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能源与动力工程考流体力学吗
考。根据查询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显示,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为流体力学,思想政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能源与动力学科专业是影响国计民生以及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属于工科中的能源动力类。
可以考公务员。
以下岗位可以考: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特种设备监察处、各地能源局、各地应急管理部(原来的安监局)、电力监察办公室。
专业定义: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例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很牛。
从教育部认可度来看: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211高校、国家重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多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
从录取分数线来看:文科考生至少要考进黑龙江省内前1866名,理科考生至少要考进黑龙江省前6901名,才有较大的可能被哈尔滨工程大学给录取。
从全国排名来看: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020年ESI国际排名中,位于国际1266名,内地第85名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021QS世界排名中,位于国际801-1000名,内地第46名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021U.S.News世界排名中,位于国际763名,内地67名。
综上可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国际大学中的排名位于763~1266名之间,在中国内地的大学排名中位于46~85名之间。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1个A+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1个A-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5个B+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从各方面来看,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档次极高的办学水平高超的理工类公办大学。
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船舶、航空、航天、电力领域(传统领域与新能源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大专院校、核电站、发电厂等企事业单位和海军有关部门。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王牌专业8个: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轮机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水声)
2022年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17个:核工程与核技术、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英语、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软件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等级学科只有1个,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所以最好的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就业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
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科研机构:
截止2018年,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
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专业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学科实力雄厚,承担和参与了大多数现役的海军各类水面舰船、常规潜艇、核潜艇、水中兵器等武器装备的研制,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一支重要力量。
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属于一本,国家重点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