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定义
新能源的定义如下: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新能源的优点: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比如,陆上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开发利用,预计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达到4GW,到2020年到20GW,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和离网应用量预计到2020年可以从的0.03GW增加1至2个GW。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
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
新能源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完全靠电能驱动的车辆。必须用专门的充电桩或特定的充电地点充电才能行驶。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维修项目少,使用成本低。缺点是续航和续航里程短,温度对电池容量影响大,充电便利性不好。由于电能来源广泛,未来将产生更清洁的电能,因此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最终发展趋势。
2.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具有至少两个动力源并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动力源来提供部分或全部动力的汽车。一般以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可运行在纯电动模式、纯油模式和油电混合模式三种状态。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由氢和氧的化学作用产生的电能驱动。也是一种电动汽车,只是多了一个燃料电池和氢气罐。它的电能来源于氢气燃烧,所以工作时只需要补充氢气。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燃烧后唯一的产物就是水,续航里程700公里。但目前制氢成本高,氢气储存不易,还处于实验推广阶段。
4.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汽车。与传统的热机驱动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就是在车上安装一套可以吸收太阳能的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汽车。它是最节能的新能源汽车,但它的技术非常复杂,现阶段还远远不实用。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海洋热能等。
1、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是由生物质能转变而来的。生物质能的优点是燃烧容易,污染少,灰分较低;缺点是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
2、海洋能
海洋能是一种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引起的机械能和热能。海洋能同时也涉及一个更广的范畴,包括海面上空的风能、海水表面的太阳能和海里的生物质能。
3、潮汐能
潮汐能指在涨潮和落潮过程中产生的势能。潮汐能的强度和潮头数量和落差有关。通常潮头落差大于3m的潮汐就具有产能利用价值。潮汐能主要用于发电。
4、海洋热能
海洋热能指由于海洋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温度差引起的热能。除了发电,海洋热能还可以用于海水脱盐、空调、和深海矿藏开发。我国的海洋热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中国海海域和台湾省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