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进军新能源,正邦科技的“新故事”还是“假噱头”?
6月20日,正邦 科技 宣布将会携手国家电投进军新能源产业。在赛道股大幅反弹的六月,“沾锂”概念无疑是投资者的最爱,公司股价也因此喜提涨停,股价大幅反弹的同时公司也暂时摆脱了股权质押风险。但公司涉嫌“市值管理”的质疑声却冒了出来。
互联网行业中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日,恰好有一家养猪企业,主动选择向风口靠拢。
6月17日,正邦 科技 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家电投签订“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40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
“‘江西猪王’竟然开始跨界布局新能源了,合作方还是央企,看来公司的股价有救了”,一位投资者如是说道。
或受上述利好消息的影响,公司股价于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暴力反弹。6月20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6.95元/股。
然而,资本狂欢“转瞬即逝”,6月21日开盘,正邦 科技 迅速下跌,最终收跌4.6%。二级市场用脚投票背后,正邦 科技 投资额高达400亿的新能源项目让外界疑虑丛生。
对于目前身陷流动性危机的正邦而言,400亿不是一笔小数目。监管机构以及二级市场有着相似的疑惑,跨界新能源的钱究竟该从何处来?
进一步深究,因股价“跌跌不休”,正邦 科技 的大股东质押股份如今已经在平仓线的边缘,另有声音认为,转型或是正邦 科技 的权宜之举。
400亿的新能源项目,究竟是“真故事”还是“假噱头”,仍需交给时间验证。
400亿扩产 资金从何而来?
率先发出质疑的是深交所。
监管层与投资者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此前不久,正邦 科技 还因为资金紧张,公司旗下的商票发生了逾期。
6月8日,江西正邦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指出,受猪周期影响,正邦 科技 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对于一家市值巅峰接近800亿元的大型猪企而言,5亿的票据兑付本不应该是什么难题,但公司在过去几年近乎于“疯狂”的扩产中,动用了大量杠杆工具,这使得不仅使得公司的负债率高企,还为公司带来了大笔的财务费用。
高杠杆、高利息下,正邦 科技 的现金流“捉襟见肘”。
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余额51.33亿元,同比减少60.65%,其中受限资金32.98亿元,而同期有息负债余额232.48亿元,一年内将到期的债务金额合计188亿元。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2.60%。
猪价上行周期中,公司可以通过卖猪的利润来补足高杠杆问题。但在猪价下行的2021年,公司负债高企的风险逐渐暴露了出来。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生猪日度均价为16.3元/公斤,较年初下降19.11元/公斤,累计跌幅超过50%。
最能直观反应这一问题的便是公司的业绩,根据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正邦 科技 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均呈现亏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8.19亿元、-24.33亿元,同比下滑427.62%、1249.73%。
如今的公司不仅盈利能力堪忧,手中的负债亦是危如累卵,公司及子公司和金融机构、上下游客户合作方等签署的逾百亿担保更是隐性负债。
为了舒缓紧绷的资金链,公司也是祭出了定增、转让资产等诸多手段,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公司造血困难的困境。
公司的股价也是随着公司基本面的恶化而不断下挫,2020年8月7日至今,公司股价累计跌幅高达71.24%,市值也从原先的800亿元跌至目前的200亿元。
公司股价大跌之后,股权质押风险也接踵而至。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司突发利好后的涨停则显得十分耐人寻味。
无奈的 “市值管理”?
