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新能源复习题

难过的身影
笑点低的百褶裙
2023-01-30 12:05:29

新能源复习题

最佳答案
怕孤独的哈密瓜,数据线
缓慢的老师
2025-09-12 23:53:39

一、填空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 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 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二次能源是指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 的能源产品。

终端能源是指供给 社会生产、非生产 和 生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各种能源。

典型的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蓄电池组、控制器、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负载等组成。

光伏发电系统按电力系统终端供电模式分为 独立 和 并网 光伏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系统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由机械、电气和控制3大系统组合构成。

并网运行风力发电系统有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两种运行方式。

风力机又称为风轮,主要有水平轴和垂直轴风力机。

风力同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自动准同步并网和自同步并网。

风力异步发电机组并网方法有直接并网、降压并网和 晶闸管软并网。

风力发电的经济型指标主要有单位千瓦造价、单位千瓦时投资成本、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及投资源利用率。

太阳的主要组成气体为氢(约80%)和氦(约19%)。

太阳的结构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太阳大气。

太阳能的转换与应用包括了太能能的太阳能的采集、转换、储存、传输和应用。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 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组件;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蓄能元件及辅助发电设备3大部分组成。

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碲化镉太阳电池、铜铟硒太阳电池5种类型。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

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燃烧室、压气机、轮机装置3部分组成。

自然界中的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称为水能,它包括位能、压能、动能3种形式。

22.水能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河流中水的流量和水从多高的地方留下来。

简答题

简述能源的分类?

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力、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还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常规能源,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

什么是二次能源?

答: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

简述新能源及主要特征。

答:新能源是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新能源的关键是准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广义化的新能源体系主要包涵两个方面:1、新能源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地热能,氢能,核能;2、新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

简述分布式能源及主要特征。

答:分布式能源定义为:发电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很近的地方发电,并具有:①高效的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②现场端的可再生能源系统;③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特征:高效性;环保性;能源利用的多样性;调峰作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国家输配电投资;解决边远地区供电。

简述风产生的原理。

答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它由太阳辐射热和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表差异等原因引起的,大气是这种能源转换的媒介。地球表面被大气层所包围,当太阳辐射能穿越地球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时,太阳将地表的空气加温,空气受热膨胀后变轻上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横向切入,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使大气产生温差形成气压梯度,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风是大气对流运动的表现形式。

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

答:从风轮轴的安装形式上:水平轴发电机组、垂直轴发电机组;按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微型、小型、中性、大型;按运行方式:独立运行、并网运行。

简述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答: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一般确定为:①低于额定风速时,跟踪最大风能利用系数,以获得最大能量;②高于额定风速时,跟踪最大功率,并保持输出功率稳定。

影响风力发电场发电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影响发电量的因素主要有:①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包括风力机轮毂点的年平均风速、风速频率分布、主风向是否明显、空气密度等;②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排列应合理,应充分利用场地,减少风力机之间的影响,使整个风电场的发电量达到最优;③发电机的选型,应根据风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类型的风力发电机;④风力发电场的运行管理水平。

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

答:当分散的电源如光伏发电系统从原有的电网中断开后,虽然输电线路已经断开,但逆变器仍在运行,逆变器失去了并网赖以参考的公共电网电压,这种情况称之为孤岛效应。

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答: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是实时检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预测当前工作状态下光伏阵列可能的最大功率输出,通过改变当前的阻抗来满足最大功率输出的要求,使光伏系统可以运行于最佳工作状态。

生物质能通常包括哪六个方面?

答:1、木材及森林废弃物;2、农作物及其废弃物;3、水生植物;4、油料植物;5、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6、动物粪便。

利用生物质能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答:1、直接燃烧方式;2、物化转换方式;3、生化转换方式;4、植物油利用方式。

简述我国发展和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答:1、拓宽农业服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2、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3、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发展基因工程。

简述我国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主要哪几个方面发展?

答:1、高校直接燃烧技术和设备;2、薪材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3、生物质能的液化、气化等新技术开发利用;4、城市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5、能源植物的开发。

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答:压气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再跟燃料混合后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被送入封闭的轮机装置内,并膨胀,推动叶片使机轴转动。

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答:1、简单循环发电;2、前置循环热电联产或发电;3、联合循环发电或热电联产;4、整体化循环;5、核燃联合循环;6、燃机辅助循环;7、燃起烟气联合循环;8、燃气热泵联合循环;9、燃料电池——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我国水力资源有哪些特点?

