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能查到03-05年标煤的价格走势以及06-09年的预测,急!
06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07年煤炭市场预测
“十一五”时期的煤炭工业:
1、根据主要耗煤行业规划,并充分考虑《国家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耗煤行业设备工艺调整带来的煤耗下降,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25亿吨,煤炭出口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
2、要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高产高效矿井达到300个,煤炭产量占全国的45%。
3、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煤矿资源回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能源节约能力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
2006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
1、2006年煤炭产量、运输量和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体运行平稳。
2、煤炭进出口量预计。2006年全年将出口煤炭8000万吨左右,进口煤炭2500万吨左右。
2007年煤炭市场预测:
1、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受需求放慢和产能增加的影响,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的价格明显走低。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成果开始显现。2006年,央行持续出台新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势头。
3、进出口关税政策产生影响:煤炭出口关税由11-13%补贴开始下调、取消、直至征收5%;进口关税由3-6%降至0-3%。
4、成本因素将支撑煤价,但盈利空间继续被压缩。
5、2007年煤炭市场的需求继续平稳,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
6、煤炭进出口量预计。2007年全年出口煤炭将保持在约8000万吨左右,进口煤炭约6000万吨左右。
2006—2007年炼焦煤市场:
1、钢焦产业发展拉动炼焦煤需求。2006年1-9月,我国GDP增速高达10.7%。
2、2007年煤炭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整顿等因素影响炼焦煤供给缓慢增长。
3、2007年铁路运输仍将影响炼焦煤的有效供给。
“十一五”中国煤电地位与市场前景:
1、2005年底煤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5.1%,煤电发电量所占比重约为80%,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60%。
2、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7亿千瓦,其中煤电22568万千瓦,到2010年末,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8.16亿千瓦,其中煤电5.87亿千瓦。
3、预计2010年全国燃煤机组发电量为2.93万亿千瓦时,按燃煤机组平均发电煤耗率为337克标煤/千瓦时,原煤热值5000大卡/千克计算,2010年全国发电用煤需求将达到13.8亿吨。
能源价格上涨对浙江经济生活影响不断加深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6-11-10 10:16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浙江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重化工业所带动的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以居住、汽车、家电等高能耗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能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近年来各类能源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我们对经济的增长方式、生活的消费方式、能源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反思。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部分 浙江能源消费现状及价格上涨情况
一、浙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加深
1.浙江能源消费总量迅速扩张。浙江近三年的能源消费增速均在十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95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0%;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08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6%;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20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消费煤炭9680.8万吨(原煤与洗精煤)、电力1642.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1931.9万吨。煤、电、油三大常规能源消费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7%、15.7%和7.3%。近年来浙江能源消费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的扩大有目共睹。
浙江居民伴随生活质量提高,对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惊人。浙江人均GDP自2000年超过1600美元,2005年达到3400美元,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电器普及、升级;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出行方式逐渐向私人汽车转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导致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耗电量从2000年的319千瓦时,上升到2005年的656千瓦时,增长105.6%;5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电费和燃料支出增长了57.5%和99.0%。
2.浙江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浙江作为能源小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扩张,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2003、2004、2005三年,全省全年从省外调入和进口能源总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2%、16.1%和9.4 %。
3.浙江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从投入产出产业关联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十五”期间整个经济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能源产业的直接消耗在上升,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从1997年的0.80、0.60、1.08上升到2002年的1.20、0.69、1.23。2001-2005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99、1.12、1.02、0.94、0.87,平均比“九五”时期上升73.7%,高耗能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二、近年来主要能源价格进入持续快速上升通道