对于正邦 科技 的股东而言,公司股价大涨无疑是喜闻乐见,但对于公司实控人林印孙而言,公司股价的触底反弹更像是让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未解押股权质押数量达6.68亿股,占其持有股份总数的92.4%。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权质押项目中有一部分是在公司股价处于高位时实施的,在公司股价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阴跌后,该部分质押项目或存在平仓风险。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公司高达119条的质押明细中,发生在近一年内,主体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的质押项目数量高达33条,其中达到预警线的质押项目数量为7例,已达到平仓线的质押项目数量为1例。
公开资料显示,正邦集团背后的第一大股东为林印孙,持股比例高达60.75%。
而在查阅其余未达到预警线的质押项目后发现,这些项目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公司近期的股价低点距离预警线仅一步之遥。
以公司2021年12月所进行的一笔股权质押为例,股权质押人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质押股份数量高达7400万股,占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公司股份9.49%,平仓价格为5.14元/股,距离公司近期股价低点5.21元/股仅相差0.07元。
这也意味着公司股价一旦加速下滑,公司大量的质押项目将会面临平仓风险,对公司股价进一步形成负反馈。最坏的情况下,若质押部分股权全部被强制卖出,不排除公司实控人易主的可能性。
不过这一切都在公司宣布进军新能源后迎来了曙光,股价的大幅反弹帮助公司暂时摆脱了质押盘遭到强平的问题。但公司涉嫌“市值管理”的质疑声却冒了出来。
成败 “猪周期”
今年一季度正邦 科技 业绩再度大亏之际,有投资者将正邦 科技 比作为当时的雏鹰农牧,建议公司提早进入债务重组。
2019年10月,昔日的“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就曾因资金链断裂饿死数百万生猪,最后无奈退市,导致雏鹰农牧无缘接下来为期两年的超级猪周期。
但若把时间拨回2020年,正邦 科技 的待遇则是完全不同,当年公司依靠着暴涨的猪价大赚57.44亿元,同比增加248.75%,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91.66亿元,同比增长100.53%。
公司的股价也是水涨船高,2020年期间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达63.49%。也因此,正邦集团实控人、正邦 科技 创始人林印孙也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江西首富。
很难想象,两年的时间里昔日的“江西猪王”就成了投资者眼中的“敝屣”。而公司基本面之所以恶化的如此之快,既有上文提到的公司大举借债扩张的因素存在;另一方面,也部分源自公司在转型“自繁自养”模式时步伐过快以及转型时间节点的选择错误。
近年来,随着一轮轮猪周期的交替更迭,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步代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成为生猪养殖未来的趋势,养殖公司纷纷跑马圈地以求在竞争中搏得好位置。作为行业领先者之一,正邦 科技 自然不想在本轮扩张中落后于人。
2021年下半年开始,正邦 科技 开始逐步由原先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逐步转向于“自繁自养”模式。而2021年的下半年正式此轮猪周期的景气低点,当时的猪肉价格一度下探至11元/公斤的整数关口。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公司此前沿用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自繁自养”模式下虽然在生产成本以及成产效率上更胜一筹,但该模式所需的育肥土地和猪舍都需要自有自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十分庞大。
而在2021年下半年也就是猪周期的景气低点,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处于下滑阶段,显然难以为如此庞大的项目持续输血。
正邦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其也曾想过退出,这点从2021年公司淘汰母猪的数量上便可以窥探一二。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淘汰母猪约220万头,一、二季度分别淘汰35万头、5万头,这意味着公司在2021年下半年淘汰了母猪约180万头,抽身之势初现端倪。
但猪场一旦开工便没有了回头箭,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 科技 在建工程为 历史 高位的41.21亿元,主要就是各地在建的猪场。
本文源自环球老虎 财经 app
导 语:在这个被牛群、苜蓿地和灌木丛生的沙漠公路包围的犹他州小镇上,在未来将会有数百名工人被解雇,他们是环境法规和廉价能源竞争的牺牲品。然而,在煤堆和熔炉对面,另一项变革正在进行当中......
01
在犹他州沙漠的农村,开发商计划在地下古老的盐丘地层中建造洞穴,他们希望在其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储存氢燃料。 盐洞将像巨大的地下电池一样发挥作用,可以在需要时储存氢气形式的能量。 该项目可以帮助确定氢在未来在全球提供可靠、全天候、无碳能源方面将发挥多大作用。
