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自然能源有多少?
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金、铂族金属、镍、铬、钻石、石棉和花岗岩等近80种,已探明约40种,钻石、铂族金属、铬、黄金、镍、铜、铁矿和煤炭等8个矿种是津巴布韦的优势资源,其著名的大岩墙地区(Great Dyke)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由于津巴布韦政府没有详细勘探资料,各方公布的数据差别极大,只能作为非常初步和粗略的参考,根据正点国际(http://www.qqfx.com.cn)津巴布韦事业部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来源资料,津巴布韦主要矿产预计资源情况如下:钻石:津巴布韦于2008年正式开始生产并出口毛钻,产量增长迅速。2008年毛钻产量仅60万克拉,2013年增加至1690万克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产量的13%;但因品质较低,平均售价仅33美元/克拉,低于世界平均93美元/克拉,总销售额仅占全球的4.6%。另,因易开采的表层冲击矿资源在逐步减少,表层资源枯竭后,需转入地下开采,预计今后产量将逐年下降。2014年产量估计下降至800万-1200万克拉之间,或更少。因津巴布韦钻石企业和津巴布韦矿业部均从未公布钻石产量,以上数据均为估计值。铂族金属:矿石量28亿吨,平均品位4克/吨,储量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铂金产量44万盎司,较2013年46万盎司减少4.5%,主要原因为2014年7月津巴布韦最大的铂金矿业公司Zimplats的Bimha铂金矿发生倒塌,产量受到影响;受国际市场铂金价格疲软影响,铂金收入4.95亿美元,较上年5.54亿美元减少11%。铬矿:推算资源储量为:矿石量32.6亿吨,Cr203含量40%-50%,铁铬比1:2-1:3,铬铁储量9.3亿吨,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铬矿年开采能力150万吨,目前每年实际开采约60万吨。
其实现在还没有延长到24小时这么严重,但是确实他们的电力是供不应求的,第一个是因为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国家资金不够,无法购买足够的燃料;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卡里巴水电站发电能力下降,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当地居民用电有限。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确实太快了,国家资金紧张,无法向别的国家购买电力和发电的燃料。津巴布韦在电力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所以是需要向别的国家购买的,然而在这段时间,津巴布韦市场变化太快,资金跟不上,直接导致了津巴布韦政府无法购买燃料。
津巴布韦的四个火力发电站也开始故障,机器老化,问题多多。在政府资金紧张的时候,祸不单行,津巴布韦的火力发电站设备开始出现问题,火力发电站维修不到位,机器陈旧,并且煤炭等原料缺少,所以火力发电站的效率也降低了。
津巴布韦最重要的水力发电站卡里巴水电站发电效率开始降低。因为津巴布韦已经遭受了40年的干旱了,所以卡里巴湖的水位下降了,这就直接导致卡里巴水电站发电能力下降了,这个最重要的发电站的效率也低了,所以当地政府开始限制居民用电,每天停电长达18小时左右。
但是,津巴布韦每天停电时间并没有达到24小时这么长,况且还有Eskom公司的帮助呢。Eskom公司向津巴布韦伸出援手,给他们提供了400兆的电力,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刻。
张苺
博茨瓦纳是非洲南部内陆国家,东接津巴布韦,西连纳米比亚,北邻赞比亚,南界南非。面积581730km2。人口约164万(2005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
博茨瓦纳自1966年建国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2%,通货膨胀率8.6%。2005年人均GDP为11410美元(以购买力为基础计算),已经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矿业和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5年矿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政府财政收入的50%。其中金刚石产值雄居世界之首。
一、矿产资源
(一)地质概况
博茨瓦纳位于南非地台的卡拉哈里台向斜的东南边缘。约80%的面积被卡拉哈里系(第三纪至现代)沉积物覆盖,只有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局部出露第三纪以前的基岩。全境可分为罗得西亚克拉通、卡普瓦尔克拉通和卡拉哈里克拉通3个构造单元,前两者为古老的太古宙克拉通,后者为元古宙克拉通。
(1)罗得西亚克拉通位于博茨瓦纳东部,主要由古太古代的超基性岩、基性岩、酸性变质火山岩以及绿片岩相和早期角闪石相的沉积变质岩、花岗岩组成。
(2)卡普瓦尔(Kaapvaal)克拉通位于东南部,出露新太古代片麻岩、超基性岩、火山岩和花岗杂岩等岩石,绝对年龄约24亿年,为稳定的结晶地盾。
(3)卡拉哈里克拉通,又称年轻的克拉通(台向斜)区,它保留着未变质的元古宙和显生宙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其范围包括博茨瓦纳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由林波波活动带、元古宙地台盖层、达马腊活动带和卡鲁群盖层组成。
林波波活动带位于东部地区,时代较老,遭受过强烈的构造-变质作用。构造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距今约27亿年前,但在22.5亿~20亿年前还断续活动。出露岩石为高级变质相(晚期角闪岩相偶尔为变粒岩相)片麻岩,以及沉积变质岩和火山岩。达马腊活动带位于西北部,时代晚得多,位于卡拉哈里克拉通的边缘。该活动带大部分地区被卡鲁群和卡拉哈里系覆盖。
元古宙盖层下为古老结晶基底的太古宙变质岩、花岗岩。盖层沉积为一套产状平缓的元古宙至新生代地层。时代最老的地台盖层是文斯特多普系,地质年龄23亿~21亿年,由硅质火山岩、泥岩和页岩组成;往上为德兰士瓦系,下部由石英岩、硅质白云岩、层状燧石岩组成,上部为厚度达4000 m的页岩系(夹石英岩和安山岩);该系之上是沃特堡系,绝对年龄是17亿年左右,由陆相砂页岩组成。
元古宙盖层之上被卡鲁群(早石炭-晚侏罗世)覆盖,厚度大于1500 m。包括3个岩组:下部德韦卡组,为底部冰碛岩和海相沉积;中部埃卡组,为含重要煤层的陆相砂页岩系;上部为斯托姆堡组,由底部红层,风成砂岩和厚玄武岩系组成。时代最新的沉积盖层是卡拉哈里系(白垩纪—现代),由部分固结的风成沙、各种湖相、三角洲相以及上部未固结的砂层组成,该系最大厚度100 m。
(二)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金刚石、铜、镍、天然碱、金、锰、煤等。其中金刚石资源,特别是宝石级金刚石储量巨大,居世界首位。
1.金刚石
2005年金刚石储量1.3亿ct,储量基础2.25亿ct。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的奥拉帕地区和东南部的朱瓦能地区。位于哈博罗内以西120km处的朱瓦能矿床是非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床。总资源量达到4.12亿ct。
金刚石矿床全部为金伯利岩型原生矿床。金伯利岩岩筒均产于地台大型坳陷(卡拉哈里台向斜)和大型隆起(罗得西亚-卡普瓦尔克拉通)的交接带。据已发现的金伯利岩岩筒的分布,可以分为3个岩筒群,即奥拉帕岩筒群、朱瓦能岩筒群和莫楚迪岩筒群。博茨瓦纳的3个主要金刚石矿床——奥拉帕金刚石矿床、朱瓦能金刚石矿床和莱特拉卡内金刚石矿床就产在与前两个矿床同名的岩筒群上。此外,从奥帕拉地区往东,以及博茨瓦纳的广大东南部地区,还分布着大片的指示矿物异常区,但目前尚未发现金伯利岩岩筒。
