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等的储藏量是多少.谢谢了

耍酷的洋葱
微笑的指甲油
2023-01-30 11:08:47

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等的储藏量是多少.谢谢了

最佳答案
忧虑的红牛
优美的苗条
2025-09-13 15:22:38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18%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6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矿产资源

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5处,其中能源矿产24处,黑色金属矿产5处,有色金属矿产47处,贵金属矿产1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处,化工原料矿产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4处,其他水气矿产2处。有56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0.98亿吨,天然气3802亿立方米,原煤96.54亿吨。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煤炭产量19.56亿吨,原油产量1.75亿吨,天然气产量407.7亿立方米,铁矿石产量3.10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430万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西气东输主力气源、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克拉2气田建成投产。新疆阿舍勒铜矿、青海德尔尼铜矿等一批大型金属矿山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

全国初级矿产品及相关能源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400亿美元。主要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其中,原油进口12272万吨,比去年增长34.7%;铁矿石进口20799万吨,比去年增长40.4%;锰矿石进口465万吨,比去年增长62.6%;铬铁矿进口217万吨,比去年增长21.9%;铜矿石进口288万吨,比去年增长7.9%;钾肥进口743万吨,比去年增长13.1%。

我国的矿产资源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铁矿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

我国北方水资源状况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国受旱面积已超过3.4亿亩,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旱灾之后的跨年连旱,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近日都连续出现降雨,但仍未能缓解今春以来的旱情。因此,水资源的短缺就显得尤为明显,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面临着水危机的严重问题。就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就我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由于用水行为的不合理和无节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资源日趋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从动态上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农业用水来源中,河流与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地下水将是农业灌溉的几乎惟一的用水途径。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加重。90年代以来,年受旱灾面积达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3倍于50年代。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最新回答
开放的玫瑰
专注的日记本
2025-09-13 15:22:38

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西南青藏高原南部,即藏滇板块和喜马拉雅板片,第三纪早中期发育有海相沉积,特提斯海域向南逐渐迁移,早期海岸线在班戈错—下岗江一线,中期退至仲巴—林周一带,晚期海水向东、西逐渐退去。古新世及始新世在定日、岗巴一带有宗浦组、遮普惹组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沉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始新世中、晚期海水完全退出,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藏南缺失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青藏高原第三纪沉积盆地勘查和研究程度很低,数以百计的沉积盆地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分布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和可可西里山南、北两侧。第三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藏南冈底斯山西段,位于冈底斯—腾冲活动带南缘的日喀则—昂仁盆地,始新统秋乌组为砾岩、粗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局部含可采煤。恰布林含煤3层,可采煤1层,厚0.31~1.06 m。吉松拉含煤5层,可采煤1层,厚0.84 m。始新统恰布林组整合于秋乌组之上,为砾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厚度大于570 m,含煤性差。分布在冈底斯山西段的门土盆地,含煤地层为始新统门土组,下部为砾岩、砂砾岩,中部为粉砂岩、泥岩、砂岩、夹多层煤,上部为粉砂岩、泥岩夹凝灰岩,厚1200 m,含煤8层,可采煤2层,厚1.3 m和2.2 m。藏南分布的札达、吉隆普兰盆地,仅发现上新统卧马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杂色砂泥岩、砾岩夹褐煤层,厚450~800 m,产三趾马化石。位于冈底斯—腾冲活动带北缘的藏北伦坡拉盆地,第三系为始新统牛堡组,渐新统丁青组,中、上新统伦坡拉群。伦坡拉群下部为砂岩、砾岩夹页岩、炭质页岩、煤层、油页岩,厚254 m,含孢粉及植物化石;上部为灰绿色泥岩、页岩夹砂岩,含孢粉化石,厚223 m。藏北可可西里、班戈、沱沱河、改则、狮泉河等盆地均发育有沉积厚度大、岩性变化大的河湖相沉积,有些夹有火山岩碎屑和煤层。

老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西北部塔里木盆地承袭了晚白垩世沉积特征,盆地西部喀什海湾海水至中新世初期向西南方向退出,海水侵入至拜城、和田一带,盆地中、东部为陆相沉积。老第三纪发育了干旱条件下闭塞海湾潟湖相沉积,新第三纪过渡为陆相沉积。准噶尔、吐鲁番、柴达木等大型陆内坳陷盆地,继白垩纪之后接受了老第三纪陆相沉积,在山前坳陷形成巨厚的山麓相堆积,盆地内部沉积粒度变细,厚度变薄,形成大型前陆坳陷盆地,除准噶尔盆地膏盐层不发育外,均为干旱环境下红色含膏盐沉积。在褶皱带形成的山间断陷盆地,呈狭长状,厚度较大,规模较小,沉积物粗,多为干旱气候环境下红色含膏盐沉积。新第三纪时期,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带动西北地区地块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藏南海水退出,昆仑—秦岭一线以北大型盆地继续沉陷,柴达木盆地湖盆较深,其它湖盆缩小,水域变浅,为浅湖相、河流相碎屑岩沉积,由于气候干旱荒漠,植被不发育,未能形成含煤岩系。

老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西,包括内蒙古及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地壳隆升遭受剥蚀,火山活动较弱,仅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有红色沉积。内蒙古一带地壳沉降幅度小,下第三系发育齐全,沉积普遍,但厚度极小,多为河流相红色细碎屑岩沉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包括松辽盆地东缘,形成北北东向裂谷型断陷盆地,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地堑型断陷盆地活动剧烈,快速沉陷,延伸长,宽度窄,位于潮湿气候带形成了巨厚的含煤、油页岩砂泥岩沉积,底部有玄武岩、凝灰岩。

依兰-舒兰断裂带形成的盆地群为地堑型断陷盆地,北起普阳—宝泉岭隐伏带、佳木斯隐伏带、依兰-尚志盆地、舒兰盆地、伊通盆地,南至沈北盆地。普阳—宝泉岭隐伏带第三系为始—渐新统宝泉岭组、中新—下上新统富锦组、上上新统玄武岩组。宝泉岭组为砂砾岩、粗砂岩、砂岩、泥岩,厚20~1400 m,含煤性差,局部含可采煤。依兰-尚志盆地达莲河组为砂砾岩、砂岩、页岩、煤层、油页岩,厚200~800 m,最厚达1000 m。方正、尚志含煤最多达20余层,煤层厚0.3~0.9 m,煤质差而薄。舒兰盆地为舒兰组,下部粉砂岩、砂岩、泥岩,厚300 m,含煤30~50余层,并含数层油页岩;上部泥岩夹砂岩、粉砂岩,厚300 m,含煤20~30层,局部含煤50层,煤层总厚10~30 m,可采煤6~15层,舒兰可采煤厚17.76 m。伊通盆地为下始新统双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永吉组、渐新统万昌组、中新统岔路河组。双阳组为灰白色砂岩、暗色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煤层,产孢粉化石,厚1000 m。永吉组为灰黑、灰绿色泥岩、灰色砂岩互层夹薄煤层,产介形类、沟鞭藻化石,厚1300 m。沈北盆地杨连屯组,自下而上为页岩、凝灰岩,厚0~70 m;巨厚煤层,由5~61个分煤层组成,厚50~60 m;页岩、粉砂岩,夹厚30 m油页岩;页岩、粉砂岩,厚170~370 m,含可采煤厚0.89~22 m,为主要含煤层。

