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北”地区弃风限电,风电资源浪费严重是我国风电发展饱和所致,请说出你的看法
弃风限电是因为供大于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网容量限制。归根结底是电网发展不够完善。在南方很多地方现在在用电高峰期会存在抛开三类以下负荷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但是在北方地区用电负荷较小,电力产能过剩,电网需求饱和。火电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但当火电负荷限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只能限制风电厂发电。说到头还是电网发展存在缺陷。
1、限电是指临时采取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主要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来实施。
2、限电对应的主要措施有:
⑴通知大客户自行控制减少用电负荷。
⑵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达终端用电负荷指标实施当地控制限制用电负荷。
⑶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央直接操作拉开终端接入的分路开关或总开关,限下用电负荷。
限电是指在电力短缺时,优先限制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等企业在高峰期使用的电力。
限电对应的主要措施有:
1、通知大客户自行控制减少用电负荷。
2、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达终端用电负荷指标实施当地控制限制用电负荷。
3、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央直接操作拉开终端接入的分路开关或总开关,限下用电负荷。
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水电站、火电厂、核电站等发电厂),变电所(升压变电所、负荷中心变电所等),输电、配电线路和负荷中心。各电源点还互相联接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电能交换和调节,从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输电线路与变电所构成的网络通常称电力网络。
电力系统的信息与控制系统由各种检测设备、通信设备、安全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以及监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组成。电力系统的结构应保证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电能生产与消费的合理协调。
9月27号东北地区禁行限电这一则消息迅速走红网络,很多东北地区的人在没有提前接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突然被迫中途停电,给生活带来很大麻烦。
那么是什么原因东北地区要限电呢?东北地区限电主要由三个原因组成。
第一:全国性煤炭紧缺。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可持续绿色经济,尤其是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国内已经实行了严格的使用标准和产量,但由于全球供应链被迫中断,导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接到了很多来自国外的订单。因此一些重工业领域,尤其是一些用电量很大的企业,对煤炭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导致很多发电厂不得不去采购更多的煤炭进行发电,因此整体上导致全国煤炭紧缺,这也就意味着东北地区严重依靠煤炭发电的火力发电厂根本没有稳定的煤炭保障,因此不得不进行限电。
第二:煤价高企负利润增长太多。
由于煤炭产量一直在不断压缩,但是煤炭的生产企业成本却在不断地上升,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负利润增长,也就是说自己的煤炭出售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反而还要赔钱,这也就意味着煤炭的产量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根本无法满足,因此整个东北地区才会被迫限电,进行集中供应优先企业。
第三:煤电价格倒挂的影响。
由于发电厂采购煤炭的价格比较高,但是发电价格却比较低,导致很多发电厂的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但这种短期亏损可以让企业承受,长期亏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承受,这也就导致很多发电厂宁愿停工也不愿意运转,因此很多东北地区的火力发电厂被迫限电。
为什么有人说南方地区不限电?
南方地区之所以不限电,是因为南方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而且南方地区的火力发电厂相对于北方而言比较少一些,因此,整个南方的地区发电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国家对电力需求也进行了宏观调控,北方的限电对象主要是工业用电,而居民用电却优先保障在南方地区同样如此。
自己上网浏览了一下,这件事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很多人对于国家限电表示同意,但是突然停电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让人非常反感。
我个人认为这方面有关部门准备不充分,如果能提前贴出通知到居民进行限电时间,这样也会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对普通人而言,生活也不至于会被打乱。
限电是指临时采取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主要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来实施。限电对应的主要措施有通知大客户自行控制减少用电负荷;
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达终端用电负荷指标实施当地控制限制用电负荷;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央直接操作拉开终端接入的分路开关或总开关,限下用电负荷。
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限电是指临时采取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主要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来实施。
限电对应的主要措施有:
1、通知大客户自行控制减少用电负荷。
2、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达终端用电负荷指标实施当地控制限制用电负荷。
3、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央直接操作拉开终端接入的分路开关或总开关,限下用电负荷。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不应求。原因在于发电多,用电也多,发电增速赶不上需求增速。中国发电量连年来在全球各国(地区)排名首位,2020年全球发电量同比缩减0.9%,然而中国的发电量约为7.77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约为全球发电量的29%。
2021年1-6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同期平均增速7.6%。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
此外,新的高耗电场景也不断出现,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以及被禁止的数字货币挖矿也是高耗电行业。
最近江西湖南浙江都出现了限制用电的情况,引发了大家热烈关注。湖南省建议各类企业错峰生产,江西省也启动了早晚高峰有序用电的工作,浙江省要求有关单位办公区域气温低至三度以下,才能开启相应取暖设备。那么这些地区为何限制用电呢?后续电力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呢?
