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矿什么时候解封
淮北煤矿在2022年12月15日解封。根据查看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淮北矿业集团解封时间是2022年12月15日,淮北矿业集团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是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生产为主,淮北煤矿是旗下矿产之一。
砀山矿区位于砀山县东南,北以陇海铁路为界,南到煤田边界,东与蒋河矿区毗连,西止皖、豫交界的骆集附近。矿区长26公里,宽8公里,面积约为208平方公里。是淮北煤田的北部边缘矿区,尚未正式开发。
砀山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共6组15层,其中局部可采煤5层,普遍可采煤3层,不可采煤6—7层,煤种以焦煤、瘦煤为主,其次有少量贫煤。1956—1957年3—4月,地质部南满物探队在皖北豫东一带作1∶20万电测深和重力测量,得出河南永城以北山城集、窑山集为一隆起带。1956年,三二五队普查组在涡阳、永城一带进行1∶20万地质填图时,对薛湖东北面山城集、窑山集出露的零星地层进行了对比,确定其层位为寒武系和中奥陶统。物探和地质填图,虽只达到砀山矿区外围,未涉及砀山县境,但其成果为普查砀山煤矿布置钻孔提供了依据。1958年,省地质局三二五队为开辟新的勘探基地,开展了砀山普查工作,以物探和地质填图资料为依据,推测山城集、窑山集一带奥陶系隆起,向北至砀山县境内,可能有保存含煤地层的构造起伏地段,选择距离窑山集13公里的砀山东南部朱楼地区布置了第一个普查钻孔(砀22孔),见山西组煤层,厚度为2.39米。
1959年一季度,以4000米线距和2000米孔距布置的4个钻孔,分别见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可采煤层,证实含煤地层呈东西方向分布、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1961年2月提交了《砀山煤矿评价报告》,探明煤储量1.13亿吨,投入钻探工作量2.32万米。该项报告由宣广鑫主编,参加报告编写工作的有周孔思、夏重顺、李增同。
1980年6月,省地质局三二五队重新恢复煤田地质工作。由于1958—1960年砀山煤田浅部的工作程度相当于初查阶段,工程质量低,达不到地质目的,在矿区的中深部位进一步追加工作量,有扩大远景和增长煤炭储量的可能,故于1980年6月编写了砀山煤田深部普查设计,9月份派出一分队重新开展普查钻探工作。同年11月,安徽省煤田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也进入砀山矿区,为避免重复工作,经省地质局与省煤田勘探公司协商,划分了工作范围,确定该区第16勘探线以东,由省地质局三二五队工作,16线以西由省煤田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工作。此次详查工作以扩大矿区深部远景为主,控制矿区北部负1000米以浅的煤田范围和构造。根据浅部地层沿剖面呈波状起伏的特点,推测深部也应具有同样的起伏构造,于是以3000米的线距和1000米的孔距,向矿区北部扩大,控制构造形态,探求低级别储量。矿区浅部(南部)以1500米线距和1000米孔距增设钻孔,控制负850米以浅煤层的分布和构造。矿区东部以1000米和2000米线距,1000米孔距,控制构造和煤层。对1958年—1960年工程质量过低,无法利用的钻孔,布设了部分补斜钻孔。从1980年9月开始至1986结束,完成钻孔67个,投入钻探工作量4.65万米。1986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砀山煤田东段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煤储量3.016亿吨,1988年8月省地矿局审批新增储量1.14亿吨。
1991年10月,三二五队受砀山县人民政府委托,在原砀山煤田普查区内,开展朱楼煤矿详查,经过4个月的钻探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1776.8米,计算煤储量0.74亿吨,满足了小型矿井设计及开采前期的要求,这也是90年代开展煤矿对口详查,开拓地质市场的一个开端。
蒋河矿区位于肖县、濉溪县境西部,南接临涣矿区,东与闸河矿区相邻,区内交通便利。井田总面积约为265平方公里,是组成淮北煤矿的六大矿区之一。部分井田已进行开发,均属皖北矿务局开采。刘桥一矿、刘桥二矿设计能力均为年产煤60万吨,百善矿设计能力年产煤45万吨,后扩建为90万吨。1992年,江苏盐城和安徽省淮北合资筹建开采刘东煤矿,设计规模年产20万吨,正在兴建,尚未投产。此外尚有县办地方矿井,如肖县郑腰庄煤矿,年产9万吨。
蒋河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情况与闸河煤田相同,共含煤5—7组、8—14层。其中局部可采煤2层,普遍或较大面积内可采煤4层,为本矿区的主采煤层;不可采或仅个别点可采煤4层。北部义安山、大郭庄井田为气煤、肥气煤,中部岱桥汤庙井田为贫煤、无烟煤、肥焦煤、自然焦,南部刘桥井田为贫煤、无烟煤、瘦煤,西部张大屯、张庄寨井田为焦煤、贫煤、无烟煤、自然焦,外围黄集、卧龙湖、百善以无烟煤为主。
1955年,华东地质局宿县普查队在开展1∶5万地质填图时,将该区定为肖县-相山背斜,并圈出了岱桥、相山渠沟等处零星出露的石炭纪地层。张秋生等曾提出岱桥、瓦子口、相山一线以西地区为煤田的远景区。同年10月,地质部南满物探队在该区做了电法测量,有HA型曲线反映,推断可能有含煤地层的存在。
1956年初,三二五队在闸河平原南部濉溪—相山之间布置钻孔普查时,认为相山背斜的西翼平原地区,可能会出现闸河复向斜在构造上的连续,发现煤系和煤层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在距离西翼中、上寒武统露头2000米的周圩子以东,定下了蒋河矿区第一个普查钻孔,施工至539.52米,因机械能力所限终孔,未遇煤。1956年5月—1957年6月,刘得荐、沈武卿、刘心农等在瓦子口北西50°中奥陶统石灰岩露头1782.79米处,先后布置了3个孔,均见含煤地层。