普阳—宝泉岭隐伏带是被第四系沉积覆盖的第三纪断陷盆地。已有15口油气勘探井钻遇煤层,汤参1井钻遇煤层72层,累计厚度达71 m,煤层单层平均厚度0.99 m。新1井最大单层厚度达10 m。汤参1井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2997.6 m,新1井煤层埋深最浅为235.0 m。汤参1、2井镜质体反射率为0.28%~1.14%,Ro值随深度增大而增高。汤参1井1547 m以上Ro小于0.5%,2156 m Ro为0.54%。汤参2井1198 m Ro为0.55%,2030 m为0.73%。下第三系宝泉岭组1~2段煤层为长焰煤,亦有气煤;3~4段煤层以长焰煤为主,有少量褐煤;5~6段煤层主要为褐煤。5段顶界煤层埋深为400~800 m,4段顶界为800~1100 m,3段顶界为1100~1500 m,2段以下埋深大于1500 m。从煤岩热演化分析,3、4段深度为800~1500 m,热演化程度稍高较为有利;800 m以上5、6段煤层埋藏浅,煤储层物性较好,但以褐煤为主,煤层含气量偏低;1500 m以下煤层深度较大,煤岩变质程度增高,含气量亦随之增高。根据煤炭储量及煤层含气量估算煤层气资源量为5620×108 m3,其中宝泉岭组一、二段为654.5×108m3,宝泉岭组三、四段为1098.7×108m3,宝泉岭组五、六段为3866.8×108m3。目前,在盆地内施钻的油气勘探井已在下第三系含煤地层中试获天然气,单井产气量达(1~7.2)×104m3/d,模拟实验认为气样中一半以上是源于煤型气,初步证明下第三系含煤岩系气源岩的潜在能力,亦是对煤层气开发前景的佐证。

依兰-尚志盆地南北长近200 km,北部依兰煤田达莲河组含煤层分布于煤系地层底部近基岩10~30 m的层段,煤层累厚最大23.1 m,最小1.8 m,平均13.6 m,一般厚11.1~18.2 m。可分下、中、上三层煤,中层煤质最好,下层煤次之,上层煤最次。镜质体反射率测定Ro值为0.51%~0.58%,属长焰煤。在达莲河矿区西部煤层埋深200~300 m以上,煤层埋藏浅,对煤层气保存不利。东部靠地堑东侧,煤层埋藏400~1200 m,是较有利地区。埋深大于400 m地区煤层厚6.0~23.0 m,单层煤厚7.0 m以上,平均单层厚1.5 m以上,煤层顶板油页岩厚度大,一般大于110 m,有利于煤层气保存。据煤炭资源量测算,埋深400 m以下,面积24.0 km2,煤炭资源量为3.5×108 t,按5 m3/t含气量推算煤层气资源量为17.5×108m3。

舒兰盆地有40口煤田钻井钻遇煤层,舒兰组可分两个含煤层段,即舒兰组主要含煤段和新安村组含煤段。舒兰组含煤15层,可采煤6层,煤层集中在上部,新安村组煤层厚度较薄。煤层埋深在197.9~1014.3 m,煤层单层厚0.1~17.3 m,平均单层厚2 m。单井累厚达59.9 m,最薄0.4 m,煤层平均累厚11.8 m。煤层顶板埋深,地堑东侧100~200 m,向西逐增至500~600 m;煤层底板埋深由东向西从200~300 m增至900 m,煤层累厚自东向西明显增厚。煤岩变质程度低,以暗淡煤为主,光亮煤次之。据水曲柳—平安一带煤岩密度数据计算,煤层孔隙度最大值为26.3%,最小值为4.5%,平均值为13.9%。煤层埋深小于600 m孔隙度为10%~25%,大于600 m孔隙度由15%降至10%以上。据煤田钻孔含气量测试,煤层含气量为3.2m3/t,气体成分CH4含量73.0%,N2为26.6%。舒兰盆地有15个井田和矿区,煤炭勘探程度较高,仅北部的水曲柳—平安地区开发程度较低,煤层埋深为500~1000 m,埋深较为适中,测算煤炭资源量为6.2×108 t,煤层平均含气量按5.0 m3/t计算,煤层气资源量为31×108m3。

敦化-密山断裂带形成的盆地群属地堑型断陷盆地。虎林—密山隐伏带虎林组与宝泉岭组含煤岩系相近,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砂质页岩。中部含煤层及黑色页岩、油页岩、凝灰质砂岩,厚140~460 m,含煤8层,1~2层可采,厚1.05~1.52m。桦甸盆地为桦甸组,下部含硫铁矿段厚280 m,中部油页岩段厚145 m,上部含煤段厚990~1230 m,含煤23层,最厚2 m,一般0.15~0.9 m,含可采煤3层,单层厚 0.5~0.7 m。梅河口盆地为梅河组,自下而上为砂岩、粉砂岩段厚100~240 m,下含煤段厚40~160 m,褐色泥岩段厚100~400 m,上含煤段厚310~350 m,绿色岩段厚度大于315 m,含煤30余层,一般14层。煤层主要位于下含煤段,可采煤5~7层,单层厚 0.6~3 m,局部达25 m,可采煤厚3.37~88.15 m,均厚21.53 m。抚顺盆地为抚顺群,自下而上为老虎台组、栗子沟组、古城子组、计军屯组、西露天组、耿家街组。下部老虎台组、栗子沟组为玄武岩、凝灰岩夹含砾粗砂岩、泥岩、炭质页岩、不稳定煤层和煤线;中部古城子组、计军屯组为含煤层,巨厚褐煤和油页岩;上部西露天组、耿家街组为细砂岩、页岩、泥岩夹泥灰岩。老虎台组含煤1~2层,厚0.5~2.3 m;栗子沟组含煤1~2层,厚0.5~4 m;古城子组为复杂巨厚煤层,西部、中部最厚,北部、东北部变薄,均厚50 m,最薄0.6 m,最厚134 m;计军屯组煤层厚仅0.5~0.8 m。

位于天山—赤峰活动带东端的珲春盆地含煤岩系为珲春组,下段为粗砂岩、砾岩夹煤层,厚30~254 m;上段为细砂岩夹煤层,厚74~200 m,含煤10层,可采煤5层,厚1.28~12 m。位于依兰—舒兰与敦化—密山断裂带间的三江盆地,第三系岩层多被覆盖,钻探资料证实与普阳—宝泉岭隐伏带沉积地层相同,含煤岩系亦为宝泉岭组。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乌伊岭北盆地,含煤岩系为乌云组,下部为砂岩、砂砾岩,上部为粉砂岩、泥岩、煤层,厚度大于123 m,含褐煤4层,可采煤2层,厚1.2 m、4.75 m。在松辽盆地北部钻井钻遇1 m厚煤层,亦属古—始新统乌云组,是第三纪依安盆地的含煤岩系。