1.国际油价涨势迅猛,高油价时代提前来临。2003年以后,受美伊战争和国际局势趋紧的影响,国际石油脱离90年代10-25美元/桶的价格运行区间,出现节节攀升势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WTI)自2003年年初的每桶30美元逐步上升,到2004年6月份冲破40美元,仅仅过了4个月在2004年10月冲破50美元大关,随后油价继续一路上涨,2005年7、8两个月上涨至70美元/桶价位,随后在2006年8月份创出80.3美元/桶的近20年新高,9月份开始稍有回落(具体见图1)。以原油价格年度涨幅计算,2003年上涨2.9%、2004年上涨34.1%、2005年上涨41.6%、2006年1-8月份上涨14.9%。
国际石油价格步入快速上升期,既有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引起原油供求关系趋紧的原因,也受地缘政治和产油区局势动荡、投机资本在原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等因素推波助澜。近期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国加大原油产能、欧美国家纷纷加息调控经济增速,刺激油价上升的不确定因素大大缓解,使石油价格趋于回落,但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提前进入高油价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2.煤炭、天然气价格上涨。重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同时,也出现在消费需求拉动下的持续上扬。2004、2005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04年原材料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31.3%、烟煤价格上涨40.2%;2005年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15.3%、烟煤价格上涨12.8%。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8752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以上。煤炭价格上涨从根本上推动浙江能源价格走势,增加了冶金、化工等企业生产成本。
天然气价格和煤炭出现同步上涨,2005年上涨24.5%,2006年1至8月上涨21.4%。
第二部分 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一、能源涨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能源涨价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能源涨价一是引起石油类企业燃料购进价的上涨。2003—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的燃料动力类产品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8%、14.5%、15.5%,加大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燃料价格上升,直接带动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03年—2005年,汽油、柴油、电、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等居民消费能源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分别为3.8%、6.68%、21.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外汇支出增加。浙江既是耗油大省,又是原油净进口省。石油市场油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石油进口贸易,油价上涨导致外汇支出增加。2003年至2005年浙江进口原油支付外汇从2.2亿美元增长到6.1亿美元,年均增速120.2%,仅这三年国际油价上涨浙江进口原油分别要多支付0.06亿、1.36亿和1.74亿美元。
二、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尽管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上升周期,2003年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2.9%,2004年上涨13.2%,2005年上涨5.8%,2006年1-8月份下降0.7%。
(1)近三年化肥价格涨势迅猛。化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为主要原料,并要消耗电力,所以被称为高耗能产业,同时还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以煤炭为原料,每生产1吨尿素消耗1.2吨煤和1200千瓦时电,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化肥产品涨价。浙江化肥价格连年上涨,2003年上涨2.3%、2004年上涨15.4%、2005年上涨10.0%,目前仍处高价位。主要化肥产品价格,2006年8月与2003年初比,氮肥上涨25.5%、磷肥上涨24.8%、钾肥上涨58.3%、复合肥上涨31.1%。
(2)农药价格涨幅低于原药价格涨幅。原油、煤炭价格、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农药、原药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甲胺磷原药价格上涨30%、草甘磷原药价格上涨17.3%、乙草胺原药价格上涨50.4%。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03年至2006年8月,全省农药市场价格涨幅仅为7.2%、农药器械涨幅为6.6%。农药价格“水涨船不高”的现象固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但也使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在过度竞争后,用质量低下的产品扰乱农药市场,给农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价格大幅攀升。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的价格上升。浙江农用机油价格上涨基本上与柴油同步,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累计上涨36.4%。原油涨价造成农用薄膜原料生产成本上升,2003年至2006年8月,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出厂价格上涨了49.8%,农用薄膜市场售价保持连续上涨态势上升17.2%(具体见表1)。
表12003—2005年浙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
名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8月
全省农资价格指数
2.9
13.2
5.8
-0.7
化学肥料
2.3
15.4
10.0
-0.6
氮肥
2.5
18.1
7.1
-3.2
磷肥
1.6
8.0
11.4
2.1
钾肥
1.1
20.9
24.5
4.8
复合肥料
2.7
11.7
10.2
3.7
农药及农药械
-0.9
4.1
3.7
0.2
一化学农药
-0.1
4.2
3.8
0.1
二农药器械
-0.5
3.4
2.5
1.1
农用机油
7.2
5.5
7.7
12.0
农用薄膜
2.1
5.7
6.6