1958年,三二五队在开展闸河煤田外围普查时,在肖县背斜西翼岱桥以南刘村到高桥楼间,以305°方向布置了W1线。首先布置的W62孔于孔深192.12米处见到了山西组煤3层,厚度分别为1.22米、0.71米和1.35米,至此,初步证实了岱桥以南一带的煤层埋藏情况。其后施工的8个孔均已见煤,并划分为一、二、三井田。下半年施工的5个钻孔分别见到煤层,划分出四、五两个井田。该区总共打了44个钻孔,工作量1.23万米。后因国家急需勘探闸河煤田,为了集中力量,停止了本区的普查勘探。1964年6月在主任工程师石仁宜主持下,编写提交了《安徽省肖县岱桥汤庙煤矿地质评价报告》。提交煤储量0.63亿吨。
义安山井田位于蒋河矿区的东北部与江苏徐州的张集煤矿邻接,由于地质构造的分割,形成互不连续的三大块,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个部分。详查时北区和南区划分为一、二、三、八、九5个井田,称义安山井田,中区为四井田称大郭庄井田。
1957年3—4月,皖北普查队首先在本区开展普查钻探,王东爵在井田以北江苏省境内,义安山露头以西布置了两个孔,发现了本区存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但未见煤。
1958年1月起煤炭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二四队(简称煤炭部一二四队,下同)施工的C6孔见到了太原组煤层,在凤凰山以西三仙庄、大郭庄一带施工的钻孔也见到了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煤层,至此,发现了南区一、二、三井田和中区四井田(大郭庄井田)。该三区内共布设钻孔39个,投入钻探工作量8850.62米。
1958年起,省级地质局成立,原在各省工作的地质队,分别由各省地质局主管,因义安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境内,将义安山井田的勘查由煤炭部一二四队工作区划归三二五队工作范围。同年12月,三二五队派宣广鑫去一二四队办理接交手续。1959年,石仁宜等以煤炭部一二四队原有的工程网距为基础,加密钻孔,并选择大郭庄井田(四井田)以500米线距布孔转入勘探,先后施工钻孔59个,工作量1.8万米,1960年一季度结束野外工作,同年5月,由三二五队提交了《安徽省肖县义安山煤田大郭庄井田勘探报告》,探明煤储量419.1万吨。196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肖县义安山煤矿一、二、三、八、九井田详细普查报告》,探明煤储量0.28亿吨。
刘桥煤矿,位于濉溪县以西刘桥地区,距县城9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1956—1957年,南满物探队在濉溪县西南做电测深普查时包括本区,有HA型曲线反映。1958年,三二五队石仁宜、唐开健在刘桥附近布设了U51孔,普查工作由唐开健负责。该孔施工至381.11米时见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煤层厚1.60米,于535.43米时见山西组煤层厚2.32米,发现了刘桥煤矿。经进一步勘查划分了刘桥矿一、二、三、四、五井田。1960年勘探了三、四、五井田,同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刘桥煤田中间勘探报告》,提交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储量1.59亿吨。1971年,由省燃化基建总队一支队提交了刘桥勘探区一井田和二、三井田最终地质勘探报告,省煤田三勘探队提交了刘桥二井田精查勘探报告。
1980年,三二五队恢复煤田地质勘查之后,选择刘桥勘探区负600米以浅及负600米至负1000米地段,有扩大煤储量的远景区进行普查。1983年2月组织施工,经一年多的深部钻探,基本控制了二叠系主采煤层在负1000米以浅的赋存情况。1984年底,加密钟楼一、二井田勘查,于1988年4月结束野外工作。先后施工钻孔28个,投入钻探工作量2.18万米,1990年10月,由三二五队编制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刘桥区钟楼一、二井田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探明煤储量1.26亿吨,省地矿局于1991年2月审查批准。
张大屯—张庄寨,位于蒋河矿区的西部,其北部为砀山矿区。1958年,三二五队在张大屯东南施工钻孔(砀6)发现有二叠系上石盒子组;1967年在张庄寨南部打钻验证磁异常时,亦见到了石炭系太原组;1971年,省煤田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在张大屯东南施工钻孔,见二叠系石千峰组;1975年三二五队在该区南部进行铁矿普查时,钻孔中均见到了石炭纪—二叠系煤系,个别孔见到煤层。1980年初,三二五队恢复煤田勘查后,选择张大屯地区开展初步普查,采用钻探、物探测井等综合方法,施工钻孔6个,见煤层平均厚2.72米。该区共施工钻孔8个,工作量为0.55万米,至1983年5月结束工作,探明煤储量0.36亿吨,1984年6月提交了《安徽省肖县张大屯—张庄寨煤田初步普查地质报告》,1988年11月省地矿局审批为远景储量。
蒋河矿区的煤田勘查,断断续续经历了十几年,共提交煤储量4.16亿吨。
黄集一、二、三井田,位于豫皖两省边界永城县与濉溪县之间。1957年9月,地质部物探局济南大队电法五分队在濉溪西南做过电法普查,提出该区很可能含主要煤层。10月,三二五队开始到该区进行普查勘探,12月在河南省界附近葛店至杨庄之间施工的Y219孔,于孔深241.00米处见到了山西组主采煤层2.63米,并见太原组薄煤五层,发现了黄集煤田。1958年,布置钻孔25个,投入钻探工作量8986米,于年底完成勘探工作。1959年9月,由三二五队提交了《河南省永城区煤田第一、二井田详细勘探报告》。探明煤储量0.50亿吨。三个井田共施工钻孔11个,投入钻探工作量0.37万米。1958年12月底结束勘探,1959年8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黄集区煤田第三井田详细勘探报告》,提交煤储量0.26亿吨。1963年2月经省储委复审核定储量为0.21亿吨。
卧龙湖煤矿,位于濉溪县西南界首店至石弓山之间。1958年,三二五队在开展多矿种综合地质普查时推测该区有三叠纪地层并可能有石膏。1959年以普查石膏为目的,在界首西张大庄附近以285°方向布置3个钻孔,其中1孔,于孔深374.7米处见到了上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1.99米;随后即以4000米的孔距施工了一批钻孔,在负300米以下见下石盒子组主要煤层和山西组煤层,发现了卧龙湖煤矿,并圈出约26平方公里的含煤范围,计算煤储量1.06亿吨。1960年4月结束该区的普查,共施工钻孔21个,投入钻探工作量0.69万米,1961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卧龙湖煤矿普查评价报告》,暂时停止该区普查勘探。
