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进口煤炭需要什么
煤炭进口需办自动许可证和办理进口货物入境通关单。
据查询《中国进出口贸易条例》可知煤炭进口需办自动许可证和办理进口货物入境通关单。
马来西亚煤炭储量多,主要分布在沙捞越州、沙巴州、霹雳州、雪兰莪州和玻璃市州,其中14亿吨(约82%)位于沙涝越州。沙捞越州的美里一皮拉煤田煤层厚1-3米,为高挥发,中灰分、低硫次烟煤,资源量超过3.87亿吨。
不需要,因为马来西亚有自己的国油.马来西亚有石油,提炼厂就在东马,沙拉越的美里.石油是源自美里,南中国海的海底.
马来西亚的国油是Petronas. 就是吉隆坡的双子塔 "Petronas Twin Towers".
“首先是拉动煤炭需求,缓解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副主任、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一带一路”将是贯穿未来若干年的超级投资主题,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拉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继而拉动煤炭消费需求。
走出去开发有广阔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国家煤炭资源丰富,如中蒙俄通道上的俄罗斯、蒙古是世界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通道上的重要煤炭生产国,这都为我国的煤炭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梁敦仕说。
据介绍,俄罗斯探明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四分之三的储量在其亚洲部分。2014年,俄罗斯煤炭产量3.57亿吨,居世界第六位,煤炭出口量1.5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中俄两国能源资源贸易合作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对我国煤炭出口总量不断增加。
2013年,俄罗斯向我国出口煤炭2728万吨,同比增长35%。2014年,俄罗斯向我国出口煤炭2539万吨。
去年9月,神华集团与俄罗斯企业签署了联合开发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煤田的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建设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
中煤集团也准备与俄罗斯企业合作开发雅库特南部大型煤田。
预计今后几年,俄罗斯对我国的煤炭出口量将继续增长。
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煤矿的沙特”。近10年来,蒙古煤炭出口量由几乎为零增长到2050万吨。
2014年,蒙古向我国出口煤炭1927万吨。
去年10月,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通过决议案,决定将与中国临近的两段南线铁路改为与中国相同的标轨,这无疑将更便利蒙古增加对我国的煤炭出口。
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储量居世界第八位。2014年,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1.14亿吨。
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要维持并增加煤炭产量和出口量,除了继续向俄罗斯出口煤炭外,还计划向中国、欧洲和其他市场出口煤炭。
“我国在采煤工艺技术、煤矿设备制造、煤炭综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梁敦仕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开发,他们在这些国家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参与国际贸易有广阔市场空间
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一带一路”国家,还拥有广阔的煤炭市场。
“欧盟地区、南亚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煤炭,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梁敦仕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推动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煤炭市场。
据介绍,近10年来,欧盟地区煤炭市场供需总量维持在7亿吨至8亿吨,2014年煤炭进口量2.05亿吨。
尽管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2014年煤炭产量超过6亿吨,但仍满足不了其国内煤炭需求。
现在印度每年进口煤炭约2亿吨,且进口量将大幅增长。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进口量超过3亿吨,到2035年进口量可达6.3亿吨。
近几年来,越南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2014年,越南煤炭产量4020万吨;出口煤炭728万吨,同比下降43.1%;进口煤炭310万吨,同比增长36.3%。预计越南今年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还有像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都是煤炭净进口国,也许10年之后,印尼将成为煤炭净进口国。欧盟地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煤炭出口很重要的市场。”梁敦仕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助于我国逐步形成“有进有出、大进大出”的煤炭进出口贸易格局。
因煤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比较广泛,而且运输成本较高,所以各国煤炭生产一般用于自身需求,全球煤炭贸易量相对于消费量来讲并不大。加上运输成本较高,国际煤炭贸易一般发生在邻近的国家之间。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统计,2008年,全球硬煤贸易量为9.38亿吨,较2007年增长1.3%。其中:海运煤炭贸易量为8.49亿吨, 较2006年增长2%。
1、 全球煤炭贸易市场划分
国际煤炭市场大致可分为两个区域市场:亚太市场和欧美大西洋市场。亚太煤炭市场的煤炭出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俄罗斯、越南、朝鲜等;亚太煤炭市场的煤炭进口国家及地区有: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特别区、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欧美煤炭市场的煤炭出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波兰、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欧美煤炭市场的煤炭进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希腊等。
