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煤炭还可入药治病
你知道吗,煤炭还可入药治病!
煤炭, 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光和热, 而且全身都是宝, 从数不清的渠道, 为人类造福。特别是它的药用价值尤其不可忽视。煤中的腐植酸, 就有止血消炎的功能, 对某些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利用从煤中提炼出来的许多成分可以制出一系列的药物。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摸索, 逐步掌握了煤炭的药性与药理, 或用煤直接治疗某些疾病, 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制成一些成药, 或在处方中加上煤来施治。
煤一直是以一味中药, 跻身于许多医药典籍上的。
就是解放后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上也将煤炭列入。
用煤治病, 古代经历了从偶然到必然的长期实践过程。
有文字可考的用煤治病的事例可追溯到唐代。
大文学家柳宗元在一封信中就讲到用煤治腹病的现象。他说:“吾见病腹人, 有啖土炭者, … …不得则大戚” 。此事见于《柳子厚答崔黯书》。这里的土炭是煤在古代的一个别名。柳宗元这里虽然不是专讲医药, 但却指出民间用煤治病的事实。这种土办法在个别地方依然沿用。在明代的类书《山堂肆考》中专门把此事列在“病人啖炭” 这一条目中。
到了宋代, 随着对煤炭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以煤入药臻于完善。宋代名医张锐《鸡峰普济方》中就记载了与煤有关的“补真丹” 一药。此药用于治疗血脏虚冷、崩中漏下等疾病。其药料配伍中就记有“禹余粮、乌金石各肆两” (见该书方卷第15)。乌金石即是煤炭。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的医学著作《儒门事亲》一书中讲到了“乌金散” 一药的制作与用途。其主要药物也是乌金石。而且特意说明“乌金石, 铁炭是也” (见该书卷12)。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铁炭是古代煤炭的另一称呼, 即可以用于冶铁的煤炭。
上述事实, 证明了煤炭的药用价值到宋代已被医学家所熟知。
对用煤治病论述最详者, 当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对煤炭具有深刻的了解, 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煤炭的各种名称、产地、外形、分类等都作了翔实的考证。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煤炭的特征、医药性能、主治病症等。他说煤的气味是“甘、辛、温” 、“有毒” , “主治:妇人血气痛及诸疮毒、金疮出血、小儿痰痫。” 书中列举了用煤治疗误吞金银、腹中积滞、月经不通、产后儿枕等疾患的处方。此外他还把历代医家用煤治病的各种处方一一开列, 使人一目了然。明清以来, 许多医书都有关于煤炭入药的记载与介绍。
今天, 随着应用医学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用煤炭治病的事例已经不多了。但是, 从煤中提炼出来的药用物质却广泛用于医药工业的许多领域。对此, 作为一个煤炭职工是应该引以为自豪的!
