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急!询问问广西省从2000年到2006年底各年的电价,柴油价和煤炭价

义气的鸡
单身的寒风
2022-12-22 03:06:11

急!询问问广西省从2000年到2006年底各年的电价,柴油价和煤炭价

最佳答案
朴实的舞蹈
干净的花卷
2025-08-10 06:23:08

电价在2000年以来,基本不变。2006年5月份以前居民生活用电还是0.453元/度(丰水期)或0.591元/度(枯水期);2006年5月份以后分别增加了0.063元/度。柴油和煤炭价不详。

最新回答
无私的帅哥
勤恳的茉莉
2025-08-10 06:23:08

ceci指数是中国煤炭价格指数是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及时地描述全国以及各区域、各品种煤炭市场价格变化的走势和平均变化幅度。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创建于2006年,并从2006年1月开始在“中国煤炭市场网”按周发布。

“在价格指数的研究和编制过程中,认真借鉴了国际煤炭价格指数的通行做法,根据我国煤炭生产消费布局及市场结构的实际,设计了采价样本,按区域、分品种布局了采价点,构建了价格采集体系,确定了计算模型和方法。“中国煤炭价格指数”至今已试运行了6年,其间,经过了多次论证,广泛听取了行业内外、政府有关部门、相关研究机构的意见,并根据煤炭生产与消费布局和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的试运行情况看,指数数据校验符合市场走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对中国煤炭价格指数进行了充分论证,在对前6年价格指数符合性检验的基础上,专家认为,“中国煤炭价格指数”数据采集体系完整、方法科学,系统运行正常,指数编制及时、准确,与市场实际价格变化趋势和幅度基本吻合,反映了我国煤炭市场变化的客观情况,已具备向全社会正式发布条件 。

勤劳的山水
大意的花卷
2025-08-10 06:23:08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加,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2006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4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06%。2008年1-10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81%。

“十一五”期间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二五”1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降至1886万吨,环比下降18.11%,同比下降27.3%,已经连降六个月,并且降幅近一步扩大。

2015年12月1日,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为破解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等难题,榆林市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打造终端销售市场,畅通运输网络。2015年1-10月榆林市累计销售煤炭达3.1亿吨,其中,累计销往河北省煤炭1.1亿吨、山西4000万吨、陕西关中地区2800万吨、内蒙古2400万吨、河南1800万吨、山东1700万吨、宁夏1000万吨、甘肃800万吨、北京700万吨、湖北450万吨,占榆林市煤炭销售总量的86%。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质基础。在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产煤国家之前列。

中国聚煤期的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中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区)都有大小小一、经济价值不等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及含煤地层的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和台湾六个聚煤区而各有不向。

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中确定,将重点建设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数据显示,2013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3.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 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行业供需维持平衡

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从下游主要耗煤行业的增长来看,单月产量增速随有所下滑,但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1-8月份火电发电量22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7%生铁产量40363万吨,同比增长12.76%水泥产量117848万吨,同比增长14.66%合成氨产量3439万吨,同比增长0.93%。

1-8月原煤产量为216485万吨,同比增长18.10%,其中8月份产量为29580万吨,同比增长13.10%,环比增长0.27%煤炭的产量并未明显超过下游需求的增长幅度,从供需的增速来看,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据渤海证券预计今年煤炭需求水平约为32.5亿吨左右,供给水平约为32.4亿吨左右,全年供需基本平衡,

——第四季度全行业基本面可能仍然保持平稳的走势

由于中央政府将节能降耗纳入各地约束性考核指标,为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一些地区开始对高耗能产业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等强制手段,因此四季度能源需求相比以往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但四季度是北方冬季取暖季节,也是传统的煤炭销售旺季,冬储煤购销逐步开始,下游电厂补库存较为积极,市场交易将逐步趋于活跃,销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两方面因素叠加,预计四季度煤价将继续保持平稳,可能会维持小幅震荡的走势。但如若出现气象专家所预期的那样,欧洲将会遭遇千年来最低气温的冬季,届时可能将会影响煤炭行业的价格走势及供需关系。 二、市场特点分析 1、超高电煤库存再次压制煤炭供求及价格。10月上旬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再次攀升到了6230万吨的超高水平,库存可用天数也随之超过了21天,这一状况不仅明显降低了电力企业进行电煤“冬储”的压力,也会对动力煤的供求和价格形成压制。