(1)奥拉帕(Orapa)岩筒群 该岩筒群包括32个含金刚石的岩筒,分布在直径约50km的范围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近东西向的林波波活动带和北东向的达马腊活动带的交汇部位,岩筒主要沿林波波活动带呈北西西方向展布。从航空照片上看,这一地区分布许多北西向线性构造和一个大岩墙系;航空磁测资料显示出北西西向强烈异常。因此,金伯利岩的侵入可能受北西西向隐伏深断裂控制。其中奥拉帕岩筒(AK1 岩筒)为博茨瓦纳已知的最大岩筒,是世界第二大岩筒。奥拉帕矿床由AK1岩筒构成,该岩筒地表面积114万m2,规模1560m × 950m。在岩筒上部的沉积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品位变化很大,在细粒物质中品位很低,中粒物质中,品位大于2.5ct/m3。平均品位为2.2ct/m3。该岩筒37m深度以内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大于8500万ct,周围地表砂层中还有600万ct。
(2)朱瓦能(Jwaneng)岩筒群 该岩筒群位于奥拉帕以南400km,首都哈博罗内以西88km。包括7个岩筒。位于卡拉哈里台向斜和罗得西亚-卡普瓦尔克拉通的交接地带。该克拉通由太古宙片麻岩和超基性岩组成,但出露不好。该岩筒被40~60 m厚的卡拉哈里系覆盖,该系自上而下由风成沙、钙结砾岩和硅结砾岩组成,其下为产状平缓的元古宙沉积岩盖层——文斯特多普系和德兰士瓦系,面积50万m2。有3个岩筒在近地表处连在一起,组成朱瓦能矿床。岩筒上部50m,即从地表至地下50~100m深度,为风化的“黄土”。往下,即在垂深100 m以下,变为坚硬的蓝土,围岩为元古宙沉积岩。岩筒侵入德兰士瓦系的不同岩系和时代为26亿年的哈博罗内花岗岩和时代可能为元古宙的正长岩中。岩筒上部金刚石含量高。
2.铜、镍
2005年镍储量49万t,储量基础92万t,居世界第十四位;铜储量在40万t以上;主要产于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床中,有岩浆型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它们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矿床有:赛莱比-皮奎(Selebi-Phikwe)、马齐塔马(Matsitama)、杜克韦(Dukwe)和TatiNickel。
马齐塔马铜矿位于弗朗西斯敦市北西80km,为火山岩型浸染状硫化物铜矿床,铜储量16万t,品位2%。矿体呈透镜体状沿剪切带分布,围岩为片岩、角闪岩、绿泥石岩、石灰岩、大理岩和条带状含铁建造,原岩是海相火山沉积岩。矿床形成于太古宙。
图1 博茨瓦纳矿山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Au—金矿;Lime—石灰石;Gm—铂族金属矿;Dm—金刚石矿
3.煤
博茨瓦纳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推测储量约170亿t(2005年资料)。煤炭主要发育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卡鲁群。在东部的帕拉皮耶·德贝特区发现了14层厚度为0.2~6.2 m的煤层。煤质为含水2.5%~7.5%,干煤灰分12.8%~38.7%,可燃物挥发分19.2%~37.1%,发热量2180万~2640万 J/kg(5200~6300 千卡/kg)。位于弗朗西斯敦市南175km的Mompule煤田,煤炭总储量超过50亿t,其中探明储量为1.5亿t。在南部发现了3层厚度为1~11 m的煤层。煤种为硬煤。煤质为含水5.5%~6.5%,干煤灰分9%~14%,可燃物挥发分25%~32%,发热量2570万~2750万J/kg(6150~6580千卡/kg)。在50km2的勘探面积内,煤炭储量达4亿t。
4.天然碱
2005年天然碱储量4亿t,主要产于哈博罗内北部的Sua Pan。
二、生产
博茨瓦纳矿山主要开采金刚石、铜、镍、钴、金、煤和天然碱等矿产,1995~2005年国内矿山主要矿产品的产量见表1。国内建有熔炼厂,加工铜、镍、钴等矿产的初级产品,如冰铜和冰镍,使用的原料既有国产的,亦有外来加工的。
表1 1995~2005年主要矿产品矿山产量
资料来源:Philip M.Mobbs.Minearls Yearbook,1995、2000、2005。
1.金刚石
博茨瓦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金刚石生产国(产值第一,产量第二)。1995年产金刚石1680.2万ct,2005年为3189万ct,年均增长率6.62%。
金刚石业的主要经营者是Debswana金刚石公司,南非德比尔斯公司(DeBeers)与博茨瓦纳政府各拥有其50%的股权。金刚石主要产自该公司经营的4个矿山,其中奥拉帕矿山寿命34年,产量1489万ct;朱瓦能矿山寿命23年,产量1560万ct,Lethakane矿山寿命20年,产量109.7万ct;Damtshaa矿山寿命2年,产量24.63万ct。
原生金刚石的销售和出口完全是垄断经营,一直都通过德比尔斯公司的经销渠道,卖给德比尔斯设在伦敦的英国金刚石贸易公司(DTC)。2005年德比尔公司与政府通过协议,将部分在英国的切割和打磨公司迁往博茨瓦纳,以帮助本地金刚石加工业的发展。另外,目前有许多勘查公司在博茨瓦纳进行金刚石风险勘查。
2.铜、镍、钴
博茨瓦纳国内矿山1995年铜、镍、钴的产量分别为2.47万t、1.81万t、270t,2005年分别为3.13万t、3.93万t、326t,它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8.06%、1.9%。
弗朗西斯敦市以南约200km,博茨瓦纳BCL公司经营的熔炼厂加工处理塞莱比皮可威(Selebi-Phikwe)矿山的精矿,2001年与瑞士 Gentanmetall AG 公司和鹰桥国际公司(Falconbridge)签署协议同时加工处理菲尼克斯(Phoenix)矿山的精矿,该矿山属于Tati镍矿业公司(加拿大Lion Ore国际矿业公司的子公司),矿山资源将在2011~2012年耗竭。2005年BCL熔炼厂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4万t/年扩大至6万t/年,同年处理了6.86万t铜、镍、钴初级冶炼产品,然后运往挪威精炼。菲尼克斯矿山铜、镍产能2.5万t,BCL熔炼厂有可能在塞莱比皮可威矿山资源枯竭后关闭,菲尼克斯矿山的产品加工将另寻出路。
目前,博茨瓦纳正在进行几个铜、镍勘查项目。非洲铜业公司(African Copper Plc.)正在对杜克韦(Dukwe)铜矿项目继续进行评估,矿山位于弗朗西斯敦市西北约130km,与Matsitama勘查许可区毗邻,该公司已经完成了矿山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估算的铜储量约59万t,采用露天开采,湿法冶炼,用溶剂萃取电积法回收氧化铜。另外,公司批准了2006年对杜克韦(Dukwe)铜矿实施10000m的加密钻探。
2005年发现镍公司(Discovery Nickel)继续在博茨瓦纳东北部的Brownfield镍项目实施勘查钻探,项目范围包括Dikoloti、Dikoloti北、Kima和Lentswe等远景区。2005年发现镍公司在博茨瓦纳东北部获得了7个远景勘查区许可证,它们构成了茂恩(Maun)铜项目。
3.金
1995年国内矿山产金0.87t,2005年为2.71t,年均增长率约12%。以前国内矿山产金很少,直到2004年10月位于弗朗西斯敦市东南30km的Mupane露天金矿正式进行商业性开采,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生产。该矿的经营者是Mupane金矿公司(澳大利亚Gallery金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截至2005年3月,该矿金储量约26.6 t。2005年矿石产自Tau露天采坑的氧化带和过渡带,下半年Tholo露天采坑开采氧化带。Mupane公司批准了在Mupane冶炼厂建设选矿厂,选厂有球磨车间,安装浮选设备,计划处理目前经手选的硫化物矿石和过渡带矿石,以提高冶炼厂使用原料的品位。目前公司正在姆佩恩(Mupane)附近地区进一步开展金矿露头勘查,Jim's Luck远景区、Maitengwe租赁区、已获勘查许可证的Sashe区内的 Golden Eagle、Lady Mary2和Map Nora区、Tati带内的Ratomo和Signal远景区、Vumba租赁区。年底加拿大IAM黄金公司提出收购该公司。
4.煤
1995年产煤89.84万t,2005年为98.49万t,年均增长率为9.64%。