答:1、水力资源总量较多,但开发利用率低;2、水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不匹配;3、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径流分布不均;4、水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有利于集中开发和规模外送。

典型的水电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水工建筑物;水轮发电机组;厂房;变电所;输电线。

1、分析双馈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工作原理可概括:发电机的定子直接连接在电网上,转子绕组通过集电环经AC-AC或AC-DC-AC变频器与电网相连,通过控制转子电流的频率、幅值、相位和相序实现变速恒频控制。为了实现变速,当风速变化时,通过转速反馈系统控制发电机的电磁转矩。使发电机转子转速跟踪风速的变化,以获得最大风能。为实现恒频输出,当转子的转速为n时,因定子电流的频率f1=pn/60±f2,由变频器控制转子电流的频率f2,以维持f1恒定。当发电机转子转速低于同步速时,发电机运行在亚同步状态,此时定子向电网供电,同时电网通过变频器向向转子供电,提供交流励磁电流;当发电机转子转速高于同步速时,发电机运行在超同步状态,定,转子同时向电网供电;当转子转速等于同步转速时,发电机运行在同步状态,f2=0,变频器向转子提供直流励磁,定子向电网供电,相当于一台同步发电机。

2、从广义化概念讲,新能源利用主要包括哪3个方面的内容?

答:1)综合利用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技能为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替代能源。以发展煤炭洁净燃烧技术和煤制油产业为目标,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3)新能源转换。大力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利用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分析笼型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其定子绕组通过AC—DC—AC变频器与电网相连,变速恒频策略在定子电路中实现。当风速变化时,发电机的转子转速和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的频率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定子绕组和电网之间的变频器将频率变化的电能转换为与电网频率相同的电能。

分析同步发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44)、

答:为了解决风力发电机中的转子转速和电网频率之间的刚性耦合问题,在同步发电机和电网之间加入AC—DC—AC变频器,可以使风力发电机工作在不同的转速下,省去调速装置。而且可通过控制变频器中的电流或转子中的励磁电流来控制电磁转矩,以实现对风力机转速的控制,减小传动系统的应力,使之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其中Pw为风力机的输入功率;Pa为发电机的输入功率;If为励磁电流。

分析无刷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磁场调制型无刷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定子中的功率绕组直接与电网相连,控制绕组通过变频器与电网相连。图中P*和Q*分别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给定值;功率控制器根据功率给定与反馈值及频率检测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则输出频率和电流的控制信号。无刷双馈发电机的转子的转速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工况下,提高风能转化的效率。当发电机的转速变化时,由变频器来改变控制绕组的频率,以使发电机的输出频率与电网一致。

试分析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的控制算法中扰动观察法的寻优过程,画出其控制流程。

答:根据光伏阵列工作时不间断地检测电压扰动量,即根据输出电压的脉动增量(±△U)的输出规律,测得阵列当前的输出功率Pd,而被储存的前一时刻输出功率被记忆为Pj,若Pd>Pj,则U=U+△U;若Pd<Pj,则U=U-△U。

试分析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的控制算法中增量电导法的实现过程。

答:由光伏阵列的P-U曲线可知,当输出功率P为最大时,即Pmax处的斜率为零,可得,整理可得,即为光伏阵列达到最大功率点的条件,即当输出电压的变化率等于输出瞬态电导的负值时,光伏阵列即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增量电导法就是通过比较光伏阵列的电导增量和瞬间电导来改变控制信号,需要对光伏阵列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Un,In为检测到光伏阵列当前电压、电流值,Ub,Ib为上一控制周期的采样值。程序读进新值后先计算其与旧值之差,在判断电压差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在判断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示功率曲线率为零,达到最大功率点;若电导变化量大于负电导值,则表示功率曲线斜率为正,Ur值将增加;反之Ur将减少。再来讨论电压差值为零的情况,这时可以暂不处理Ur,进行下一个周期的检测,直到检测到电压差值不为零。

下图(图5-4)所示为沼气内燃机发电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试分析此工艺流程。

答:构成沼气发电系统的主要设备有沼气发电机组、消化池粗气罐、供气泵、沼气锅炉、发电机和热回收装置。沼气经脱硫器由贮气罐供给燃气发电机组,从而驱动与沼气内燃机相连接的发电机而产生电力。沼气发电机组排出的冷却水和废气中的热量通过热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后,作为沼气发生器的加温热源。从废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泥进入一次消化槽和二次消化槽,在消化槽中产生的沼气首先经脱硫器进入球形贮气罐,然后由此输送入沼气发电装置中。作为发电机组燃料的沼气中甲烷的含量必须高于50%,不必要进行二氧化碳的脱除,因为少量二氧化碳对发电机组有利,使其工作平稳,减少废气中有毒物的含量。从发电装置出来的废沼气进入热交换器中,将热量释放出来,用来加热进行厌氧发酵的污泥,从而提高沼气的发生率。

9、画出垃圾焚烧发电控制的系统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控制系统中的总协调控制器需要对垃圾焚烧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控制方式的确定,并将逆变器控制的方式下达逆变控制器,将燃烧状态和要求下达燃烧控制器,起到整体的协调作用。逆变控制器采集公司电网的电压和相位等信号,并控制三相SPWM逆变器,实现同步并网,将发动机所发出的交变电能换成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后,通过逆变匹配变压器输送到公共供电网络。而燃烧控制器采集相关的垃圾焚烧炉的温度、锅炉温度与压力、蒸汽轮机的转速及工作状态,并控制焚烧炉排的进给速度,保持焚烧系统的稳定。