2、“寒冬”的预期及冬季煤炭储备或增添活力。进入10月份之后,又到了煤炭“冬储”时节,尽管当前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还维持在偏高水平,“冬储”的压力不大,但是由于是“寒冬”的概率较大,有可能对冬季煤炭供求带来加积极的影响。

3、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供求的支撑作用或将下降。煤炭进口对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煤炭供求的支撑作用或将下降的判断基于两个方面因素,其一,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国际煤炭供应及运输环境正在朝着不利于我国煤炭进口的方向发展,给未来一段时期的煤炭进口带来变数。9月份以来,澳洲动力煤价格呈逐渐上涨趋势,低发热量的印尼煤越来越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首选,推动了印尼煤出口价格的上扬。其二,2009年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分别达到了1113.8万吨、1265.3万吨和1638.5万吨,由于这一基数较大,四季度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已经不大,届时煤炭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可能不得不依赖内贸煤炭供应的增长来实现。

4.2015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636万吨,同比减少6647万吨,下降29.83%。此外,2015年9月份中国出口煤及褐煤73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单月出口量创2013年7月以来最高。尽管进口量不断下降,出口量不断增加,但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仍旧突出。 一、有利因素

1、在政策方面。总体来看,一是2008年初受雨雪冰冻灾害、春运期间运力紧张、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和提前放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时,国家发改委、 交通部分别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保障煤炭供应和物资运输。二是年中煤炭,尤其是动力煤价格迅速上涨时,国务院发布保障电煤供应的公告,国家发改委两次对电煤进行临时价格干预。三是 从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出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加强对改革试点中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管理国务院提高煤炭出口关税发改委、能源局等下达“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 。

2、在技术方面。近几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勘探、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三,煤矿瓦斯、火灾治理等安全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第四,洁净煤技术使得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加快发 展。

二、不利因素

1、煤炭市场的波动加大

煤炭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供需是最主要的因素。2009年我国煤炭前期投资将集中释放。短期内煤矿在建规模过大,产能过剩压力增加,而需求相对不足。短期内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电力等行业需煤量在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经历5年多的快速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这些产能的相继建成释放,将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

2、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 一、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煤炭施工企业也推向了市场,然而煤炭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煤炭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 ,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煤炭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煤炭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 求。

煤炭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煤炭施工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 因素、政策导向、行业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煤炭施工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煤炭施工的项目管理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 行的规律。

投标风险类似于一般制造业中的市场风险,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实行招投标制后,施工企业基本上都要以投标报价的形式争取中标。为了获取工程项目,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就无利可谈,为投标而付出的人、财、物也只能由投标企业买单。如果低价中标或招标文件中有对承包企业不利的条款,或投标报价时计算失误、漏计项目、取费不 当,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经营管理失败而亏损,再加上招标市场上的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常的因素,给承包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一是所采煤层的自然赋存条件二是生产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对国家煤炭资源的态度四是开采工艺的复杂程度五是开采投资的占用量等等。乡镇煤矿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 低,开采设施简单而且资金占用量小,再加上对煤炭资源的珍惜程度不够,其原煤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有煤矿水平。乡镇煤矿低50%左右,有的甚至低65%以上。因此,乡镇煤矿具有低价竞争 的优势,过度的低价竞争对国有煤炭企业的扭亏增盈和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煤炭与电力是密切相连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煤电联营模式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长期以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由于资源的布局无法改变,要改变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必须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煤电矛盾,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融合。煤电联营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煤矿所在地建立坑口电厂,改“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电煤运输压力。其次,煤电企业之间还可以签订长期煤炭供需协议,进行煤电战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煤电一体化的企业。最后,使煤电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上市、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促进煤电企业的战略合作。