一般来讲,国际海运市场运费价格低,供应充足的时候国际煤炭销售市场区域性划分会
趋向模糊。影响煤炭贸易的因素,除了传统的供需关系外,还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特定的煤种,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等。
亚太地区是世界煤炭贸易的贸易量最大的地区,2007及2008年亚太地区的硬煤贸易量分别是4.66和4.84亿吨,分别占全球硬煤贸易量的50.3%和51.6%。澳大利亚最近多年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其出口量占据全球煤炭出口量的30%左右,占亚太地区的出口量的50%左右。同时,由于运输距离的限制,因此出口相对比较稳定。比如,澳大利亚出口的80%是亚洲,而亚洲出口大国比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出口的80%以上是亚洲内部。所以,澳大利亚的煤炭价格可以作为国际上一个重要地区煤炭价格走势的一个风向标。
总的看来,国际市场煤炭供给逐步由单一走向分散化,各煤炭出口国竞争激烈,出口国家体系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前十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中国、哥伦比亚、美国、越南、加拿大和波兰。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因为资源短缺,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地区。西欧各国随着产量的萎缩,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煤炭进口区。
2、 国际煤炭贸易运输方式
国际贸易中,煤炭运输一般通过海上运输。煤炭可由两种远洋货船载运。一种是装运散货的干货船,另一种是既可运石油,也可运矿石、煤炭等散货的干湿散货兼运船,前者是煤炭海运的主体,后者因作业复杂(洗仓等),使用不经济现已较少使用。其中,半数吨位是6万吨级以下的船,1-3万吨级的小型船方便灵活,可被小型海港接纳,因此使用数量不少。使用最多的是6-8万吨级的中型船。远洋运煤的主要流向是:太平洋的主流是从澳大利亚东海岸流向日本、韩国、东南亚。从美国东部向西横渡太平洋流向东北亚和东南亚。从中国东海岸流向日、韩;大西洋的主流是从美国东海岸横渡大西洋流向欧洲;印度洋的主流是:由南非越印度洋向亚洲或由澳大利亚向西至欧洲。除此三大洋以外,波罗的海及欧洲北海岸有少量海运。
除海上贸易外,部分国际煤炭贸易也通过内陆边境贸易的方式。此类运输方式主要发生在北美大陆,欧洲大陆各国,前苏联各国之间。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主要通过五大湖然后经由铁路或公路运输到消费地。美国与墨西哥,欧洲各国,俄罗斯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之间主要通过铁路运输。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1、根据供煤合同的卸货日期,倒推出受载(装货)的10天日期(应考虑到装货及航行时间)。
2、根据受载日期,倒推出开信用证日期(提前18天)。
3、 在开证前1~2天初步确认货源、装货、船舶及船期是否可行。
4、 开招商银行信用证(附合同和代理协议及减免开证保证金申请/审批书,表格和附件都要盖财务章)。
5、信用证副本传外商确认后正式开证。
6、受载期15天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外商受载期并要求书面答复。
7、受载期13天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中海货运受载期并要求书面答复(包括船名、船舶资料-5页、*PSC和SMC证书)。
8、受载期10天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外商船名、船舶资料-5页、*PSC和SMC证书。
9、以书面形式通知货主预计卸货日期。
10、到装货港前7、5、3、2、1天确认并向外商通知到港日期。
11、装货港起航后通知货主卸货日期。
12、办理报关手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应答时间:2022-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一、煤炭进口需办自动许可证和办理进口货物入境通关单。
二、自动许可证的申请
1、到商务部的网站上,下载登记表,将表填写好,盖上公章和法人签字(或盖法人印),再加上组织机构代码证。
2、企业营业执照的复印件盖公章去所在的省份商务厅,另商务部官网上也有具体办事程序和所需资料!外企和内资企业要求有一点小区别是。
三、签发
委托机关:商务部
受委托机关:省外经贸厅
收费: 无
扩展资料
收货人申请自动进口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收货人从事货物进出口的资格证书、备案登记文件或者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以上证书、文件仅限公历年度内初次申领者提交);
3、货物进口合同;
4、属于委托代理进口的,应当提交委托代理进口协议(正本);
5、对进口货物用途或者最终用户法律法规有特定规定的,应当提交进口货物用途或者最终用户符合国家规定的证明材料;
6、针对不同商品在《目录》中列明的应当提交的材料;
7、商务部规定的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收货人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保证其有关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进口许可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境货物通关单
2011年开始,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速呈逐年下滑趋势,2015年和2016年世界煤炭消费量分别为37.85亿吨油当量和37.32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7%和-1.4%,世界煤炭消费量降速放缓。
分国家来看,2016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7.3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1.4%;其中,中国2016年煤炭消费量18.88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50.58%;印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印度和美国煤炭消费量分别为4.12亿吨油当量、3.58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11.04%和9.60%;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消费量排名较上年有所上升。消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波兰。
