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发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贵州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
贵州省明确,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按期完成下达“十三五”期间淘汰7000万吨落后产能任务,加快发展培育大型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到2020年全省煤矿全部为30万吨/年及以上,大中型煤矿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全省煤炭产能2.28亿吨/年、产量1.92亿吨。
贵州省提出,加快实施“三利用”工程。一是开展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2018年~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分别达到10.5亿立方米、12.5亿立方米和17亿立方米,利用率力争分别达到38%、42%和70%。二是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推广无煤柱开采、以孔代巷技术,减少煤矸石产生量,积极开展煤矸石用于采煤沉陷区回填和道路建设填充,2018年~2020年煤矸石利用率力争分别达到63%、73%和83%。三是开展矿井水综合利用,重点用于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等企业用水及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用水,减少新鲜水取水量,2018年~2020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力争分别达到65%、70%和80%,达标排放率100%,赤水河等重点领域水环境敏感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
近期煤炭价格在185-725元/吨之间变动,幅度还是蛮大的,不同地区之间价格也不同。
2018年煤炭行情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从2018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库存需维持3~7天的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库存需维持20天的水平。建立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有利于防止产供需各方特别是中间环节囤积惜售,进一步发挥好库存的“蓄水池”调节作用,促进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减少价格的上下剧烈波动。
价格超出绿色区间,煤电盈利分化。国家发改委虽多次强调,将要把煤炭价稳定在500~570元/吨绿色区间。煤价重心上移使得煤电企业盈利分化,煤企在盈利改善的同时,电厂盈利则开始出现萎缩,预计2018年长协比例提高到80%。这样来看,通过加强长协的引导,价格存在回落的可行性,长协比例的提高最终将有助于煤电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
(三)《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 发改能源[2006]1039号)
(四)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 2007.11)
(五)《贵州省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工作意见》(黔发改投资[2004]1173号)
二、申请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地区布局合理,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三、所需材料(一式二份):
(一)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规划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二)申请报告附件
1、下级发改部门项目申请文件
2、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3、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矿界范围划定批文;
4、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开办煤矿准入批文;
5、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审、通过的评估报告;
6、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用地预审批文;
7、省级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开采方案批复;
8、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文;
9、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水土保持方案批文;
10、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水资源论证(取水)批文;
11、依法应当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出具省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12、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或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函;
13、招投标初步方案;
14、所在地县(市)供电局或省电网公司出具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方案;
15、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分别编制、评估的安全预评价报告;
16、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项目,应出具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对节能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
17、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事项办理流程
国家规划矿区内项目按程序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核准,国家规划矿区外项目按程序上报省级发展和改革委核准。
4月21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这既是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具体行动。
时间回到2月,为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我省“先行先试”,组建了挂靠贵州电网公司的贵州电力交易中心,迈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3月1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出台;
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我省成为国内首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11月16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成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3月28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进行公司制组建,完成工商注册,成为全国首家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的省级电力交易机构;
4月21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同日,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投入运行。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业务办理区。