百善煤矿,1960年三二五队以钻探大会战形式,对百善附近的广大地区进行普查,在6月28日施工的K35钻孔中,于孔深197.4米处见到山西组D煤层(厚2.70米),发现了百善煤矿区。随后由队地质负责人石仁宜布置钻孔普查,半年时间内施工钻孔16个,工作量0.30万米,其中见煤孔11个,煤层厚度为2.3—3.95米,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埋藏在负300米以浅,计算煤储量0.59亿吨,于1961年2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百善煤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以后由省煤田公司第三勘探队精查,1970年12月提交了百善最终勘探报告。
梁花园、火神庙煤矿,位于濉溪县城以西5公里处,1957年,地质部济南物探大队在濉溪西南进行电法普查时,曾提出过冲积层下奥陶系顶板以上300多米的地段很可能含主要煤层的意见。1960年以后三二五队物探分队,又做了1∶5万电测深和电剖面,确定梁花园、仲大庄一带和火神庙地区有保存煤系的基底构造。1961年,三二五队在梁花园、火神庙开展普查找煤,施工的54号孔于孔深160.2米见到了上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0.48米;孔深238.6米见到了下石盒子组煤层,厚度为1.35米。后经继续勘查,于1961年8月结束了火神庙的普查,共施工钻孔3个,工作量0.06万米。1962年8月结束了梁花园的普查,共施工钻孔8个,工作量为0.21万米。肯定梁花园和火神庙均为6平方公里的小型含煤盆地,并估算梁花园煤储量为1620万吨,火神庙煤储量为820万吨,均为赋存于负500米以上的浅层煤。
闸河矿区跨皖、苏两省,西与蒋河矿区毗邻,南接临涣、宿县矿区。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5—9公里,面积约为350平方公里,为一储量丰富的大型隐伏煤田区。是淮北煤田的主体部分,划分为23个井田,现已全面开发,统配和省属生产矿井14对,县以上地方矿井6对。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共含煤8组17层,其中局部可采煤5层,普遍可采煤5层。煤种:北部以气煤为主,中部和南部以瘦煤、焦煤为主,并有贫煤、无烟煤和自然焦。
1955年,华东地质局总工程师严坤元等根据翁文灏、计荣森在烈山、雷家沟地质调查的资料和见煤情况认为皖北地区具有找煤的地质前提,部署了在皖北地区普查找煤工作。同年6—8月,华东地质局借助东北地质学院10名和南京地质学校60名毕业实习生,组成宿县普查大队,派杨玉才为队长,东北地质学院教师张秋生为技术负责人,在徐州以南,符离集以北,津浦路以西,河南永城青龙集以东,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进行1∶5万地质测量。这次调查较以往细致,认识上有所突破,对区域地层、构造做了较细致的工作和研究,提交了普查报告。认为皇藏峪复背斜与肖县背斜之间为一复式向斜构造,可能有煤层蕴藏,预言其储量将达三、四十亿吨。嗣后,地质部南满物探队做了地面电测深工作,成为组织三二五队在该区进行煤田普查勘探的重要依据之一。
1955年,华东地质局在宿县普查大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三二五地质队,派郭珍为队长,巩水林为党委书记,何维德为总地质师,在濉溪、肖县一带开展煤田普查,并由华东地质局总工程师严坤元主持,选择闸河平原南部为普查突破区。同年9月下旬,华东地质局工程师韩金贵等,在濉溪县东南杨庄附近布设了第一个普查钻孔(A24孔),9月26日正式开工,施工中于孔深80.96米和171.82米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2个主采煤层,厚度分别为2.15米和3.11米,并见石炭系太原组煤四层,A24孔穿过奥陶系石灰岩43.03米后终孔,从而发现了闸河平原南部掩盖区蕴藏的新煤田。四季度,三二五队何维德等又在濉溪以东,任圩乡戴庄一带及其西北的刘庄等处,布设了两条普查剖面和4个钻孔,对闸河平原南部进行普查检查,均见二叠系主采煤层。至此,闸河平原南部东翼较大面积分布的煤层得到证实。
1956年上半年大部分钻探力量被投入闸河平原南部掩盖区。同年地质部物探局组织了南方大队四○六队到三二五队进行煤田测井,开始了钻探、测井等综合方法普查。接着何维德、刘得荐、岳元珍、石仁宜等在1955年施工稀疏几个钻孔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批钻孔,施工结果见煤良好,含煤面积扩大到土楼、南杜集以东一带。至此闸河煤田东南部已达到详细普查程度。1956年6月,苏联专家洛谢夫、阿加比耶夫到队指导工作,根据专家建议,三二五队选定闸河复向斜南部东翼为详细勘探区,划分为一、二、三井田,并成立了三个分队,于同年下半年先后转入详细勘探,并在一、二、三井田以西地区布置钻孔,继续普查;在闸河平原中部和北部布设了远景线,同年4月,在傅洼—任台孜远景线西段,见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主采煤层。闸河平原北部肖县以东的大庄、袁庆地区,由郭珍、何维德、刘得荐、刘心农定下第一个钻孔,施工结果见二叠系主采煤层。
1957年,为满足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急需及建井要求,在闸河平原南部西翼地区,划分四、五、六井田,加密钻孔,先后转入详细勘探。在六井田西李楼一带的煤田西部边缘,划出七井田,同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濉溪县闸河平原煤田第一、二、三井田详细勘探报告》,共提交煤工业储量1.86亿,1958年1月经全国储委批准。这是安徽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按照勘探规范进行详细勘探的煤矿区。该报告的主编为岳元珍、刘得荐,参加编写的有白顺良、刘心农、沈武卿、周孔思、杨成兴、沈益三、李白杨、邵积信、李名宪等。1958年3月提交了《安徽濉溪县闸河平原煤田第四、五、六井田详细勘探报告》。1962年1月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了四、六井田储量。6月份又提交了七井田勘探报告,1963年2月经省储委复审批准。