Debswana在帕拉佩经营位于弗朗西斯敦市南175km的Morupule煤矿。许多煤矿公司生产的煤都出售给毗邻的博茨瓦纳电力公司的Morupule发电厂。博茨瓦纳德比尔金刚石公司正在此地建设洗煤厂。
2005年不列颠弗吉尼亚岛的煤炭投资公司和博茨瓦纳Meepong投资公司对姆马马布拉(Mmamabula)煤炭项目进行风险再评价。曾经有多家勘查机构对该区做过评价,由于缺水,项目开发始终停滞。美国贸易发展机构授予美国Delphos国际公司一份提供财政援助的合同,为博茨瓦纳矿产资源能源部和水资源部开发建设发电量1200兆瓦的Mmamabula火电厂。
三、矿产品贸易
从1995年到2005年期间,博茨瓦纳矿产品出口总值年均增长4.5%。
博茨瓦纳1995年矿产品出口总值30亿美元,其中金刚石21亿美元,钴、铜、镍和天然碱3亿美元。它们占出口矿产品总值的80%。
博茨瓦纳2005年矿产品出口总值46.6亿美元,其中金刚石33亿美元,冰铜和冰镍4.61亿美元,黄金3600万美元,天然碱6500万美元。它们占出口矿产品总值的83.3%。进口矿产品总值32.8亿美元。
四、矿业管理、法规和政策
(一)矿业管理部门
博茨瓦纳矿业主管部门是矿产、能源和水务部。主要职能与任务是:①协调矿产、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工作;②制定、指导和协调矿产、能源和水资源总政策;③为落实国家关于矿产、能源和水资源政策制定长期和短期工作战略;④提供质量优良的水资源和改善水的质量;⑤领导和协调政府间相关部门的工作,以及其他矿产、能源和水资源有关的私人和国际机构间的工作;⑥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管理。主要下设机构如下:
(1)矿山局:①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机构来监督采矿法律法规的实施;②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所取得的社会经济、财政和其他方面的效益;③协助矿产、能源和水务部制定国家政策;④提供专业指导;⑤制定和提供采矿、矿产加工和冶炼方面的技术指南和工作标准;⑥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咨询工作。
(2)地调所:①收集、核对、评估和传播与国家岩石、矿产和地下水资源有关的信息;②为公共和私人部门提供与地球科学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③管理和监督矿山和矿产法中与矿产勘查有关的部分工作。
(3)水务局:①为国家经济发展评估、规划和开发水资源;②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政策;③监督水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④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矿产立法
博茨瓦纳矿业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99年的矿山和矿产法,以及1969年通过的《宝石和半宝石(保护)法》。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和开发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983年的石油法。1999年矿山和矿产法规定,在博茨瓦纳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活动,必须得到主管部门颁发的矿业许可证。主要包括以下3种:
(1)勘查许可证:最大面积为1000km2。最初期限3年,可延期两次,每次两年,每次延期时,原有的勘查面积必须减少50%;
(2)采矿许可证:期限25年,可延期1次,期限25年;
(3)保留许可证:它将允许一个公司在完成了一项勘探计划或确定已发现了矿床情况下,由于市场或其他因素不能立刻进行商业开发时继续在这里保留原有的权力。期限3年,可延期1次,但不超过3年。
矿业许可证持有人在开始经营活动前必须得到土地所有者或合法占有人的同意。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经矿产、能源和水务部长同意后可以转让。此外,矿业法规定在新的采矿风险投资项目的商业生产期间政府拥有最多15%的股份的选择权。
(三)与矿业活动有关的税费
博茨瓦纳的税收水准在南部非洲地区国家中属于较低的,对于投资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与矿业有关的税费主要包括:公司所得税、预扣税、权利金、租金等。
(1)权利金:普通矿产的权利金为3%,贵金属为5%,金刚石为10%,石油和天然气为10%。
(2)许可证年费(相当于租金):勘查许可证每年的征收费用为5普拉/km2,但对于工业矿物勘查每证最少不能低于500普拉(Pula,博茨瓦纳货币,2004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4.7普拉),对于其他矿产勘查每证征费最少不能低于1000普拉。保留许可证:第一年按5000普拉/km2的标准征收,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增加5000 普拉/km2,采矿许可证每年征收100普拉/km2。
(3)所得税和其他费用:所得税:税率为25%;预扣税:15%;增值税:10%。
(四)矿业投资环境评价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管理制度相对规范,经济环境较好,2004年博茨瓦纳经济竞争力世界排名第四十五位、非洲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突尼斯。2005年再次被评为非洲最自由经济体,货币信用等级继续维持较高水平。矿业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矿业的发展,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资的吸引。为此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矿业投资环境。过去几年来政府通过修改矿法,减少政府干预,简化矿业权审批程序,取消矿业权转让的限制,引入新的税收制度,降低相关税费。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修改商业竞争法、简化企业审批手续、与多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配套措施,使其矿业投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1999年颁布新矿法,其中有两条变化尤其重要,一是取消政府在矿山企业中拥有“干股”的权力(旧法中规定政府拥有15%~25%的干股);二是降低了矿产权利金标准,普通矿产的权利金费率从5%减少到3%。这较大地减轻了投资者的负担,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新法颁布7年来政策一直保持稳定。
加拿大Fraser研究所在2005~2006年度发布世界主要国家矿业投资环境调查评价中,关于政策潜力指数(政策环境对于投资的吸引力)的调查排位,博茨瓦纳名列第三十六位,比上一年度前移了14位;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的矿产潜力排位,博茨瓦纳名列第十一位,也比上一年度前移了14位。上述两项排位在非洲地区均列第三位。综上所述,博茨瓦纳目前的矿业投资环境总体上讲是比较好的,得到了较多国际矿业投资者的认可。
五、展望
博茨瓦纳地质条件和矿业投资环境优良、税收低、政治稳定有望继续成为国外矿业投资的理想场所,特别是金刚石、贱金属和贵金属等矿产的勘查和开发。
金刚石产业仍然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尽管博茨瓦纳德比尔斯公司将削减矿山的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宝石级金刚石的供应在未来几年将出现短缺,市场价格将会持续上扬,因此,产能下降不仅不会造成收益下降,反而可能会形成收益提高的局面。另外,铜、镍、金、天然碱产业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对象。政府支持小煤矿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它们发电,使用和南非连接的电网向南非出口电。
