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种大趋势。以下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部分介绍:1、简介:新能源汽车的官方定义是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来源在这里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而在目前市场上纯电车显然成为了新能源车的代表混动和燃料电池线路齐头并进。2、未来趋势:目前新能源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面临电池、安全等诸多问题但随着石化的减少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化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据悉海南已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车)的支持新能源将是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但需要漫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前景:车型轻量化、能源效率更高,高端新能源车份额将逐步增加,智能化、网联化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赋能。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机动车发展的下一个风向标。国际上,多国宣布全面禁售燃油汽车,诸如英国、法国、荷兰等。看中国,发改委已经表示,原则上将不再批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
两极分化
得益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纵深挺进,并且开局就迎来了政策补贴,所以新能源车企发展事半功倍。如今,补贴退坡,准入门槛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多却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相关车企的质量和技术等系统“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性能,造车技术,整车服务等领域都将成为各企业的争夺点。如此,新能源车企有没有创新力,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完整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争夺的最终结果。很显然,在市场加速优胜劣汰条件下,内部分化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一次大清洗。
尽管2022年汽车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但新能源汽车表现优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670万辆,销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实现节节攀升。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已确定超过20%,提前三年完成市占率目标。
新能源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入局新能源汽车,我觉得造车新势力是一家特别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尤其是在互联网造车领域,他们更是彰显一技之长。今后的汽车天下,可能会为他们打开全新的商机,若要说谁主沉浮的话,还不好分辨,只能说各领风骚吧。
造车新势力入局新能源汽车,热度逐步提升
造车新势力入局新能源汽车,对于很多原有的汽车企业来说,更像是一种威胁,今后的汽车天下又有多一家优质企业分羹,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我觉得截至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真实实力还不足以主宰汽车天下,若要问汽车天下谁主沉浮,我觉得每一家车企都有属于自己的过人之处,所以只有相互学习、模仿,相互借鉴,才能让未来的汽车天下充满更多的可能。
造车新势力看好新能源汽车,用户纷纷倒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全球,很多用户都纷纷倒戈,从原有的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造车新势力快速入局新能源汽车,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可贵商机。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属于资金密集架技术密集的复杂行业,需要各大企业不断的投资和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超前的产品线。想要主宰汽车天下,对于各大车企而言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只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旗下的产品,才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主宰。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造车新势力虎视眈眈,必定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闯出一席之地,毕竟他们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造车新势力本身的人气就很高,在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后,自身的热度也会持续飙升。期待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1.总体市场: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出于自愿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很少,市场的作用力很小。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型市场转型,市场的作用力将明显提升。
2.市场结构: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当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购车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高级别车型和低级别车型占比较大,适合主流家用的A级车占比很低。从新能源乘车市场销售结构看,2020年B级及以上车型销量份额为39.4%,A0级及以下车型销量份额为42.0%,A级车型销量份额仅18.6%,远低于燃油车市场60%左右的水平。
3.产业格局: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角逐的时代,多元化竞争格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新一代电动化产品不断投入市场,凭借传统燃油车树立的品牌优势,跨国汽车公司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将日益明显。
4.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态向智能座舱发展,基于语音识别的人机交互系统不断优化,车辆远程控制、OTA升级等功能加速普及,车道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率不断提升。
未来的汽车将会属于新能源的天下。其实从当前来看的话,新能源汽车就已经发展的非常不错了。只不过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还是存在时间上的差距,毕竟燃油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体上的这种产业做的都是很好的。而新能源汽车则是由于刚刚起步,没有特别长的时间。在很多地方与燃油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未来情况下环保将成为一个大的问题。燃油车则是不能够符合这个要求,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现在一些新能源品牌的车也是比较不错,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燃油车的话则是因为油价的上涨导致很多车主在平时加油的时候就花费了大量的支出,这让他们非常不乐意。相较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它的这种性价比是在逐步走低的。
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必然会走向新能源汽车。现在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在总体上的市场规模就已经非常的夸张了。从特斯拉这个公司的发展程度上就能够看出来新能源汽车如今有多么大的潜力,那么在未来来说的话,新能源技术将会进一步的发展。不管是在电池又或者是在驱动上都会有着突破性的发展,自然而然那个时期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全面反超燃油汽车。并且由于价格上更便宜,所能够带来的环保效果会更好,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大方向。
所以未来汽车的趋势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从现在这么多的大公司想要造车的想法,能看出来他们对于未来这种局势的判断,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主流,因此才会花费这么多的资金、人力去制作属于自己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1.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是新能源,或者说电动化,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许多国家在这一点上有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新能源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与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的,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一些品牌会消失。
2.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政策驱动。自愿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很少,市场力量很小。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双轮驱动型市场转变,市场力量将显著增强。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市场本身空间有限,我支撑不了400多万的新车销量。政策力量将改造优化使用环境,促进市场化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价比将不断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3.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新优势将逐步确立,这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动力。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新能源的续航里程,充电的便利性,安全水平,智能控制等。,刚才提到的,都是大家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我们力促发展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物流配送中的比重。
4.我们也希望各地出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和充电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提供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优惠政策,优化车辆限购措施,进一步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目前,许多试点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快了5G、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开发了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以及自动或辅助驾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