6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提供 5.04 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以帮助资助“先进清洁能源存储”项目——这是自乔·拜登总统重启奥巴马时代以向特斯拉和Solyndra提供贷款而闻名的项目以来的 首批贷款 之一。旨在帮助将一座拥有 40 年 历史 的燃煤电厂的场地转变为到 2045 年燃烧清洁制氢的设施。
在两极分化的能源政策辩论中,该提案对于赢得广泛联盟的支持是独一无二的,该联盟包括拜登政府、参议员米特罗姆尼和组成犹他州国会代表团的其他五名共和党人、农村县专员和电力供应商。拜登定于周三在马萨诸塞州举行的一次活动中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行动,该活动是在一家前燃煤电厂转向可再生能源中心。
可再生能源倡导者将犹他州项目视为确保可靠性的一种潜在方式,因为未来几年更多的电网将由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电。
02
预计到2025 年,该工厂的初始燃料将是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物 。此后,它将在 2045 年之前过渡到完全依靠氢运行。怀疑论者担心这可能是延长化石燃料使用 20 年的一种策略,其他人则说他们支持投资清洁、无碳的氢项目,但担心这样做实际上可能会产生对“蓝色”或“灰色”氢的需求。
“说服每个人用氢气代替(而不是化石燃料)填充这些管道和工厂是天然气行业的一个绝妙举措,”智库新共识专注于能源转型的研究员贾斯汀·米库拉说。
与碳捕获或灰氢不同,该项目将过渡到最终不需要化石燃料。
随着公用事业转型并越来越依赖间歇性风能和太阳能,电网运营商正面临新问题, 冬季和春季发电过剩,夏季发电不足 , 供需失衡 引发了对潜在停电的担忧,并引发了人们对进一步摆脱化石燃料来源的担忧。
该项目将多余的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的形式。清洁氢的支持者希望他们能够在供应超过需求的季节储存能源,并在后期需要时使用它。
工作原理 :太阳能和风能将为电解槽提供动力,电解槽将水分子分解以产生氢气。能源专家称其为“绿色氢”,因为生产它不会排放碳。最初,该工厂将使用 30% 的氢气和 70% 的天然气运行。它计划到 2045 年过渡到 100% 氢气。
当消费者需要的电力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时,氢气将通过管道输送到山间发电厂的现场并燃烧以驱动涡轮机,类似于今天使用煤炭的方式。从理论上讲,这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可靠补充。
03
三角洲农村的许多人希望将该镇变成氢震中心,使其避免衰退影响关闭的燃煤电厂附近的许多城镇,包括亚利桑那州的纳瓦霍发电站。
但有些人担心使用能源来转换能源——而不是直接将其发送给消费者——比使用可再生能源本身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成本更高。尽管三菱电力的氢基础设施负责人迈克尔·杜克承认 绿色氢比风能、太阳能、煤炭或天然气更昂贵 ,但他表示氢的价格不应与其他燃料相比,而应与锂离子电池等存储技术相比。
在米勒德县,一个倾向于共和党的地区,当地38%的财产税来自山间发电厂,两名燃煤电厂工人在上个月的共和党初选中罢免了现任县长。比赛看到整个城镇贴满了竞选标志,并引发了对数百万美元计划以及它们如何改变就业市场和农村社区特征的焦虑。
"人们对这个概念和建造它的想法没有意见,"共和党初选获胜者之一特雷弗-约翰逊说,他从煤厂的停车场看向氢气设施的位置。"只是煤电很便宜,而且提供了很多好工作。这就是问题所在。"
“弯道超车”说了这么多年,真的有中国 汽车 企业对海外品牌实现完全超越了吗?没有。从21世纪初的几年到2018年,我们投入了太多的乐观情绪,中国 汽车 企业们却没有真正实现“质”和“量”上的超越,即使我们在新能源时代当中担当了全球领头羊的先锋角色。
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剑拔弩张,前几年的野蛮生长造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资金浪费与人才浪费。而 历史 规律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从“ 汽车 大国”变为“ 汽车 强国”必有阵痛,市场经济规律会让技术落伍的企业不断退出 历史 舞台。
对于中国 汽车 企业而言,2019年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的正式施行,再次吹响了这一次“大洗牌时代”的集结号。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境内已有486家新能源 汽车 制造商注册在案,品牌影响力、技术沉淀与实际产销量参差不齐。这么多车企,能有一半活下来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2018年首届中国新能源 汽车 高峰论坛上,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年销量将达到700万辆,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20%。不过,市场将在这7年内自然淘汰数百家既没研发能力、更没有可观产销量的新能源 汽车 品牌。
谁将率先被刷下来?代工品牌首当其冲。笔者首先要阐述一个关键点:代工不是罪,成本才是罪。因为选择代工模式的新能源车企,完全没办法控制成本,昂贵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都要经过外采,整个制造流程和品控流程都受到代工厂商的控制,而自己手中只剩下一样东西——品牌。开玩笑了,您这么一个新品牌,知名度约等于零,市场价值极低,根本没办法学耐克、苹果玩转代工模式,又谈何品牌价值呢?