中国、印度真正影响全球煤炭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煤炭消费重心逐渐由欧洲、北美东移至亚洲,2016年亚太地区煤炭消费量已接近全球总量的73.8%。在亚洲,日本、韩国作为传统的煤炭进口国需求相对稳定,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增长虽然强劲但是基数仍然偏小,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合计消费占比全球61.6%,能够真正影响全球煤炭市场的需求。
中国、韩国、日本、台湾等主要煤炭消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进口国以进口量增速为代表)触底回升,增速由负转正。自2015年开始,台湾省煤炭进口量止跌企稳,2013年开始韩国煤炭进口量由负转正,2017年1-5月进口量增速高达13%,日本自2012年以来进口量基本维持稳增长,2017年上半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约1%至18.3亿吨,煤炭消费量触底回暖。
1.2 全球80%左右的新建燃煤电厂位于亚洲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包括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正在筹备大规模的燃煤电厂项目,全球80%左右的新建燃煤电厂位于亚洲地区。英国能源和气候情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燃煤发电厂中82%左右的电厂位于亚洲四大发展中经济体即中国、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根据英国能源和气候情报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球在建燃煤电厂718座,其中,384座位于中国,149座位于印度,印尼和越南在建燃煤电厂分别为32座和24座,全球其他国家在建煤电厂129座。
此外,中国计划建造另外795座燃煤电厂,印度准备额外建造297座,印尼有87个新燃煤电厂项目,越南则准备另建56座,其他国家拟议中的煤电厂有504座。这意味着全球未来会出现至少2457座新的煤电厂,其中有1824座在亚洲这四个发展中国家,占比74%左右。
分国家和地区来看:
日本:日本计划未来10年内兴建41座燃煤发电厂,且日本政府对于进口煤炭的税率优于燃烧较洁净的天然气。日本在过去5年的时间中仅建成1950兆瓦(MW)的燃煤电厂,但是,截至2017年4月日本却有4256兆瓦(MW)燃煤电厂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并有17,243兆瓦(MW)已经处于开工前的规划准备阶段。
韩国:煤炭发电占韩国供电的40%左右,且韩国能源部表示,按计划到2022年韩国将建设20座新的燃煤电厂。
印度:印度燃煤发电供应60%左右的电力,目前,印度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目前尚有3亿无电人口,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Modi)于2014年5月就任后,一直努力推动煤电发展,致力于为成千上万还在使用煤油灯的印度人民供电,未来印度将大力发展燃煤发电,煤电占比将从目前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8%。
越南:越南第一大电源为水电,但目前大中型水电站已经基本开发完毕,大力发展燃煤发电是保障能源安全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根据越南政府规划,越南煤电占比将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20年的50%和2025年的55%,成为越南第一大电源。
印度尼西:印度尼西亚政府预计未来十年年均电力消费增速为8.7%,作为世界第5大煤炭生产国和第2大煤炭出口国,在全球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扩大国内煤炭消费、发展燃煤发电成为印度尼西亚满足电力快速需求的必然手段,印尼政府计划3年内增加4300万千瓦的煤电装机。
未来以亚洲地区为首的燃煤电厂的扩建势必增加煤炭消费需求。
二、国际煤炭价格触底攀升
2.1 国际动力煤价格
国际三大港口煤价已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截至2017年9月7日,ARA指数同比上涨45.7%至89美元/吨;理查德RB动力煤FOB指数同比上涨37.6%至91.38美元/吨;纽卡斯尔NEWC动力煤FOB指数同比上涨38.2%至97.56美元/吨。
中国港口煤价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9月7日,广州港印尼煤(Q5500)库提价715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20.2%;广州港澳洲煤(Q5500)库提价715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220.2%
2016年中国动力煤价格触底反弹,快速攀升。截至2017年9月6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8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17.4%;截至2017年9月4日,由中国煤炭市场网发布的CCTD秦皇岛煤炭价格报收于606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20.2%。
2.2 国际炼焦煤价格
澳大利亚炼焦煤触底反弹,高位震荡。截至2017年9月8日,澳大利亚峰景煤矿硬焦煤中国到岸价220.5美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25%;中低挥发分硬焦煤(澳大利亚产)中国到岸价185.25美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11%。
中国港口炼焦煤:截至2017年9月7日,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 160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108%;连云港山西产主焦煤平仓价(含税) 170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93%。
中国产地炼焦煤:截至2017年9月1日,临汾肥精煤车板价(含税) 158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95%;兖州气精煤车板价107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62%;邢台1/3焦精煤车板价1430元/吨,较2016年同比上涨68%。
2017年初中国发改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通知以重点煤电煤钢企业中长期基准合同价535元/吨为基础,建立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绿色区间不采取调控措施;蓝色区间密切关注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红色区间,启动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的响应机制。