下图(图6-4)所示为微型燃气发电机组控制与电源变换系统的总体结构,试分析介绍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答:系统主要由微型燃机、燃料增压泵、中频发电机、大功率变频电源、蓄电池、双向DC--AC变换器、三相输出隔离变压器、自动控制系统和人机监控操作界面等环节构成。

原理:在开机启动阶段,先断开断路器K2、 使用户负载与逆变电源变压器一次侧隔离,闭合断路器K1,将100kw三相DC--AC变换器的输出和发动机相连,利用DC--AC变换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中频交流电启动中频发电机,此时发动机工作在电动状态,驱动微型燃机涡轮起动;100kw的三相主AC--DC变换器采用晶闸管可控整流模式,起动时控制系统将晶闸管触发延迟角a推到1800 ,使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100kw三相AC--DC变换器停止变换,蓄电池通过双向DC--AC变换器向100kw三相DC--AC变换器提供直流电源,由变换器把直流电逆变为0~500Hz、400V的交流电,驱动发动机工作于电动运行模式,带动微型燃机软起动。起动结束后K1断开,发动机从电动状态变为发电状态,输出500~1200Hz、400~900V的三相中频交流电至100kw三相DC--AC变换器;经AC--DC变换器可控整流为幅值恒定的直流电源,再经电容滤波后,由100kw三相主DC--AC变换器将直流电压逆变换为50Hz、400V的工频电源;待完成起动系统稳定工作后,K2闭合,主DC--AC逆变器通过三相隔离变压器将50Hz、400V的工频电能提供给用户负载或并入公共电网;此后,双向DC--AC变换器从直流母线获取电能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由放电转为充电蓄能状态,为下次起动储备能量。

试分析潮汐能发电原理(图8-1)。

答:潮汐发电是利用潮差来推动水轮机转动,再由水轮机带动发动机发电。潮汐发电必须选择有利的海岸地形,修建潮汐水库,涨潮时蓄水,落潮时利用其势能发电。

阐述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作用及常用方法。

答:作用:1) 减少电力损失 一般工厂动力配线依据不同的线路及负载情况,其电力损耗约2%~3%左右,使用无功功率补偿后提高了功率因数,总电流降低,可降低供电端与用电端的电力损失。(2) 改善供电品质 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负载总电流及电压降,提高供电设备容量的利用率。

(3) 延长设备寿命 改善功率因数后线路总电流减少,使接近或已经饱和的变压器、开关等机器设备和线路容量负荷降低,因此可以降低温升增加寿命。

方法:低压个别补偿: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功率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无功补偿设备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载而直接控制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高压集中补偿:是指无功补偿设备直接装在变电所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

最新回答
健康的冬日
可爱的唇彩
2025-09-12 23:53:39

发电量就是由水的势能产生的电能

J=mgh*效率=mgh*n=ρVg*H*n=1*1000*365*24*60*60*Q*10*H*n=3.1536*10^11(J)=8.76*10^10(度)

要减肥的钢笔
魔幻的嚓茶
2025-09-12 23:53:39
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75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01数字化与网络制造技术

02先进制造技术

03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11机械设计基础或812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工程测试技术

② CAD技术基础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6

01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设备

02电站设备优化设计与节能

03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04动力机械设计与控制技术 同上 同上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6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02风力发电技术与设备

03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04电力装备结构设计与安全

05先进施工技术与设备 同上 同上

080502材料学 14

01高温材料性能与寿命评估

02亚微米、纳米表面工程

03电厂金属材料的劣化、磨损、腐蚀与防护

04先进陶瓷材料

05先进金属材料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13材料科学基础 复试科目: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② 无损检测基础

080701工程热物理 14

01先进能量系统集成与优化

02强化传热与电力节能

03能量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04热力系统和设备的建模、仿真与控制

05分布式能量系统

06可再生能源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14传热学或815工程热力学 复试科目:

锅炉原理或汽轮机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热力发电厂

② 热工基础

080702热能工程 62

01热力设备及大型回转机械的安全、经济运行与延寿技术

02节能理论与技术

03能源规划与管理

04电站机组运行优化技术

05电站锅炉技术

06热电联产海水淡化

07环境污染控制

08发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09发电设备失效预防与绿色再制造技术 同上

同上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14

01动力机械优化设计及安全性评估技术

02动力机械状态检测、控制与优化维修

03动力机械运行优化与诊断技术

04风力机及风电场空气动力学

同上

同上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6

01泵、风机节能的理论与技术

02流体工程中的噪声、振动机理及控制

03电厂叶轮机械分析及优化设计

04旋转机械CFD技术及应用

05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与结构力学 同上 同上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4