2015年6月,内蒙古发布《关于支持煤炭转化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重组有关事宜的通知》。宣布内蒙古煤炭上下游企业重组拉开序幕,多家煤企和电企达成了合作意向,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目的是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推动煤电、煤化重组并购。 中国许多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低电价、低煤价和高能耗的基础上,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恰恰反映了这些产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应下决心、下力气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势头,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对高耗能产业和过热行业在项目许可、土地、环保、信贷投放等方面要收紧口子、抬高门槛。另一方面,尽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

改革中国的资源税制度,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等挂钩的资源有偿使用办法,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资源获取的难度,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前期投入和财务成本,使得煤矿不能够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将使煤炭生产企业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更加科学合理配采,在某种程度上遏制“采肥丢瘦”,盲目增加产量的行为。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致力于推动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标准化、开放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

随着煤炭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为领先的全球煤炭产业链整合者”的愿景,并以“建设煤炭交易和煤炭供应链服务标准,优化煤炭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价值链的高效协同,推动煤炭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为使命,明确提出建设成为“煤炭交易与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战略定位。

依托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煤炭产地,辐射东北亚主要煤炭消费市场,通过集约的交易平台和电子交易系统,提供公开、高效、公信的煤炭现货交易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引进和整合金融、物流等专业服务商,为交易提供信息资讯、仓单质押监管、代垫货款、结算、库存管理、代理采购、运输代理、综合物流、化验检测等综合一体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激动的时光
俏皮的咖啡豆
2025-08-10 06:23:08
06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07年煤炭市场预测

“十一五”时期的煤炭工业:

1、根据主要耗煤行业规划,并充分考虑《国家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耗煤行业设备工艺调整带来的煤耗下降,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25亿吨,煤炭出口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

2、要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高产高效矿井达到300个,煤炭产量占全国的45%。

3、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煤矿资源回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能源节约能力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

2006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

1、2006年煤炭产量、运输量和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体运行平稳。

2、煤炭进出口量预计。2006年全年将出口煤炭8000万吨左右,进口煤炭2500万吨左右。

2007年煤炭市场预测:

1、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受需求放慢和产能增加的影响,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的价格明显走低。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成果开始显现。2006年,央行持续出台新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势头。

3、进出口关税政策产生影响:煤炭出口关税由11-13%补贴开始下调、取消、直至征收5%;进口关税由3-6%降至0-3%。

4、成本因素将支撑煤价,但盈利空间继续被压缩。

5、2007年煤炭市场的需求继续平稳,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

6、煤炭进出口量预计。2007年全年出口煤炭将保持在约8000万吨左右,进口煤炭约6000万吨左右。

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

1、钢焦产业发展拉动炼焦煤需求。2006年1-9月,我国GDP增速高达10.7%。

2、2007年煤炭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整顿等因素影响炼焦煤供给缓慢增长。

3、2007年铁路运输仍将影响炼焦煤的有效供给。

“十一五”中国煤电地位与市场前景:

1、2005年底煤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5.1%,煤电发电量所占比重约为80%,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60%。

2、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7亿千瓦,其中煤电22568万千瓦,到2010年末,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8.16亿千瓦,其中煤电5.87亿千瓦。

3、预计2010年全国燃煤机组发电量为2.93万亿千瓦时,按燃煤机组平均发电煤耗率为337克标煤/千瓦时,原煤热值5000大卡/千克计算,2010年全国发电用煤需求将达到13.8亿吨。

要减肥的抽屉
饱满的大碗
2025-08-10 06:23:08

煤炭价格根据时间、煤种、地区等多种因素会有不同的价格,下面以环渤海动力煤综合指数2010年至今的图表,还有澳BJ动力煤现货价(美元/吨)从1998年至今的两个图表给您作为参考依据:

--更多煤炭价格走势情况可以上【易煤网】数据中心进行详细查询

大力的服饰
娇气的枫叶
2025-08-10 06:23:08
能源价格上涨对浙江经济生活影响不断加深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6-11-10 10:16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浙江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重化工业所带动的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以居住、汽车、家电等高能耗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能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近年来各类能源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我们对经济的增长方式、生活的消费方式、能源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反思。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部分 浙江能源消费现状及价格上涨情况