虽然政府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矿产品生产,但是内陆缺水严重阻碍了大规模的深加工工业的开发。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出口产品必须运至南非的港口,运输成本高,以及艾滋病蔓延等因素限制着国外制造商的投资欲望。高成本的燃料亦将继续影响产品的进出口运输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Philip M.Mobbs.Botswana.Minearls Yearbook,1995
[2]George J.Coakley.Botswana.Minearls Yearbook,2000
[3]Philip M.Mobbs.Botswana.Minearls Yearbook,2005
[4]宋国明.非洲矿业投资指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几内亚、喀麦隆和马里,加纳、塞拉利昂、莫桑比克等也少量分布。几内亚铝土矿储量74亿吨,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铝土矿资源国。
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共和国,其次分布在民主刚果、加蓬、几内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埃及、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利比里亚、安哥拉等国。过去多认为南非是非洲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国,铁矿石储量10亿吨。据报道现在几内亚西芒杜和宁巴山地区的铁矿石资源量已超过70亿吨,已变为非洲第一大铁矿资源国。
煤矿的情况见楼上的介绍。
津巴布韦的钱最不值钱。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国土面积小,全国划分为10个省,首都哈拉雷,主要有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
13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5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给予“自治领”地位。1953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1963年底“联邦”解体。
自然资源
津巴布韦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黄金、铂族金属、镍、铬、钻石、石棉和花岗岩等近80种,已探明约40种,钻石、铂族金属、铬、黄金、镍、铜、铁矿和煤炭等8个矿种是津巴布韦的优势资源。津巴布韦拥有高质量的金刚石矿床资源,钻石和铂金储量位列世界第二。津巴布韦拥有九种“稀土”矿中的八种。
其著名的大岩墙地区(GreatDyke),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津巴布韦具有较强的黄金、钻石和铬的开采加工能力。津巴布韦矿业规划总目标及发展方针提出: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强吸引国际资金投资矿产开发及深加工;限制原矿出口等。2020年,津巴布韦矿业增长率为-4.7%。
中非的主要矿产有钻石,其分布面积占全国的1/2,年产量约40万克拉;截至2014年,还有铀(储量2万吨)、铁(储量350万吨)、黄金、铜、镍、锰、铬、锡、汞和石灰石(储量800万吨)等。北部地区发现有石油。
扩展资料
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除中非外,其他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例举:
1、刚果(金)
刚果(金)其境内蕴藏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铀等能源矿产,铁、锰、铬、钨、铜、钻、锌、锡、镍、金、铂族金属、银、铌、钽、锗、镉等金属矿产和金刚石、硫、石材等非金属矿产。
2、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镍、铜、锌和铅等,还有石灰石、磷酸盐、黏土和白云石等。津巴布韦黄金储量丰富, 每平方公里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另外,津巴布韦大岩墙拥有世界第二大铂金储量, 大岩墙总的铂金储量为28亿吨。
3、摩洛哥
摩洛哥磷酸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铅矿石与锑矿石储量位居非洲第2位,锌矿石储量非洲排名第3其中布阿泽尔矿床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已经开采的原生钴矿床。摩洛哥境内的铀矿资源也十分丰富。
4、南非
南非的矿产资源占非洲的50%,居于全球第五位。其铂族金属、锰、铬、黄金、红柱石、矾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位,萤石、钛、蛭石、锆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二位,金刚石、锑、磷酸盐资源储量居世界第4位,镍、铀资源储量居世界第5位。
5、几内亚
几内亚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素有“地质奇迹”之称。铝土矿储量估计超过4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几。铁矿石储量超过300亿吨,拥有两个尚未开采的世界级铁矿:宁巴山铁矿和西芒杜铁矿。金储量估计有1000t,金刚石储量有3亿克拉。
百度百科-非洲地质
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统计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CIA Wrold Factbook。也许你觉得世界上最穷的十个国家中有九个都是非洲国家,某个国家的财富按照人均GDP来进行衡量,这个标准反映了某个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名:阿富汗-人均GDP800美元
阿富汗也许是唯一一个不用介绍的世界穷国。这要感谢9•11撞击事件和随后美国对其进行的制裁,这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南亚的内陆国。这个国家世界著名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出生地,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本。拉登称呼这个国家的名字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在历史上阿富汗从来没有在战争中失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们也许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但是他们很懂得怎么去打仗。他们常用小股的游击队而非正规军将敌人拖得无可奈何。
大概超过70%的阿富汗人每天的消费不超过2美元。为了赚钱很多人在做着非法的交易。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输出国。毒品问题是这个国家的不能承受之重,一项对阿富汗警方的调查表明大概这个国家17%的警察最近都吸过毒。甚至更糟-仅有30%的警察识字!难怪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第九名:中非共和国-人均GDP754美元
这个非独立命名的国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位于中非的原法国殖民地。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中的一员这意味着这个国家政府的管理能力是相当弱的。这个国家的福利完全依赖于外国的支援以及其他的非利益性组织的帮助。这些友善的救援者的支援是这个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大概40%的进口收入来源于该国钻石的输出。