机构解读: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据了解,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主要有研究起草交易机制和规则、市场交易策划和组织、市场管理、统计结算和分析、信息统计与披露管理、技术支撑建设及运营维护管理等六大职能。
“交易中心是相对独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依规提供规范、可靠、高效、优质的电力交易服务,形成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监管作用。”贵州省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相对独立”指将原来由电网企业承担的交易业务与其它业务分开,实现相对独立运行。
此前,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挂靠贵州电网公司。而此次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公司化运营后,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将实行独立运行。中心向市场主体合理收费,用以支付办公、人工等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注册费、年费、交易手续费等。
公司化运营之前,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在由省经信委、发改委、能源局和能监办共同组成的贵州电力市场化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市场化交易工作。之后,其市场化交易工作将接受市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该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选派代表组成,负责研究讨论交易机构章程、交易和运营规则,协调电力市场相关事项等,实行按市场主体类别投票表决等合理议事机制,但能源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仍然可以行使最终否决权。
颇受关注的是,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的电力直接交易,将更加凸显电力体制改革的精细化程度。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3月正式批复我省输配电价,将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参加电力直接交易的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费用。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将按照电力市场准入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受理市场成员递交的入市注册申请,与市场成员签订入市协议和交易平台使用协议,办理交易平台使用账号和数字证书,管理市场成员注册信息和档案。注册的市场成员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在线参与各类电力交易,签订电子合同,查阅交易信息等。
据介绍,目前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售电业务主要针对火电企业。下一步主推的交易品种涵盖直接交易、富余水电交易、发电权交易、跨省电力交易等。
“富余水电”主要针对汛期时,在保障省内电力供应基础上,为减少弃水,在西电东送电量交易中引入市场化机制,增送用电低谷时段电量。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在电网与电网之间达成购电交易,有效引导错峰用电。
而发电权交易,则是引导鼓励和促使发电成本高的机组,将其计划合同电量的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发电成本低的机组替代其发电,以达到优化电源结构、降耗减排的目的。
有关人士就此指出,电力交易中心的成立为本轮电改中可能获得最大红利的售电公司搭建了全新的舞台。
《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批复后,我省售电侧改革加快步伐。在贵安新区,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的组建工作。在兴义市,解除了贵州电网公司对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的代管,将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改造成独立的输电公司和配售电公司。而在全省,售电业务向社会资本放开,全省工商注册的售电公司已有24家,注册资本包括了地方国资、当地民资和省外资本。
今后,售电公司进入省政府公布的售电主体目录后,可注册成为电力交易中心的会员。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捆绑多个用电户进行集中竞价或挂牌,从而掌握价格谈判主动权。
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绍纯认为,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将极大地支持省内工业发展,为发电企业赢得市场,实现共赢。
应运而生: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
成立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是我省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在政府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
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明确改革内容涵盖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改革、售电侧改革和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改革。其中,建设公平、规范的电力交易平台,是新电改“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体制构架的具体形式体现,未来将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省级试点电力市场。
贵州为什么会成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从供给侧来看,有着“水火互济”优势的贵州,电力资源较为丰富,一直渴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底我省电力装机已达4669万千瓦,当年全省发电量1844亿千瓦时,省内用电量1173.7亿千瓦时,外送电量500亿千瓦时。到,全省发电量1930亿千瓦时,省内用电量1180亿千瓦时,电力外送电量750亿千瓦时。其中,电力外送占发电量近三分之一,西电东送是主要去向。
然而,近年来我省电力行业却遭遇了一场难熬的市场“寒流”:火电企业因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迫切需要借助电力市场化改革拓展电力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省内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持续的消费疲软和市场供大于求,让煤炭企业迫切希望借助电力市场改革寻求出路。
从需求侧来看,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造成工业用电量下滑。省内的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亟需降低用电成本,稳定企业生产,由此带来电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显现。
在此背景下,2月,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先行先试”,应运而生。中心通过双边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和挂牌交易等方式,为电力市场主体提供直接交易平台。
“形象地说,电力交易中心的功能与模式类似证券交易所。”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尚春表示,此举的目的在于无歧视放开电力市场,提高市场效率,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
因此,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的成立,被业内视为本轮电改的一大亮点。