一、浙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加深

1.浙江能源消费总量迅速扩张。浙江近三年的能源消费增速均在十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95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0%;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08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6%;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20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消费煤炭9680.8万吨(原煤与洗精煤)、电力1642.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1931.9万吨。煤、电、油三大常规能源消费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7%、15.7%和7.3%。近年来浙江能源消费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的扩大有目共睹。

浙江居民伴随生活质量提高,对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惊人。浙江人均GDP自2000年超过1600美元,2005年达到3400美元,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电器普及、升级;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出行方式逐渐向私人汽车转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导致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耗电量从2000年的319千瓦时,上升到2005年的656千瓦时,增长105.6%;5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电费和燃料支出增长了57.5%和99.0%。

2.浙江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浙江作为能源小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扩张,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2003、2004、2005三年,全省全年从省外调入和进口能源总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2%、16.1%和9.4 %。

3.浙江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从投入产出产业关联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十五”期间整个经济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能源产业的直接消耗在上升,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从1997年的0.80、0.60、1.08上升到2002年的1.20、0.69、1.23。2001-2005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99、1.12、1.02、0.94、0.87,平均比“九五”时期上升73.7%,高耗能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二、近年来主要能源价格进入持续快速上升通道

1.国际油价涨势迅猛,高油价时代提前来临。2003年以后,受美伊战争和国际局势趋紧的影响,国际石油脱离90年代10-25美元/桶的价格运行区间,出现节节攀升势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WTI)自2003年年初的每桶30美元逐步上升,到2004年6月份冲破40美元,仅仅过了4个月在2004年10月冲破50美元大关,随后油价继续一路上涨,2005年7、8两个月上涨至70美元/桶价位,随后在2006年8月份创出80.3美元/桶的近20年新高,9月份开始稍有回落(具体见图1)。以原油价格年度涨幅计算,2003年上涨2.9%、2004年上涨34.1%、2005年上涨41.6%、2006年1-8月份上涨14.9%。

国际石油价格步入快速上升期,既有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引起原油供求关系趋紧的原因,也受地缘政治和产油区局势动荡、投机资本在原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等因素推波助澜。近期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国加大原油产能、欧美国家纷纷加息调控经济增速,刺激油价上升的不确定因素大大缓解,使石油价格趋于回落,但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提前进入高油价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2.煤炭、天然气价格上涨。重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同时,也出现在消费需求拉动下的持续上扬。2004、2005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04年原材料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31.3%、烟煤价格上涨40.2%;2005年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15.3%、烟煤价格上涨12.8%。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8752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以上。煤炭价格上涨从根本上推动浙江能源价格走势,增加了冶金、化工等企业生产成本。

天然气价格和煤炭出现同步上涨,2005年上涨24.5%,2006年1至8月上涨21.4%。

第二部分 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一、能源涨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能源涨价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能源涨价一是引起石油类企业燃料购进价的上涨。2003—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的燃料动力类产品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8%、14.5%、15.5%,加大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燃料价格上升,直接带动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03年—2005年,汽油、柴油、电、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等居民消费能源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分别为3.8%、6.68%、21.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外汇支出增加。浙江既是耗油大省,又是原油净进口省。石油市场油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石油进口贸易,油价上涨导致外汇支出增加。2003年至2005年浙江进口原油支付外汇从2.2亿美元增长到6.1亿美元,年均增速120.2%,仅这三年国际油价上涨浙江进口原油分别要多支付0.06亿、1.36亿和1.74亿美元。

二、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尽管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上升周期,2003年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2.9%,2004年上涨13.2%,2005年上涨5.8%,2006年1-8月份下降0.7%。

(1)近三年化肥价格涨势迅猛。化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为主要原料,并要消耗电力,所以被称为高耗能产业,同时还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以煤炭为原料,每生产1吨尿素消耗1.2吨煤和1200千瓦时电,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化肥产品涨价。浙江化肥价格连年上涨,2003年上涨2.3%、2004年上涨15.4%、2005年上涨10.0%,目前仍处高价位。主要化肥产品价格,2006年8月与2003年初比,氮肥上涨25.5%、磷肥上涨24.8%、钾肥上涨58.3%、复合肥上涨31.1%。