1958年9月组织管理机构变动,成立各省地质局,三二五队隶属安徽省地质局,队技术负责人为王东爵。王东爵、石仁宜等在闸河煤田中部西翼傅洼至朔里地区,划分了八、九井田;在北部袁庄至新河地区划分了十、十一、十二、十三井田。在原有基础上,加密一批钻孔,1958年先后施工,于7月、8月和10月分别提交了十井田、十一井田、十二和十三井田三个详细勘探报告,共提交了煤储量2.6亿吨。1959年4月提交了闸河煤田十四至二十三井田详细勘探报告,提交煤储量2.38亿吨。至此,整个闸河煤田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在此期间所提交的详勘报告,经省储委复审认为勘探程度、研究程度、工程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1961—1963年间,又对闸河煤田中部和北部各井田进行补充勘探,于1964年1月—1965年8月,先后提交了十一和十三井田、五和八井田、十二井田、九井田等六个井田四份最终勘探报告。1960年9月提交了十四、二十三井田详细勘探报告。1962年10月提交了十五、十六井田和十九、二十一井田两个中间勘探报告。至此,闸河隐伏煤田已全面勘探完毕,累计探明煤储量达13.68亿吨。
1962年以后,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地质系统煤田地质工作逐渐减少以至停滞。闸河煤田中部东翼部分由安徽省煤田地质勘探局(原称公司)第三勘探队(简称为省煤田局第三勘探队,下同)进行,于1972年提交了后五石孜和永涸井田精查报告;淮北矿务局对十四、二十三井田进一步工作,提交了孟庄和毛营孜两个矿区的详查报告。
1955—1965年的十年中,三二五队全体职工通过对闸河煤田的勘探,为淮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煤炭开采提供了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工业储量。鉴于地质工作者对闸河煤田的卓越贡献,1980年4月地质部授于三二五队为功勋单位,通令嘉奖“安徽省三二五地质队,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功勋卓著,特予嘉奖”。这也是对从事闸河煤田普查勘探的全体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肯定和鼓励。闸河煤田这个皖北大地燃料宝库的发现,和淮北市以煤电能源为基础的新兴工业城市的蓬勃发展,实际是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丰碑。
淮北矿业(600985)董事长孙方⊙记者乔翔○编辑李魁领
一家老牌煤矿企业,终于在成立60周年之际,收到一份梦寐以求的礼物。2018年,有着60年 历史 的淮北矿业集团下属公司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雷鸣科化成功实施重组,并更名上市。至此,淮北矿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舞台。
“这次重组可谓是圆了淮北矿业多年以来的上市梦,虽然过程比较曲折,但结果是圆满的,对公司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淮北矿业董事长孙方感慨道。
圆梦:一次意义非凡的重组
公司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前身为淮北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公司是淮北矿业集团唯一运营煤炭资产的核心子公司。
上市梦一直是淮矿人的心愿,但公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根据董事长的描述及公开信息梳理,早在2011年9月,淮矿就向证监会申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并于2011年12月、2012年7月先后两次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并作了相应的回复。
“但受困于煤炭行业景气周期下滑,按照当时市盈率水平,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并不符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规定要求,因此在2014年6月公司只好撤回申请。”孙方告诉记者,“即便很困难,但我们从不拖欠银行贷款,从来都是及时足额还款。”
历经波折及市场环境变化之后,公司做了另一种尝试——重组。2017年11月27日,淮北矿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雷鸣科化发布重组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收购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最终,该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的通过,淮矿人终于圆了自己的上市梦。
筑基:背靠丰富炼焦煤资源
对资源型企业而言,资源的好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淮北矿业是华东地区品种最全、单个矿区冶炼能力突出的炼焦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商,系安徽四大煤炭集团之一。此外,淮北矿区也是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两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公司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但胜在煤种丰富,涵盖焦煤、肥煤、瘦煤、1/3焦煤、贫煤、气煤等等,拥有独特的煤种优势。”孙方告诉记者,公司的产品就以炼焦精煤为主,稀缺煤种的储量大约占公司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
