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
生物质能从广义层面讲,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从狭义和法律层面讲,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依据来源不同,可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剩余物、农业剩余物、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渣废液、城乡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六大类。
发展生物质能的意义:
目前,生物质能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到10%。当前的“小产业”若政策得当,方向正确,未来则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人”。每年若对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将对我国环境、能源和粮食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将会逐步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新时代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业态,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高效、环保、节能、惠农、二氧化碳减排等优点,是全球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质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同时生物质能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污染小、安全性高,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惠及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54万千瓦,同比增长26.6%2019年生物质发电量为1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4%。
从各省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和广东地区装机容量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4.3万千瓦,安徽省和江苏省分别为195.4万千瓦和203.1万千瓦,广东省装机容量达到239.4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全国25个省(区、市)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973万千瓦,较2018年增长21%,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和江苏省,五省份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54.3%。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总体利用局势是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西部的比例较低目前总装机量较低但环比增长较高。根据最新国家发改委的文件,未来国家会加大对生物质能源发电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落实全面禁煤的政策,生物质能源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会逐渐发展为成熟的产业。
从各省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和广东地区装机容量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4.3万千瓦,安徽省和江苏省分别为195.4万千瓦和203.1万千瓦,广东省装机容量达到239.4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全国25个省(区、市)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973万千瓦,较2018年增长21%,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安徽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和江苏省,五省份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54.3%。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总体利用局势是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西部的比例较低目前总装机量较低但环比增长较高。根据最新国家发改委的文件,未来国家会加大对生物质能源发电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落实全面禁煤的政策,生物质能源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会逐渐发展为成熟的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环境生态保护问题日趋严峻,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能源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不同领域,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可再生能源发电已开始成为电源建设的主流。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为推进生物质能分布式开发利用,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加快生物质能专业化多元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经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有1353个。
在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质能发电投资热情高涨,各类生物质发电项目纷纷建设投产等推动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产业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2020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2952万千瓦。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是连续三年列世界第一。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2020在,在我国生物质发电结构中,垃圾焚烧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最大,达到51.9%其次是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为45.1%沼气发展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仅为3.0%。
生物质能发电量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发电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生物质年发电量达到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5%。
从发电量结构来看,垃圾焚烧发电量最大,2020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量为778亿千瓦时,占比为58.6%农林生物质发电量为510亿千瓦时,占比为38.5%2020年沼气发电量为37.8亿千瓦时,占比为2.9%。
随着生物质发电快速发展,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比重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3.2%总发电量占比上升至6.0%。生物质能发电的地位不断上升,反映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
垃圾焚烧发电量将持续增长
在我国生物质发电结构中,垃圾焚烧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最大。国内生活垃圾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率保持持续增长,对于垃圾焚烧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为满足垃圾焚烧消纳生活垃圾的需求,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乡镇转移,垃圾焚烧发电量将持续增长。