华北、下辽河、渤海盆地老第三纪时期为分割裂陷,新第三纪形成统一坳陷,中新统与渐新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各统间均为连续沉积,沉积范围广,地层发育齐全,多为暗色沉积,夹玄武岩、膏盐层和海相夹层。华北、下辽河及渤海湾盆地沉积地层为古新统—下始新统孔店组三段,下始新统—上始新统孔店组一、二段,渐新统沙三段—东营组,下中新统馆陶组,中、上中新统明化镇组下段,上新统明化镇组上段。其中孔店组一、二段下部为泥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油页岩夹薄煤层,上部为棕红色泥岩、砂岩,厚1400 m,含孢粉、轮藻、介形虫、腹足类化石。位于胶东半岛北缘的鲁东盆地群,黄县、潍坊等盆地分布在郯城-庐江断裂带。黄县盆地含煤岩系为黄县组,岩性为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泥灰岩、煤层、油页岩,属陆内河湖相含煤沉积,厚1600 m,煤层厚1.25~15.6 m,可采或局部可采煤7层,油页岩5层,1层可采煤厚6.5 m。潍坊、坊子盆地含煤岩系为五图组,岩性为砂泥岩、砾岩、煤层、油页岩,厚124 m,仅昌乐五图含可采煤层,含煤30余层,厚36 m,煤层不稳定。分布在冀西、晋北的含煤盆地有京南、繁峙、曲阳盆地。曲阳盆地位于太行山断裂带,含煤岩系为灵山组,下部和上部均为砾岩、粗砂岩,中部为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夹煤层,厚200~365 m,含可采煤5层,厚11.25 m。冀北蒙南盆地群的张北、集宁盆地,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隆起带,第三纪沉积范围较大,形成了小型坳陷盆地。集宁盆地下第三系灵山组,含煤岩层厚440 m,中部含煤5组,第三组含可采煤1~16层,厚1.23~11.78 m。

新第三纪时期,大陆东部火山活动频繁,分布广,规模大,构成环太平洋基性火山岩喷发带,发育在依兰-伊通、敦化-密山等断裂带的火山活动,明显的受控于断裂带。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的依兰-伊通、敦化-密山断陷盆地及松辽盆地、三江盆地,新第三纪均已发展成拗陷型沉积盆地,由于处在暖湿气候带,植被繁茂,沉积了河湖相暗色岩系,厚度薄,含薄层褐煤及硅藻土,上新世晚期或早更新世有玄武岩喷溢。下辽河、华北、渤海湾、苏北、江汉、南阳盆地为裂谷后期坳陷盆地,地壳有所上升,沉降幅度仍然很大,沉积了含有海相化石的河湖相碎屑岩,说明有短暂的海侵。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西,海拉尔、二连盆地上第三系分布广、厚度小,为河湖相砂泥岩沉积,上新统地层夹玄武岩,处于干旱气候条件,未能形成含煤建造。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早上新世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上新世晚期沉积了数十米厚三趾马层,同时在盆地周边形成汾渭地堑、河套地堑、银川地堑,沉积了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红色碎屑岩层。四川盆地新第三纪沉积仅分布在盆地西南一隅,堆积了较薄的红色岩层。位于天山—赤峰活动带冀北蒙南的张北、集宁盆地及围场—林西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汉诺坝组,以玄武岩为主夹粘土岩、砂砾石层、薄层褐煤,最大厚度600 m,含煤3~20余层,煤层较薄,含可采煤3层,厚0.5~2.7 m,凉城含煤4层,单层厚1.65 m。

老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东南部在白垩世沉积盆地基础上发育了老第三纪盆地,至始新世末地壳隆升为剥蚀区,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沉积了较薄的普遍含膏盐层的红色砂泥岩。南岭以南小型断陷盆地,早期气候干旱,为含膏盐层红色砂泥岩沉积,中、后期气候转为潮湿,沉积了暗色砂泥岩含煤沉积,有的含海相夹层,为近海湖泊沉积。南海北部陆架盆地是在稳定的地块上发育的老第三纪张裂性陆相沉积盆地,沉陷幅度大,沉积巨厚,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了暗色泥岩夹煤层。老第三纪台湾是大陆边缘活动性海槽,由于强烈沉降,沉积了巨厚的深海砂泥质碎屑岩,至中新世初褶皱变质。东海陆架老第三纪亦遭广泛海侵,沉积了很厚的砂泥岩,陆架的西南部随基底升降,海水数次进退,为浅海相沉积,含有孔虫和超微化石。

老第三纪中国大陆东南部在隆起构造背景上发育了诸多中小型断陷盆地,沉积地层发育不全,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南岭以北麻阳、衡阳、池江、清江等盆地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含膏盐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南岭以南南宁、合浦、百色等盆地处于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含有褐煤、油页岩的暗色碎屑岩沉积。百色盆地自下而上为下始新统六吜组、中始新统洞均组、上始新统那读组、渐新统公康组和上第三系长蛇岭组。那读组为河湖相、沼泽相含煤砂泥岩沉积,厚700 m,产脊椎动物化石。公康组为河湖相灰色、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夹煤层,厚1300~1500 m。茂名盆地为油柑窝组,下段为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厚4.15~80.36 m,夹炭质页岩和褐煤,厚0~1.28 m,顶部有油页岩;上段为油页岩夹褐煤及细碎屑岩,岩层厚40~116 m。

东海陆架下第三系以海相、海陆交替相沉积为主,沉积岩层发育齐全,沉积巨厚。下古新统石门潭组为陆相沉积,上古新统—始新统为海相沉积,渐新统—上新统为海陆过渡相。自下而上为古新统石门潭组、灵峰组、明月峰组,始新统瓯江组、温州组、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上古新统明月峰组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岩、含砾砂岩和泥岩,含薄煤层,产超微化石,厚400~500 m。中始新统温州组在大陆架广泛发育,台北坳陷发育最好,为砾状砂岩、粉砂岩、泥岩、碎屑灰岩、煤层,产有孔虫化石,厚450~750 m。渐新统花港组与下伏平湖组不整合接触,为海陆交替相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砂岩、白云质泥岩,上部夹炭质页岩、煤层,含有孔虫、沟鞭藻、孢粉化石。

南海海域北部珠江口等坳陷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老第三纪为陆相张裂断陷盆地,新第三纪属海陆交替相、海相沉积,西沙以南深海盆地是渐新世后期开始裂陷形成的弧后盆地。南海北部第三系沉积发育较好,古新世—早始新世神狐组、中始新世文昌组、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恩平组为陆相沉积,晚渐新世海侵,珠海组、下中新统珠江组、中中新统韩江组、上中新统粤海组、上新统万山组为海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文昌组为湖相深灰色泥岩、砂岩互层,下部夹砾岩、煤层,含孢粉化石,厚1110 m。恩平组为陆内河流沼泽浅湖相沉积,岩性为深灰色泥岩、页岩、砂岩互层夹薄煤层,含孢粉化石,厚1418 m。

台湾及周围岛屿为海相和海陆交替相沉积。出露于台湾东部中央山脉北部的下第三系为始新统西村组和渐新统四棱组。西村组为深灰色板岩、千枚岩,厚600 m。四棱组为浅灰色石英砂岩或石英岩夹板岩、千枚岩、石墨质煤,含有孔虫、双壳类化石,厚350~700 m。