除资源禀赋优势外,天然的区位优势让淮北矿业在成本端受益颇多。
首先,从销售区域看,淮北矿业地处华东腹地,靠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焦化、钢铁等煤炭下游产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和煤炭需求量、调入量均居国内前列,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次,公司区位优势还体现在运输便捷、运费成本低廉上。
据介绍,淮北矿业目前拥有生产矿井17对,合计产能3600多万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产能对煤炭企业越来越珍贵。公司积极利用产能置换的政策,通过减量置换的方式为公司接续优质新产能。孙方告诉记者,信湖(花沟)煤矿是公司目前的在建矿井,设计产能300万吨。“目前该煤矿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底之前能够贡献产量。”
同时,公司的后备煤矿资源也传来好消息。今年4月,公司披露了关于内蒙古东胜陶忽图井田探矿权办理进展的最新情况,公司子公司成达矿业上交首笔资源价款10.9亿元的交款凭证经审核无异议后,喜获陶忽图井田探矿权证。
孙方表示,这为企业未来的煤炭主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还拥有陕西府谷古城勘查区勘探探矿权。根据此前的重组报告,相关程序还在办理中,待取得批文后,公司将启动收购事项。
发展:受益煤焦一体化运营
除了煤炭采选外,煤化工是淮北矿业另一项重要业务。从2018年年报来看,煤炭和煤化工业务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来源,两项业务的毛利率均超过40%,其中煤化工接近50%。随着临涣焦化项目二期投产,公司焦炭及焦化副产品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焦化产品产销量也有明显增长。
针对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积极防治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比如,公司在焦炉生产装置安装了氮氧化物控制系统后,焦炉烟囱氮氧化物浓度基本能控制在450mg/m3以下。此外,公司还优先采用低硫煤、加大化产脱硫液循环量及脱硫剂投放量等环保措施,控制焦炉回炉煤气的硫化氢浓度保持在100mg/m3以下。
此外,淮北矿业正在积极推进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系在对临涣焦化焦炉气制甲醇弛放气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年产50万吨甲醇的生产规模。同时,该项目也是淮北矿业可转债募投项目,目前可转债申报材料已被证监会受理,未来公司焦化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延伸。
李伟 陈家祥 吴建国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4(20112×05064)资助。
作者简介:李伟,男,1956年6月出生,2003年6月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籍贯:安徽亳州。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北市孟山路1号,邮编:235006,电子邮箱:1w@hbcoal.com
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64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 235006)
摘要:本文分析了淮北矿区松软、低渗煤层气抽采技术实践特点,提出了以地面井、底板巷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的综合煤层气抽采模式,并阐述了其技术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关键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指出综合抽采技术是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的最有效的煤-气共采技术之一。
关键词:煤层气 综合抽采
The Combined CBM Drainage Technologies in Huaibei Mining Area
LI Wei CHEN Jiaxiang WU Jianguo
(HUAIBEI MINING (GROUP) Co.Ltd. 235006 Huaibei,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coal -bed methane drainag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ectonic soft coal, low-permeability in the mining area of Huaibei city,to put forward a combined coal bed methane drainage mode with CBM drainage on ground, by means of crossing hole in roadway and highly -located hole in Mining face, to describe it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the key technology and the result,and to indicate the combined coal bed methane drainage mode is the one of most efficient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or simultaneous-extraction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with pressure relief condition.
