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有污染吗
善林人为你解答“目前从运行看,光伏发电是没有辐射和污染的。但是会有电池和噪音问题。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会有噪音,但在可控范围内。电池类似手机、相机电池等有小剂量的辐射,但不会是大问题。”有电力专家表示。
据介绍,光伏发电电池板回收是否有辐射主要看其材料。如果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回收没有太多污染源,但有些美国公司出产的光伏太阳能组件,采用碲化镉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碲和镉都是剧毒,高污染的物质,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上述人士表示。
同样,非晶硅光伏太阳能产品,主要看选择何种材料。“有些惰性材料要好些,毒性要小些。”
光伏发电设备长期运行于户外环境中,光照、雨水、风沙等的侵蚀都会加速电缆和连接器等设备的老化,导致设备绝缘性能下降,造成设备故障甚至引发火灾。
因此需要定期对光伏系统的电气布线和发电设备进行测试,对于老化的电缆和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火灾风险。
电站设备隐性故障
光伏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会造成内部隐裂,树木、杂草或鸟粪的遮挡会使组件形成热斑,这些隐性故障不仅会影响组件输出性能,严重时还会导致火灾事故。
由于这些隐性故障都是无法用肉眼直接发现,因此就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对组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排除隐性故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接地失效风险
如同所有的电气设备一样,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必须接地,以减少潜在的电击和火灾威胁。如果接地系统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就会增大相关人员接近并接触光伏系统的金属部件受到电击的可能性。
一旦发生电击,由于光伏阵列的高电压,造成的伤害可能会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接地性能检测与维护,有效地防止接地性能下降。
由于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施工人员和运维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济,造成设备安装不到位、维修作业不规范,甚至引发设备隐性故障(如组件的隐裂、热斑),给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光伏电站投入运行后,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来排除这些隐患,保证电站的稳定运行
光伏逆变器一般会安装在居民家中的屋内,将光伏发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才能使用或者并入电网。部分居民也担心电器的安全性,其实 质量过关的逆变器,保持电器通风这些是完全没有问题,辐射比家里的电视小多了。
大家最为关心的是有没有辐射问题,只要是 电流经过的地方,都会有磁场产生,也就是所说的电磁辐射。经检测,光伏电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要远低于冰箱、空调等家电产生的辐射,是在安全范围之内,对人体、动物以及光伏电站周边的植物,没有危害。
其次是了解下国家相关的政策,光伏发电是国家鼓励的项目,有直接的经济补助。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发电的优势,绿色、环保。
首先,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站项目中主要的支架基础型式之一是混凝土技术,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混凝土基础不顾场区地形、生态条件而盲目的滥用,对现时和未来环境均会造成污染。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破坏植被并造成水土流失。其二,施工扬尘、废泥浆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其三,混凝土基础对环境的未来影响是基于当光伏发电站服务期满后,上部结构及设备报废、倒塌、拆除或因其它原因需要移位,此时遗留在地表及地面下的混凝土基础将难以处理,在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桩林,如何重新利用或清除,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
其次,光伏发电使用的多晶硅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虽然目前光伏电池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但多晶硅电池仍是当前光伏电池的主流。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金属硅先转化成三氯氢硅,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其余大量进入尾气,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和TCS、DCS。这些副产物当中,四氯化硅为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易潮解,属于酸性腐蚀品,对眼睛和上呼吸道会产生强烈刺激,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组织坏死,属于危险物质;另一种副产物为含DCS的TCS,其中DCS理化特性与四氯化硅接近,毒性稍弱,但一旦遇水或者空气中的水分会迅速水解成氯化氢或者盐酸,且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和爆炸的可能。如果生产过程中的回收工艺不成熟,这些含氯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
另外,光伏发电系统废弃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控制器、直流/交流逆变器、电路保护及用电器组成。光伏发电系统使用的蓄电池大部分都是铅酸蓄电池,该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会对土壤、地下水、草原等造成污染。边远地区很重要的一个用电设备就是节能灯,由于灯管多是采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和液体汞,破碎后对环境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由于这些蓄电池和灯管的寿命都不长,更换的频率比较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污染当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