(2)农药价格涨幅低于原药价格涨幅。原油、煤炭价格、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农药、原药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甲胺磷原药价格上涨30%、草甘磷原药价格上涨17.3%、乙草胺原药价格上涨50.4%。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03年至2006年8月,全省农药市场价格涨幅仅为7.2%、农药器械涨幅为6.6%。农药价格“水涨船不高”的现象固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但也使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在过度竞争后,用质量低下的产品扰乱农药市场,给农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价格大幅攀升。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的价格上升。浙江农用机油价格上涨基本上与柴油同步,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累计上涨36.4%。原油涨价造成农用薄膜原料生产成本上升,2003年至2006年8月,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出厂价格上涨了49.8%,农用薄膜市场售价保持连续上涨态势上升17.2%(具体见表1)。

表12003—2005年浙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

名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8月

全省农资价格指数

2.9

13.2

5.8

-0.7

化学肥料

2.3

15.4

10.0

-0.6

氮肥

2.5

18.1

7.1

-3.2

磷肥

1.6

8.0

11.4

2.1

钾肥

1.1

20.9

24.5

4.8

复合肥料

2.7

11.7

10.2

3.7

农药及农药械

-0.9

4.1

3.7

0.2

一化学农药

-0.1

4.2

3.8

0.1

二农药器械

-0.5

3.4

2.5

1.1

农用机油

7.2

5.5

7.7

12.0

农用薄膜

2.1

5.7

6.6

1.9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使农业机械普及率在农村逐年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111.27万千瓦,比200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39.68万千瓦提高3.5%。2003年全省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75.76万吨,2004年柴油使用量为186.16万吨,2005年柴油使用量为187.23万吨。而这三年柴油价格上涨,使浙江农民用油每年分别要多支出4.8亿元、6.3亿元和10.4亿元。能源涨价引起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普遍上扬,直接导致浙江农民农业生产支出逐年增长。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农业生产支出由2003年的266.1元,2004年升到270.2元,2005年升到344.7元,这三年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27.5%。油价、电价的上涨还带动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上涨,2006年前8月全省机械作业费上涨4.1%、治虫费上涨7.4%。据初步测算,因成品油价上涨,农民耕作一亩水稻机耕费增加15元,抽水费增加10元,机收费增加12元。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政府惠农政策的成效。

3.捕捞成本激增下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水产品捕捞业在浙江东南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占很大比例,油价持续上涨对海洋捕捞产业发展、渔民增收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年下半年以来船用柴油每桶价格由500元-600元上涨至800元以上,使捕捞成本大幅提高。加上浙江近海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大大低于捕捞量,经济鱼类资源急剧衰退,根本形不成渔汛,出海捕鱼往往会入不敷出,导致近年来台州的临海、温岭等地半数以上渔民放弃传统冬汛,在1月份就提前回港休渔。今年上半年浙江象山县双拖渔船的捕捞效益低下,约有70%的渔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20%的渔船处于保本经营,只有10%的渔船略有盈余。象山县大小捕捞渔船一年的总用油量约为30万吨左右,根据现在柴油价格,象山县要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3亿元的用油支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渔业的产业政策,但是主要能源价格上涨过快、渔农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范围广,抵消了政府优惠减免税费,使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

4.燃油涨价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浙江农产品物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大部分长途贩运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为主,农产品运费与工业品相同,两者的运输利润却相差悬殊。在近几年汽油、柴油上涨较快的情况下,燃油成本成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大头。加上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超载超限的查处力度,运输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更是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测算,油价上涨和治理“双超”分别影响农产品货运成本上升30%和10%,利润下降30%—50%。针对农产品运输严峻形势,省政府及时出台了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减免农产品货运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三、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企