“代工模式”前景渺茫
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
1、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2、过去2年内,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3、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4、企业需有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5、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如果以上代工管理条例最终出台,将让大量暂无资质且研发投入不足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彻底无法翻身,所有投入都只能变成“PPT造车”笑话。目前,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 汽车 基本符合以上苛刻条例,而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却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支出。
政府为什么要出台如此严厉的管理条例来管理“代工模式”呢?这与目前大量造车新势力脱离重工业基础,直接找代工厂生产不成熟产品的现状有关。代工厂无法保证其代工产品完全符合原先设计的标准,而造车新势力的零部件设计本身就不甚精良,再加上代工管理、代生产模式的高出错率,“代工模式”逐渐成为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合资模式”前途光明
可是,乘用车生产资质如此稀缺,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造车新势力怎么实现规模化生产呢?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博郡 汽车 与天津一汽夏利(000927)、爱驰 汽车 与江铃 汽车 (000550)的“合资模式”,就是部分造车新势力另辟蹊径提前上岸的量产化新方式。短短几个月,博郡 汽车 和爱驰 汽车 都顺利拿到了生产资质,避免成为新能源 汽车 “大洗牌时代”的牺牲品。
博郡 汽车 与爱驰 汽车 的“转正”之路都颇为传奇,博郡 汽车 与天津一汽夏利拟成立合资公司时,前者出资约10亿元并占有主导权,后者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占有小部分股份。这让博郡 汽车 在日后开展研发与生产工作时,不仅保留了尽可能多的资金进行研发,还拥有了其他新势力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稳定可靠的生产体系,更获得了强而有力的主动权与控制权,可谓一箭三雕。
爱驰 汽车 以17亿增资收购江铃控股(陆风 汽车 )50%股权则是一种“迂回拿资质”的解决办法。合作双方均有江西省国资背景,此番合作多为当地政府为推动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而促成。借此,江铃控股上饶分公司10万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顺其自然地装入了爱驰“腰包”。
而对于更多还未拿到生产资质,研发投入不足甚至融资困难的新电动车企来说,新“代工管理办法草案”的出台,或意味着一场淘汰赛将正式来临。
创业从来没有易事,而创办一家新能源车企,更是比蜀道还难的“地狱模式”考题。曾经的胡润百富榜第31位,曾经的胡润IT富豪榜第8位,曾经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7位,都属于个人资产总额高达420亿元的贾跃亭。只不过这位大富豪只花了短短2年时间,就成了全中国唾弃的欠债老赖,这一切都源于新能源车企初创项目的资金链断裂。
造车新势力缺什么?缺人才,缺土地,缺技术,缺厂房,缺知名度……说到底,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没钱怎么办呢?那谁都帮不了你。可是,2019年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寒冬,冷得“热钱”都不热了,风险投资人纷纷自保,谁又肯与造车新势力们同舟共济?
有,但困难时期的大额风投只会投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地方国资、央企资本、产业资本带着135亿新融资再次扑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其中蔚来 汽车 拿到了最大的一笔100亿元,博郡 汽车 成功融资25亿元,爱驰 汽车 则融到了10亿元。
在外界不断攻击蔚来 汽车 ,媒体恨不得天天发蔚来负面消息的这些日子里,100亿对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而言,不只是资金链上的坚固一环,更是业界信心重建的坚固一环。对于仍在种子期的博郡 汽车 而言,25亿元则是一笔巨额的资金,足以支撑这家技术流走向的企业继续壮实自身硬实力,而这笔投资是带有国际、国内资本(包括央企、外资、私营、地方等产业资本)支持下的企业行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足以帮助博郡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
当然,风投不是越多越好,拜腾 汽车 就曾经表示,集团很谨慎地引入每一笔风投资金,不让自己手上的股份被过早、过多地被稀释,以免将最终的奋斗成果拱手相让给资本方。可见,资金链上的这些风投,不够用时就成了“乐视模式”,必死无疑;过多时又面临股份稀释,拱手交出主导权,蔚来 汽车 即将面临这种风险。风投比例适中的博郡 汽车 与爱驰 汽车 反而显得稳健得多,“中庸之道”是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新政对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做出了新的规定:“各地不得对新能源 汽车 实行限购或限行,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中信证券等分析机构认为:“《方案》的出炉,最终受益的是头部品牌。对于品牌力羸弱、产品竞争力较差的企业来讲,并无优势可言。”此等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目前限购限行城市的“拥牌一族”居民往往选择短续航、低价格的低质量“油改电”车型进行过渡使用,在续航、空间、配置、价格上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并未有多少出炉,大家都在观望当中。
随着限购、限行放开,使用廉价车“占号”的消费行为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新能源车需求释放。幸运的是,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欧美传统 汽车 强国,消费者希望他们买的新能源 汽车 产品能在产品力上与同价位燃油车相媲美。而即将到来的广汽新能源Aion LX、博郡iV6、爱驰U5和小鹏P7等长续航车型,正是这一波新能源 汽车 “高性价比浪潮”的中坚力量。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太平洋彼岸的特斯拉 汽车 ,这条新能源界的“鲶鱼”正在高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工厂居然在半年时间内几近封顶,堪称“美国技术与中国速度的完美融合”。根据乘联会新闻报道,美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Model3已成为北美新能源 汽车 销量桂冠,今年1-5月累计销量高达4.6万辆,排名二/三的丰田普锐斯PHEV与雪佛兰Bolt只够得着它的尾数。未来,国产Model3将带给中国新能源车企们一股让人窒息的压力,力扛美国力量就要依靠蔚来、博郡等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头部车企。
在不断加速的末位淘汰赛中,480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将有多少家得以存活?或许答案会非常让人难堪,但我们不妨将这场“竞相灭绝”的生死较量视为 汽车 产业丛林法则的真实演绎。
对于国家而言,“大洗牌时代”并非坏事,因为只有优胜劣汰,我们才能腾出那些被误导、被荒废的人才与资源,让他们重新回归到头部车企当中,继续合力促进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
丛林 游戏 的答案已经变得愈发清晰,没产品、没技术、没资质、没资金的“多无”企业,必然会成为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对象。长远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480多家电动车企业里面,一定会跑出中国的“大众”和“丰田”!