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与秦皇岛港动力末煤的价格和走势吻合度较高。国内Q5500煤价在政策影响下,大概率在470-600元/吨之间波动,我们判断纽卡斯尔港动力煤(Q5700~6000)价格指数也将大概率在74~93美元/吨之间波动,不排除继续冲高的可能性。
在煤炭产能出清,经济复苏背景下,受产能周期影响煤炭价格或将维持中高位运行。
比较而言,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主要供应国较为集中,重点是中东地区、澳大利亚、周边国家、非洲和中东等,以下对16种重要矿产资源分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2.1 石油:进口地区结构已有明显优化
2005年中东地区仍为我国原油主要进口地区,从中东的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47.2%,为5985.1万吨;其次为非洲,占全国总进口量的30.2%,为3834.2万吨;再次为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全国总量的11.1%,为1407.0万吨;从亚太地区的石油进口量为969.0万吨,占7.6%。
位居我国原油进口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罗斯(10.1%)和阿曼(8.5%),2005年合计进口量为7752.4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1.2%。其他的重要进口国还有:也门(5.4%)、苏丹(5.2%)、印度尼西亚(3.2%)、越南(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科威特(1.3%)、哈萨克斯坦(1.0%)。2005年从南美进口我国所需石油的3.4%,来自欧洲的占0.4%,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占0.2%。
与2000年相比,我国原油进口地区结构已有明显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总体依赖程度基本维持不变,但是,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而从非洲的进口量大幅增加。
2)来自北线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占全国总进口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5年的10.1%。同时,开始从中亚地区进口原油。
3)来自欧洲、拉美这些相对遥远地区的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来自欧洲的原油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3.6%降低到0.4%。
但比较而言也有一些不利的层面,主要是来自亚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5.0%降低到2005年的7.6%。但来自越南的石油进口量呈现增加趋势。
2.2.2 天然气:开始进口液化天然气,管线天然气的进口正在谈判中
在2005年之前,中国不进口天然气。从2006年起,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深圳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1~10月深圳口岸进口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154.1万吨,同比增长17.5%,价值7.43亿美元,增长30.3%。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32.5万吨,价值5558万美元;进口液化石油气121.6万吨,下降7.3%,但受价格提高影响,进口价值6.87亿美元,同比仍上升20.5%。目前,深圳口岸液化气进口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进口出现此消彼长态势。二是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较低,液化石油气进口价格略有回落但仍然较高。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较低,仅170.9美元/吨,但液化石油气1~10月进口均价高达564.6美元/吨,是液化天然气进口均价的3倍多。三是进口来源的趋向分散,但仍以中东和澳大利亚为主。
目前中国正在沿海建设6个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计未来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将大幅度增加。预计液化天然气的进口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曼等。同时,建设中俄和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线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预计到2010年后还将从俄罗斯和中亚通过管线进口天然气。
2.2.3 煤炭: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并且也有相当多数量的煤炭出口到东亚等地区,但是,我国南方相对缺煤,因此从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向我国南部省份出口煤炭。2005年中国煤炭进口量约26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3%,预计2006年进口约4000万吨。
煤炭主要从东南沿海各口岸进口。我国进口煤炭的省份主要在东南沿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进口的品种主要是动力煤和炼焦煤,进口来源国主要是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朝鲜、俄罗斯等国。中国是越南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占越南出口量的82.0%,主要进口地区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从越南进口煤种主要是无烟煤。2006年1~10月我国从越南共进口无烟煤1587万吨。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2005年中国进口印度尼西亚煤炭约260万吨,2006年1~10月份进口达329万吨。澳大利亚生产的煤炭75.0%以上供出口,目前日本在澳大利亚煤炭市场占47.0%,韩国占12.0%,中国台湾省占9.0%。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主要是动力煤和炼焦煤,2006年1~10月进口总额为552万吨,其中动力煤392万吨,炼焦煤160万吨。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炼焦煤在中国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2006年1~10月中国共进口朝鲜无烟煤194万吨。2006年1~10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约78万吨。预期今后我国还将从蒙古大量进口煤炭。
