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无氧铜
OFC"是英语"Oxygen Free Copper"的缩写,意为"无氧铜"。众所周知,金属中金、银的电阻率为最小,导电性能最好,但如果使用金、银作为发烧线的制作材料,其价格是非常昂贵的,不是大多数发烧友所能接受的。铜作为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其导电性能较好,使用较为普遍,但由于铜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大部分是氧化物,因而影响了铜的导电能力。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被称?quot智能型发烧线"的"OFC"线,它是通过采用电化学法、PN结植入法、同位素辐照改性法等高科技方法,改变铜的金属结构,使铜线的表面产生特有的金属结构,使同一根铜导线的表面适合传输5000Hz以上的频率信号,而其中心只适合传输5000Hz以下的频率信号,从而使高、低频之间互相不干扰,有利于在传输大信号时,提高重放声的清晰度,改善重放声的音质。
"6N"、"7N"是发烧友用来表示使用无氧铜材料制作的发烧线纯度的高低。因为英语"9"的开头是字母"N",为了表达方便,故发烧友用"N"表示"9",在"N"前面的数字则表示有几个"9"。比如"99.9999%",就可以有"6N"表示,即说明其纯度是6个9,N前面的数字越大说明发烧线的纯度就越高。
一 无氧铜是上引法生产的,含氧量小于200PPM,好的上引法生产的一般在100个PPM左右,如果是国内设备如海军的一般也在在0.12mm以上比较好拉,如果国外奥托昆普或尼霍夫的设备生产的可以拉到0.02mm,低氧铜是连铸造加钆工艺生产,现在多为美加南线公司的SCR生产的,含氧量小于400PPM,质量稳定,0.08以上比较好拉。楼主说的低氧铜不好拉应该是用的再生铜,在广东大家叫低氧铜,其实和南线生产的低氧铜杆是两个概念,这种再生铜是废未经提纯回炉冶炼的(有上引法,也有热连钆法),电阻不达标、杂质多不好拉,一般只能拉到0.14mm。其实最好用的就是南线生产的低氧铜,质量稳定,电阻合格,拉线稳定。上引法无氧铜含氧低,适合用于透明线,拉极细线最好用国外上引法设备的。铜线氧化是生产工艺问题,我可以把再生铜线做得比别人无氧铜线抗氧化性能还好,当然材质也是有区别的,含氧量越高越容易氧化,而且是扩散性的,关键是看各个厂家用什么样工艺来控制它。
二 看电阻率(国标0.017241Ω.mm2/m)
无氧铜:电阻率0.0165左右 低氧铜:电阻率0.0168左右 再生铜:电阻率0.0185以上。
各厂家各批次相无氧铜和低氧铜,主要还是铜中间氧含量多少的问题,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测电阻,无氧铜的电阻比低氧铜的低。
望采纳
无氧铜的电阻率大约是p = 0.0165 Ωm/mm2
所以,你这根无氧铜杆,两端的电阻大约就是
R = p*L/S
= 0.0165*3/[π*(3/2)^2]
≈0.007 (Ω)
≈7 (mΩ)
这根无氧铜的温度系数大约是 1.65*10^(-5)m/K。
铜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铜在20度时的电阻率为0.017241,它在任意温度T时的电阻率按下式计算:
ρ=0.017241*(235+T)/255
生产铜杆的阴极铜的含氧量一般在10—50ppm,在常温下氧在铜中的固溶度约2ppm。低氧铜杆的含氧量一般在200(175)—400(450)ppm,因此氧的进入是在铜的液态下吸入的,而上引法无氧铜杆则相反,氧在液态铜下保持相当时间后,被还原而脱去,通常这种杆的含氧量都在10—50ppm以下,最低可达1-2ppm,从组织上看,低氧铜中的氧,以氧化铜状态,存在于晶粒边界附近,这对低氧铜杆而言可以说是常见的但对无氧铜杆则很少见。氧化铜以夹杂形式在晶界出现对材料的韧性产生负面影响。而无氧铜中的氧很低,所以这种铜的组织是均匀的单相组织对韧性有利。在无氧铜杆中的多孔性是不常见的,而在低氧铜杆中则是常见的一种缺陷。