和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其它贫困的非洲国家一样中非共和国基本靠自己来满足粮食需求,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要忍受营养不良和饥荒的折磨。这是因为那些富有的农场主往往会选择将自己的粮食卖给国外来换取金钱,他们不愿意低价将粮食卖给本国的国民。2006年反政府武装因为对此不满而开始袭击政府,这导致了50000的人死亡或者挨饿。
第八位:塞拉利昂-人均年GDP739美元
塞拉利昂是西非的一个贫穷的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在经历了数年之后当地人从英语中衍生出了自己的语言,他们称该语言为Krio。这种语言使用英语的词汇但是语法来自于12个不同的非洲语言。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塞拉利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出口国之一。如果你看过电影《血钻》你一定知道这个电影的背景便是塞拉利昂。
1991到2001这10年间有50000人死于内战,活下来的人生活变得更加穷困。至少有500000人逃到了他们的邻国几内亚和利比亚。所有人都被要求去学校学习,但是塞拉利昂的学校却很有限,法律的规定很难得到落实。大概有66%的人是文盲。国家的卫生系统有充满了问题。塞拉利昂的婴儿死亡率居世界之首,生活水平在世界基本算是最差了。难怪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第七位:厄立特里亚-人均GDP739美元
厄立特里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通过苏伊士运河控制航线提供了很大的优势。这就是意大利为什么要1869年苏伊士运河刚刚开通便把其变为殖民地的原因,也是1941年英国抢夺其殖民权的原因。现在美国又称其与恐怖主义分子密切相关。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控告厄立特里亚向索马里激进组织(该组织被认为与AL基地相关)提供军火。
在历史上埃及的法老常常把厄立特里亚作为其战象的来源地。渐渐地大象在厄立特里亚的土地上销声匿迹。1955年到2001年间人们再也没有见过大象的踪影。人们认为这些大象都成为了厄立特里亚持续不断的战争的牺牲品。整个国家只有824所学校和2所大学-这里就不用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盲了。厄立特里亚成为世界最穷国家之一也毫无疑问。
第六位:尼日尔-人均GDP736美元
尼日尔是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该国国土80%以上都被撒哈拉沙漠覆盖。这个国家看上去实在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并且更糟的是持续不断的干旱让这个国家的沙漠化更加的严重。终有一天尼日尔整个国家都会被沙漠吞噬。该国的主要地形是沙漠平原和沙丘,还有环绕尼日尔河的一个大草原。大概5000年前这片土地还是富饶的大草原,最近2000年持续不断的沙漠化改变了该国的地貌。
尽管这个国家的大小是法国的两倍,但是它仅仅有不到10000公里的路,而且仅仅800公里是由砖石铺成的。所有用砖石铺成的路都分布在城市当中。城市之间没有砖石铺成的路来连通。尼日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铀输出国。和其他10个最穷的国家一样,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尼日尔还号称自己有一只小的军队,只有12000名士兵和4架飞机。
第五位:索马里-人均GDP600美元
和其他非洲国家不同,索马里从未沦为殖民地。索马里位于东非,和阿拉伯国家有密切的联系。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伊斯兰血统索马里的HIV和艾滋传染率很低。索拉里和苏联的密切关系使其能够建立非洲最强大的部队不幸的是由于对内战的无能为力最终这支部队还是与1991年解散了。
近几年索马里的穷人找到了赚钱的新的办法他们劫持国际贸易船只并且把船员劫持为人质。海盗行为在索马里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当年轻人长大后他们就渴望成为一名海盗,因为成为海盗可以赚到钱。跨国公司往往要付出1到20百万美元才能把自己的船只赎回。一只装满油的油轮可能要价值好几百万美元。近来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个国家饱受饥饿的人的图片。
第四位:布隆迪-人均GDP400美元
作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这个闭塞的非洲国家以部落之间领地的战争著称。这个国家贫穷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连绵不绝的内战。堕落,贫穷向教育蔓延,HIV和艾滋在布隆迪蔓延。大约80%的布隆迪人过着贫穷的生活。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称57%5岁以下的布隆迪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布隆迪93%的外貌收入来自于咖啡出口。
据一项研究表明,在178个国家的调查中布隆迪人的生活幸福感最低。贫穷决定了这个国家几乎要完全依赖国际援助才能生存。难怪布隆迪能成为世界第四穷国。
第三位:利比里亚-人均GDP379美元
利比里亚是少数几个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之一。但是,利比里亚却被从美国逃出的一些奴隶发现并发展成为了殖民地。这些人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权并且建立了和美国紧密相连的政府。1980年利比里亚的总统被推翻,紧接着是很长一个时期的内战。成千上万的利比里亚人民死于严重的经济危机。统计数据表明大约90%的利比里亚人每天的收入不到1.25美元。
作为世界最穷的第三个国家,利比里亚的失业率高达85%。和他的邻居塞拉利昂一样,利比里亚也以血钻著称。因此美国禁止从该国进口钻石。平均每个妇女会生7个孩子-这导致了44年利比里亚的生活发展进步微弱。
第二位: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均GDP334美元
不要把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搞混。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97年前成为扎伊尔。刚果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官方语言是法语,刚果的人口比法国人口多1000万,(刚果有6600万人,法国有6500万人)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整个国家变得萧条。这次战争有7个其他国家的部队参与并导致二战后很高的死亡率,这次战争导致54万人丧生。在非洲,这次战争被称为非洲世界战争。据估计在2010年刚果每个月将有45000人在战争中死亡。
刚果也是世界上食人部落存在的最大的国家。据某卑格米人称他们有很多人被临近的食人部落像动物一样被抓住并被吃掉,吃人是生存下来得一种方式。刚果也是世界上对妇女来讲最坏的生存地方-每年都有很多妇女被强奸。当地人相信和处女发生性关系也会感染艾滋。
第一位:津巴布韦-人均GDP0.1美元
极度的通货膨胀让津巴布韦沦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前他还位居世界最穷第十位,但是恐怖的通货膨胀率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垮掉了。通过膨胀让这个国家从2007年开始印了十个亿美元的货币,但是这些钱仅仅够买几个鸡蛋。2008年8月政府决定让银行从货币的末尾减掉10个零。因为这些零已经不起任何作用。6个月后他们去掉了6个零但是又新加了12个零。百分之87千的七乘方的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每1.1天就会翻倍。举个例子,如果周一一个苹果卖1美元那么到星期天这个苹果就会卖到64美元。一个月同样的苹果就会卖到1百万美元。
