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国内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排名是怎样的

甜美的故事
喜悦的溪流
2022-12-22 02:21:54

国内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排名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懦弱的糖豆
孤独的星星
2025-08-03 19:34:25

国内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排名如下:

清华大学荣得2022中国八星级专业(8★),进入世界一流专业、中国最顶尖专业行列。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荣得2022中国七星级专业(7★),位列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中国顶尖专业行列。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荣膺2022中国六星级专业(6★),入选世界高水平专业、中国顶尖专业行列。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该专业就业面涉及广泛,就业率相对较高,毕业生可以进入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以及汽车类、航天类、核电类、动力设备、空调制冷等企业,从事动力设备的系统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职位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最新回答
自由的火龙果
欣慰的小蚂蚁
2025-08-03 19:34:25

在2022年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最新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位,浙江大学排名第三位,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四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五位,华北电力大学排名第六位。2022全国能源动力类大学排行榜1、西安交通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3、浙江大学4、华中科技大学5、重庆大学6、华北电力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山东大学9、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类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含糊的荷花
含蓄的过客
2025-08-03 19:34:25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的设计、开发、制造、实验研究以及安装、运行、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大的小馒头
内向的玉米
2025-08-03 19:34:25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如下:

1、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校部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4、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长情的店员
着急的小懒猪
2025-08-03 19:34:25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排名前二。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9所开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大学参与了评估,其中排名前2的大学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四的是浙江大学、排名第五的是天津大学。

以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学校排名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排名还比较权威。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简单的铃铛
柔弱的哑铃
2025-08-03 19:34:25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校前二十: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拓展资料

2012年将'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能源与资源工程”(部分),合并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能源,- 是动力。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性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动力则是研究如何将各种能源转化成我们需要的力量。

动力技术包括很多,如锅炉、内燃机、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技术等。简单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的就是如何安全、清洁、高效地转换能源,并且应用它们来产生动力供人们使用。

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

无辜的烤鸡
强健的手链
2025-08-03 19:34:25

在2022本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西安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景

如果你只强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的话,那就业前景还是很好地。虽然目前国内仍然以煤发电和水力发电为主,但随着石化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以及世界整体污染问题的逐年严峻,新能源发电势必成为主流。

目前无论国内国外,在风电、核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领域都在努力发展,相应的发电厂和能源企业也越来越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缥缈的泥猴桃
懦弱的胡萝卜
2025-08-03 19:34:2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院校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排名越是靠前,考研压力也就越大。

A+:

10003清华大学、10698西安交通大学。

A:

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335浙江大学。

A-:

10056天津大学、10079华北电力大学、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10487华中科技大学。

B+: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07北京理工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10251华东理工大学、10252上海理工大学、10286东南大学、10299江苏大学、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0008北京科技大学、10247同济大学、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291南京工业大学、10422山东大学、10611重庆大学、11414中国石油大学、91016海军工程大学。

B-:

10005北京工业大学、10010北京化工大学、10145东北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188东北电力大学、10486武汉大学、10533中南大学、10699西北工业大学。

C+:

10256上海电力学院、10288南京理工大学、10337浙江工业大学、10426青岛科技大学、10459郑州大学、10497武汉理工大学、10561华南理工大学、10610四川大学、10731兰州理工大学。

C:

10004北京交通大学、10080河北工业大学、10128内蒙古工业大学、1014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0220东北石油大学、10290中国矿业大学、10536长沙理工大学、10623西华大学。

C-:

10069天津商业大学、10078华北水利水电大学、10112太原理工大学、10148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0149沈阳化工大学、10294河海大学、10359合肥工业大学、10490武汉工程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