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小时数从2018年开始逐年走低,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影响较大。根据统计,2019年农林生物质发电利用小时数超过5000h的项目未188个,总装机为526万千瓦。据此判断约50%的项目在承受电价补贴拖欠的压力下,仍坚持项目运营。2020年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也有所下降,为217万千瓦。
山东生物质发电全国领先
总体上来看,生物质发电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好。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发电量分别为365.5万千瓦、282.4万千瓦、242.0万千瓦、240.1万千瓦和213.8万千瓦。
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67.7万千瓦、64.6万千瓦、41.7万千瓦、38.9万千瓦和36.0万千瓦。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新能源是当前比较火热的专业,就业方向也是比较宽的。
1、太阳能太阳能(000591)具有环保,效率高无枯竭危险的特性,在使用上对地理位置要求较低,因此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快速。
2、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是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的能源领域。其低污染性,分布广泛性,并且总量丰富,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生物质能源在利用上目前仍以直接燃烧为主。
3、风能风能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和对面积要求较高,其应用没有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广泛。但风能发电成本低,在条件优厚的地区风能发电成为当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有利模式。
4、核能核能尽管不是可再生资源,但核能干净,无污染,几乎零排放的特征让核能发电在能量资源利用上颇受关注。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核电站13个,共22台机组。核电行业技术要求高,具备一级生产资质的企业少。
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1、新能源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燃油和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目前各大品牌基本都有此类车型,比如:奔驰S400、宝马5系等,这些混动车辆都会标有Hybrid字样。
2、纯电动汽车:此款车完全脱离了燃油,完全靠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
3、燃料电池汽车:这款车也是电池车,是一种氢氧混合燃料电池,您可以快速将电池燃料灌满,无需充电等待。
4、氢能源动力汽车:此款车也完全脱离了燃油,利用氢能源替代了燃料。
5、太阳能汽车:这款车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成电能来驱动车辆。
生物质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也可以将城市垃圾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
近年来中国能源、电力供求趋紧,国内外发电行业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于是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应运而生。
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秸秆6亿多吨,其中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约4亿吨,全国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为3亿吨。如加以有效利用,开发潜力将十分巨大。
为推动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批复了河北晋州、山东单县和江苏如东3个秸秆发电示范项目,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施了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从而使生物质发电,特别是秸秆发电迅速发展。
最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纷纷投资参与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建设运营。截至2007年底,国家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220万千瓦。全国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超过15个,在建项目30多个。可以看出,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正在渐入佳境。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未来将建设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装机容量,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也确定了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此外,国家已经决定,将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及检测认证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总的说来,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生物能源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生物能源种类多样,蕴含量巨大,具有普遍性、易取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可以替代石油燃料,其开发利用优势明显。以生物质发电市场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1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995万千瓦,同比增长22.1%;生物质发电量达到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物能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国政策大力鼓励生物能源行业发展,生物能源投资热情高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细分市场来看,生物制氢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但现阶段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生物柴油可使用地沟油、回收植物油与动物油等废弃油脂进行生产,能够缓解石油供给压力。但受技术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发展初期。
沼气是以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为原料,得到的能源可以用于燃料、供暖、发电等领域,排放出的废弃物还可以用作肥料和饲料,经济效益明显,在政策的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我国沼气市场规模达到20.6亿元。沼气发电是沼气的重要应用领域,按照“十三五”规划来看,到2020年,我国沼气发电量将达到50万千瓦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燃料乙醇是优良的燃料,与普通汽油按照比例混配可制成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我国燃料乙醇需求量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而我国燃料乙醇供给量远低于市场需求量,供需缺口正在逐步扩大,燃料乙醇行业未来可发展空间巨大。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生物能源是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行业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生物能源应用中,生物质发电占据较大份额,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不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在细分市场中,燃料乙醇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仍供不应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沼气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下一步是发展大型沼气工程。总的来看,我国生物能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全球不同地区的化工产业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加速发展,未来全球化工产业格局将可能发生较大幅度的转变。