最大的政府银行在2009年发布了面额高达100兆美元的货币。除了经济问题津巴布韦的人均寿命也是世界最低的男平均寿命为37岁,女平均寿命为34岁。导致过早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高达20.1%的人都携带者HIV和艾滋病原体。健康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希望2009年四个最大医院其中有三个还有该国唯一的医学院都被迫关闭了。
津巴布韦独立前我们就对他们独立武装有援助,1980独立当天,我们就跟他建交了。,1980年4月独立后,4500名白人农场主占据着津巴布韦全国75%的沃土良田,而700万黑人仅占有25%的土地。1998年来的干旱使本来就没有土地的黑人生活更加艰难,一半人口缺少粮食。2000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启动“快车道”土改计划,规定白人农场主只能拥有一个农场,其余的没收后用于重新分配,安置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土改导致了西方的制裁。2002年3月19日,津巴布韦被暂时中止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一年;2003年12月,津巴布韦正式宣布退出英联邦。
自从津巴布韦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后,中国就成了他最大投资国,最大进出口贸易国,最大援助国了。穆加贝将亲华这一政策称之为“向东看”政策,以此摆脱原来的殖民统治者英国和其盟友美国对津巴布韦的非难。
2009年下半年开始津巴布韦经济有所好转。。。。。08年的时候中国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帮他们挡了一枪
总之赞比亚和我们关系还算可以,津巴布韦就完全是我们罩着的了
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牛冲槐。
记者:能源开采与利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牛冲槐:一是煤炭。
1.地表沉陷。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导致相应范围内建筑物、铁路变形,土地与水利工程破坏,农业减产等。据估算,矿井每采万吨煤塌陷土地0.3公顷。
2.洗煤水与矿井排水污染。
3.煤矸石山自燃。全国煤矸石堆存量达20亿吨。目前年新增煤矸石量达一亿多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10%左右。至今常有部分煤矸石山自燃,排放大量的烟尘,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4.煤矿甲烷气体污染大气。据估算,平均生产一吨煤炭,大约要产生几立方米的甲烷气体。此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目前,甲烷利用量仅占排放量的一部分。
5.城市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烟尘、SO2、NOx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6.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往往出现井喷事件,产生大量的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以及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
2.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底层水,含有硫、锂、钾、溴等元素,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
3.油气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硫化氢。
4.油气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
5.海洋油气污染,在油气生产中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估计每年有一亿吨的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和油轮事故等原因泻人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运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6.战争破坏。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即将结束时,伊拉克纵火烧毁了科威特油田的727口油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是水电。
水力发电要修建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1.淹没。修建水库会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三峡工程淹没土地七万公顷,其中耕地占40%,水电站淹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5%。
2.淤积。水库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界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
3.诱发地震。20世纪60年代,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希腊的克雷玛斯塔、印度的柯纳伊等大型水库相继发生6级以上地震,引起世界关注。中国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发现地震活动异常活跃。专家估计,三峡水库建成后也可能诱发地震,震级约5.5~5.6级。
4.对水生和陆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5.对水环境的影响。建库会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
四是其他能源。
其他一些能源虽然是洁净能源,但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核能会对人体造成辐射,发生核事故以及产生一些放射性废物等;风能主要是噪声、影响景观和电磁干扰等影响;太阳能主要是占用土地、影响景观等。
记者:我国能源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牛冲槐: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纵观我国的能源生态环境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绿色能源发展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万元GDP能耗1.43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可见,我国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75%以上,然而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发展缓慢。截至2004年末,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尚不足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千分之二。