以2006年1~10月测算,中国煤炭进口的地区结构为:越南53.0%,澳大利亚19.0%,印度尼西亚11.0%,朝鲜6.5%,俄罗斯2.5%,其余国家8.0%。
2.2.4 铀矿
2006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协议,在今后10年内从澳大利亚进口约2万吨铀矿。
2.2.5 煤层气
不存在进口问题。
2.2.6 铜
参与贸易的各类铜产品非常丰富,包括铜材、铜合金、粗铜、精炼铜、铜精矿、废杂铜等,总共大约包括72种铜产品;铜市场相对透明,主要在LME交易。我国铜精矿进口额在整个铜产品进出口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大,铜精矿进口来源相对分散,自30多个国家进口,其中主要包括智利、澳大利亚、蒙古等。从贸易方式看,我国铜精矿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占总量的83.0%以上,小额边贸也占一定比例。2004年中国铜精矿的主要进口国为:智利(29.1%)、蒙古(20.1%)、秘鲁(12.5%)、澳大利亚(9.1%)、哈萨克斯坦(7.7%)、墨西哥(7.4%)、加拿大(3.4%)、伊朗(3.3%)、巴布亚新几内亚(3.2%)等。
精炼铜进口来源也比较分散。主要包括:智利、日本、菲律宾、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2.2.7 铝土矿
铝土矿矿石本身不是贸易的产品,我国进口的主要是中间产品氧化铝,但同时还出口一部分电解铝。我国电解铝行业投资迅速增加导致氧化铝的供求缺口拉大,推动了氧化铝的进口增长。进口规模由2001年的188.0万吨扩大到2004年的587.0万吨,年均增长46.2%,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701.6万吨,同比增长19.4%,进口价值26亿美元,增长27.0%。我国氧化铝进口大部分以现货贸易为主,目前进口数量已占到世界现货贸易总量的60.0%以上,我国进口量的变化对国际氧化铝价格影响非常大。中国30.0%的进口氧化铝以及80.0%的出口原铝都与来料加工有关。为节省电力以及增加国内市场原铝供应,从2005年7月1日起废除有关氧化铝来料加工贸易的政策,此外,商务部已不再发放氧化铝来料加工贸易的许可证。我国氧化铝进口来源基本稳定。2005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392.4万吨氧化铝,增长20.0%,占当年氧化铝总进口量的55.9%;自印度的进口大幅度增长,进口100.5万吨,增长37.0%;自牙买加进口56.7万吨,下降24.7%;自美国进口57.1万吨,增长7.3%。自上述4个国家合计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6.5%。
2.2.8 铅
我国铅矿砂及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是:秘鲁、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土耳其、纳米比亚、伊朗、韩国和朝鲜等。
我国精炼铅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朝鲜和加拿大等。
2.2.9 锌
我国锌矿砂和精矿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澳大利亚、秘鲁、伊朗、印度、越南、智利、缅甸等。
我国精炼锌的主要进口来源是:哈萨克斯坦、朝鲜、比利时、韩国等。
2.2.10 铁矿石
“十五”期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从2001年的9231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7500万吨,增加1.83亿吨,增长197.9%。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75亿吨,是1990年的19.3倍,是1996年的6.3倍。
近年来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首先,澳大利亚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近年来大幅度上升,从2000年的327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1218万吨,增加了242.8%。但是,澳大利亚对中国铁矿石的出口量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4年的38.0%,但2005年又增加到41.0%。印度超过巴西成为中国铁矿石第2大进口国。2000年中国从印度进口1100万吨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量的15.7%,但是到200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数量达到6855万吨,占当年中国总进口量的24.9%。从2000~2005年,中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增加了5.23倍,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印度本来是我铁矿石第3进口国,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平衡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价格的一个手段,但现在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进口来源,并且不仅量增,而且价格的增长幅度还大于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巴西是我国稳定的铁矿石进口国。巴西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稳定增加,从2000年的148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471万吨,增加269.2%,并且自2000~2003年,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比重也连续增加。2005年与2004年相比,尽管巴西对中国铁矿石出口量增加,但由于来自印度进口量的增加,所占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南非一直是我国第4大铁矿石进口国,每年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并且近年来有略微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南非对中国铁矿石出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1.5%下降到2005年的3.8%,但仍然是中国第4大进口国。以上4个国家,占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比重,2005年为90.0%。2001年,这一数字为95.8%。秘鲁、智利等也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国。2000年,中国从秘鲁进口173万吨铁矿石,2001年进口184万吨,2002年进口198万吨,2003年进口220万吨。目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每年200万吨左右。2002年中国从智利的铁矿石进口量为123万吨,2003年为164万吨。除此之外,中国还从其余近20个国家进口铁矿石,但数量不大。