根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首先目前电力偏紧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复苏,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了用电量的增加,以湖南省为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了近八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两个百分点,江西也增长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点七个百分点,浙江省更是增长了百分之十一点五,增长速度位列全国第五。这就是目前我国用电量偏紧的第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今年我国入冬早,降温快,遭遇极寒天气影响的天数同比往年也显著增加,居民取暖需求显著增加,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用电负荷。十二月以来,江西湖南地区气温异常偏低,这些地区采暖主要是以电力为主,所以进一步增加了电力消耗。
除此以外,近期受到国际煤炭价格的波动影响,煤炭供应量存在不足,导致发电企业生产受到轻微影响;冬季南方地区水力发电企业也受到降温影响,发电量较夏秋季节有所减少,外售电能力有限,存在保供困难;其中也包括部分地区为了促进节能减排而对煤炭消费总量有严格的减量控制,采取了限制电力消费的措施。
总体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珍惜水电,节约能源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总体电力供应充足,电力保障井然有序,对生产生活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限电类型:
弃风限电:风机可以正常运作,但因电网消纳能力不足、风力发电不稳定、建设工期不匹配等而使得风电机组停止运作的现象。
弃光限电:放弃光伏所发电力,通常指不允许光伏系统并网,因光伏系统所发电力功率受环境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是稳定的电源,电网经营单位以此为由拒绝光伏系统的电网接入。
拉闸限电: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拉开供电线路断路器,强行停止供电的措施。在特定的用电环境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载需求时,中断一个区域或部分地方的电力供应。
限电不拉闸:当电力不够时,保障重点区域,避免整条线都拉闸。如老百姓的生活用电;党政军、农业用电;医院、学校、交通用电都属保障范围。而对于工业用电则采取“有保有限”的原则。
限电是因为:
1、煤资源短缺问题
从进口煤考虑,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国际海运价格暴涨,导致进口煤炭的成本大幅度上涨,进而导致价格上涨,进口量缩减。
从需求端考虑,由于东北冬天需要依靠煤炭库存来进行供暖使用,导致现阶段可用于发电的煤炭总量更为有限,以上因素导致了煤炭供给相比以往更为吃紧。
2、市场化的煤价和计划的电价的矛盾
火力发电厂燃用的煤通常称为动力煤,其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进行分类。就动力煤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
从商品煤来说,主要有洗混煤、洗中煤、粉煤、末煤等。用于发电的动力煤是市场化的,即价格主要受到供需形式影响。而煤电厂发电销售的电价则是计划经济主导的阶梯电价。
这使得动力煤市场化价格一路走高和电力非市场化价格基本维持不变导致火力发电部分企业亏损加剧,火力发电企业被迫减少发电导致其他行业、企业和居民发生断电现象。
而煤电厂发电销售的电价则是计划经济主导的阶梯电价。这使得动力煤市场化价格一路走高和电力非市场化价格基本维持不变导致火力发电部分企业亏损加剧,火力发电企业被迫减少发电导致其他行业、企业和居民发生断电现象。
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2018年以来,火力发电部分企业一直是亏损经营,即电力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结果导致企业发电越多经营亏损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火力发电企业会长期依赖于政府补贴来生存,保证正常的经营和运转。
因此,部分火力发电企业迫不得已需要通过减少发电来减少经营亏损,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和行业发生断电现象。
3、能耗双控目标的约束
从一方面来看,这次大规模的拉闸限电与地区“双控目标”的实现脱不开关系。“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
在这种压力下,各地区紧急整改,一些地区采取了强力手段,对产业园区和产业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因此,这种“一刀切”的限制方式同样也造成了此次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