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列入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支持范围,争取专项资金3026万元,有序推进重污染企业梯度转移、环保搬迁和退城进园,基本完成城市主城区石化、化工、冶金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任务。积极排查“散乱污”企业,采取关闭取缔、搬迁改造、淘汰落后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强化燃煤污染治理“保蓝天”

银川市灵武华电“东热西送”等一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全区地级市城市建成区全部实现以热电联产为主,天然气、电能为辅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市、县(区)城市建成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基本解决城市建成区内供暖锅炉燃煤污染问题。

2016-2019年全区共淘汰:燃煤锅炉2596台,燃煤锅炉改气改电753台。截至2020年9月底,已淘汰:燃煤锅炉24台,煤改气、煤改电35台,完成散煤“双替代”项目36个。

每年采暖季,对供热锅炉、民用燃煤设备用煤进行多批次抽检,对销售、使用不合格燃煤的单位和用户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保蓝天”

严格机动车辆注册登记标准和强制报废制度。2017年,实行国五排放标准新机动车注册登记。

2014-2017年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8157辆,完成国家黄标车淘汰任务。

2018年-2019年全区共报废:老旧车辆45697辆,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治理超标排放柴油车等措施降低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2017年建成自治区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并实现国家、自治区、地级市三级联网,加强对全区环检机构人员、设备、检测行为、检测报告的监督检查,规范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从业行为。

强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保蓝天”

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对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焦化、有色等国控、区控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实施除尘脱硫脱硝达标或提标改造。156家涉气重点排污单位共安装烟气监测设备338套,进行在线监控提高监管水平。全区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53台2238万千瓦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工作任务。自2019年1月1日起,对银川都市圈现有火电、钢铁、水泥、石化、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全部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2016年到2019年,累计完成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项目547个,全区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和脱硝工程建设。电解铝、铁合金、电石、活性炭等工业炉窑全部完成除尘、脱硫治理。

完成全区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银川市泰瑞制药已停产,启元药业、伊品生物3条重污染生产线已全部关停,同时实施了生产工艺改进,恶臭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区共有加油站693座,目前,655座在营加油站已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改造。2016-2019年,全区累计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89个。

强化扬尘污染控制“保蓝天”

严格落实施工“六个100%”扬尘治理措施。

2016-2018年,共检查建筑工地6050余项次,签发检查记录2959份,下发整改通知书789份,有效遏制了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现象。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纳入诚信分值管理,对未采取工地降尘措施的施工单位实施停工整改、信用扣分等,倒逼企业落实扬尘治理措施。

推广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新模式,建立“机械深度洗扫+人工即时保洁”的环卫工作新机制。投入1.02亿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采购一批环卫机械化清扫保洁车辆,2019年,全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平均达到70%。各地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上路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加强采矿区扬尘控制。2016年-2018年持续开展露天矿山扬尘整治攻坚行动,共排查矿产资源企业375家,建立了整改整治矿山企业清单,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累计投资1.6亿余元,恢复治理面积3万余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2019年,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优化重组、生态修复、督查验收”为主要手段,对露天矿山(含砂石料厂)企业开展深度整治。定期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督查“回头看”,持续跟进,加强督促整改验收。

强化执法监管“护蓝天”

全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紧盯燃煤锅炉、建筑工地、工业污染等重点领域,及时发现问题并消除隐患。2016年以来,多次组织开展异地交叉执法专项行动,全区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283人次,检查企业1249家,发现环境问题1310个并督促各地整改,先后就秸秆焚烧、工地扬尘防控等问题及时向农业农村、住建部门进行通报,推动部门强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