2.2.11 锰矿石
近年来我国锰矿石进口量不断增加,主要通过广东口岸进口。我国锰矿石进口来源主要包括以下7个国家:澳大利亚、加蓬、加纳、缅甸、巴西、印度、南非等。从这7个国家进口的锰矿石占我国全部锰矿石进口总量的95.0%。从澳大利亚、加蓬、加纳这3个国家进口的锰矿石,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2/3。
2005年中国进口锰矿石457.8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包括:澳大利亚34.3%,加蓬13.4%,加纳12.1%。3个国家合计占59.8%。
2.2.12 镍
2005年,中国共进口镍(未锻轧镍)89580吨,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2.2.13 钨
钨是中国优势矿产,大量出口。
2.2.14 锡
锡是中国优势矿产,大量出口。
2.2.15 钾盐
2005年中国进口钾肥883.4万吨,进口来源主要为:俄罗斯46.2%,加拿大25.6%,白俄罗斯19.3%。这3个国家合计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1.1%。
2.2.16 金
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黄金约200吨,其中90%用于首饰制造。我国黄金市场已放开,进口来源广泛。
拓展资料:
中国的煤炭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进口
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28123.2万吨,同比增长3.9%;累计进口金额2460610万美元,同比增长8.6%;
28123.2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8年1-11月全国原煤产量前十名企业排名为
1.国家能源集团46309万吨,同比增长3.2%;
2.中煤集团17289万吨,同比下降0.3%;
3.兖矿集团14583万吨,同比增长23.3%;
4.陕煤化集团14520万吨,同比增长12.9%;
5.山东能源集团13336万吨,同比增长3.8%;
6.同煤集团12603万吨,同比增长8.8%;
7.山西焦煤集团9144万吨,同比增长2.5%;
8.晋能集团7624万吨,同比增长14.8%;
9.潞安集团7381万吨,同比下降1.2%;
10.冀中能源集团7371万吨,同比增长1.4%。
也就是说进口煤比排在第二位的中煤集团全年生产的原煤还要多!中煤集团月均生产原煤1572万吨,全年预计生产原煤仅为18861万吨。
其实这根据中国的需求量有关。中国有很多重工业产业,煤炭的用量相当惊人,尤其是陶瓷业,火电,钢材等企业的用量。但是中国的产量远远不够这些企业的用量,缺口众多只有用进口来补允这些缺口。同时,国内的价格比国外的煤炭价格要高很多。这也导致很多企业进口煤炭。
在南方沿海地区,有进口资质能力的大电厂、钢铁厂就通过大量进口这种市场行为来获得效益最大化。毕竟,进口海煤的到岸价格比山西坑口煤价竟然还低。所以,在中国南方地区,进口煤炭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特定的时候,这些份额充当了国家在宏观上调节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角色和筹码。
中国煤矿不少是没错,可开采成本高。相反是,来自海外进口煤炭,海运到中国东部沿海的成本,甚至低于陕西,内蒙煤矿陆运到沿海地区的价格。于是沿海省份也要算账啊,自产的煤矿更贵,还不如进口。
本文基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对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东盟、中东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Ø 中国与东盟、中东进出口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东盟和中东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Ø 中国出口东盟的主要国家分别为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自东盟进口的主要国家为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出口中东的主要国家为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自中东进口的主要国家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
Ø 中国出口东盟的商品主要机电及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出口中东的主要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出口东盟和中东前10名产品中,大部分产品增速超过全国出口的增速。
Ø 中国自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和矿产品,自中东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矿产品、化工产品和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其中,从东盟进口的煤炭占全国总进口量的六成,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约占全国总进口量的1/2和1/3。
Ø 浙江省贸易密切的东盟国家主要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中东国家主要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与以上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57869.9亿美元,同比上涨6%;出口贸易总额32977.1亿美元,同比上涨8.9%;进口贸易总额24892.8亿美元,同比上涨2.3%。从区域看,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8890.1亿美元,同比上涨12.7%,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15.4%;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2.6 %、18.6%和23%。与中东进出口贸易额4388.9亿美元,同比上涨32.4%,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7.6%;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进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35.3%、42%和46.2%。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中东进出口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东盟和中东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一、中国与东盟、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一)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出口方面,前11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5173.6亿美元,同比上涨19.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6.8%、24.5%和46.9%。进口方面,中国自东盟进口3716.5亿美元,同比上涨4.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额分别同比上涨14%、下降3.8%和上涨25.5%。如表1所示。