新第三纪含煤盆地在大陆东南沿海主要分布于南华活动带和台湾活动带。在台湾活动带中央山脉褶皱带出露的下第三系为浅变质岩系,西部坳陷区沉积了新第三纪海陆交替相巨厚含煤沉积,与下伏层为不整合。中央山脉以东为深海坳陷,大纵谷断裂带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带,俯冲带上发育了蛇绿岩套、蓝闪石片岩和混杂堆积,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使台湾新生代海槽褶皱隆升。台西盆地为前陆坳陷盆地,含煤岩系为上第三系,该层在台湾及其周围的钓鱼岛、赤尾屿、澎湖列岛分布广泛。自下而上为中新统野柳群五指山组、木山组、大僚组,瑞芳群石底组、南港组,三峡群南庄组、桂竹林组,上新统锦水组、卓兰组、嵙组。五指山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含有孔虫化石,厚900~1200 m。木山组为石英砂岩、页岩、炭质页岩互层,含有孔虫、腹足类化石,厚200~700 m。分布在台湾西北部,下部为薄层砂岩、厚层页岩互层,中部为薄层砂岩、砂质页岩互层,上部为中粗粒砂岩夹薄层砂质岩互层、煤层及凝灰岩夹层。含可采煤3层,数厘米至0.6 m。石底组为灰色砂岩、炭质页岩互层,产有孔虫化石,厚300~600 m,为上第三系下部主要含煤层,含可采煤层3层,最多6层,单层厚0.2~6.5 m,均厚0.3~0.6 m。南庄组为海陆交替相含煤粗碎屑沉积,是主要含煤层,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北部含数层煤,厚600~900 m,南部不含煤,厚1200~1600 m。新竹—苗栗含煤3~4层,新竹—桃园含煤1~2层,单层厚0.3 m。

新第三纪时期,中国大陆东南部处于隆升状态,遭受剥蚀,一些小型断陷盆地沉积了河湖相碎屑岩,厚数十米至数百米,因处于海洋性气候带,温暖潮湿,形成了褐煤沉积,上新世晚期有玄武岩层。南岭以南诸多断陷盆地,在温暖潮湿气候环境有繁茂植物生长,形成湖泊沼泽相暗色碎屑岩沉积,夹褐煤层、油页岩,上新世晚期有玄武岩喷溢。大陆东南沿海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南华活动带。

东南沿海新第三纪含煤盆地分布非常零星,浙北嵊州盆地,含煤岩系为嵊县群,下部为砂砾岩与砂质粘土层,厚22 m;中部为硅藻土层,厚50 m;上部为砂砾岩、粘土层夹橄榄玄武岩,厚50 m,夹褐煤层、泥炭层,含煤差。分布在闽南的漳浦盆地,含煤岩系为佛县群,下段为河湖相砂砾岩,含砾砂岩、砂质泥岩夹油页岩;上段为基性玄武岩夹碎屑岩,局部有油页岩,夹褐煤层,厚20~246 m。

东海陆架是大陆延伸部分,东海盆地属弧后盆地,分为一隆两坳,西部坳陷老第三纪为陆相沉积,新第三纪为海陆交替相、海相含煤沉积,火山活动不发育。东部坳陷与冲绳海槽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在新第三纪开始形成海槽。新第三纪下中新统龙井组、中中新统玉泉组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上中新统柳浪组属陆相沉积,上新统三潭组与下更新统连续沉积。玉泉组为浅灰色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含孢粉、超微化石,厚200 m。

分布在海南长昌、长坡一带的含煤岩系为中新统长坡组,岩性为泥岩、砾岩夹砂岩、油页岩,厚232 m,盆缘厚22~35 m,含煤较差,仅局部有可采煤层。分布在粤西茂名盆地含煤岩系为黄牛岭组,下部为泥岩夹砂岩、砾岩;上部为泥岩夹粉砂岩;顶部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及1~3层褐煤,含煤差,厚92.7~253.6 m。桂南合浦盆地含煤岩系为南康群,粘土岩、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砾岩夹数层褐煤、油页岩,厚47~378 m,局部有可采煤层。南康群不整合于上古生界或白垩系地层之上,在南康、涠洲岛、斜阳岛一带都有分布。

新第三纪含煤盆地在中国大陆的西南云南及四川、贵州比较集中,绝大多数成煤期为新第三纪,以变质程度较低的褐煤为主,主要为小型断陷盆地,有些盆地聚煤较好,煤层较厚。散布的含煤盆地跨越在华南板块西南部和藏滇板块的东南部。位于松潘-甘孜活动带有川西藏东盆地群,位于扬子陆块西缘有滇北盆地群、滇东南盆地群,位于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有思茅盆地群,位于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有保山盆地群,位于冈底斯—腾冲活动带有腾冲盆地群。盆地的形成是在区域性扭压应力背景下,断陷盆地受控于断裂带,随着藏滇板块与华南板块西缘反S形弧形构造的走滑,牵引着断陷盆地有序排列,发育在断裂带上的红河盆地最为典型。

分布于松潘—甘孜活动带的昌台盆地,昌台组为粘土岩、石英细砂岩、页岩,中部为含煤层段,下部为玄武岩夹层,底部和中部有砾岩层,可分为七个岩性段,厚1285.2~1687.1 m。其中第三含煤段厚510 m,可分四个亚段:第一亚段为砾岩、含砂岩、含砾粘土岩及粘土岩,厚163.1 m;第二亚段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粘土岩互层,夹粉砂岩、炭质粘土岩、煤层,厚59.8~198.5 m。含煤层、煤线2~35层,厚18.55 m,可采或局部可采煤1~9层,厚12.38 m。第三亚段为砾岩、粘土岩、粘土质砾岩、砂质粘土岩、砂岩互层夹粉砂岩、砂岩,厚155~171.5 m。含煤层、煤线10~37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1~12层。第四亚段为砾岩、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炭质粘土岩、砂砾岩、煤层,厚50.5~114.2 m。含煤层、煤线9~20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1~12层。阿坝盆地阿坝组可分三段,下、上段为砾岩夹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和砾岩,中段为含煤段。含煤段分五个亚段:第一亚段为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夹局部可采煤1层,厚0.88~1.02 m;第二亚段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炭质粘土岩、煤层,含煤1~7层,厚10.44 m;第三亚段为煤层、含砾砂岩、砾岩夹粘土岩,含煤0~5层,厚8.96 m;第四亚段为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砾岩夹粉砂岩、煤层,含可采煤0~5层,厚8.19m;第五亚段为砾岩、含砂砾岩夹砂岩、粉砂岩、煤层,含可采煤1层,最大厚8 m。

分布于扬子陆块滇北盆地群的昭通、弥勒、寻甸、曲靖等盆地,含煤岩系为昭通组,自下而上分三段:下部砾岩段为砾岩、砂质粘土,厚95 m;中部含煤段为炭质粘土、粘土、褐煤互层,厚40~194 m;上部砂质粘土段为砂质粘土,厚60~150 m。含煤段有数层至数十层粘土夹层。昭通盆地钻井钻遇煤层厚193.77 m,一般厚数米至数十米。

分布于扬子陆块滇东南盆地群的开远、弥勒盆地,含煤岩系为小龙潭组,属湖沼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分三个岩性段:下段为粘土、砂质粘土、炭质粘土夹薄层泥质或砾屑灰岩,底部为砂岩、砾岩,厚80~100 m;中段为褐煤、粘土岩段,上部为厚层褐煤夹薄层粘土、泥质灰岩及泥岩,下部为粘土、炭质粘土夹褐煤及薄层炭质页岩,煤层厚数米,最厚达223 m。上段泥灰岩段,为泥灰岩夹粘土,厚118~178.75 m。开远小龙潭盆地含煤厚达223 m。