1.9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使农业机械普及率在农村逐年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111.27万千瓦,比200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39.68万千瓦提高3.5%。2003年全省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75.76万吨,2004年柴油使用量为186.16万吨,2005年柴油使用量为187.23万吨。而这三年柴油价格上涨,使浙江农民用油每年分别要多支出4.8亿元、6.3亿元和10.4亿元。能源涨价引起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普遍上扬,直接导致浙江农民农业生产支出逐年增长。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农业生产支出由2003年的266.1元,2004年升到270.2元,2005年升到344.7元,这三年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27.5%。油价、电价的上涨还带动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上涨,2006年前8月全省机械作业费上涨4.1%、治虫费上涨7.4%。据初步测算,因成品油价上涨,农民耕作一亩水稻机耕费增加15元,抽水费增加10元,机收费增加12元。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政府惠农政策的成效。
3.捕捞成本激增下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水产品捕捞业在浙江东南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占很大比例,油价持续上涨对海洋捕捞产业发展、渔民增收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年下半年以来船用柴油每桶价格由500元-600元上涨至800元以上,使捕捞成本大幅提高。加上浙江近海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大大低于捕捞量,经济鱼类资源急剧衰退,根本形不成渔汛,出海捕鱼往往会入不敷出,导致近年来台州的临海、温岭等地半数以上渔民放弃传统冬汛,在1月份就提前回港休渔。今年上半年浙江象山县双拖渔船的捕捞效益低下,约有70%的渔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20%的渔船处于保本经营,只有10%的渔船略有盈余。象山县大小捕捞渔船一年的总用油量约为30万吨左右,根据现在柴油价格,象山县要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3亿元的用油支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渔业的产业政策,但是主要能源价格上涨过快、渔农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范围广,抵消了政府优惠减免税费,使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
4.燃油涨价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浙江农产品物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大部分长途贩运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为主,农产品运费与工业品相同,两者的运输利润却相差悬殊。在近几年汽油、柴油上涨较快的情况下,燃油成本成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大头。加上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超载超限的查处力度,运输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更是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测算,油价上涨和治理“双超”分别影响农产品货运成本上升30%和10%,利润下降30%—50%。针对农产品运输严峻形势,省政府及时出台了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减免农产品货运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三、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企
“易煤网”为您解读:大卡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术语。
含热量为1000卡的1千克煤炭相当于0.143千克标准煤。
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
2004年,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现象受到抑制的情况下,煤炭行业仍旧延续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产量快速增长,价格大幅上扬,国有重点企业利润激增。根据我们的分析,2005 年煤炭供应总体上仍将呈现偏紧的局面,但价格上涨幅度将缩小,预计全年价格增幅大致在5%-7%之间,明显低于2004 年。
初步预测,2005 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20.4-21 亿吨,比上年增加1.4-2 亿吨左右。而2005 年全国大中型煤矿投产规模约0.7 亿吨,新增生产能力1 亿吨左右。如果加上煤矿技术改造和产量挖潜等因素的作用,预计2005 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0 亿吨以上。再考虑到8000 万的出口配额因素,煤炭产量难以完全满足需求增长,煤炭供应将继续呈总体偏紧局面,供需缺口在1-1.8 亿吨之间,结构性矛盾可能更为突出。
但也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是2005 年开始实施的煤电价格联动措施,出台这个措施意味着政府能够对煤炭价格进行一些控制,而且还有可能像今年8 月份那样直接下发通知,干预某些地区煤炭价格的过快上涨。第二个是2005 年石油价格走势,预计是高位回落。2004 年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所带来的替代及连带效应,因此如果2005 年石油价格高位回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价格的上涨。
预计2005 年全年价格增幅将缩减,大致在5%-7%之间。煤炭价格变化的特点将是:计划内外价格逐步接近,市场煤的价格会相对稳定,电煤价格特别是重点电煤价格向市场煤价靠拢。华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烟煤和无烟煤,贫瘦煤、炼焦煤可能比动力煤相对稳定。另外,由于目前地区间价格存在差别,原先价格低的地区煤炭价格上涨幅度会大一些。
2、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具体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价格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梳理、排查保供稳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散播虚假信息、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对下一步保供稳价工作,会议提出八项措施:一是进一步释放煤炭产能。二是稳定增加煤炭产量。三是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四是进一步落实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五是推动煤电机组应发尽发。六是严格按照合同保障供用气。七是加强能源运输保障。八是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
3、国家以上宏观政策调控所以影响煤炭公司的股价,市场会做调整反应,所以相应的会有所下跌,所以呈负相关。
因为我国出台了"双碳"政策,特别多的中小煤炭企业都因此被淘汰,导致煤炭产能越来越低以及供不应求,最终导致煤炭价格持续高涨。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要如何利用好这次赚钱机会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关于煤炭采选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煤能源!