表1:前11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二)中国与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出口方面,前11个月,中国对中东出口1911.8亿美元,同比上涨20.4%;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27.7%、25.7%和20.1%。进口方面,中国自中东进口2477.1亿美元,同比上涨43.3%;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40.4%、64.2%和52.6%。如表2所示。
表2:前11个月中国与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二、中国对东盟、中东出口主要商品
(一)中国对东盟出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5173.6亿美元,同比上涨19.2%。中国对东盟出口货物以机电及机械器具为主(主要是集成电路和电话机),出口额1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贱金属及其制品位居其后,出口额6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纺织品及原料位居第三,出口额为5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及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塑料橡胶及其制品、杂项制品、运输设备、石材陶瓷玻璃等产品的增速均超过该类产品全国总体增速。
表3:前11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二)中国对中东出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对中东出口1911.8亿美元,同比上涨20.4%。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出口额为617.2亿美元、262.9亿美元和201.3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19.4%、44.2%和2.4%。机电产品中,以电话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为主,贸易额分别同比上涨2.3%和8.6%。贱金属及其制品中,以无缝钢铁管及空心异型材和经热轧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为主,分别同比上涨126%和633.7%。纺织品及原料中,以机织物为主,同比上涨15.9%。
和全国相比,中国对中东出口排名前10的商品中,除纺织品及原料、化工产品和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三类外,其余产品的增速均超过该类产品中国总体出口的增速。
表4:前11个月中国对中东出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三、中国自东盟、中东进口主要商品
(一)中国自东盟进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自东盟进口3716.5亿美元,同比上涨4.8%。进口额排名第一的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进口额为1520.5亿美元,同比下降2.3%。机电产品中,以集成电路为主,贸易额同比下降4.4%。矿产品排名第二,进口额为702.8亿美元,同比上涨19.9%,以原油和煤炭为主,进口额分别为190.6亿美元和175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131.6%和10.1%;进口量分别为3102.4万吨和15733万吨,分别同比上涨74.3%和下降15.6%,进口量占全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量中的6.7%和60%。
表5:前11个月中国自东盟进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表6:前11个月中国自东盟进口主要大宗商品
单位:亿美元、万吨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二)中国自中东进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自中东进口2477.1亿美元,同比上涨43.3%。矿产品排名第一,进口额为2114.9亿美元,同比上涨55.7%。矿产品以原油和成品油为主,进口额分别为1806.6亿美元和43.9亿美元, 分别同比上涨56.2%和74.8%;进口量分别为24395万吨和640.2万吨,分别同比上涨3.3%和41.1%,进口量占全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量中的53%和27.8%。进口额排名第二的商品是化工产品,进口额为1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2%。塑料橡胶及其制品排名第三,进口额为109亿美元,同比下降2.7%。
表7:前11个月中国自中东进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表8:前11个月中国自中东进口主要大宗商品
单位:亿美元、万吨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四、浙江省与东盟、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一)浙江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前11个月,浙江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896.1亿美元,同比上涨18.1%,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进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32.6 %、21.5%和8.7%。出口方面,前11个月,浙江省对东盟出口605.2亿美元,同比上涨2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23.4%、34%和16.5%。进口方面,浙江省自东盟进口290.9亿美元,同比上涨1.7%;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进口额分别同比上涨30.8%、上涨17%和下降26.9 %。如表9所示。
