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可信吗
不可信。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现在新能源行业非常火爆,无论是去年还是过去这一波行情,都超级火爆,很多公司又被拉出来狠狠的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价格真不算便宜,甚至按当下业绩增速看,都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了。 如果不管不顾冲进去,有可能要被套一阵子。
不过这个风险,并不算太严重。一方面,估值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很多人所谓的太贵,其实就是看市盈率或者市净率高低,特别是市盈率。但其实市盈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成长股是贵还是便宜。
行业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公司去蹭新能源概念的,比如随便购买一点垃圾资产就说自己也是新能源公司了,或者向新能源行业转型。
在行情火热的时候,对此市场一定了先炒了再说,管它死后洪水滔天。 对此类并非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或者没有真正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概念股,风险就是比较大的。
鬼知道它们现在吹的泡泡后面能不能成为现实,而且从生活经验来看,最终能把吹的牛实现的公司一定是极少数。
现在全球逐渐迎来光伏和风电的平价上网时代,未来的发展会持续加速,而中国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甚至在绝大多数行业里都是垄断性的,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越快,中国就越受益。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汽车本来就是十万亿级别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汽车工业,此前中国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尤其是内燃机技术不够强,导致汽车工业一直比较弱,尤其在高端汽车领域,完全是被吊打的存在。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站在比较领先的位置,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且还诞生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汽车整车厂商。
相反欧日韩等传统燃油汽车强国,竞争颓势却越发凸显,按这样的趋势下去,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完全有可能复制中国手机的传奇,席卷全球。
在新能源这样的明牌大机会之下,踏空才是最大的风险!
二是新能源电厂。在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火电厂亏损累累。于是国内的火电厂这两年开始加速转型,在光伏、风电领域加大投资。目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看不见收益很正常。待未来装机规模起来后,则有望实现度电成本降至0.1元以下。
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力量,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有望达80%。能源结构转型将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中国制造2025核心产业,国家对此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经过多年支持和发展,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龙头公司,如今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已具有绝对优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的占比也非常高,行业加速替代的趋势已经形成。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显著
但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进场布局也并非易事。新能源涉及细分领域多且产业链长,又由于是新兴成长行业,业绩波动难免较大,所以投资者不妨借助专业投资者优势,通过主题基金进行配置。建信新能源行业基金聚焦新能源行业。
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核电等不同新能源行业。在细分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该基金也将充分发挥主动投资优势,通过对不同板块成长阶段和政策周期差异的理解和把握,积极寻找优质龙头标的,力争获取超额投资收益。为给投资者带去更佳回报,该基金采取双基金经理制,由陶灿和田元泉共同管理。
1.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社会提供生活所需的电力。风力发电不仅环保,还能产生巨大的电能。因此,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国的新疆、内蒙古、山西等地都可以看到。所以,风电业务对于聪明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2.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指将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转化为热能,使水得到加热,以满足人们生活对热水的需求。因为太阳能是一种能源,清洁环保。
如今,太阳能已经成为人们能源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遍布各大家庭。可见其市场需求巨大。
3.汽车充电桩
由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极大地破坏了人们的生产环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开发了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市场,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因为它的动力来自电能,所以不会产生污染燃料,从而改善空气质量。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充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其市场需求巨大,所以车载充电桩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股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横店东磁(002056)、金风科技(002202)和宝新能源(000690)等。
本文核心内容:新能源行业整体融资情况、单笔融资情况、投融资轮次、投融资区域分布、融资产品、投资主体、新能源行业产业投资基金、全球新能源行业兼并重组代表性事件
1、新能源行业投融资热情持续高涨
根据IT桔子数据库,整体来看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金额及投资事件数量均呈波动递增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事件金额呈现直线上升,由2020年的722.17亿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1016.28亿元,同比增长40.73%投资事件数量由2020年的71件增长至2021年的142件,同比增长100%。2021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及投融资金额均达到历史峰值,行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截至2022年6月17日,中国新能源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共89件,已超过2020年全年
投融资事件数量总和累计投融资金额高达487.54亿元,达到近年来第三高点。
注:上述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6月17日,下同。
2、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仍处于早期阶段
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单笔投融资金额梯级分布较为明显,2020年7月18日,宁德时代定增募资,得到了由高瓴领头,本田、JPMorgan、国泰君安、UBS瑞银、太平洋保险和北信瑞丰基金认购的共计197亿元融资2021年6月10日,三峡新能源(三峡能源.600905)IPO上市,融资金额更是达到225亿元,行业单笔投融资事件金额也达到历史峰值。
反观2015-2019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整体投资金额较小,单笔事件投融资金额均未超过50亿元(2018年最高单笔投融资金额为50.0亿元)2015和2017两年更是未超过10亿元。
从投资轮次分析,目前新能源行业的融资轮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C轮后的融资寥寥无几。根据前文的分析,尽管自2020年起,新能源行业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水涨船高,但是结合轮次分析来看,主要由于当年新能源行业处于“风口”,普遍存在融资的早期创业公司融资上涨的情况,2021年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3、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
从新能源行业的企业融资区域来看,目前江苏省的融资企业最多,2015-2022年6月17日累计达到113起,其中2021年全年江苏省新能源行业累计融资事件达到17起,而2021年全年全国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总计136起,由此江苏省的新能源行业投融资活跃度可见一斑。
4、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集中于锂电池相关产品及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领域
2021-2022年6月17日,我国新能源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6月17日,下同其他燃料、能源电池包括风能、火能、动力电池等燃料及能源电池。
从2021-2022年融资企业的主营产品及业务分析,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热点一直为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以及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并且以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为主:2021年锂电池及相关产品投融资事件占比38.29%,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31.23%2022年1-6月锂电池及相关产品投融资事件占比29.33%,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17.20%。
5、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者以投资类企业为主
根据对新能源行业投资主体的总结,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以投资类为主,占比超50%代表性投资主体有中金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和高瓴创投等实业类的投资主体有中石化、比亚迪、小米集团、中国中车和宁德时代等等,占比21.40%。
6、新能源行业产业投资基金
目前新能源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比较多,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查询到相关产业基金共13家,分别为:白城市创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安鹏行远新能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北京)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宇曜新能源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燊泰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中船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怡珀新能源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容百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华迪新能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大丰新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无锡江南仁和新能源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管理规模分别以0-5亿元为主。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6月17日带*号的机构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
7、新能源企业横向收购扩大规模
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兼并重组事件较多,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目前兼并重组的类型主要为中游企业横向收购扩大规模。
8、新能源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