开朗的乐曲
害怕的秀发
2025-08-10 06:23:08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中,有褐煤、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分别占总量的12.97%、32.66%、27.38%、17.59%和9.40%。其中不粘煤、长焰煤、褐煤、气煤和无烟煤资源较为丰富,肥煤、焦煤和瘦煤较为贫乏,优质煤种即炼焦和化工用煤较少。我国是煤炭净出口国,除进口部分煤炭产品外,煤炭消费基本以国内供应为主(图5-21)。

图5-21 我国1990年以来煤炭进出口量

从图5-21中可以看出,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量快速增长。2005年以前,煤炭出口量大大高于进口量,2003年出口9403×104t,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但随着国内电力需求的增长,火力发电量上升,对煤炭的需求增加,2004年我国煤炭出口下降为世界第三位,自此煤炭出口开始下降,进口逐渐增加。2006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较2005年增长40%,达到3810×104t2007年煤炭进口5102×104t,出口5319×104t2008年进口4040×104t,出口4543×104t,净出口为503×104t,煤炭进出口贸易呈现基本平衡态势。进入2009年,我国煤炭出口急剧萎缩,进口量大幅度上升。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6月份我国出口煤炭1167.5×104t,比2008年同期下降54.2%进口煤炭4826.9×104t,增长130.0%。上半年净进口达到3659.4×104t,其中6月份净进口达1493×104t,创下历史单月最高点,仅此一个月的进口量就占到2008年进口总量的40%。这种趋势表明,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煤炭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煤炭出口减少,进口逐年增加。

我国煤炭进口持续增长,除了国内需求增加的原因之外,也是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为保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国家自2006年起采取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对煤炭进出口,取消了出口退税,开征出口关税,2007年6月起煤炭进口关税全面取消。同时,为保证煤炭安全生产,降低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率,2001年以来,国家关停了约占我国煤炭总产量40%的各类小煤窑,导致国内煤炭价格上涨。2007年以来,国内的煤炭与国外进口煤炭相比,并无价格优势同时,进口煤炭在煤质、运输成本等方面有较强竞争力,由此国内的一些煤炭用户开始转向国际市场,采购价格较为便宜的进口煤炭。广东、福建等电厂将加大从澳大利亚、越南等地的进口煤炭数量。目前,中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用户和电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煤炭供应不足的矛盾,并有利于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小煤矿,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进口国外煤炭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将成为现实的需要。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体现出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表明国家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再限制进口将有利于利用国外煤炭资源。在煤炭进口政策放开后,从煤炭消费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考虑,我国将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单身的钻石
优雅的金毛
2025-08-10 06:23:08

在我国出台"双碳"政策的趋势下,绝大多数中小煤炭生产企业都被淘汰,导致煤炭进一步降低了产能,供给也不能满足需求,最终导致煤炭价格屡创新高。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该如何抓住这次投资的机会呢?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下一个关于煤炭采选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煤能源!

在开始分析中煤能源之前,我整理好的煤炭采选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煤炭采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煤能源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22日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并于2008年2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是集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工、发电、煤矿装备制造四大主业于一体的大型能源企业,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多样化的煤炭产品以及现代化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

简单介绍了中煤能源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看下中煤能源公司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规模优势

中煤能源的主业规模水平很高,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均比行业其它企业先进。并且公司的煤矿生产成本的水平要低于大多数的国内同行。

此外,公司的煤炭资源保有量很大,其主体的开发覆盖了中国最主要的动力煤基地西平朔、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同时,开发的山西乡宁矿区的焦煤资源也是我们国内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地区。

亮点二:结构优势

中煤能源拥有的煤化电产业链比较完善,同时在蒙陕基地设立了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化肥项目,并且还打通了出道,在蒙大工程塑料、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等项目到达建设收尾阶段,等投产后对公司煤炭分级综合利用将更加的有利,提升产品价值和效益。

此外,公司还大力推进低热值煤发电和坑口发电基地建设,2015 年有关部门就已经批准了四个电厂项目,目前这几个项目均在建设中。在我看来,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后期发展的基础。