Keywords: CBMcombineddrainage
1 引言
淮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2000m以浅,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76亿吨,估算埋深在2000米以上煤层气资源量为3159亿立方米。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多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与叠加,对矿区内煤层气的产生、运移、富集和保存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矿区煤层气赋存多样化得格局。
淮北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以中厚煤层、多煤层群为特征,一般有11个含煤组,煤层8~36层,总厚度7~23m,总可采厚度2.95~20.97m,煤层气含量达10~25m3/t,煤层气压力达3.5~6.0mPa,主要煤层的含气饱和度达98%~100%,CH4占到91%~98%,但构造煤普遍发育,渗透率较低,一般为0.001~0.01mD。
淮北矿区煤层气抽采较早,芦岭煤矿1973年开始瓦斯抽采(习惯上,称井下工程抽采的煤层气为瓦斯),德士古公司于1996年12月至1998年9月8日,在淮北矿区开展地面井压裂抽采煤层气试验,由于渗透率低,远未达到商业开发价值。
从21世纪开始,由于矿区煤炭采场向深部转移,开采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开采层、邻近层和采空区的瓦斯急剧增加,有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高达40~60m3/min,传统较为单一的抽采方式和抽采方法已不能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威胁,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开展了综合煤层气抽采技术与工艺研究,立足于瓦斯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煤层气开发和利用。
2 淮北矿区煤层气综合抽采技术特点
煤层气综合抽采是指利用地面井、井下煤层气抽采工程共同进行煤层气抽采,可以理解为同一煤层气储层对象,采用了不同技术与工艺进行煤层气抽采。如图1所示,是淮北矿区煤层气综合抽采的一种模式。
图1 煤层气综合抽采模式示意图
从采用的抽采方式来看,有地面井、底板巷穿层钻孔和高位钻孔等从时间跨度来看,地面井可以在未采区提前7~10年压裂预抽,底板巷穿层钻孔一般提前2~3年预抽,两者也可以当下组煤回采时,抽采上组煤层的泄压煤层瓦斯,高位钻孔一般抽采本煤层回采工作面回采冒落裂隙带中的瓦斯从采用的技术与工艺来看,有地面井在未采区的压裂煤层气抽采,底板巷穿层钻孔采用松动爆破、水力冲孔、水力扩孔和水力割缝等煤层增透工艺的瓦斯抽采,下组煤开采时,地面井和底板巷穿层钻孔对上组煤的卸压瓦斯抽采,高位钻孔的顶板跨落冒落裂隙带的瓦斯抽采等技术与工艺等。
3 井上、下煤层气综合抽采技术与工艺分析
3.1 地面井煤层气抽采
针对淮北矿区构造煤发育,渗透率低的特点,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开展了“一井三用”煤层气抽采技术,即利用同一口井实现煤层开采前的压裂瓦斯抽采,采动区瓦斯抽采(下煤组煤层开采时对抽采上煤组的卸压瓦斯)和煤层开采后的采空区瓦斯抽采,这样,既考虑了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利用,也解决了煤矿开采时的瓦斯治理问题。
“一井三用”煤层气抽采各阶段中,采动区瓦斯抽采效果最好,因此,对没有施工压裂井,并且具备上行保护层开采的区域,可单独施工采动区井进行煤层气抽采。
根据淮北矿区的实践,对技术与工艺总结如下。
3.1.1 压裂阶段瓦斯抽采
地面井压裂排采后,将形成压力降低漏斗,其产量有:
Q=f(△P)
式中:Q为瓦斯产量f函数映射关系与渗透率、储层厚度等赋存条件相关△P为原始瓦斯压力与井底压力差。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压裂时伴注液态N2,CO2,提高地层瓦斯压力,间接提高△P值二是排采时,注意保持低压差(△P)梯度,防止煤粒移动而堵塞瓦斯运移通道。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在低渗透率、软煤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2)。
淮北矿业集团2008年以来,在芦岭Ⅲ1、Ⅲ2采区共施工12口“一井三用”井的压裂阶段试验,各井大部达到800m3左右,也有个别高产井,如LG-6井为最高日产量曾到3000m3以上,稳产1200m3左右。
图2 WLG-1井底压力与产量示意图
3.1.2 采动区卸压瓦斯抽采
一是在地面钻孔布孔上,需要考虑工作面开采顶板岩移的O形圈效应,以提高卸压抽采的效率,二是钻井井筒结构上,要改善以抵抗岩移出现的破坏,防止井筒断裂出现漏水,一旦井筒内充水,地面井将不能抽采瓦斯。针对淮北矿区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设计了多种井筒结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芦岭煤矿Ⅱ1048工作面采动区井,从10煤层工作面开始回采到工作面回采结束共抽采10个月,累计抽采中煤组8,9煤层卸压瓦斯248.4万m3,其中通过井下底板巷道穿层钻孔抽采278.3万m3,从图3及图4可以看出,抽采浓度比较高,最大日抽采量达到4万m3,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3 地面钻井日抽采量曲线
图4 地面钻井日抽采瓦斯浓度曲线
3.1.3 采空区阶段瓦斯抽采
在芦岭Ⅱ825工作面进行了试验,试验了地面井采空区瓦斯抽采的工艺流程,但由于工作面井下钻孔预抽后煤层残余瓦斯量很小,工作面风排的瓦斯浓度小于0.2%,尽管试验钻井抽采瓦斯比较小,累计为18万m3,但是从原理验证上取得了成功。
3.2 底板巷道穿层钻孔
底板巷一般布置在岩性较好、距煤层间距20~30m的底板中,巷道的平面投影距上覆煤层工作面机巷内侧距离20~30m,在底板巷中每隔25m施工一个钻场,在钻场内向上覆煤层施工网格式穿层钻孔,钻孔在见煤点的间距5m左右。
底板穿层钻孔抽采技术参数分析:
一是合理的预抽时间和抽采半径。合理的预抽时间是设计预抽瓦斯工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主要是根据预抽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对抽放钻场、与有关巷道进行维护的经济合理性,以及生产接替时间的可行性等因素综合分析而确定。
二是合理的抽放负压。抽放负压大小对预抽钻孔流量有一定影响,因为考虑到底板巷穿层抽采孔的封孔工艺,目前大量使用的是黄泥水泥砂浆人工封孔,不利于使用过高的抽放负压。并且考虑到负压高时管道积水排放也比较困难,根据经验,预抽期间的孔口抽放负压以3~6kPa较好,采动卸压抽采期间的抽放负压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些。
