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
面对不可再生能源,我们首要的就是节约,然后就是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是几千万年以来,所累积下来的储备。不是无穷无尽的。
面对可再生能源,虽说是可再生,但是我们仍要合理利用一切能源。毕竟我属于大自然,爱护,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发挥出他最大的效益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要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唯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诸多能源,大多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其中当前最受瞩目的当数海洋能,尤其是海洋中的波浪能,相比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能源来说,具有能量密度大,波动范围小,是一种可连续稳定输出的全天候能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总体来看,最近20多年来,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预计在2010-2020年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具有市场竞争力,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主导能源。
2)让人感觉到“能源即将枯竭”,是源自于对能源“储采比”数据的错误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储采比”分别是100年,20年,和50年。所以让人感觉石油只够用20年了,煤也不超过100年。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储采比”是“可采储量”和“年产量”的比,这里所说的“可采储量”不是资源总量,是目前已经探明资源量的可采部分,而随着地质部门的不断勘探,可采储量是逐年在增加的,不会枯竭。
3)说“石油等即将枯竭”并不是新的命题,30年前(1980年前后),美国广播公司(所谓的ABC)就说过石油只能采20年了,现在30年过去了,石油还是可以采20年,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全世界“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的速度”和“勘探、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储藏资源的速度”是基本一致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用太阳能发电,电就是可再生能源。
如果用煤炭、石油等能源发电,这些能源的形成速度无法满足消耗速度,那么这种方式发出的电就是不可再生能源。
矿物的形成首先必须具有形成矿物的物质来源,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间,最后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另外,有的矿物的形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例如水晶晶簇,地下深处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在岩石中占有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内二氧化硅溶液逐渐变浓(具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这样晶莹剔透的水晶晶簇才能最终形成。
科学家们通常把矿物分为原生的、次生的和表生的三类。原生矿物一般是内生条件下在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矿物,如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等。次生矿物是指在岩石和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矿物。如正长石经风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岭石等。表生矿物是指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围内,由于水、大气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湖泊海洋中的各种沉积矿物(例如石盐、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矿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破坏而转变形成的部分次生矿物,如铁矿床中的褐铁矿、针铁矿,铅锌矿床中的铅矾等矿物。不管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或表生矿物,它们的形成必须经历漫长的地质时间。
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也是如此,有关石油矿藏的形成已在前文说明,我们通常把石油、天然气和煤称做“化石能源”,这就是承认了时间在它们生成过程中的必要性。最早的煤形成于石炭纪,人们开采的最年轻的石油是第三纪的(形成于2300~6500万年前),天然气是第四纪的(200万年前),发现的最老的石油和天然气是震旦纪的,距今约6亿5千万年。
人类大规模发现和使用矿产资源不过是最近几百年的事,而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却至少需要经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就这点而言,许多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掉一点就会少一点,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矿物原料的枯竭。
目前,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浅部矿藏、易找矿藏越来越少,许多矿物原料面临短缺。经过科学论证,中国第二轮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在45种主要矿产中,有、1/2不能满足需要。除煤炭、稀土、岩盐、钼、钨、锡、锑以外,其余矿种都难以满足国家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一优质能源已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进口逐渐增加。近期油气资源评价的总资源量估算量为中国原油剩余可采资源量还有122亿吨,天然气开采则可延续到22世纪。但从长远看,解决资源与能源问题迫在眉睫。
探索地球奥秘,寻找各种矿产资源,开发新的资源与能源的重任已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认识和了解地球资源与能源的种类、分布,珍惜资源将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资源与能源,为拯救地球、保护地球提供一把智慧的钥匙。
第二,这些资源的使用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生成,加速全球变暖
第三,这些资源不完全燃烧以及其中的杂质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降低的方法是,第一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
第二,提高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煤炭经过精馏使用等等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是地球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4月22日,当第37个“世界地球日”踏着春天的舞步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地球母亲,应该怎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万里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是这个春天的主旋律。
但是,当前在我国,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其保护、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形势,都不容我们乐观。我们不得不问一问:地球的春天,是永远的吗?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在土地、矿产资源供求全面紧张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国土资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我们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广阔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珍惜资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相关报道:
云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 初步遏制"六乱"蔓延势头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启动的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实效,初步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蔓延的势头。
据介绍,通过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全省共清理出无证非法采矿行为2240起,越层越界开采110起,责令停产整顿588个,取缔非法采矿点2545个,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1.8万元,处以罚款278万元,没收矿产品1.5万吨,注销和吊销采矿许可证89个,给予行政处罚1661人,追究刑事责任67人,严厉打击了乱挖滥采、破坏环境、无证非法采矿行为。通过全面核实证照,全省现设置有效探矿权2824个,登记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各州、市、县政府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公职人员参与或变相参与办矿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清查。到目前为止,共查出41人涉嫌参与办矿、入股分红。针对去年出现的矿产勘查“虚热”现象,有关方面按照“六条原则”和“十个不批”的办法,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甄别处理,迄今已处理发证近千件。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资源消耗40年内翻一番
4月19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公布了《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报告的发布者表示,尽管如此,中国的国家生态足迹却比较稳定。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大白天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还有,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因此,当国务院提出2004年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当隔膜已久的“节约”二字不断重复于我们的耳边时,一些人觉得“不习惯”。
有人说,节约是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节约是否不合时宜?有人说消费是生产的牵引机,是现代化列车不可缺少的车轮,倡导向节约型社会转型是否守旧落伍?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撼动生存根基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平均数的1/4,600多个城市里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但我们珍惜水了吗?