表9:前11个月浙江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二)浙江省与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前11个月,浙江省与中东进出口贸易额748.2亿美元,同比上涨38.6%,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进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49.1%、44.6%和114.6%。出口方面,前11个月,浙江省对中东出口412.3亿美元,同比上涨24.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44.8%、26.8%和23.4%。进口方面,浙江省自中东进口335.9亿美元,同比上涨61.6%;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拉克,出口额分别同比上涨55.6%、54.9%和633.6%。如表10所示。
表10:前11个月浙江省与中东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附件1:中国与印尼进出口贸易情况
附件2:中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情况
研究团队:冯扬文、汪健、胡艳雯、康悦
附件1:中国与印尼进出口贸易情况
一、总体情况
前11个月,中国与印尼进出口贸易额1361.4亿美元,同比上涨23%;其中:中国对印尼出口653.6亿美元,同比上涨20.4%;中国自印尼进口707.9亿美元,同比上涨25.5%。
二、出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对印尼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出口额为248.8、89和60.3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33.5%、26.2%和15.1%。机电产品中,以电话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为主,贸易额分别同比下降7.7%和上涨17.8%。贱金属及其制品中,以钢铁结构体为主,同比上涨66.7%。纺织品及原料中,以机织物为主,同比上涨43.7%。
和全国相比,中国对印尼出口排名前10的商品中,除化工产品和矿产品外,其余产品的增速均超过该类产品中国总体出口的增速。
表11:前11个月中国对印尼出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三、进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自印尼进口商品中,矿产品进口额排名第一,为242亿美元,同比上涨9.8%。矿产品以煤炭和铜矿砂为主,进口额分别为169.7和20.1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10.7%和62.8%;进口量分别为15312和65.1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4.1%和上涨36.3%,进口量占全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量的58.3%和2.8%。进口额排名第二的商品是贱金属及制品,进口额为235.6亿美元,同比上升80.6%。动植物油脂排名第三,进口额为66.5亿美元,同比上涨12.7%。
表12:前11个月中国自印尼进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表13:前11个月中国自印尼进口主要大宗商品
单位:亿美元、万吨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四、浙江省与印尼进出口贸易情况
前11个月,浙江省与印尼进出口382.8亿美元,同比上涨41.2%、其中:浙江省对印尼出口219.7亿美元,同比上涨39.5%;出口主要商品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和纺织品及原料,分别同比上涨45.4%和25.5%。浙江省自印尼进口163.1亿美元,同比上涨43.4%;进口主要商品分别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矿产品,分别同比上涨50.1%和15.1%。
附件2:中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情况
一、总体情况
前11个月,中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3290.4亿美元,同比减少3.2%;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1589.5亿美元,同比增长5%;中国自日本进口1700.9亿美元,同比减少9.8%。
二、出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对日本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出口额为630.3亿美元、182.1亿美元和127.2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3.5%、2%和31.8%。机电产品中,以电话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为主,贸易额分别同比下降3.4%和5.6%。纺织品及原料中,以针织套头衫和女士衣物为主,同比分别上涨2.6%和5%。
和全国相比,中国对日本出口排名前10的商品中,除化工产品、杂项制品和光学仪器/钟表及医疗设备三类外,其余产品的增速均低于该类产品中国总体出口的增速。
表14:前11个月中国对日本出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三、进口主要商品
前11个月,中国自日本进口商品中,进口额排名前三的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进口额为800.8、222.7和152.6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1.4%、5.3%和5.2%。机电产品中,以集成电路为主,进口额同比下降11.2%。化工产品中以化妆品和护肤品为主,进口额为41.7亿美元,同比下降7.3%。贱金属及制品以未锻轧的精炼铜及铜合金和铜废碎料为主,分别同比上涨8.4%和6.7%。
在矿产品方面,中国自日本进口额为15.5亿美元,同比上涨5.4%。以成品油为主,进口额为3.9亿美元,同比上涨8.4%;进口量为35.9万吨,同比下降0.5%,进口量占全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量中的1.6%。
表15:前11个月中国自日本进口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表16:前11个月中国自日本进口主要大宗商品
单位:亿美元、万吨
数据来源:宁波航运交易所
四.浙江省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情况
前11个月,浙江省与日本进出口532.7亿美元,同比上涨10.5%。其中:浙江省对日本出口295.7亿美元,同比上涨8.7%;出口主要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和纺织品及原料,分别同比上涨5.1%和2.8%。浙江省自日本进口237亿美元,同比上涨12.9%;进口主要商品是机电及机械器具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同比下降3.5%、上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