三是可以通过增大钻孔直径,或采用增透措施以提高钻孔的抽放影响范围,进而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如芦岭煤矿采用磨料水射流割缝增能,大幅度提高了煤层瓦斯抽采速度,单孔纯瓦斯抽放量最高达到60L/min,比相邻的非割缝钻孔瓦斯抽放速度提高了4~6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割缝钻孔与非割缝钻孔瓦斯抽放流量均在衰减,但钻孔割缝后瓦斯抽放流量仍是非割缝的2.35倍左右。
3.3 回采工作面高位钻孔
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实际是通过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冒落带和裂隙带积聚的大量高浓度的瓦斯。利用高位钻孔抽采裂隙带内的高浓度瓦斯,即可可控制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高浓度瓦斯向工作面上隅角流动,又能对邻近层瓦斯向采空区移动时进行拦截。
高位钻孔的关键技术,一是合理设计高位钻孔的终孔层位距开采煤层的间距二是高位钻孔距上风巷的内错平距。两者都与煤层厚度、倾角、顶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等有关。
3.4 煤层气综合抽采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为朱仙庄煤矿Ⅱ1034-1#综合抽采示意图。当下组煤开采时,利用地面井、底板穿层钻孔抽采上组煤的卸压瓦斯,利用高位钻孔抽采下组煤开采工作面冒落裂隙带的高浓瓦斯。
图5 综合抽采效果示意图
从抽采量来看,三种抽采技术方法均达到较好的效果,地面井日抽采量5000~30000m3之间,底板穿层钻孔日抽采量5000~15000m3之间,高位钻孔日抽采量5000左右从抽采量趋势来看,单口地面井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抽采量由高逐渐降低。底板穿层钻孔抽采量与地面孔有互补性,当地面孔抽采量降低,底板穿层钻孔抽采量则增高,而高位钻孔抽采量比较平稳。
4 结论
煤层气综合抽采技术是伴随着煤矿瓦斯需求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特别对软煤、低渗透率储层的煤层气抽采有较好的效果,成为采煤-采气一体化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借鉴和推广作用和意义。
但也看到,比如采动区抽采地面井的井壁结构,穿层钻孔的封孔还需要从技术与工艺上进一步改进,以及降低工程成本,以利于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程远半,俞启备.2007.中国煤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4(4):383~390
姜波,秦勇,范柄恒等.2001.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0(5):433~437
1、神东基地
神东基地位于陕西以北榆林地区、内蒙古东部东胜地区,以神府煤田、东胜煤田为主。神府煤田探明储量1349.4亿吨,东胜煤田探明储量2236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约1/4。煤种以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为主,气煤、瘦煤次之,焦煤、无烟煤较少,主要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神东基地以神华集团、伊泰集团和陕西煤业化工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开发。
评价:神东基地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神东基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开采条件较为优越,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质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动力煤调出基地之一。
2、晋北基地
晋北基地位于山西北部太原以北地区,行政区划上涵盖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区。以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和河东煤田北部等三大煤田为主。其中位于大同煤田的大同矿区探明储量386.43亿吨,位于宁武煤田北部的平朔矿区探明储量167.3亿吨。大同煤田主要生产弱粘煤,以中灰、低硫、特高发热量煤为主,同煤集团为开发主体;宁武煤田位于朔州地区,以气煤为主,由同煤集团、中煤集团主要开发。河东煤田煤种以气煤、焦煤、瘦煤为主,由山西焦煤集团负责开采。
评价:晋北基地主要生产低灰~中灰、低硫、特高热量动力煤,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调出基地之一。除朔南地区煤层埋藏较深外,基地大部分地区煤层深度较浅,赋存较为稳定,开采条件较好。
3、晋中基地
晋中基地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以西山煤田、河东煤田南部、沁水煤田西北部等几大煤田为主。煤炭可采储量约192亿吨。该基地主要以焦煤、肥煤、瘦煤等炼焦用煤为主。所产炼焦煤为低灰~中灰、低~中高挥发分、低~中高硫、特高发热量。该基地主要由山西焦煤集团、中国中煤集团负责开采。
评价:晋中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焦煤、肥煤、瘦煤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35%、40%、70%,煤质优良,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相对较好。
4、晋东基地
晋东基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包括阳泉、长治、晋城等。由晋城、潞安、阳泉等矿区组成。该基地主要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和中灰、中~富硫、高发热量无烟煤为主。主要由阳泉煤业、潞安集团、晋城无烟煤矿业等集团公司为开发主体。
评价:晋东基地是我国最大、最优质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各矿区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总体简单,开采条件相对较好。
5、陕北煤炭基地