关于全球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双碳”趋势可能会改变很多石油化工企业的战略定位
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公布了“双碳”时间表,中国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尽管目前“双碳”受限于局势产生了波折,但整体来看,“双碳”仍然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石油化工行业因在碳排放中占比较大,是双碳趋势下需要作出巨大调整的行业。石化企业应对双碳趋势做出的战略调整,始终是行业的关注点。
在双碳趋势下,欧洲和美国国际石油巨头的战略调整方向大同小异,其中美国石油巨头将重点放在碳捕捉、碳封存的相关技术开发,另外大力开发生物质能。而欧洲等国际石油巨头,将重点转移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电力等方向。
未来在“双碳”的整体发展趋势下,全球化工产业可能会发生巨大转变,部分国际石油巨头可能从最初的石油服务商,演变为新能源服务商,改变百年来的企业定位。
二、全球化工企业将会继续加快结构性调整
随着全球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终端市场带来的消费升级,都推动了新型和高端化学品市场,从而驱动了全球化学工业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对于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一方面是生物质能、新能源的升级;另一方面是新材料、功能性材料、电子化学品、膜材料、新型催化剂等。这些全球化工产业的升级方向,将会在国际石化巨头的带领下推进,围绕着新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展开。
三、化工产业原料轻质化带来全球性化工产品结构转变
随着美国页岩油供应不断增长,美国从最初的原油净进口国,已经变为目前原油净出口国,不仅给美国能源结构带来巨大转变,还在持续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结构。美国页岩油为轻质原油,美国页岩油供应的增长,相应加大了全球轻质原油供应的增加。
不过就中国而言,中国是全球原油消费国,诸多拟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都是以全馏程原油加工为主,不仅需要轻质原油,也需要比重较大的重质原油。
从供需角度来看,预期全球轻重原油价差将会逐渐缩窄,给全球化工产业带来以下影响:
第一,轻重原油价差缩窄带来的轻重原油套利萎缩,从而影响到以石油价差套利为主要操作模式的投机行为减少,有利于全球原油市场的稳定运行。
第二,轻质石油供应增长,价位降低,有望加大全球对轻质石油的消费,并加大石脑油的生产规模。但在全球裂解原料轻质化趋势下,石脑油的消费预期降低,这可能会带来石脑油的供给和消费的矛盾升级,从而降低石脑油的价值预期。
第三,轻质石油供应的增长,将降低以全馏程石油为原料的下游重质产品的产出,如芳烃类产品、柴油、石油焦等。而这样的发展趋势,也符合裂解原料轻质化带来芳烃类产品减少的预期,有可能增加相关产品的市场炒作氛围。
第四,轻重原油价差缩窄,有可能会加大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原料成本,从而缩小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盈利预期。而此类趋势下,也将驱动炼化一体化企业的精细化率发展力度。
四、全球化工产业可能会推动更多的兼并重组
在“双碳”、“能源结构转型”、“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小规模化工企业竞争环境将会越发严峻,规模、成本、资金、技术、环保等多方面的劣势,将会严重冲击中小规模企业。
反观国际石化巨头,他们已经在进行全方位的业务整合和优化,一方面逐步将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传统石化业务淘汰。另一方面,石化巨头为了实现全球业务的聚焦,会越来越重视兼并重组。兼并重组的业绩规模和数量,也是评估当地化工产业所处周期的重要依据。当然就新兴经济体而言,还是以自建为主要发展模式,通过寻找资金实现快速规模化扩张。
预计化工产业的兼并重组,将会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适度参加。
五、化工巨头未来中长期的战略方向可能会更集中
平头哥认为,跟随全球化工巨头的战略发展方向,是一种保守型跟随策略,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纵观石化巨头的举措,很多是在某一项专精领域起家,之后开始发散扩张。整体发展逻辑具有一定周期性,收敛-发散-收敛-再发散......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巨头们可能处于收敛周期,他们的运作更多是去枝存干,强强联合,战略方向更集中。如巴斯夫在涂料、催化剂、功能性材料等领域将会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而亨斯迈未来依旧延续自身聚氨酯业务的发展。
新能源未来趋势很好,发展势头强劲,它符合人们低碳生活的需要和环保规定的要求,但据我了解新能源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新能源发展未来的趋势很好,是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它受国家诸多政策的支持,也符合人们低碳绿色生活的需要,能避免大气污染出现,但现在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新能源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就会影响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放慢新能源的发展速度。
一、中国能源需求大
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很大,现在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这种情况存在也加快了对能量的消耗,于是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政策,对石化能源加收了消费税抑制能量的过分消耗,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就成了满足能源需要的重要渠道,所以它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能源的种类
中国的新能源除了人们熟悉了太阳能以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存在,风能,水能以及核能还有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都有很好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利用价值,特别是中国的风能储量很大,合理利用会让它转化成电能用于工业生产。而水能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有效利用,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已经实现了水力发电,并实现西电东送,解决了国内很多地区遇到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太阳能发展空间大
太阳能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利用,可以进行光伏发电,也可以生产上太阳能电池,在这两个方面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市场,但它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逐步提高,会让太阳能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我们会拥有巨大的太阳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