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的外部燃料箱有什么作用?
在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的肚子下面,有一个像氧气瓶似的粗大圆桶,它就是航天飞机的外部燃料箱。这个大圆桶长47米,直径8.5米,里面装着分隔开的液态氧和液态氢。这两种东西一相遇就燃烧着火,所以为了使它们保持体积较小的液体状态,就必须使它们处于-200℃的低温下。因而外部燃料箱又称做“世界最大的保温瓶”。航天飞机就是抱着这个大“保温瓶”升空的。燃料箱从航天飞机起飞起,向轨道飞行器上的主发动机供应燃料,一直供应8分钟,然后它就与轨道飞行器分离,自行爆炸。
1986年1月28日上午,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场上,高大的“挑战号”号航天飞机屹立在小山似的发射架上,等待着点火出航。
这是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1983年以来的第10次飞行。
虽然这次发射失败了,但航天飞机作为人类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的重要交通工具,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那么,航天飞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飞机,它有些什么特长呢?
航天飞机力宇宙飞船一样,需要用运载火箭从发射台垂直发射。
起飞后,它相继将两个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又粗又长的外部燃料箱分离掉,轻装前进,并依靠本身携带的三台主发动进入预定的轨道飞行。完成任务后返回。在重返大气层后,它和普通飞机一样能在机场跑道上滑行着陆。航天飞机每次飞行后,经过短时间的检修,又可以重新发射升空,而且可反复使用100次。
从这里可以看出,航天飞机兼有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双重优点,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合适的名字,使它和飞机以及航行天外的飞船喜结良缘。
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要复杂得多,它通常由3大部件组成:一个是轨道飞行器。
从外形上看,它是一个带翼飞行器,与普通飞机相似。它有长而宽大的机身。机身一般长37米,既可载人运货,又能将卫星载送到宇宙空间,省去了用专门的运载火箭发射。位于机身前面的是驾驶舱,舱内分上、下两层,每层可乘坐四名宇航员。在机身的后面装有3台主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和液态氧,能产生相当于3700多万马力的推力。它还有一对呈三角形的机翼,翼展为24米。
在飞行器的主发动机旁边,还安装了两台火箭发动机,用来改变航天飞机的轨道,并使它减速返回地球。另外,在机身的下面还装有可以收起的轮子,以便于在跑道上着陆行驶。
在轨道飞行器的肚子下面,有一个像氧气瓶似的粗大圆桶,它就是航天飞机的第二个大部件——外部燃料箱。这个大圆桶长47米,直径8.5米,里面装着分隔开的液态氧和液态氢。这两种东西一相遇就燃烧着火,所以为了使它们保持体积较小的液体状态,就必须使它们处于-200℃的低温下。因而外部燃料箱又称做“世界最大的保温瓶”。航天飞机就是抱着这个大“保温瓶”升空的。燃料箱从航天飞机起飞起,向轨道飞行器上的主发动机供应燃料,一直供应8分钟,然后它就与轨道飞行器分离,自行爆炸。
航天飞机的第三个大部件,是立在外部燃料箱左右的两个细长的火箭助推器。这两个助推器长45.5米,直径为3.7米,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它们在航天飞机起飞后30秒钟点燃,工作两分钟,就脱离轨道飞行器,用降落伞回收,以备下次再用。助推器为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相助一臂之力。
如果利用航天飞机在宇宙空间设置雷达和其他先进电子设备,不仅能对飞机、导弹进行跟踪,而且能监视跟踪地面上的坦克和海上的舰艇等活动目标。
如果用航天飞机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设置通信天线,就能接通1000万条话路。这样,在战场上作战的众多士兵,只要携带与手表一样大小的通话装置,就能通过通信天线和他们的指挥官直接通话,使用非常方便。航天飞机还能携带大型的照相和侦察设备,执行像监视潜艇发射导弹和跟踪观测导弹飞行之类的特殊任务。
航天飞机最拿手的本领还是用来发射、维修和回收卫星?甚至还能用来截获和破坏敌方卫星。通常,人们把人造卫星称作“人造月亮”,所以可将俘获敌方卫星叫做“九天揽月”。将敌方的卫星揽回来后,或者没收,或者加以改装,使它为自己一方服务和工作。路报道,美国设计的一种航天飞机,在机身上开了一扇宽18米的大门,就是为便于截获和绑架别国卫星使用的。
在未来的空间战场上,随着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的出现和发展,航天飞机不仅能用来击毁对方的飞船和卫星,而且还能拦截敌方正在飞行途中的导弹,甚至还能装载导弹去袭击敌方的重要目标。
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要复杂得多,它通常由三大部件组成:一个是轨道飞行器。从外形上看,它是一个带翼飞行器,与普通飞机相似。它有长而宽大的机身,机身一般长37米,既可载人运货,又能将卫星载送到宇宙空间,省去了用专门的运载火箭发射。位于机身前面的驾驶舱内分上、下两层,每层可乘坐四名宇航员。在机身的后面装有三台主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和液态氧,能产生相当于3700多万马力的推力。它还有一对呈三角形的机翼,翼展为24米。在飞行器的主发动机旁边,还安装了两台火箭发动机,用来改变航天飞机的轨道,并使它减速返回地球。另外,在机身的下面还装有可以收起的轮子,以便于在跑道上着陆行驶。
在轨道飞行器的肚子下面,有一个像氧气瓶似的粗大圆桶,它就是航天飞机的第二个大部件——外部燃料箱。这个大圆桶长47米,直径8.5米,里面装着分隔开的液态氧和液态氢。这两种东西一相遇就燃烧着火,所以为了使它们保持体积较小的液体状态,就必须使它们处于零下二百摄氏度的低温下。因而外部燃料箱又称做“世界最大的保温瓶”。航天飞机就是抱着这个大“保温瓶”升空的。燃料箱从航天飞机起飞后,向轨道飞行器上的主发动机供应燃料,一直供应8分钟,然后它就与轨道飞行器分离,自动爆炸。
航天飞机的第三大部件,是立在外部燃料箱左右的两个细长的火箭助推器。这两个助推器长45.5米,直径为3.7米,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它们在航天飞机起飞后30秒钟点燃,工作两分钟,就脱离轨道飞行器,用降落伞回收,以备下次再用。助推器为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助一臂之力。
参考资料:
通常凡是能被人类加以利用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都可以称为能源.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二、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三、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中国,什么是第二大能源
我国有四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渤海油田、胜利油田,其中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在中国石油是第二大能源。
石油是我国的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虽然我国也有大油田,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的缘故,石油的开采量可能不是很大,一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
我国有四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渤海油田、胜利油田,其中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
中国第一能源煤炭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
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自然社会的基本要素。
能源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约有20种。例如: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Energy Source )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蕴藏量较为丰富。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