陕北煤炭基地位于陕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煤种以特低灰、特低硫、中高发热量不粘煤及长焰煤为主。以神华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为主体开发。其中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6、蒙东煤炭基地
蒙东基地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主要包括内蒙古二连含煤区、海拉尔含煤区。探明储量为909.6亿吨。煤种以褐煤为主,优质炼焦煤、化工用无烟煤较少。
蒙东煤炭基地煤化程度相对较低,煤种以褐煤为主,发热量较低。但蒙东基地煤层埋藏浅,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中,伊敏、霍林河、元宝山三大露天煤矿均处于蒙东地区。
7、两淮煤炭基地
两淮煤炭基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缺煤的东部地区,主要包括淮南、淮北矿区,探明煤炭储量越300亿吨。淮南矿区以高挥发分的气煤为主,其他煤种较少,目前所产气煤主要用于动力用煤。淮北矿区主要煤种为气煤、焦煤、肥煤等,煤种较为齐全,所产煤炭主要用于炼焦。主要由淮南矿业、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国投新能源公司和皖北电力集团公司为开发主体。
该基地地质构造中等偏复杂,煤炭开采条件尚可。但该基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煤炭资源稀缺的东部地区煤炭消费区,具有一定的销售区位优势。
8、云贵煤炭基地
云贵煤炭基地主要位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包括贵州六盘水矿区、四川攀枝花矿区等。煤种以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煤种较为齐全。该基地大型矿区较少,以数量众多、单井规模小的小煤矿为主。受成煤时代影响,该基地所产煤热量偏低、硫分较高,煤质较差。
9、冀中基地
冀中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衡水市等,该基地煤种较为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和高变质的无烟煤均有分布。其中炼焦用气煤、肥煤等主要分布于邯郸煤田、开滦煤田,非炼焦用煤主要分布在蔚县煤田。邯郸煤田主要由冀中能源集团开采、开滦煤田主要由开滦集团负责开采。该地区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安全开采难度加大。
10、鲁西煤炭基地
鲁西煤炭基地位于山东中西部地区,包括淄博矿区、肥城矿区、兖州矿区、枣庄矿区。兖州、枣庄矿区以气煤为主。淄博矿区煤种较为复杂,包括贫煤、瘦兖、气煤、焦煤。兖州地区煤矿由兖矿集团主要开采,其他矿区由山东能源集团负责开采。
11、河南煤炭基地
河南煤炭基地主要分布在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洛阳、郑州、平顶山等地区。包括鹤壁矿区、焦作矿区、郑州矿区、平顶山矿区等。该基地煤种较为齐全,主要为无烟煤、贫煤、焦煤、肥煤、瘦煤、长焰煤等,其中无烟煤储量最为丰富。其中,炼焦用煤主要产于平顶山、安阳、鹤壁等地区,无烟煤主要产自焦作、郑州和永城地区,动力煤主要产自郑州地区。目前平顶山矿区主要由平煤神马集团开采,其他矿区主要由河南能化集团开采。
12、宁东煤炭基地
宁东基地主要分布在宁夏东北部,包括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横城矿区、鸳鸯湖矿区等。煤种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不粘煤为主,是煤炭液化和电厂的优质原料。该基地主要由神华宁煤集团负责开采。
13、黄陇煤炭基地
黄陇煤炭基地与陕北煤炭基地毗邻,包括黄陵矿区、华亭矿区,探明储量约150亿吨。该基地以陕西煤业集团和华亭煤业集团为主要开采主体。
14、新疆煤炭基地
新疆煤炭资源猜测储量约2.2万亿吨,占全国猜测储量的40%,于2011年正式被中央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准格尔地区、哈土-巴里坤地区、西山地区和塔里木北缘地区。主要煤种为不粘煤、弱粘煤等。
评价:该基地煤炭资源埋藏浅、赋存条件较好,地质水文条件简单,开采条件较为优越。但新疆地区远离内地市场,受交通运输的瓶颈限制,目前煤炭外运量较少。
总结:
总体来看,神东煤炭基地是我国煤炭探明储量、生产量最大的基地,该基地横跨陕西、内蒙省,以优质动力煤为主。山西省自北向南的三大煤炭基地煤质特优、开采条件相对良好,分别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焦煤、无烟煤调出基地。内蒙东北部地区煤炭埋藏浅、多露天煤矿,但煤质较差。安徽省内的两淮基地煤炭种类较为齐全、距离经济腹地近,但开采时间较长,煤炭资源持续开采能力差。河北、河南地区的冀中煤炭基地、河南煤炭基地也存在煤炭资源枯竭的趋势。宁夏、新疆地区煤炭种类丰富,但距离东部煤炭需求地较远,是我国能源西移战略的资源储备基地。位于云南、贵州的煤炭基地地质开采条件相对复杂,且煤炭含硫、含水高,煤质差。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涡北煤矿是2007-08-1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国有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镇。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涡北煤矿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600798121302P,企业法人宣啸,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涡北煤矿的经营范围是:煤炭开采、销售。
通过爱企查查看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涡北煤矿更多信息和资讯。
(1)概况
勘查区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区内地势平坦。矿区公路与淮北、涡阳、淮南、宿州等地公路相接;濉阜铁路从本区北侧通过,临涣站、海孜站距海孜煤矿6~7千米;矿区内有铁路专用线;交通方便。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照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项目勘查矿种为煤矿,工作程度为普查。
(2)成果描述
海孜煤矿深部勘查区(估算标高-700~-1500米)探获煤炭资源量(333)总量2.08亿吨(JM0.60亿吨,FM0.08亿吨,PS0.80亿吨,SM0.41亿吨,PM0.20亿吨),煤层气潜在的资源量15.26亿立方米。资源量已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