01高效制冷空调系统理论与技术

02制冷与低温系统热物理过程 同上 复试科目:

制冷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暖通空调

② 工程流体力学

★080721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 20

01风力机叶片气动力分析和优化设计

02风电场优化设计和数值分析

03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04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15工程热力学或817流体力学 复试科目:

锅炉原理或汽轮机原理或机械设计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热力发电厂

② 热工基础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4

01空调系统和建筑节能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14传热学或815工程热力学 复试科目:

制冷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暖通空调

② 工程流体力学

083002环境工程 20

0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2不确定性能源与环境系统模拟与优化

03环境化学

04恢复生态学与基础生态学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 数学二

④ 816环境保护概论 复试科目:

环境数学或环境化学或热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化工原理

② 物理化学

002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305

080801电机与电器 18

0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

0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03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或202俄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1电路理论 复试科目:

电机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② 自动控制理论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40

0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03电力经济分析

04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5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08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09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10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1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2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电力系统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发电厂电气部分

② 自动控制理论

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26

0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02电气绝缘技术

03放电理论及应用新技术

04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高电压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电机学

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26

0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0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03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04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电力电子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电机学

② 自动控制理论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8

0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02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3现代电磁测量技术

04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05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

06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

07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1电路理论 复试科目:

电磁场或信号分析与处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电机学

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080821电力经济 17

0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02电力经济分析

03电力市场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电力经济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电路理论

② 微观经济学

080902电路与系统 15

01智能控制及应用

02功率电子学及应用

03系统芯片设计及应用

04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05非线性系统及混沌应用技术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3电路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电子技术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5

01光纤传感技术

02电磁兼容

03计算电磁学

04强辐射电磁场与微波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3电路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

电磁场或信号与系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②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23

01通信网络管理

02传输网技术

03无线通信

04电力系统通信

05语音与图像处理

06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07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4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

通信原理及现代交换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光纤通信

② 单片机原理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17

01语音与图像处理

0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03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04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05现代电子系统

06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24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

电子技术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C语言程序设计

② 单片机原理

003可再生能源学院 20

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20

01水(能)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

02水电能源经济

03水、火电调度自动化系统

04水安全与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

05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测和评估

06水工结构分析及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07水电厂和泵站优化运行及复杂水力过渡过程研究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31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复试科目:

水力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水利工程经济学

② 水资源开发利用

004计算机系 70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10

01计算机体系结构

0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03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04网络信息安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

数据库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② 离散数学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5

01软件构件/架构技术

02电力智能软件技术

03图形、图像及信息可视化技术

04网络信息安全 同上 同上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45

01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02智能机器人技术

03人工智能及应用

04计算机测控技术

05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06网络信息安全 同上 同上

005自动化系 80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1

01电力企业信息化与节能优化技术

02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

03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04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05智能控制与综合自动化

06网络控制系统

07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851自动控制原理 复试科目(任选二门):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热工测量及仪表、微机原理及应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信号与系统

② 电子技术基础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1

01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02现代测控新技术

03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

04智能仪器与智能监控系统

05先进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 同上 同上

081103系统工程 8

01系统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

02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

03系统建模与仿真

04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同上 同上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

01智能系统

02分散控制系统

03现场总线装置与系统

04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05网络化系统与控制

06语音处理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同上 同上

006英语系 20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20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含翻译)

02英美文学及文化 ① 101政治

② 210二外(日语)或211二外(法语)或212二外(俄语)

③ 661基础英语

④ 861语言学及文学 不接收非英语专业考生报考

复试科目:翻译与写作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汉语

② 英语阅读

007工商管理学院 220

020205 产业经济学 9

01 产业管制理论与政策

02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03 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04 贸易经济与产业发展

05 投融资理论与应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1微观经济学 复试科目:

统计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宏观经济学

② 产业经济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8

01 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02 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

03 电力市场经济分析

04 贸易与金融风险分析

05 保险与金融资产定价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1微观经济学 复试科目:

统计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宏观经济学

② 产业经济学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20

01 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02 工程建设管理

03 现代项目管理

04 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

05 数量模型分析与决策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数学三

④ 872运筹学 复试科目:

管理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企业战略

② 项目管理

120201会计学 25

01 会计理论与实务

02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03 审计理论与实务

04 纳税筹划

05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数学三

④ 873会计学 复试科目:

财务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审计学

② 管理会计

120202企业管理 20

01 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

02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03 企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04 市场营销

05 人力资源管理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或202俄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4管理原理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人力资源管理

② 市场营销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43

01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应用

02 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

03 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04 电力经济管理

05 工程经济与管理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 数学三

④ 874管理原理 复试科目:

