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和化学能有什么区别
生物能和化学能的区别如下:
生物能一般指生物质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候所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化学能。化学能是指储存在物质当中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种能量的变化与反应中热能的变化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各原子重新排列而产生新的化合物时,将导致化学能的变化,产生放热或吸热效应。
生物能和化学能是不同的.
化学能是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还没有被释放.
生物能是生物特有的,已经在使用和释放的能量.
一般的转化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比如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理解了吗?不理解的话我再补充点.
满意请采纳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据计算,生物质储存的能量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2倍。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19世纪后半期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薪柴为主。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 1.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2.利用生物质制取酒精。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生物质特点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特点: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2013年中国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分析,①可再生性,生物质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源的永续利用。
②清洁、低碳。生物质能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很低,属于清洁能源。同时,生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二氧化碳的循环排放过程,能够有效减少人类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
③替代优势。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能源转化成可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在热转化方面,生物质能源可以直接燃烧或经过转换,形成便于储存和运输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燃料,可运用于大部分使用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的工业锅炉和窑炉中。国际自然基金会2011年2 月发布的《能源报告》认为,到2050 年,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采用生物质能源。
④原料丰富。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源潜在可利用量达350EJ/年(约合82.12 亿吨标准油,相当于2009年全球能源消耗量的73%)。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统计,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 亿吨标准煤,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 亿吨标准煤。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
化学能:
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候所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化学能.化学能是指化合物的能量,根据能量恒定律,这种能量的变化与反应中热能的变化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各原子重新排列而产生新的化合物时,将导致化学能的变化,产生放热或吸热效应.
生物能: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与下列诸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值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雨量、土壤条件等,在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各种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效率最低的,光合作用的转化率约为0.5%-5%,据估计温带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转化率按全年平均计算约为太阳全部辐射能的0.5%-2.5%,整个生物圈的平均转化率可达3%-5%.生物质能潜力很大,世界上约有250000种生物,在提供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高效率可达8~15%,一般情况下平均效率为0.5%左右.
--------------------------------------------------------------------------------
作者: 来源:中国矿业报日期: 2004-11-18
“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含传统生物质)可达3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供应的1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2%左右,届时对总发电量的贡献能将达到6%。”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吴创之向记者介绍了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他说:“虽然这个数字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较小的比例,但在同样的比例下,对于我国的实际装机量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是一项既艰巨又必须面对的战略任务。”
生物质发电技术主要有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热解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4个种类。吴创之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863”项目--“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发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中小型气化发电系统。这项技术采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多级气体净化装置,配置多台200~400千瓦的单气体燃料内燃发电机组,用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作原料,可以在不同的负荷下运行。气化发电系统燃气热值在5.02~6.27MJ/立方米之间,系统发电效率达16%~25%,发电参数正常稳定。系统采用多种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可以循环使用,不造成二次污染,能满足工厂企业用电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吴创之介绍,在未来30年,我国潜在的生物质资源量非常巨大,主要来自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的形成和发展,可开发生物质资源量至少可达到15亿吨标准煤,其中30%来自传统生物质,70%由能源农林业提供。“例如,如果建设2000万公顷能源林,每年可产生10亿吨生物质,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此外,与西部大开发、沙漠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结合起来,至少可再发展2000万公顷的能源林,每年可产生4亿吨生物质,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在能源农业方面,主要可发展甘蔗、甜高粱、木薯、芒草等高能品种。
“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吴创之告诉记者,生物质中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的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1/10左右,同时生物质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构成自然界碳循环,其能源利用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实践证明,生物质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所以生物质能源是一种高度清洁的能源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环境恶化的一种科学选择。”
另外,吴创之还认为,采用生物质发电技术,可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满足农村紧张的电力需求。他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作物秸秆被遗弃在田间地头,就地焚烧,烟气污染十分严重,对交通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生物质发电技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电力,形成产业化利用,可大量消纳秸秆废弃物,达到消除秸秆危害的目的。
■链接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能量。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惟一可以转换为清洁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它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源十分丰富,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有薪柴、牲畜粪便、制糖作物、城市垃圾和污水、水生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