在太阳能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解决硅片生产的核心技术,所以太阳能发展更是缓慢。然而在旧金山,风力发电占总供电量的44%,甚至在纬度很高的加拿大、北欧都尽量考虑利用太阳能。目前,我国绿色能源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有:(1)优惠政策扶持“疲软”,国家现行的关税、贷款及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效果不明显;(2)电网建设滞后、市场割据严重,绿色能源产区与消费市场难对接;(3)配套产业“短腿”,绿色能源难以“自力更生”。
二是能源过度开采造成海洋、淡水污染严重。
石油在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一般来说,一口油井每天排七立方米的污水。按2004年我国共有油井近八万口计算,全国每天因开采石油排放污水近56万立方米,全年就超过两亿立方米。同时,由于我国许多油田处在西部少水区,淡水资源缺乏,石油对淡水的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如甘肃庆阳市是甘肃最缺水的地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量1300立方米的25.7%,是全国人均水量2400立方米的13%。然而,2002年,仅陇东油田在庆阳就排放废水113万吨,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29%。另外,海洋油田的开采对我国海洋污染也十分明显。2003年我国海洋石油开采向海洋排污近7600万立方米,其中南海最多,达7000万立方米。
我国煤炭开采量大,对水污染更加严重。与石油资源相似,我国煤矿区水资源也普遍缺乏。据统计,全国有71%的煤矿缺水,40%的煤矿严重缺水,80%以上的煤矿职工饮用不洁水。而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却相当惊人,2002年全国煤矿外排矿井水达22亿吨,选煤水0.28亿吨。其他工业废水0.3亿吨,生活污水4亿吨;北方矿区平均吨煤破坏地下水资源约10立方米,生态环境脆弱的中西部矿区,因采煤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加剧。如果按平均吨煤破坏水资源约10立方米,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21亿吨计算,全年因煤炭造成的水污染就达210亿立方米。
三是能源消费过度使得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1.城市大气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煤炭消费国,2004年煤炭消费量达19.6亿吨,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43%。大量煤炭和石油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使中国城市大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主要污染物是烟尘、二氧化硫、NOx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包括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癌症以及智力障碍等,并损害动植物、水体、材料等。目前,城市大气污染依然严重,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只有14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国排放烟尘1048万吨,S022159万吨。SOx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81%,SO2约85%是燃煤排放的。而SO2极易引起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估算,1995年全国酸雨和SO2造成的生态系统和健康损失达1100亿元。
2.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煤或柴草所造成的室内污染是中国能源生态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仍有62%的城乡居民烧煤和柴草,农村居民生活消耗薪柴2.038亿吨,秸秆3.33亿吨,占生活用能源消费量的56%;农村民用煤消费量也比1991年增加97.4%。但是室内燃煤可以释放可吸人颗粒物(RMP)、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物、醛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疾病、肺癌、砷中毒等病症。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监测资料表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高达1000—10000微克/立方米,超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100微克/立方米)的10—100倍。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室内颗粒物暴露水平是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7—26倍。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炊烟伤农”现状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燃煤型氟中毒在我国14个省市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有氟斑牙患者165万,氟骨症患者108万;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2个省市,3个地市,受影响人口33万人,其中燃煤砷>100毫克/升的高砷暴露人口5万人,查出砷中毒2400人。
四是煤炭大幅消费造成CO2排放量激增。
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CO2,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从1990年到200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长了4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86%。而单就2002年来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953百万吨煤,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3.87%,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燃煤排放的占80.1%。这说明我国要想解决CO2的排放问题,煤炭是重中之重。
五是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农村薪柴消费量超过合理采伐量的20%以上,薪柴的过度消耗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而石油入海后漂浮在海面形成的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散油和乳油破坏了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引起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的毒性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育,据研究,遭受严重石油污染的海域要经过5—7年生物才能重新繁殖。修建水电站也会对生态造成影响。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葛洲坝建成后,大坝截断了鱼类回游通道;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的繁衍生息受到影响。新安江水库蓄水后,富春江水温降低,珍贵鱼种鲋鱼不再上溯产卵。
记者:确保能源开采与利用中生态环境安全的建议与措施是什么?