技术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宏观经济学

② 微观经济学

120280工商管理硕士 95

01电力企业管理

02人力资源管理

03财务管理与金融

04项目管理 ① 199MBA联考综合能力

② 299MBA联考英语

008数理系 22

070104应用数学 17

01信息处理理论与计算技术

02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

03数学物理反问题的数值方法与应用

04金融数学中的数值方法与数值预报

05应用概率统计

06优化理论及其应用

07逼近论及其应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60 数学分析

④ 881 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

数值分析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常微分方程

② 泛函分析

070201理论物理 5

01计算流体力学

02计算凝聚态物理

03生物物理学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61普通物理学

④ 882量子力学 复试科目:

理论力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固体物理

② 高等数学

00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2

030106 诉讼法学 11

01民事诉讼法学

02 刑事诉讼法学

03国际能源法学

04国际经济法学

0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91民法学

④ 891法理学和刑法学 复试科目:

01诉讼法综合

02 同上

03国际法学

04同上

05 同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国际私法

② 中国法制史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4

0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2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03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9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④ 89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中国哲学史

② 西方现代教育学

120401行政管理 7

01政府管理

02公共政策分析

03非政府组织与行业管理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93公共行政学

④ 893行政管理综合 复试科目:

行政改革与发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西方行政思想史

② 中国政府与政治

还单身的花生
迅速的水壶
2025-09-12 23:53:39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和冰岛等国地热能利用率很高,英国积极开发和利用海洋能,德国的生物能利用技术世界领先。

风能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由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1697.6万千瓦)、西班牙(826.3万千瓦)、美国(674万千瓦)、丹麦(311.7万千瓦)以及印度(300万千瓦)。德国应用先进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得2002年全国6.8%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德国将有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由于风电属于新能源范畴,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同传统的火电、水电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风电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对风电的政策支持由来已久,力度也越来越大,政策支持的对象也由过去的注重发电转向了注重扶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

地热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

地热能(资源)可以被用来取暖,也可以用于发电。做何种应用取决于资源的温度范围,资源的经济开发取决于地热田的资源特性和地理位置。地源热泵是低温地热资源的一种利用形式,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的取暖和制冷。地热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也取得广泛应用,在过去的50内年增长率为7%。目前,利用先进技术,用于发电的地热资源可以低于100℃。2004年,全球25个国家的地热发电装机总计达到873.5万千瓦,每年发电546亿千瓦时。地热发电厂的功率因素在70%-95%之间,适合于带基荷。在有些国家,地热发电开发利用率很高,可达到全部电力供应的13%-16%。这些国家是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和冰岛。地热发电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应用中是最低的,可以低至4-5美分/千瓦时。

目前,我国除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其他省区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全国已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建筑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地源热泵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元,并以20%的速度在增长。

海洋能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

英国在海洋能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从70年代以来,制定了强调能源多元化的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包括海洋能在内的多种可再生能源。1992年为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曾因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潮汐发电是潮汐能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来发电。SeaGen潮汐能源系统长约37米,好似一个“水下风车”,旋翼由潮汐流带动工作。潮汐发电机的原理与风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把风力推动改为潮汐和水流推动,由此而产生更为环保的电力。该系统自2008年5月开始试运行,于2008年7月联入英国国家电网,现发电能力12兆瓦,可满足大约1000户家庭的平均用电需求,位居世界潮汐能系统发电量首位。

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迄今建成的潮汐电站8座,80年代以来浙江、福建等地对若干个大中型潮汐电站。我国的海洋发电技术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小型潮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已具备开发中型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但是现有潮汐电站整体规模和单位容量还很小,单位千瓦造价高于常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还比较落后,水轮发电机组尚未定型标准化。

生物能

生物质是一种多样性的能源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作物的残余物,例如谷类的秸秆、稻壳、棕榈油、甘蔗渣、城市固体废弃物、森林废弃物,以及来自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处理过程中的有机废水。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大型火电系统,例如直接燃烧生物质或与煤混燃产生蒸汽发电和供热;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10MW以上);每年集中处理农场和工业有机废水1万吨以上的厌氧发酵供热发电系统;垃圾填埋气回收供热和发电系统;还有生物油的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等)。

欧盟15国,2000年全部电力的1.5%来自于生物质能,并计划将生物质能的开发作为其实现2010年22%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的主要内容。德国在利用厌氧发酵处理废弃物发电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已有1900个厌氧发酵厂,2004年装机27万千瓦。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包括生物质资源不足、品质不佳、收集困难、难于转化;生物质催化与转化效率低下,过程能耗和水耗高;生物转化工艺难以低成本规模化放大以及生物能源终端产品品质不佳、产品标准欠缺等。

沉静的大树
爱撒娇的篮球
2025-09-12 23:53:39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¾¾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人们通常按形态与应用方式对能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资源。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合为6000 万吨煤。

u 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资源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

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气:~50年

核能: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采利用?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那么水能呢?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期开发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新能源中,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易裂变核素

易发生裂变的原子只有铀-235(U235)、钚-239(Pu239)、铀-233(U233)三种。而天然存在的易裂变元素只有铀-235,钚-239可由铀-238生成,铀-233可由钍-232(Th232)生成。