亮点三:市场优势

在煤炭贸易服务行业里中煤能源作为最大的服务商之一,中煤能源目前设立很多的分支机构,主要在煤炭消费地区和进口地区、转运港口等地设立的。同时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设施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公司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可以较快的追上煤炭市场变化的脚步。

因为篇幅存在限制,有关中煤能源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方面的内容,我将它们都归纳进了这篇研报之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中煤能源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当前,我国的发电主要还是依赖于火力发电,且占据我国总发电量的70%左右,所以对中国目前情况来说主要的能源还是煤炭。目前我国有很多产能低、污染大和效率低的中小煤炭企业关闭了,煤炭采选领域的市场占比越来越向大型煤炭企业接近。

由上可知,按照现在行业的发展走向,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炭贸易贸易服务商之一的中煤能源,将会成为获得最多红利的企业之一,是一家值得期待的上市公司。

不过文章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如果有小伙伴想更精确地了解中煤能源行情,直接点击链接,然后会有精通投资的投资顾问协助你判断股票是否值得买入,看下中煤能源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煤能源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31,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懦弱的滑板
含糊的期待
2025-08-10 06:23:08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t.按目前生产速度可开采20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就煤炭质量而言,亚洲国家优质煤占总资源的比重较高。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独联体国家。

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2001 年,上述7 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可供炼焦的优质烟煤储量丰富,2002年3国的炼焦煤总产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1%。

根据BP能源数据整理,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如下表所示,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为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3、4位。

据美国能源管理局最新研究报告,世界煤炭消费量将从1999年的4700Mt增长到2020年的6400Mt.其中,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增长量约占世界总预测煤炭消费增长的92%.预计煤炭在世界一次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1999年的22%下降到2020年的19%.煤炭在世界发电燃料中的比重将从1999年的34%下降到2020年的31%.预测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从1999年的548Mt增长到2020年的729Mt.�在煤炭出口市场上,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等9个国家占世界出口量的90%以上。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东亚和西欧,其中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占世界进口量的40%左右。1999年和2000年,世界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煤炭供应方。1999年世界煤炭市场的价格竞争不仅影响了贸易方式,也影响了煤炭出口国家的收入。澳大利亚和印尼煤炭出口量增加,而美国则降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南非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2000年,影响世界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海上运输费、煤炭进口需求增长及出口价格。在过去10年中,世界煤炭价格在40%范围内波动,1995年煤炭价格最高。从2001年开始,因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煤价开始回升,2001年的煤价比2000年上涨约5美元/t.4世界10大煤炭公司生产与经营在过去的10年间,世界煤炭工业进入了合并、重组和全球化时代。1999年,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为印度煤炭公司,其年产量为2.57亿t,目前该公司拥有54万雇员,但其煤炭生产业务全部集中在印度。这里着重讨论参与全球化经营的10大煤炭公司。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多数公司生产包括煤炭在内的多种产品。其中8个公司已在不同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共生产煤炭852Mt,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5.煤炭产量和总收益最高的是皮博迪集团,利润最高的是力拓公司,煤炭出口量最多的是BHP集团。

寒冷的黄豆
怡然的万宝路
2025-08-10 06:23:08
原因就在于——煤炭出口配额管理。

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对出口的煤炭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并且从2004年开始将煤炭出口退税率进行逐步下调,并且在2006年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

不仅如此,从2006年11月起对出口的煤炭首次加征5%的关税,正因为如此,我国煤炭出口量开始大幅度下滑,从2003年的9393万吨,骤降至2021年的260万吨。我想咱们搞这个煤炭出口配额限制,一个方面是保证我国国内煤炭的需求,不会出现2003年部分地区煤荒的现象,毕竟保证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是第一位的。

另一个方面是遏制资源浪费,国家近十年来一直在关闭大批不合法的小煤窑,如果不限制出口,像今年全球抢煤导致煤炭价格飙升的现象出现,一大批人又要顶风作案了,毕竟这利润实在可观呀!最后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会严重。

根据数据统计,在2008年以前,中国出口量一直是大于进口量,而从08年后中国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在2012年中国煤炭消耗就占了全球的一半,中国五年耗煤的增量几乎等于全球所有国家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