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动机)普通本科生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不是你说的那个专业的.总的来说在现在工程类的专业的发展前景都还可以.但你那个专业还不是太热门.我认为只有高点的学历.你的起点才会比别人高.工作经验还可以慢慢积累嘛!毕竟用人单位都是需求发展的.而不是全找些会做普通工作的人.
1、吉大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动机专业与热能专业相对比,吉大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动机专业更好一些。
2、吉大汽车是全国的汽车领域的领头院校,在热能与动力这个专业里,当然是发动机的专业更能体现汽车学院的偏重点。
3、吉大发动机在汽车业内是很受推崇的,就业方向也更好一些。
4、吉大的热能在其领域内影响力小一些。
5、在能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吉大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动机专业更好一些。
我一直都在学发电厂方向,发电厂最近很多年一直非常火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新建,改扩建了很多发电厂,而且今后几年,国家制定了完整的火电发展规划。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家对火电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个专业属于艰苦专业(考研的时候这个专业是降分录取的),在火电厂运行岗位上的职工来说,没有节假日,每天都要倒班(一天三班或者四班倒),他们是很辛苦的(如果他们放假,就会有很多家庭,工厂没有电用,这是不允许发生的)。也许有人认为倒班没什么啊,试想一下,大冬天晚上两点多让你爬起来去上班,你愿意吗?大年三十,别的家庭都在全家团聚,你要去上班,你愿意吗?当然,电厂的待遇是不错的,但是这是用辛苦换来的。而且,在电厂的某些重要岗位上操心也很大,这钱都是要付出的。
对于发动机方向,我不是非常了解,但知道这也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专业,汽车发动机,飞机、火箭发动机等等。但是这两个方向有很多基础的课程都是相同的,都要学习最基本的工质循环,基本的热力循环,传热传质等等。
发电厂方向国内比较著名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
发动机方向比较著名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
能源动力专业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都最重视这个专业,关系到国家的强盛。
数学、物理、燃烧化学、电学、自动控制、工程热力学这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要必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不可避免。机械设计、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都是看家的本事。
然后才是发动机理论、构造、计算等,汽油机和柴油机设计方法。好学校能够找到国外最新的设计和产品,二流学校只能根据国内的企业产品进行教学,三流的学校连教学样本和模型都没有,只会照本宣科,误人子弟,自欺欺人。
最好的学校就最重视新的理论。如现代设计方法、工程创新等新学科。
越是好的学校,创新的内容就越多。新能源方面也可能成为你们的新课程。
目前,中国的发动机设计工程,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系统。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永远也走不到别人前头,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怎么说呢,这个专业毕业找工作是非常好找的(特别是男孩,女孩一般不愿意要),考验的话毕业就更明朗了,
如果说你不想复习的话,我觉得去学这个专业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我现在是做设计工作的,发动机技术中心,工作环境很好的
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校园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学校占地面积4417亩(其中南校区1677亩)。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涵盖理、工、管、经、文、法多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先后成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支持你,祝你能选择一个理想的学校
说实话华南理工不错了,呵呵
学校花镜好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现能源与动力工程)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热能工程系设有“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原热能与动力工程)一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本科生90 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按照学科进行,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0
名,博士研究生40 名。全系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个一级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其中“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