易聚变核反应

氘(D2)-氚(D3)反应。氘和氚都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极少,必须由人工生成(如由锂制造)。

核能--无穷的能源 核能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目前人类能正在用于和平利用的只有裂变能。可控聚变能利用技术正在攻克。

天然铀的成份

天然铀中占99.3%为难裂变的铀-238,仅有0.714%为易裂变的铀-235。铀-238可通过吸收一个中子变成易裂变的钚-239。

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变反应主要来源于氘-氚的核反应,氘来可大量自海水,氚可来自锂。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亿万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制造氚,足够满足人类对聚变能的需求。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所以。聚变能源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聚变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小的多。

专家们预测,核能在未来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持久能源。

1.2 变脏的地球与干净的核电

本节要点:回答的问题以下问题:现有的能源还能维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环境吗?核能真是可持续能源吗?

u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源供应危机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浓烟滚滚的火电厂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别是利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 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 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 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火星上的歌曲
温暖的猎豹
2025-09-12 23:53:39
人类利用建坝挡水、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国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通过修渠建坝成功的控制洪水和利用水利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到20世纪初,建筑大型水坝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仅以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建成的不少重要水坝和水电站纷纷以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举动,就不难看出当时的国际社会对大型水坝的仰慕和对能够建成水电站的自豪心情。由于建坝被视为是现代化和人类控制、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象征,水坝建设风起云涌,到70年代达到顶峰时,全世界几乎每天都有2、3座新建的水坝交付使用。根据有关组织的统计,至20世纪末,世界上有24个国家的90%电力来自水电,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水电比重超过一半。有75个国家主要依靠水坝来控制洪水,全世界约有近40%的农田是依靠水坝提供灌溉。不容置疑,水坝建设、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社会水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水坝建设更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水坝(水电)建设的水资源意义

水坝建设的作用不是单一的,除了防洪、灌溉、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等之外,最主要是供水和发电。通过建坝蓄水,达到控制洪水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是现代水坝的重要作用之一。以我国为例,由于季风性气候,暴雨集中,尽管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而从总体上讲,淡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水需求的增长,要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特殊环境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充足保证,几乎无一例外的必须依靠水坝蓄水来解决其水资源供应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水坝建设却要落后很多。理论上说我国也有水坝8万多做,但是实际上多为不规则的小型土坝,真正能够全面发挥水坝功能的水坝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至2003年底30m以上的大坝仅有4694座(其中在建30m以上大坝有132座),在建30m以上大坝的装机容量为56300MW。我国水库总库容仅为5843亿m3(其中在建库容为1405亿m3)。2004年全国水电发电量约为3300亿度。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两国通过人为工程可控制的水资源供应能力,差距在100倍以上。因此,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都离不开建设一定数量的大坝,增加对天然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都十分突出。由于国力的局限,欠发达国家在江河开发利用上还远不能到位,防洪、灌溉、供水、调水的能力往往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事实上,我国众多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未来发展的影响将会比洪涝灾害更致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水资源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要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建设一批大型蓄水水库,增加各流域汛期的蓄洪能力,从而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从这种意义上看,大坝、水电建设,不仅是开发能源资源,也是防洪减灾和开发水资源。

二、水电资源与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2003年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水电发电理论蕴藏量约为40万亿千瓦时(度)、技术可开发约为15万亿度、经济可开发约为8.8万亿度。我国大陆部分水电的理论蕴藏装机容量为6.944亿千瓦(按8760运行小时计),年电量6.0829万亿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16亿千瓦,年发电量为2.474万亿度, “经济可开发量”(容量为4.48亿千瓦,电量为1.753万亿度),列世界之冠。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国际上很少采用装机容量的概念表示各国的水电资源。因为装机容量是一个不易客观确定的数值。例如,现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抽水蓄能水电站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很多抽水蓄能电站实际上只有装机容量而没有发电量(甚至是消耗电量),不能作为已开发的水电资源。其次,根据各国水力发电资源的特点不同,各种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3〗

这个水电开发程度表述不清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一些水电工作者的足够注意,很多人经常在用我国装机容量的开发程度与国外的年发电量开发程度进行比较。因而,比较的结果,经常会片面地夸大我国水电开发程度。现在,我们应该逐步推广采用年发电量的水电开发程度的表述方式,因为,这个数字不仅是能够客观反映水电开发程度,而且也可以用来与国外的水电开发程度进行比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为“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有专家认为,由于其经济可开发的范畴取决于很多条件,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油、气、煤价的不断攀升,必然会有所改变,因此,很多国家建议不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