分布于松潘-甘孜活动带的剑川盆地,含煤岩系为中新统双河组,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长石细砂岩、泥灰岩、煤层,厚185~384 m,含煤2~3层,厚2.5 m。

分布于滇西,跨越松潘—甘孜活动带、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冈底斯—腾冲(陆缘)活动带的洱源、丽江、保山、潞西等盆地,含煤岩系为上新统三营组,岩性为粘土岩、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夹煤层,底部与顶部夹砾岩,厚30~1331 m。滇西含煤盆地有100余个,一般含煤数层至10余层,多为薄—中厚煤层,龙陵、景东盆地为巨厚煤层,厚50~100 m。

仁爱的小甜瓜
单身的鞋垫
2025-09-13 15:22:38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 : 北京 86.72 天津 44.52 河北 601.39 山西 3899.18 内蒙古 12250.4 辽宁 59.27 吉林 30.03 黑龙江176.13 江苏 50.49 浙江 0.44 安徽 611.59 福建 25.57 江西 40.84 山东 405.13 河南 919.71 湖北 2.04 湖南 45.35 广东 9.11 广西 17.64 海南 0.01 四川 ...

煤炭储量的分布情况 - :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

中国的煤炭储量有多少? : 据国土资源报报道,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 145吨,按人均...

我国煤炭储藏量是多少? : 煤在我国古时有石炭、乌薪、黑金、樵石、燃石和矿炭等别名.我国是世界上煤藏量... 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初次见到煤炭,回国后在他所写...

我国的煤炭各省储量?: 我就知道现在应该属我们鄂尔多斯的煤炭最多了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http://wenku.baidu.com/view/3c47d935b90d6c85ec3ac65e.html 这里有

中国目前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储量又多少?能支撑几年的消耗? - :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

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有多少? - : 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45000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但能作为规划设计的实际依据的是探明储量,特别是可供建井用的精查储量.中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累计探明储量超过7000亿吨?其中精查的储量为17.50亿吨.山西省的煤炭储量2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居第二位,为1900多亿吨.煤炭储量超过200亿吨的省、自治区有陕西、贵州、宁夏、安徽等.

中国哪个省份煤炭储量最多 - : 陕西的煤炭最多,山西和内蒙已先行开采了这么多年,其中,陕西的锦界、府谷、神木、榆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陕北,煤炭之多,当地政府预言,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可以连续不断的开采200年还久,著名的上市公司,兖州煤业、中国神华、等这些煤炭企业驻地都在陕北地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昏睡的石头
自然的大山
2025-09-13 15:22:38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

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扩展资料

1、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3、河南省植物兼有南北种类,维管植物有198科、1142属、3979种,占全国维管植物的10%,其中蕨类植物29科、70属、205种及变种多裸子植物10科、28属、74种及变种多被子植物159科、

1044属、3670种及变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3种,省级保护植物64种,它们共同组成了河南的植物区系。

4、2014年,河南省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

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

5、2017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49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4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449.99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8.6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9.6∶47.7∶4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7130元,比上年增长7.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河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苹果烤鸡
缥缈的苗条
2025-09-13 15:22:38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07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矿产资源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

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河南

坚强的小鸽子
俊秀的小海豚
2025-09-13 15:22:38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回答者:lyl_1016 - 助理 二级 10-14 20:08

中国国家媒体周五(2月11日)报道说,中国两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发现了八亿五千万吨石油储量,中国石油储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发现石油储藏量达到40亿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去年据报发现了五亿二千万吨石油储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发现了三亿二千八百万吨石油储藏量。

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说,这两家公司去年还探明422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藏量。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5%, 为1996年来增幅最大一次。由于经济发展,中国三分之二省份缺电,能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中国原油消耗量去年为二亿八千八百万吨,今年将达到三亿二千万吨,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由于对原油需求猛涨,中国石油公司从塔里木盆地,东至渤海湾,到处勘探石油储藏。

中国一直在争取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石油,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了48项投资合作协议。去年该公司在海外获得了一千六百万吨石油的权益。

该公司最大的一个海外举动就是铺建一条1000公里的哈萨克-中国石油管道,耗资七亿美元。这条管道建成后年输送量为一千万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在委内瑞拉建设一个石油提炼厂,每年可提炼650万吨石油。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国北方水资源状况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国受旱面积已超过3.4亿亩,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旱灾之后的跨年连旱,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近日都连续出现降雨,但仍未能缓解今春以来的旱情。因此,水资源的短缺就显得尤为明显,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面临着水危机的严重问题。就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就我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由于用水行为的不合理和无节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资源日趋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从动态上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农业用水来源中,河流与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地下水将是农业灌溉的几乎惟一的用水途径。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加重。90年代以来,年受旱灾面积达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3倍于50年代。

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

在日前召开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中石油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说,未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从近期勘探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石油勘探应主要在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地层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浅层、海相碳酸岩盐及海域(包括滩海)。这些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我国断续国界以内。据悉,周边国家在南海我国断续国界附近已经探明石油储量8.6亿吨,建立起的原油产能也超过了5000万吨。严绪朝指出,我国应采取“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三大公司联手,在外交和军事力量支持下,逐步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油气资源。这对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专家也指出,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潜力较大,但随着勘探总体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油气藏类型日趋复杂,资源品质明显变差,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痴情的白云
碧蓝的电灯胆
2025-09-13 15:22:38

1.各盆地煤层气资源的分布

根据以上所述的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以及确定的各种参数,分别计算出各勘探区或预测区煤层气资源量。在所有参与计算的范围内,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1838.39×108 m3。以矿区为单位的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情况见表6-1至表6-6,其中各盆地煤层气资源量具有如下特征:

1)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量为39151.336×108 m3,主要分布于北山煤窑—将军庙、乌鲁木齐矿区、沙丘河—帐篷沟一带;

2)新疆西南区煤层气资源量为9106.019×108 m3,主要分布于塔北库车—拜城矿区、焉耆及塔东的孔雀河等区域。塔南地区煤层气资源量较少,按目前勘探与预测的煤储量计算,无开发价值;

3)吐哈盆地煤成气资源量为20586.8413×108 m3,其资源量较大,但煤储层含气量较小。煤层平均含气量大于4 m3/t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艾维尔沟、伊拉湖—柯尔碱一带,其资源量在4577.92×108 m3;

4)柴达木盆地北缘及祁连区资源量在782.961×108 m3,其中柴北缘为190.14×108 m3,祁连区为592.82×108 m3,且主要分布于木里矿区及热水矿区一带;

5)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量在30241.73×108 m3,全部资源量中,石炭—二叠煤系资源量在14264.21×108 m3,占全盆地的47.18%,侏罗系煤层气资源量为15977.52×108 m3,占52.82%。由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含气量普遍较高,资源量丰富,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区。