牛冲槐: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环保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好其作为第一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强调对公共物品提供的重要作用。因为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特殊制度是难以完全利用市场手段得到解决的。由于环保资金不足,政府应在环境和能源保护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主导投资的作用。其次,能源行业往往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因此要做好危机处理的准备,要完善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比如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和能源不合理使用的危机管理资源保护系统;建立领导责任制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进入工业化以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是要寻求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范式,而这个范式就是循环经济。其技术经济特征就是通过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技术融合,降低资源消耗、回收和利用生产废弃物,减少污染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它的实质就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从生产活动的源头对生态进行保护与治理,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能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三是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是减少污染物和CO2排放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中国到2020年能源需求如按目前趋势发展,将达35亿吨煤。强化节能可减少9亿吨煤,价值8510亿元,相当于减排SO216.3百万吨,CO2540百万吨煤。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减排温室气体的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的净费用为零,因为提高能效都是“无悔”项目,即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益,并非专为减排温室气体的项目。风力发电、水电、核电、光伏发电的净费用分别为提高能效的6.1、6.2、7.0和9.5倍。
四是积极实行绿色开采技术,确保能源安全。
绿色开采技术是一项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开采技术,绿色开采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中国能源工业主要采用的开采技术。它与传统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指导思想不仅考虑开采的数量,还要把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综合考虑在内,提出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安全可靠的技术。当前,单就煤炭的绿色开采的技术已有不少,如房柱式开采、部分开采、分层间歇开采、充填法管理顶板和离层带注浆技术等。21世纪的绿色煤炭开采技术还包括减轻地表沉陷的技术、减少开采中造成的废弃物排放技术,露天矿剥离——采煤——排土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技术和地下气化技术等。实行绿色开采技术可使能源产业走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能源安全。
五是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
1.发展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洁净煤技术涉及到煤炭加工、燃烧、转化、污染控制等,其目的在于降低污染,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选煤、型煤、水浆煤、流化床燃烧技术、先进的燃烧器、煤炭气化以及烟气净化技术。我国是世界煤炭消费大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水电装机容量为8200万千瓦,其利用率仅为13%。我国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风能资源量约为1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亿千瓦。地热资源中,仅中低温直接利用量就超过2000亿吨标准煤。我国生物质能也十分丰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量每年约有3.1亿吨标准煤,薪柴资源量约为1.3亿吨标准煤。另外,还有海洋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等。如此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应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来加快对它们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这些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煤炭所带来的问题相比要小得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加强环保方面的作用。
1.征收能源税。当前,对能源可以征收能源资源税和污染税。目前,中国已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进行收税,但是征税的规模很小,对减少资源生产和消费,保护资源的效果甚微。因此,应加大对能源资源税的征收规模。征收污染税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可以尝试征收煤的污染税,按照煤的不同质量(灰分和含硫量)对低质煤征收污染税,这样可以使人们选择优质的煤,推进煤的洗选加工以及其他治理措施,或者选择更清洁的燃料。
2.实施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是环保部门根据某地区某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给每个排放源的排放量限额指标。排放量超标的企业可以从排放量低于限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排污权交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从总体上降低污染控制成本,有利于达到总量控制目标。我国在90年代开始试行排污权交易,目前正在山东、陕西、江苏、天津、上海等省市开展SO2排污权交易示范工作。
一是煤炭。
1.地表沉陷。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导致相应范围内建筑物、铁路变形,土地与水利工程破坏,农业减产等。据估算,矿井每采万吨煤塌陷土地0.3公顷。
2.洗煤水与矿井排水污染。
3.煤矸石山自燃。全国煤矸石堆存量达20亿吨。目前年新增煤矸石量达一亿多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10%左右。至今常有部分煤矸石山自燃,排放大量的烟尘,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4.煤矿甲烷气体污染大气。据估算,平均生产一吨煤炭,大约要产生几立方米的甲烷气体。此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目前,甲烷利用量仅占排放量的一部分。
5.城市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烟尘、SO2、NOx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6.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往往出现井喷事件,产生大量的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以及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
2.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底层水,含有硫、锂、钾、溴等元素,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
3.油气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硫化氢。
4.油气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
5.海洋油气污染,在油气生产中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估计每年有一亿吨的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和油轮事故等原因泻人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运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6.战争破坏。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即将结束时,伊拉克纵火烧毁了科威特油田的727口油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是水电。
水力发电要修建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不利影.
1.淹没。修建水库会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三峡工程淹没土地七万公顷,其中耕地占40%,水电站淹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5%。
2.淤积。水库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界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
3.诱发地震。20世纪60年代,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希腊的克雷玛斯塔、印度的柯纳伊等大型水库相继发生6级以上地震,引起世界关注。中国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发现地震活动异常活跃。专家估计,三峡水库建成后也可能诱发地震,震级约5.5~5.6级。
4.对水生和陆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5.对水环境的影响。建库会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
四是其他能源。
其他一些能源虽然是洁净能源,但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核能会对人体造成辐射,发生核事故以及产生一些放射性废物等;风能主要是噪声、影响景观和电磁干扰等影响;太阳能主要是占用土地、影响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