三、世界可持续发展呼唤水电开发

3.1资源情况

整个二十世纪,人类已经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年;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年。世界煤炭的储量虽然多一些,但是如果按目前的消费速度,在一百多年以后也将枯竭。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世界的能源结构尽快的转变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与矿产资源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时间的变量,利用的时间越长资源量越多。反之它也不能保存,不管你是否利用它,它都将随时间消逝。所以优先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就是最大的节能和开发资源。尽管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风力和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社会需求。当前,全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是来自水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比重还很小。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3.2水电的可再生能源作用不能替代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此外还有一些像潮汐、地热等,但所占比重较少。生物质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目前还主要是简单的直接燃烧,国外虽然已有比较先进的生物质能应用技术,但由于生物质能的原料也必须通过种植产生,使其可再生性还是要受到很大局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恐怕只有解决了大规模储能技术之后,才能和水能一样大规模的应用。目前的太阳能、风能与水能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是随机的、分散的,且效率不高。太阳能是永恒的但也随时间、气象而变化,黑夜、阴雨不能发电;风力则更是天有不测风云,不能人为控制。在发电效率方面,欧美现今有一些风车规模迅速增大,有的风力发电机比旧机组效率高出10倍,但是其出力还是不能与一个中型水力发电站相比。某些发达国家设想组成风力发电电网,但问题很多,迄今未能实现,其作用还远不能与火电、水电、核电相比。根据以色列一家国际知名的太阳能研究机构的实验研究表明,目前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大规模发电应用,仅仅停留在依靠太阳能对火电厂的循环水进行预加热,减少烧燃料的消耗。由于风能、太阳能的这种缺陷,一般来说太阳能、风能目前还主要是在农业用电上起到辅助的作用,或者通过蓄电池构成小型独立电源为边远地区提供生活用电。联合国一直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推广风力发电技术,但目前大都停留在解决边远分散地区的生活供电,仍难以形成强大的电网。〖4〗

3.3环境压力

在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规模急剧增加,环境排放污染严重。目前,由于煤炭燃烧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气体,已经可以通过技术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化石燃料和石油衍生能源在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GHG),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并阻止这些辐射由大气层向地外空间发散,能量的长期积聚造成了全球气候不断升温。研究表明,当等效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水循环的加剧,对区域性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对局部农、林业生产也将造成严重后果,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从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以来,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加强了对GHG效应的科学研究。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66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7年12月1日召开的京都缔约方大会上,形成了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它规定发达国家均要限制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间要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至少减少5%。在这种形势下,利用清洁的水力发电不能不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明智选择。世界上大约有经济可发开的水资源8.8万亿千瓦时/年,如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可替代燃烧原煤40多亿吨/年,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近100亿吨。

四、环境问题困扰水坝建设和水电开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埃及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一场关于水坝的争论。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指责苏联帮助修建的阿斯旺大坝,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以污蔑阿斯旺大坝为代表的,无限夸大水坝副作用的风潮。一时间很多学者千方百计的以能够寻找到水坝的副作用为时髦,在政治对立的思想扭曲下,水坝的形象被人为的妖魔化。一些善于投机的反水坝的组织,也就利用这一点大肆炒作。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上就有所谓的世界反坝联盟。199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联合国国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17届国际大坝会议时,会场外就有反坝联盟示威者宿营的帐篷和示威标语。反对建坝的抗议、示威活动几乎伴随了国际大坝会议的始终。那时的示威者只是机械的喊:反对建坝、让河流自由流淌等口号,并无多大的号召力,也还不足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必然会使人们对水坝的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其结果必然使一些地区的水坝建设面临来自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不可否认,与其他人类文明活动一样水坝建设也必然存在副作用,建坝造库确实存在着有:移民安置、泥沙淤积、鱼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文物淹没、温室气体的产生、下游水文、物理现象的改变以及地区一体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工程决策者和技术人员认真的考虑和慎重的处理。事实上,建坝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始终是坝工届关注的焦点之一。全世界20世纪初建造的很多水坝上就已经留有鱼道,我国三门峡的泥沙问题,曾经在三门峡修建前就遭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水利工作者的质疑。正因为此,迄今为止可以说国内、外修建的绝大多数的水坝的生态环境作用,都是利大于弊的,包括改造以后的三门峡水库,否则它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因为世界上没有副作用的事情是不存在,无论在任何时候,水坝的建设也必然会面临一个利弊平衡得失的选择。

在反坝和对水坝深刻反思的思想影响下,1997年4月,在瑞士格兰德39名来自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人士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讨论“世界银行”的一份关于水坝建造问题的报告后,提议成立“世界水坝委员会”简称WCD。1998年5月,WCD在争取到有关国家的组织和部门同意后,开始对世界不同国家的125座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水坝数据库。2000年11月正式提出“水坝与发展----新的决策框架”的报告。他们准备在征求有关国际组织意见后,将报告提交“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希望能够形成今后水坝建造的决策的国际标准。然而,该报告在有关国际组织讨论中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遭到了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强烈反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讨论时统计,仅有三个国家表示同意接受WCD提议的决策框架。2001年2月,世界上关于水利、水电和水坝的三个国际组织(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和国际水力发电协会)的负责人,联名向世界银行的总裁写信强调:尽管WCD的报告可以作为引发建坝问题讨论的有用的资料,但是,作为建坝决策标准,它是极不充分的。同时表示不能接受报告中对现行水坝作用的不公正的评判结论。