表6-2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储量计算表

表6-3 新疆地区西南煤层气储量计算表

表6-4 吐哈盆地煤层气储量计算表

表6-5 柴达木盆地及祁连地区煤层气储量计算成果表

表6-6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储量计算成果表

2.煤层气资源的丰度分布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区域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气资源丰度值变化也较大(图6-1)。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普遍较高,在(0.65~8.6)×108/km2,平均3.11×108/km2;平面上,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最大资源丰度值分布于阜康—乌鲁木齐一带(图6-2)。该盆地虽然大面积地区煤层甲烷超过4 m3/t,但资源丰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东南部地区煤层厚度大,煤炭储量高。

塔里木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南北差别较大。全区一般在(0.28~2.52)×108 m3/km2,平均为1.06×108 m3/km2 ,其中北部及东北部库车—拜城、孔雀河及焉耆一带资源丰度一般在1×108 m3/km2 以上,其他地区资源丰度多小于1×108 m3/km2 (图6-3)。

图6-1 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平均煤层气丰度对比图

图6-2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丰度分布图

吐哈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值差别最大。一般在(0.01~8.07)×108 m3/km2 ,平均为1.56×108 m3/km2;盆地西部的艾维尔沟矿区、依拉湖矿区、柯尔碱及柯柯亚矿区资源丰度较高;中部地区虽然部分矿区煤层厚度大,但由于煤层中甲烷含量低,其含气量多数仍然低3×108 m3/t;东部地区资源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含气量低的同时,煤层厚度相对也较小,如骆驼圈子矿区(图6-4)。

图6-3 塔里木盆地煤层气丰度分布图

柴达木盆地北缘及祁连区煤层气资源丰度值在西北地区最低。前者一般在(0.09~2.17)×108 m3/km2,平均0.53×108 m3/km2,该盆地仅大煤沟矿区资源丰度在2×108 m3/km2以上,其他地区均小于1×108 m3/km2,其原因是该盆地不但煤层甲烷含量较低,而且煤层厚度相对新疆地区煤层厚度薄。后者一般在(0.09~3.03)×108 m3/km2,平均1.06×108 m3/km2,其中以木里—热水矿区资源丰度值较高(图6-5)。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度分布规律较明显。一般在(0.26~3.36)×108 m3/km2,平均为1.46×108 m3/km2,盆地东部的河东煤田、府谷矿区及吴堡矿区多在1.5×108 m3/km2以上;西北部多在2×108 m3/km2以上,而盆地中部及南部一般在1×108 m3/km2以下(图6-6)。

3.西北地区煤层气资源分布特点

1)盆地之间的煤层气资源分布不均。按盆地累计煤层气资源量,西部各盆地中,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占38.44%;其次是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量占31.63%;吐哈盆地煤层气资源量占20.22%;塔里木盆地及新疆南缘占8.94%;而柴达木盆地及祁连区为782.961×108m3,仅占0.77%(图6-7)。

2)煤层气主要集中于侏罗系煤层。按煤层形成时代,侏罗系煤储层煤层气资源量在85 604.68×108 m3,占86%,而石炭—二叠系煤储层煤层气资源量仅为14 264.21×108m3,占14%。虽然区内石炭—二叠系煤储层煤层气含量普遍较高,石炭—二叠系平均煤层气含量为7.04 m3/t,侏罗系平均为5.14 m3/t,但侏罗系煤层厚度相对较厚(为27.43 m),其中准噶尔为44.32 m,吐哈盆地为42.99 m,而石炭—二叠系平均厚度仅为15.63 m。

图6-4 吐哈盆地煤层气丰度分布图

图6-5 柴达木盆地煤层气丰度分布图

图6-6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丰度分布图

图6-7 西北地区各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图

3)煤层气资源量的地区性差异,与各盆地煤炭资源量的多少及煤层气含气量等因素关系明显。准噶尔盆地煤炭资源量最大,煤层气总资源量相对也较大。吐哈盆地煤炭资源量为87 676 944×104 t,较鄂尔多斯盆地的59 613 149×104 t高出近60%;然而,由于吐哈盆地煤储层甲烷含量普遍较鄂尔多斯盆地低,其煤层气资源量只有鄂尔多斯盆地的60%左右。

4)甲烷含量平均大于4 m3/t的资源量较为集中。在总资源量中,甲烷含量平均大于4 m3/t的资源量占66.29%,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两盆地占该类资源量的81.04%(图6-8)。

图6-8 西北地区主要盆地煤层甲烷含量大于4 m3/t的煤层气资源量对比图

鳗鱼啤酒
魁梧的大碗
2025-09-13 15:22:38

经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全国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6698.89亿t,油页岩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172.90亿t,页岩油潜在资源量为449.00亿t,页岩油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45.15亿t,页岩油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108.86亿t。其中,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的93.05%,页岩油潜在资源量占全国页岩油资源储量的94.24%,页岩油潜在可回收资源量占全国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的90.88%。反映我国油页岩资源潜力巨大,油页岩的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随着油页岩勘查和研究程度的提高,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加强了对油页岩含矿区地质特征和油页岩成矿规律研究,根据地质认识程度、勘探工程和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对油页岩潜在区的资源量采用了不同的预测方法,提高了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精度。

一、勘查程度分析

根据各油页岩预测区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程度,将全国油页岩预测区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勘查程度较高的勘查区外围油页岩预测区

该类油页岩预测区位于高勘探程度油页岩含矿区外围,矿区边部钻井控制了油页岩预测区的油页岩厚度和含油率,并且油页岩预测区内有部分钻井、探槽或露头剖面控制油页岩的分布。如东部区桦甸油页岩预测区、舒兰油页岩预测区、达连河油页岩预测区、罗子沟预测区、奈曼预测区、四岔口预测区、凤山预测区、清泉预测区、安丘预测区、桐柏吴城油页岩预测区、建昌碱厂油页岩预测区南方区维西油页岩预测区、湘乡油页岩预测区、萍乡油页岩预测区、茂名盆地预测区、金坛预测区、海口油页岩预测区中部区淳化油页岩预测区、华亭浅部油页岩预测区、东胜油页岩预测区、彬县油页岩预测区西部区窑街Ⅱ号竖井浅部油页岩预测区、炭山岭一号、二号、三号油页岩预测区、小峡油页岩预测区等。该类油页岩预测区在资源评价中,油页岩厚度、含油率利用勘查区边部钻井与油页岩预测区内钻井或探槽确定的油页岩厚度、含油率算术平均求出,或采用自然延伸法确定预测区油页岩厚度。油页岩预测区面积依据勘探工程和露头资料分析圈定,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估算采用体积法,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该类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47.31亿t,占全国油页岩潜在资源量的2.20%。

(二)勘查程度较低的勘查区外围油页岩预测区或有部分勘查工程控制的独立油页岩预测区

该类油页岩预测区位于勘查程度较低的勘查区外围或是独立的预测区。油页岩预测区内油页岩有部分钻井或探槽控制,油页岩预测区内地质研究程度高,一般有油页岩等厚图或含油页岩层系沉积相图、暗色泥岩等厚图等。预测区油页岩厚度通过钻井、探槽和油页岩露头厚度算术平均得到,或通过与勘查区油页岩厚度类比得到。预测区油页岩分布面积根据油页岩等厚图或依据沉积相图结合钻井资料、探槽和野外露头综合确定。油页岩潜在资源量采用体积法估算,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评价结果可信度相对较高。如东部区的松辽盆地油页岩预测区、老黑山油页岩预测区、梅河预测区、阿荣旗预测区中部区的彬县—铜川间预测区南方区的宁远油页岩预测区、敖城油页岩预测区、宜春油页岩预测区西部—青藏区的鱼卡油页岩预测区、芦草沟油页岩预测区、三工河油页岩预测区、东山油页岩预测区、大东沟油页岩预测区、上黄山街—潘家口子油页岩预测区、阿坝油页岩预测区、江加错油页岩预测区等。