在开始分析中煤能源之前,我整理好的煤炭采选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煤炭采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煤能源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22日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并于2008年2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是集煤炭生产和贸易、煤化工、发电、煤矿装备制造四大主业于一体的大型能源企业,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多样化的煤炭产品以及现代化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
简单介绍了中煤能源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看下中煤能源公司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规模优势
中煤能源有着非常明显的主业规模优势,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均比行业其它企业好。并且公司的煤矿生产成本的水平在国内同行算是比较低的。
此外,公司的煤炭资源供给完全没有问题,是其主体开发的是中国最关键的动力煤基地--西平朔、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同时,发布的山西乡宁矿区的焦煤资源也是国内低硫、特低磷的优良炼焦煤资源地区。
亮点二:结构优势
中煤能源有比较完整的煤化电产业链,其中在蒙陕基地创建了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化肥项目同时还打开了出口渠道,在蒙大工程塑料、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等项目到达建设收尾阶段,等正式使用后将更有利于公司煤炭分级综合利用,提高了产品价值和收益。
除上述之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低热值煤发电和坑口发电基地,2015 年有关部门就已经批准了四个电厂项目,目前这几个项目均在建设中。在我看来,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后续的发展。
亮点三:市场优势
作为我国煤炭贸易服务行业里的龙头服务商之一,中煤能源目前设立很多的分支机构,主要在煤炭消费地区和进口地区、转运港口等地设立的。同时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设施和一流的专业队伍等几方面的配合,市场的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非常的强,在煤炭市场变化时能够较快的跟上。
因为篇幅存在限制,关于中煤能源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更详细的情况,我全部都归入这篇研报之中了,戳一戳这里就能够掌握更多信息:【深度研报】中煤能源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当前,我国发电的主要形式依旧是火力发电,其总发电量为国70%左右,所以对中国目前情况来说主要的能源还是煤炭。同时,伴随着不少的低产能、污染大和效率低的中小煤炭生产线的关闭,煤炭采选行业的市场占比也在渐渐向大型煤炭企业靠近。
总体而言,从现在行业发展走向来分析的话,中煤能源是国内最大煤炭贸易贸易服务商的其中一个,将会成为获得最多发展机遇的企业之一,是一家很有潜力的上市公司。
不过文章不能实时反映最新情况,假若想更精准地去知晓中煤能源行情,请直接点击文章下方我们为您好准备的链接,会有帮你诊股的专业的投资顾问来协助你,看下中煤能源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煤能源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碳中和”叠加后疫情效应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短期来看,“碳中和”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对煤炭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限价区间明确 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以下称303号文)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于5月1日起实施。对于价格限定,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哄抬价格行为。
2022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了合理区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近期阶段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5500大卡)370-570元/吨,陕西(5500大卡)320~520元/吨,蒙西(5500大卡)260元-460元/吨,蒙东(5500大卡)200-300元/吨。
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770元、1155元,山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70元、855元,陕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20元、780元,蒙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460元、690元,蒙东煤炭(3500大卡)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300元、450元,如无正当理由,一般可认定为哄抬价格。
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方向
另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能源危机频发凸显了传统化石能源在基建基础、发电成本和供电稳定性上的优势,将引发各国对过快能源转型的再思考,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化水平低,面对极端事件冲击,能源安全韧性不足,国际能源安全事件在中国的国内风险被放大。基于欧盟能源政策发生转变,也将间接对中国包括煤炭在内的海外能源合作及能源安全造成影响,中方需要根据欧盟能源政策调整来进行应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花顺期货通
2019-11-06 09:22浙江同花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1.近期煤价缘何急跌?
近期,煤价加速下跌,截至11月4日,CCI5500报555元/吨,单月累计下跌3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97元/吨,创2017年以来次低点。
1.1.根本原因:产业政策引导煤价回归绿色区间
自2017年1月发改委联合中煤协、中电联、中钢协印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以来,相关部门一直通过“增产量、增产能、增运力、增长协、增清洁能源、调库存、减耗煤、强监管、推联营”等9项措施稳定煤炭市场,促进市场煤价回归绿色区间(500元/吨~570元/吨),其最终目的是为解决煤电矛盾,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