2)热轧组织和铸造组织的区别
低氧铜杆由于经过热轧,所以其组织属热加工组织,原来的铸造组织已经破碎,在8mm的杆时已有再结晶的形式出现,而无氧铜杆属铸造组织,晶粒粗大,这是为什么,无氧铜的再结晶温度较高,需要较高退火温度的固有原因。这是因为,再结晶发生在晶粒边界附近,无氧铜杆组织晶粒粗大,晶粒尺寸甚至能达几个毫米,因而晶粒边界少,即使通过拉制变形,但晶粒边界相对低氧铜杆还是较少,所以需要较高的退火功率。对无氧铜成功的退火要求是:由杆经拉制,但尚未铸造组织的线时的第一次退火,其退火功率应比同样情况的低氧铜高10——15%。经继续拉制,在以后阶段的退火功率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和对低氧铜和无氧铜切实区别执行不同的退火工艺,以保证在制品和成品导线的柔软性。
3)夹杂,氧含量波动,表面氧化物和可能存在的热轧缺陷的差别
无氧铜杆的可拉性在所有线径里与低氧铜杆相比都是优越的,除上述组织原因外,无氧铜杆夹杂少,含氧量稳定,无热轧可能产生的缺陷,杆表氧化物厚度可达≤15A。在连铸连轧生产过程中如果工艺不稳定,对氧监控不严,含氧量不稳定将直接影响杆的性能。如果杆的表面氧化物能在后工序的连续清洗中得以弥补外,但比较麻烦的是有相当多的氧化物存在于“皮下”,对拉线断线影响更直接,故而在拉制微细线,超微细线时,为了减少断线,有时要对铜杆采取不得已的办法——剥皮,甚至二次剥皮的原因所在,目的要除去皮下氧化物。
4)低氧铜杆和无氧铜杆的韧性有差别
两者都可以拉到0.015mm,但在低温超导线中的低温级无氧铜,其细丝间的间距只有0.001mm.
5)从制杆的原材料到制线的经济性有差别。
制造无氧铜杆要求质量较高的原材料。一般,拉制直径>1mm的铜线时,低氧铜杆的优点比较明显,而无氧铜杆显得更为优越的是拉制直径<0.5mm的铜线。
6)低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与无氧铜杆的有所不同。
低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不能照搬到无氧铜杆的制线工艺上来,至少两者的退火工艺是不同的。因为线的柔软性深受材料成份和制杆,制线和退火工艺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说低氧铜或无氧铜谁软谁硬。
ρ电阻率
2.6mm软杆电阻率在0.01724以下,硬杆在0.01777以下。
你的应该是软杆,没有问题。
TUY-20.01775(20ºC) ±0.00005
型号 含氧量(%)不大于
TUY-2 0.001
还有这个
电阻率:型号TWY-2,电阻率(Ω•mm2/m)不大于0.01775(20ºC),平衡率(Ω•mm2/m )不大于±0.00005(3)、含氧量:型号TWY-2,含氧量(%)不大于0.001。
铜的电阻率在标准大气压和常温下,其电阻率为0.0172Ωm,Ω是电阻的代表符号,其意思就是说,每一米的铜,其电阻大小为0.0172Ω。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材料的电阻为:R=ρL/S(R电阻、S截面积、L长度、ρ电阻率)。
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S为面积。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金银铁铝在20度的常温下的电阻率。
金的电阻率为:2.40 x 10^(-8) Ω·m
银的电阻率为:1.65 x 10^(-8) Ω·m
铁的电阻率为:9.78 x 10^(-8) Ω·m
铝的电阻率为:2.83 x 10^(-8) Ω·m
注: 10^(-8)的意思是 10的负八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