农业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也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的一半在输水过程中就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因为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我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
生活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样肆无忌惮。实验表明,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滴掉360吨水,而我国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们要用不到世界耕地面积1/10的土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但各种名目的“圈地运动”却使我们的耕地锐减,光是小小的实心黏土砖,就能一年毁掉8万—10万亩良田,仅砖厂侵占土地就达400万亩。
在粗放使用、无端浪费中,能源也进入了紧缺时代。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目前中国每万元工业生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除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外,人为浪费是一个大漏洞。
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重要资源紧缺必将受制于人,关键时候,资源可能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敲响自然警钟
乘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上,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满足:捉襟见肘的日子过去了,生活越来越红火。
但当我们知道,今天的富裕生活是要靠过度耗用资源来实现,今天的发展是要用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来换取时,我们还能如此坦然地粗手大脚地生活吗?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初尝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排队购买蜡烛的烦躁中,在忽然陷入黑暗的恐慌中,警钟其实已经敲响!
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测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将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识之士警告,201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不得不为我们今天的挥霍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困难,也将成为损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最大隐患。
其实,在发展的车轮下,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各国,节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不少国家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那是一些远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但他们对于资源利用的精打细算,让我们汗颜。
美国是资源大国,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国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目前人手一册的课本若能连续使用5年,扣除成本,可节约的资金便相当可观!而在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又将有多少森林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依赖每个人的行动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以节约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让水龙头开着5分钟,则要浪费45升水;厕所使用节水型器具,每次可节约4—5升水;洗菜时用盆接水洗,而不是开着水龙头,一顿饭可节省100升水……
全国13亿人口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厄运。全国每个家庭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采用节能光源,我们的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曾经大力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斤煤、一寸布的精神。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但那种节俭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今天,我们的20字公民道德纲要也将勤俭节约大书其中。
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煤、石油、天然气是常用的能源材料,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发电用的主要能源是煤,冬天取暖也是主要能源。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也是车辆等交通工具所需的燃料。发动机离不开它,而天然气是每个家庭生火做饭所需的能源,所以这三种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这三种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万一有一天用完了怎么办?我们人类会没有可用的能源吗?
其实很多专家都有这方面的顾虑,很多人认为按照目前人类能源的消耗速度,只需要200年,甚至不到50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基本就要枯竭了!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物质来代替它们作为能源呢?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倒退吗?
其实现在各个领域的能源都在寻找替代产品。比如电动车的推广就是用电池代替炼油产品。电池技术更加成熟后,电动汽车将完全取代今天的燃油汽车。
在发电方面,太阳能、水能、核能和风能也正在被用来取代煤发电。如果未来可控核聚变中的发电技术成熟,人类的动力源就不再是大问题。
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能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甚至在生活中做饭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用电来操作的。如果所有人都选择使用电器,那就有可能使用它们。所以未来的能源升级是乐观可见的,这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科技的发展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能源供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更多的能源需求。
不同文明水平的生物可以利用不同范围的资源。比如行星文明层面的生物可以利用星球内部的资源,就像人类可以利用地球的资源一样。而那些生活在恒星文明和星际文明中的人可以利用恒星系统和星际文明中的资源。因此,人类要想利用地球以外的资源,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平。科学家表示,他们不担心提高人类生活的文明水平。提高文明程度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相比之下,科学家更担心的是如何保护高级文明,如何让高级文明不被其他文明发现。《黑暗森林法》指出,任何暴露的文明都有被其他更高级别的文明杀死的危险,保存文明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其他文明隐藏。
要解决当今的能源危机,我觉得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想做好节约能源工作,首先必需要有很好的节能意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在这方面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肯定了节能意识的重要性。另外,政府也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在企业中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在源头上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能源使用率,政府也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这些方法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生活中,我们普通民众也需要确立节能意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方式为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二、寻找新能源代替旧能源
面对现今开始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仅仅靠节约能源是无法保障我们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此时,我们需要一边开展节能工作,一边寻求新型能源来替代旧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少因此又叫做“绿色能源”。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对于核能开发,技术相对成熟。地球上存在大量核聚变燃料氘氚,如果能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能弥补化石燃料匮乏,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