五、有关水坝、水电的争论和结果

5.1关于对水坝、水电的认识分歧

尽管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手段。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关注,全球环境意识的急剧增长,大坝、水电工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情况导致了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造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越来越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以致于最终被迫停止。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世界水坝委员会的组建和《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报告是人们对水坝建设深刻反思的产物,它是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充分利用反坝组织的积极性,委托世界水坝委员会第一次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系统的来总结、归纳水坝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报告通过对一些已建成的水坝的详细的调研,系统的总结了水坝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5〗

5.2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结论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入,不断发展的世界对水能资源的需求变得一天比一天尖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水电工程的建设和社会进步。为解决这些问题,1996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首先确立了不需要建设大坝的、小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鼓励各国的小型水电开发。此后,经过社会各界有关大坝、水电问题的进一步争论,特别是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澄清了一些类似“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 ”等错误观念之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到会的192个国家一致认识到;发展水电与燃烧矿物资源获得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过讨论,会议认为;在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最终作出决议,采纳《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峰会还承诺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2004年在中国举行一次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通过全球的水电领域的高层论坛,探讨一系列的议题,来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5.3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和《北京宣言》

按照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计划要求,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委托,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和中国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7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500多人会聚一堂,围绕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水电开发技术、已建水电站的管理、水电开发的科学决策、水电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等水电工程关注的议题进行了研讨,并达成广泛共识。

有关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介绍、发言和最后通过的促进水电开发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可访问http://unhsd.icold-cigb.org.cn。

5.4我国舆论宣传的差距

据了解,对于此次由联合国召开的会议,我国新闻媒体作出正面报道的不算很多,而且,报有不同意见的媒体歪曲报道则不只一家两家。此外,很多中国反坝的NGO组织,都对这个会议持否定态度。实际上,这个会议并不是像有些新闻媒体歪曲报道的那样是由水电系统组织的,它是由联合国组织的。会议的原则、精神包括出席人员和具体发言安排,都是由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会议是按照联合国2002年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计划召开的,是联合国新千年计划的一部分。一些反坝组织和一些反坝舆论,他们不但反对这次促进水电开发的会议,他们甚至对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结论,也持否定态度。实际上,有近百名中国反坝的NGO组织的成员(其中大多数都是新闻工作者)都参加过,在南非约翰雷斯堡举行的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他们当时就知道峰会做出的支持发展水电的决议。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一家国内媒体,对此进行过正面报道。相反,从2003年起,我国国内反倒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反水坝高潮。很多片面地强调说什么水电破坏生态环境的反对水坝的宣传,至今还在我国很有市场。

实际上,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水坝的生态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例如我国的丰满、新安江、二滩等大型水电站的社会生态效益都非常的显著,正面生态环境效益远远超过负面影响。应该说,现在国内流行的一些反坝宣传的很多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现在我们争论的这些问题,很多都已经在国际上争论了很长的时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也已经多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直到2002年的峰会,192个国家首脑才达成一致共识,确立大型水电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并决议鼓励、推进世界范围的水电开发。我相信世界各国的政要们,不会还不如我们的一些小报记者、冒牌专家以及偏激的环保分子了解实际情况,也不会不重视世界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最终能够得出支持水电的开发的结论,必定还是有道理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至今还没有能够认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这些。

六、结语

应该承认,直到现在国内很多舆论宣传,对水电的一些看法还是不够正确的。应该说这是我国和世界主流意识的认识差距。目前,我国很多公共宣传媒体,缺乏科学知识,又受到了反坝思潮影响。他们宣传的所谓“高尚”、“浪漫”往往是建立在牺牲、阻止欠发达地区人民发展之上的极端敬畏自然。至今,有的媒体还在经常宣扬一些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要求相违背的、不科学的反坝观点。然而,尽管宣传水电科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相信,随着对水电认识的深入讨论,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在满足人民发展需求以及环境和资源压力的难题面前,我国民众一定会和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样,越来越全面地认识水电。为了真正实现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揭穿一切打着敬畏自然、保护原生态骗人旗号的伪科学、伪环保宣传,按照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要求,大力开发清洁的可再生的水电资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国家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的小康目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魔幻的芝麻
发嗲的黑猫
2025-09-12 23:53:39

不是,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它是清洁能源。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

扩展资料:

世界上核电国家的多年统计资料表明,虽然核电站的投资高于燃煤电厂,但是,由于核燃料成本远远地低于燃煤成本,相反核燃料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却远远高于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而且核燃料取之不尽,这就使得核电站的总发电成本低于烧煤电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