1. 微山县水务局微山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2. 济宁汶上沃德工贸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无碱玻璃纤维薄布织造加工项目
3. 山东善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0万吨新型水处理剂及40万吨环保助剂建设项目
4. 莱尼电气3.3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5. 济宁市兖州区龙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橡胶硫化促进剂CZ生产项目
6. 山东真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亿条新材料包装袋项目
7. 山东汶华香料有限公司13000吨/年香兰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8. 微山宏捷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新能源车用散热器技术改造项目
9.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济宁高新区接庄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管网配套项目EPC
10. 山东卡勒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环境友好型涂料和3万吨高性能树脂项目
11. 济宁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网项目
12.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产业园技术改造项目
13. 邹城市河道灌区供水保障建设项目
14. 汶上县沃达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万件工程机械配件技改项目
15. 伟豪塑料制品扩建项目
16. 山东鲁能泽何林管业有限公司特种环氧树脂产品加工生产项目
17. 嘉祥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
18. 鱼台县荣浩工贸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水性抗氧剂的乳化/分散液复合助剂、2700吨环保工艺受阻酚类抗氧剂、1500吨天然气脱硫剂、1000吨MnEHA(2-乙基己酸锰)、10吨TFMAA(三氟甲基丙烯酸)、30吨水处理荧光示踪剂PT、300吨水处理荧光单体HAP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项目
19. 曲阜市天然气管网项目
20.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饲料级氨基酸螯合盐生产项目
21. 泗水县循环农业开发项目
22. 济宁嘉斯正德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项目
23. 山东华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0.7万吨硅烷偶联剂和医药中间体及1.5万吨磷酸盐项目
24. 济宁志信棉业医用出口纱布二期建设项目
25. 山东济宁圣贤(区东)110千伏输变电项目
26. 济宁农高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
27. 杏坛路地下管廊建设项目
28. 梁山汇光新能源有限公司5.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
29. 梁山县安山新能源有限公司干鱼头村北5.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
30. 金乡县水务局金乡县2022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31. 山东益格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矿物铸件及精密工业母机产业化项目
32. 微山超芳商贸有限公司年加工100万支仿真树的项目
33. 曲阜市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项目
34.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叠氮化钠水相合成工艺技改项目
35. 新型氧化锌基透明导电膜玻璃生产项目
36. 济宁宏顺车业有限公司输送带带芯生产加工项目
37. 济宁市建设年生产5000吨辣椒深加工项目
38. 休闲服饰加工生产线改造项目
39. 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山东)开发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5.5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40. 济宁丛亿矿业有限公司矿用智能设备产业园项目
41. 汶上县艾麦服饰有限公司年产200万件服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42. 山东天安华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负极石墨材料建设项目
43. 迈颂(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1200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
44. 梁山金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卫生气雾杀虫剂、卫生蚊蝇香、卫生杀虫水乳剂、电蚊香液、日用化工及配套包装项目
45. 曲阜盛华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套医养家居康复辅具项目
46. 微山县建设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
47. 山东雅满家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软木制品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48. 山东济特气瓶检测有限公司气瓶检测及钢瓶零部件加工项目
49. 出口服装加工扩产提升项目
50. 微山县明宇纺织年产10000吨高端纱线项目
以上是找甲方平台上发布的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3月最新拟在建工程项目汇总,如需查看项目详情和其他省市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查询。找甲方提供国内最新获批、招投标前的拟建、在建项目信息,正在进行招标、采购和中标的信息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