华北电力大学 教授、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曾鸣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电力改革推进,交易中心是进行电力直接交易的必需场所,预计未来各省都会借鉴贵州这一框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贵州最后一座大型水电站——马马崖水电站。 刘坤伦 摄
贵州第一个风电场——赫章韭菜坪风电场。
成效初现:释放红利保增长
业内人士介绍,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平台,参与电力改革的市场主体都将分享改革红利:
——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增强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发电量和收入。
——电网企业主要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负责电网系统安全,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按国家规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承担供电营业区的保底供电服务。同时,通过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竞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类资本被允许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获得新的潜在盈利机会。
——通过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价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电力用户用电更加便利,工业和商业电力用户有自主选择权,增加市场议价能力,用户权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事实上,通过一年多运行,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先行先试”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已经让部分企业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共组织全省498家电力用户和16家发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全年交易电量172.42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20.4%。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用户购电价格每千瓦时平均下降5.9分,共减少用电企业电费支出10.17亿元,稳住省内大工业用电量约100亿千瓦时,相当于稳住了省内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426小时,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发展。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下,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电力体制改革红利已经释放,为保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三大磷矿石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省重要的工业用电大户。公司总经理徐魁用“雪中送炭”来形容电力直接交易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据他介绍,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的电力直接交易,有效降低了开磷集团工业企业的用电成本。
今年,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已组织全省941家电力用户和22家发电企业参加年度双边协商直接交易,签约电量356.7亿千瓦时。其中,一季度完成直接交易电量54.56亿千瓦时,通过直接交易减少用电企业电费支出3.59亿元。
■ 相关链接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
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是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的主要交易平台。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和信息发布,实现电力交易的全过程实时管控。该系统于今年1月开始建设,4月开始试运行,预计6月正式运行。
在该系统中,贵州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对全省13个重点产品的日交易电量统计,结合产品单耗、产品单价信息的分析,研究提出电力交易指数,该指数可实时反映交易电量对重点行业工业产值的影响。
未来,通过贵州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所有电力市场主体可以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交易,极大提升交易管理水平,提高交易效率。监管部门可以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实现对交易情况的实时跟踪、对交易环节的实时管控。而交易中心则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可靠、高效、优质的电力交易服务,形成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
贵州第一个光伏发电站——平箐光伏电站。
未来两年,我国可能面临煤炭产能不足,2004年将不得不放开小煤窑复采范围,2005年进口煤炭可能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煤炭消费的一个来源。中国已经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2004年通过配额手段开始限制煤炭的出口,预计煤炭出口将回落15%。
2004年,煤炭市场仍将是一个相对稳定向上的发展阶段。其特点表现为,在市场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扭亏脱困成果,努力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总量已经连续3年超过10%。从我国能源生产长期趋势考察,2004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将保持在9%-10%左右。
煤炭价格由于探明储量不足和生产能力缺口多方面原因,将在未来长期缓慢上升。预计2004年国内煤炭平均价格将比2003年上涨20-25元/吨(涨幅11.5%-14.4%),季节性的价格波动还将重演,个别生产能力不足的品种面对旺盛的需求增长,价格将在高位波动。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将同比上涨40%,预计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将直接使煤炭企业存量产能净利润增加35%-40%。
根据兖州煤业公司公布的信息,2004年已签订国内销售合同的煤炭综合平均价格扣税费后为198.52元/吨,比2003年度签订的国内销售合同的煤炭综合平均价格提高17.82元/吨,上涨9.9%签订的国内合同意向的煤炭价格将随市场变化波动。这在侧面验证了今年煤炭行业的价格走势。
电煤价格:2003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调整电价的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在福州全煤会要求2004年发电用煤重点合同价格平均每吨上调12元(含税),2003年电煤平均价格138.55元/吨,考虑到电煤的合同电煤与市场自购煤炭的比例为50%:50%,合同电煤与市场电煤的价差30元/吨,预计2004年电煤平均涨幅20-30元/吨,同比涨幅为14%-21%左右。
焦炭与焦煤价格:国内焦炭和焦煤价格分别达到1100元和500元/吨,比2002年初的450元/吨和不足300元/吨大幅上扬170%和70%。由于国内外焦煤价格普涨,焦炭成本增加,加上钢铁业焦炭需求持续上升和出口许可证的限制,今年1月份山西省焦炭出口20.26万吨,同比下降70.51%,但出口价格却持续走高,平均价位高达194.7美元/吨。
国际煤炭价格:中国的煤炭出口减少使国际燃煤市场价格升温,从近期的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趋势来看,2004年预计上涨40%左右,其中,动力煤价格可能上涨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