该类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巨大,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4550.51亿t,占全国油页岩潜在资源量的67.93%,是今后进行油页岩勘探的主要目标。

(三)勘查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的独立油页岩预测区

该类油页岩预测区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程度较低,预测区内基本没有钻井和探槽控制,油页岩厚度由露头测量或与勘查区类比法确定,并有少量油页岩分析测试数据。油页岩面积由沉积相图和露头综合确定,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计算采用类比法或简单体积法估算。该类油页岩预测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研究程度低,没有勘查工程控制,地下油页岩分布规律认识程度低,油页岩评价参数可靠性差,评价结果可信度较低。如东部区的林口油页岩预测区、凌源油页岩预测区中部区的铜川—子长间油页岩预测区、宜宾—内江油页岩预测区西部—青藏区的下黄山街油页岩预测区、大煤沟油页岩预测区和毕洛错油页岩预测区。

该类油页岩预测区的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998.87亿t,占全国油页岩潜在资源量的29.84%。

二、潜在资源量变化

我国油页岩资源量的系统预测前后进行过三次。1959年9月,煤炭工业部《中国分省煤田预测图》预测油页岩可能储量为20485亿t,1961~1962年,抚顺石油研究所《中国油页岩资源调查报告》估算油页岩远景储量在4000亿t以上。1990年12月,王慎余等《矿产资源战略分析》预测油页岩资源量为13697.7亿t。

表10-3 全国主要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对比表

全国新一轮油页岩资源评价,按照新的统一评价体系,与以往油页岩专项地质报告相比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资源储量都有很大变化,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共获得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6698.89亿t,与煤炭工业部油页岩预测量相比减少了13786.11亿t,减少幅度为67.3%与抚顺石油研究所油页岩预测量相比增加了2698.89亿t,增加幅度为67.47%与王慎余等油页岩预测量相比减少了6998.81亿t,减少幅度为51.09%。

王慎余等在油页岩潜在资源量预测时,系统地对全国各盆地(区)油页岩含矿区面积、油页岩矿层厚度和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故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对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变化分析,主要与王慎余等预测的油页岩资源量进行对比。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全国主要含油页岩盆地预测的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与王慎余预测的资源量相比减少了282.93亿t(表10-3)。其中,王慎余预测松辽盆地吉林省部分油页岩资源量为2529.7亿t,本次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844.53亿t,减少了685.17亿t王慎余预测松辽盆地黑龙江省部分油页岩资源量为955.2亿t,本次预测潜在资源量为1114.53亿t,增加了159.33亿t王慎余没有预测东部区的大杨树盆地、建昌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79.73亿t王慎余预测南方区茂名盆地的油页岩资源量为394.10亿t,本次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05.35亿t,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减少了288.75亿t。王慎余预测中部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资源量为825.2亿t,本次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549.74亿t,潜在资源量增加了724.54亿t。四川盆地前人没有进行过预测,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40.63亿t。王慎余预测西部—青藏区准噶尔盆地油页岩资源量为1458亿t,煤炭工业部《中国分省煤田预测图》预测油页岩资源量为14850亿t,本次资源评价中,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543.41亿t,是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变化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和羌塘盆地前人没有进行预测,本次资源评价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分别为167.02亿t和434.33亿t。王慎余预测伦坡拉盆地资源量为16.90亿t,本次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767.96亿t,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了751.06亿t。

除上述全国主要含油页岩盆地潜在资源量发生变化之外,在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其他含油页岩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与王慎余预测的资源量相比,也有较大的变化。王慎余对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冀北地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估算为1193亿t,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仅对冀北地区油页岩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29亿t山西霍西盆地、河东盆地本次资源评价中,没有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王慎余预测油页岩资源量为41亿t。内蒙古东胜油页岩含矿区、阴山地区、大青山地区、杨树沟盆地、二连盆地、集宁盆地前人预测的资源量为1158亿t,本次资源评价仅对东胜油页岩含矿区、杨树沟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2亿t王慎余估算辽宁下辽河盆地、抚顺盆地、沈北盆地、辽西地区油页岩预测资源量为2277亿t,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仅对辽西建昌、凌源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26.47亿t黑龙江尚志—依兰—萝北盆地原预测油页岩资源量为402亿t,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仅对达连河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46亿t。山东潍坊—黄县盆地、济阳坳陷原油页岩预测资源量为2166亿t,本次资源评价中仅对安丘周家营子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2.22亿t。河南吴城盆地、南召盆地、南阳坳陷前人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162.6亿t,本次资源评价中仅对吴城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2.93亿t。湖北南襄盆地、江汉盆地原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83亿t,本次资源评价中没有对上述两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预测。王慎余预测西藏丁青盆地油页岩资源量为21.6亿t,本次资源评价中,由于没有得到丁青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参数,故没有对丁青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预测。

三、潜在资源量变化原因

经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全国含油页岩盆地数量减少,油页岩查明区外围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有所增加,全国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与前人预测的数量有大幅的降低。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变化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新增加了一些含油页岩盆地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对含油页岩盆地油页岩成矿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含油页岩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计算,新增了一些含油页岩盆地,增加了一部分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如东部区老黑山盆地、林口盆地、大杨树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分别增加了2.21亿t、6.90亿t和53.26亿t中部区四川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40.63亿t西部区柴达木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167.26亿t青藏区羌塘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751.06亿t。

(二)对某些没有确定资料或油页岩评价参数难以获取的含油页岩盆地没有进行资源量预测

本次资源评价中,在对所收集的油页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部分含油页岩盆地都进行了野外调查落实。凡野外调查没有发现油页岩、盆地内没有油页岩分析测试数据或油页岩评价参数难以获取的含油页岩盆地,均没有进行油页岩资源评价,致使减少了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如东部区冀中坳陷、黄骅坳陷、二连盆地、下辽河盆地和济阳坳陷等南方区的南襄盆地、江汉盆地等中部区的郎木寺盆地青藏区的丁青盆地。

(三)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对油页岩埋深大于1000m的潜在资源量没有统计

前人预测全国油页岩资源量时,没有按油页岩埋深来预测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所预测的油页岩资源量中包含了埋深大于1000m的油页岩资源量。本次资源评价中,按油页岩埋深对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划分。目前,油页岩勘探的最大深度为1000m,当油页岩埋深大于1000m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作为资源。因此,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没有统计埋深大于1000m的部分,导致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大大减少。东部区松辽盆地吉林部分减少油页岩潜在资源量3506.14亿t,松辽盆地黑龙江部分减少油页岩潜在资源量6823.13亿t,南方区茂名盆地减少油页岩潜在资源量62.09亿t,中部区华亭油页岩含矿区减少油页岩潜在资源量0.49亿t西部区民和盆地减少油页岩潜在资源量1.11亿t,柴达木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减少了431.41亿t,准噶尔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减少838.08亿t。