1.2.主要原因:高库存压制采购需求
我们此前一直强调 “库存高不是造成煤价下跌的必然原因,但一定会抑制煤价上涨”。因为当下电厂多数采取“长协为主,进口为辅,市场煤补充”的采购模式,在长协稳定,库存充足的背景下,电厂主动补库意愿较弱,导致市场煤需求迟迟难以得到释放,持续压制煤价,一旦需求回落,必然造成煤价下跌。
1.3.直接原因:进口限制预期落空
进口煤限制不及预期,加速煤价下跌。进口煤自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3000万吨,前三季度国内进口煤数量高达2.51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5%,占去年进口煤总量的89.3%。尽管十月底福州港和广州港对进口煤有所限制,但据煤炭江湖了解,福州海关仅是暂定自身关口申报,仍允许异地报关,目前场地作业正常,而广州海关虽不允许异地报关,但可允许本地企业的煤炭进口。截至目前,限制煤炭进口的力度和措施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远低于市场预期,对贸易商信心造成巨大打击,恐慌情绪蔓延,抛盘增加,导致现货价格急跌。
2.后期煤价何去何从?2.1.短期来看:恐慌情绪有望缓解,煤价有望阶段性企稳短期内,因供应宽松,坑口煤价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港口和电厂煤炭库存整体仍处于高位,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整体仍然不强,煤价暂时缺乏足够走强动力。但是,在沿海电厂日耗同比仍保持较快增长,内外贸煤价差收窄,进口煤适当管控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恐慌情绪或有所改善,市场煤价格跌幅有望收窄并阶段性企稳。2.1.1.神华长协定价有助缓解市场恐慌情绪11月1日,神华公布11月份动力煤最新价格,外购1-5500月度长协定价570元/吨(环比-9元/吨),神混1-5500年度长协定价553元/吨(环比-1元/吨)。虽然神华的月度长协价格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煤价格并无太大指导意义,但考虑到目前现货价格(555元/吨)已远低于月度长协,并向年度长协靠近,我们认为该现象有助于缓解短期市场的恐慌情绪,对稳定市场有一定的作用。
2.1.2.采暖季临近,日耗有望逐步攀升
自9月底以来,受来水减弱以及部分核电机组检修影响,沿海电厂日耗同比明显偏高,季节性回落速度和幅度低于去年同期。且观察历史数据发现,每年自11月初起,日耗触底回升。后期如果日耗同比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叠加进口煤适当管控,电厂或迎来补库需求,市场浓厚的悲观情绪短期或会有所修复,亦会对煤价形成一致支撑。
3.投资策略
在建矿井投产进度超预期。
受矿井建设主体意愿影响,在建矿井建设进度有可能加速,导致建设周期缩短,产量释放速度超过预期。
需求超预期下滑。
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导致煤炭需求下滑,煤炭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得现象,造成煤价大幅下跌。
进口煤管控进一步放松。
取消进口煤限制,导致供给增加,煤炭行业供需失衡,煤价大幅下跌。
长协基准价下调。
年度长协“535元/吨”基准价下调。
近期煤炭行业的上涨相信已经吸引了市场上足够的目光,朋友们也许就有疑问了,"如今不是要讲碳中和嘛?对于煤炭来说,难道不会碳排放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请继续往下看。马上就来给各位介绍一下陕西煤业,这个动力煤的龙头企业。
在开始分析陕西煤业前,我整理好的煤炭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戳开即可领取:宝藏资料:煤炭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陕西煤业主营业务为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为原选煤、洗煤、运输。公司是拥有完整的煤炭生产、销售和运输体系的大型企业,将充分发挥好陕西区位和煤炭产业竞争优势,优化煤炭产业竞争力结构,努力使公司成为国际一流能源企业。
接下来说一下这个公司有哪些优势。
优势一、资源优势,动力煤龙头
陕西煤业控股股东陕煤化集团现在是省内仅有的省属煤炭集团,在省内获取资源、运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公司作为陕煤化集团独一无二的煤炭上市平台,平台优势异常明显,在矿区开发建设、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其他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公司矿的存储量是97亿吨,将近一百年才可以采完,煤炭平均热值竟然可高达5500cal/g,甩下普通动力煤一大截,在澳煤进口受到阻挠,市场高卡煤结构性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格外紧俏。
公司现在的经营很好,吨煤成本很低,资源也多。因为良好的地质条件,以及矿井规模化和集群化的作用,与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翘楚优势。
优势二、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助推业绩上涨
陕西煤业所属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是提供服务给西部地区煤炭等大宗商品的省属第三方平台企业。公司一直积极地参与到"供产销"三网联动智慧平台建设之中,目前被认为是是我国网上交易量与实物交割量最大的煤炭现货交易市场之一。
因为篇幅受到限制,更多关于陕西煤业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对它们进行整理并形成了这篇研报,想要查看的话直接点击:【深度研报】陕西煤业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低碳发展形势下,优质资源溢价有望稳步向上,双碳目标下供给受限,而"十四五"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指日可待,趋紧格局或将延续。煤炭价格暴涨,陕煤所拥有的高卡动力煤价格提升幅度遥遥领先。
在双碳目标作用之下,火力发电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煤炭的品质务必要足够好才能符合燃煤机组的要求。在陕煤高卡和低硫动力煤方面,其所携带的低硫、低磷、低灰以及高发热量属性,并且发电效率也越来越高,不断的降低排放水平,所以目前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另外,陕西煤业所属矿区煤层赋存条件不错、地质构造还简单,然后好多煤层瓦斯含量低,非常适合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允许在较短周期内对高产高效煤矿进行建设,因此未来具有产能扩张潜力。
三、总结
整体来看,陕西煤业公司是动力煤行业里的翘楚,有望在此行业高速发展之际从中拥有较大红利。但文章内容可能会出现延迟的现象,要是想更清晰地知道陕西煤业未来行情,点击链接就能知道了,有专业的投顾可以帮你诊股,看下陕西煤业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陕西煤业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