(四)油页岩预测区内油页岩预测面积和厚度变化

在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中,油页岩预测面积和厚度大部分严格按钻井、探槽等工程控制,结合露头、沉积相图和油页岩等厚图综合确定。因此,本次预测的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更加精确、可信度较高。如青藏区伦坡拉盆地油页岩预测面积和厚度采用钻井、野外露头实测依据结合沉积相图确定,油页岩预测面积增加256.70km2,油页岩厚度增加55.14m,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了751.06亿t。

(五)高勘查程度油页岩含矿区外围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大幅增加

本次资源评价中,加强了高勘查程度油页岩含矿区成矿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矿区边部钻井和外围探井、露头的控制,对矿区外围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使可靠程度较高的这部分潜在资源量大幅增加。如东部区罗子沟油页岩预测区、舒兰油页岩预测区、建昌碱厂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分别增加8.6亿t、7.63亿t和5.61亿t南方区茂名油柑窝组浅部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38.97亿t中部区彬县—铜川间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56.15亿t西部区炭山岭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潜在资源量增加9.16亿t。

冷傲的树叶
忐忑的墨镜
2025-09-13 15:22:38

第一节 资源现状

一、含煤地层及煤层和煤质

新疆含煤地层有中石炭统黑山头组,上二叠统扎河坝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哈玛沟组,康苏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塔什店组、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杨叶组)、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黑山头组,扎河坝组出露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富蕴县一带,为局部含煤地层,但煤质变质程度高,黑山头组属贫煤—无烟煤阶段,扎河坝组属瘦煤—焦煤阶段。

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分布于区内各煤田,分布广、面积大。八道湾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3~7 层,可采总厚4.07~13.8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8层,总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5~25 层,总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1~18层,总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4~7层,总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玛沟组)含可采煤层5~8 层,总厚8~10.9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5层,总厚0.8~9.03米。

本组煤种较齐全,以长焰煤、不粘煤、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窑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采煤层12~16 层,总厚8~25.1米;准东煤田含可采煤层2~14 层,总厚5.97~76 米;准南煤田含可采煤层3~55 层,总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采煤层3~25米,总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采煤层3~12层,总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采煤层6~13 层,平均总厚11米,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层,平均总厚11.88米;

本组煤种以低灰、低硫长焰煤、不粘煤、气煤和贫煤为主,局部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组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含可采煤层1~13层,可采总厚1~33.7米,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资源储量

(一)查明资源储量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资源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资源10%,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处。

查明储量中大于100亿吨的煤田有4 个,即: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

50~100吨的煤田7 个:乌鲁木齐煤田、吐鲁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尔碱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盖煤田、三道岭煤田。

5亿~10亿吨煤矿区6个:乌鲁木齐芦草沟矿区、铁厂沟矿区、艾维尔沟矿区、库仑铁布克矿区、俄霍布拉克矿区、伊北煤矿区。

(二)保有资源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08.2 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资源量885.82 亿吨,各煤田保有储量详见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储量表 单位:亿吨

从表4-3-1 可知,保有储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两处合计与全区煤炭储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东煤田(13.84%),达到88.35%。三处煤田集中了全区煤炭储量的88.35%,可见新疆煤炭资源储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3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才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详见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储量各煤种比例表

(三)煤炭资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共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三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详见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地域分布表 单位:万吨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 万吨,发展到2005 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 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逐年减少,从1995 年的973 个矿山企业,减少到2005 年的586 个,详见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览表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7.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产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苏、伊犁、吐鲁番8 个地(州、市)煤炭产量占全区原煤产量的96.8%。其中,原煤产量在500 万吨以上的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州;300~500 万吨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苏地区,100 万~300万吨的有伊犁州直属,详见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开发利用情况表

第三节 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预测量18182.3 亿吨,占全国资源预测量的40.5%,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资源量7600亿吨,吐哈煤盆地资源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资源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换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远景储量居全国第1 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一)准东煤田

主要含煤岩组是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煤层间距小,煤层属稳定—较稳定型。煤层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资源量3747.6亿吨。

其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二)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两个含煤组,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保有资源储量达274.30亿吨,预测资源量1831.45亿吨。

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三)和什托洛盖煤田

该煤田范围内,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60.54 亿吨,预测资源量1019.43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储量较多,含煤以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级和中统西山窑组为主,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探明保有资源储量440.16亿吨,预测资源量为5305亿吨。

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层埋藏浅,易采,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保有资源储量23.24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4773亿吨。

煤层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

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六)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358.7亿吨。

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七)焉耆煤田

该区内亦有较多的预测远景资源量达594.1亿吨,保有资源量为8.36万吨。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

煤田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采层数较少。

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叶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采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新疆各地区煤田预测储量,详见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表 单位:亿吨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矿区)预测储量表 单位:亿吨

第四节 煤炭供需形势与资源配置

一、供需形势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长,2001 年世界产煤45.64亿吨,比上年增长0.31 亿吨。2001 年我国原煤产量11.06 亿吨,从国外进口原煤249 万吨,出口原煤9012 万吨,原煤消费量为12.62亿吨,保持了煤炭的产需平衡。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其中,区内销售2884.9 万吨,调出自治区235.2万吨。消费量3129.7万吨,从区外购进235.2 万吨,进口0.4万吨,保持了产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况

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后者消费量波动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增减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发电装备的用煤增长情况,详见表4-3-8。

表4-3-8 火力发电用煤增长情况表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3年新疆煤炭产量3482.9 万吨,以此为基数,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数0.4测算。

(三)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

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采用6.7%的增长率与可预见用煤增长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二、煤炭资源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一)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

自治区“十一五”和“十二五”3个时段的煤炭预测产量分别是:19633.4万吨、27176.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分别是49084万吨、67941万吨。以此进行资源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基础储量867747万吨,资源量8816310万吨,详见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资源配置表

剩余基础储量还能保证2015 年之后有140 年的服务年限,剩余资源量的保证年限更长。这说明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二)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

全区12个产煤地区,煤炭资源丰、缺不均,相差悬殊,但都能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正常增长的配置需求,详见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设项目,则应视各地的剩余储量多少进行配置。

根据各地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储量配置后,剩余储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预测产量为基数,在不考虑增长因素的情况下,测算了2015 年之后保有煤炭储量(不含资源量)对生产保证年限,其结果以吐鲁番地区最长,为166年,和田地区最短,为17年,这大致说明了各地煤炭资源的丰、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区保有基础储量和生产规模的适应情况,详见表4-3-11。保证年限短的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升煤炭资源量的级别,以保证有足够的煤炭基础储量,满足煤炭生产对资源的需求,或加强普查找矿,发现新的煤炭资源。保证年限长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应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表4-3-10 各地区煤炭资源配置表 单位:万吨

续表

续表

表4-3-11 2015年资源量各地区煤炭剩余资源储量表 单位:万吨

三、煤层气资源

(一)资源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高效洁净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资源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97.0%,平均90.6%,资源丰度为0.06~8.77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为1.15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煤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率、渗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储层压力等。这些特征直接控制煤储层的含气性,影响煤储层渗透性能和煤层气的开采潜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资源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资源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资源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