乌金,是古人对煤炭的雅称,一方面形容煤炭的色泽黧黑闪亮,像乌黑的金子一样;一方面赞誉煤炭内涵丰富,如金子一般珍贵。除了日常用于供暖供明外,煤炭还被广泛入药用于治疗各类疾病。
珍爱生命,慎用中医,祝好,不谢。
锅底灰是用柴草燃烧后在锅底生成的灰叫锅底灰,锅底灰的中药名称为“百草霜”。百草霜具有止血和消炎的功效,它不仅能治疗畜禽的某些疾病,也可以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木炭(charcoal)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灰分很低,热值约27.21~33.49兆焦/千克,此外还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与树种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炭化的最终温度。
煎药这里主要指汤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药物剂型。具有吸收好,疗效快,用途广等优点。
1. 煎药最好用沙锅,滤药用具应使用搪瓷,玻璃或铝制品。忌用铁制品,以免药材所含的鞣质与铁离子结合,使药液变为黑色而影响疗效。
2. 为了使药物中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最好在煎煮前先加水浸泡约半小时,使水浸透药物组织,有利于药效成分煎出。加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大小,分量轻重,药味多少适量掌握,一般浸过药五分至一寸。第一煎应多加水浸泡后,先用武火(大火)煎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并随时搅动以使药效成分尽量煎出。
3. 煎煮次数和时间: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一次(头煎)于沸后再煎20—30分钟,滤取药液(约150ml左右)药渣再加水,如即刻煎煮可用微温水,不要热药加凉水,也不准加沸水。以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药渣如果放凉再煎可放凉水;第二次(二煎)加水量应适当减少,煮沸后再煎15分钟—20分钟,滤取药液即可。
4. 药剂内凡注明“先煎”的药物,多是矿物,动物,贝壳或坚硬药物,这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采取先煎的办法,用武火加热至沸,煎10—15分钟后,再放入群药。“后下”后下药属于清热解表药,含有挥发性成分或组织疏松的药物,都不宜煎的时间过长,否则药效成分随之挥发而减低疗效。“后下”的药物在群药将要煎好,放入再煎5—10分钟即可。“布包煎”的药大多是含有粘性成分或粉末药物,以免糊锅底或有绒毛的药物容易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熔化”(烊化)药物则用煎好汤药溶解内服。“冲服”(分冲药)用煎好的汤药送服,或用温水冲服。
5. 服法:头煎,二煎共计约300ml左右,小儿酌减,混合后,如果没有大夫的特殊指定分两次温服。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次。
6. 外用药须按大夫要求使用,水量按使用情况而定。
7. 中药成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保管方法: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琥珀的功效和作用
(1).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同时,具有强大的辟邪化煞能量,佩戴琥珀饰物能辟邪和消除强大负面能量,对经常外出人们保平安的最佳饰物。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
(2).金黄色的琥珀可以招来财富。
(3).由于琥珀形成的原因与过程,被人们认为具有来自大地之母的安定力量,因此也有可调和男女、阴阳的功用,让人们在思考时有更敏锐的感受。
(4).戴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其他功用:
眉轮—可协助去除杂念,让人更清明无惑
喉轮—协助加强沟通能力,个性更开朗,更体贴他人,助人完成远大目标
心轮—让情感在理性的约束下,找到真正的心灵伴侣。
琥珀的药用价值
有关琥珀药用的首次记载要追述到远古时代。当时药的主要成份来源于天然矿物质:如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瑞典保存的“Nicolaus Copernicus”原配方注明了有22种成分,其中就包括琥珀。阿尔波特大帝(1193年~1280年,多米尼加人,哲学家),将琥珀在六种最有疗效的药品中排名第一。
中世纪瘟疫流行时,人们用燃烧琥珀放出的烟熏作为一种防治方法。根据“Mattaus Praetorius”的记载,“没有一个来自GDANSK,KLAIPEDA,KONIGSBERG或LIEPAJA的琥珀从业人死于瘟疫”。时至今日,琥珀仍在香熏疗法中被使用。多个世纪以来,琥珀被认为是一种杀毒的介质,因些人们将琥珀制成婴儿奶嘴、勺子、烟嘴和烟枪等器皿。人们还发现了在17世纪,琥珀制成的茶叶罐。
俄罗斯人将琥珀酸当作一种重要的抗酒精品药品,减少人们对酒精的迷恋。
关于琥珀药用最早的记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医学只使用能从自然中获得的成分:植物、动物和矿物质。
由于琥珀本身带有电磁性的特征,人们对它十分感兴趣。
关于琥珀医学的发源,学者们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在古埃及,另一些认为是古希腊的医师。从法老王木乃伊皮下找到的琥珀块证明古埃及人就懂得使用琥珀作为防止细菌侵袭法老王遗体的一种药剂。而最早关于琥珀药用性质的文字记载是出自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7)的著作。古希腊的凯里斯特雷塔斯陈述道:“紧紧围绕脖子戴上一串用细皮带或是绳子穿起的琥珀珠链,在一些严重头疼、咽喉炎和脖子疼的病例中起到了缓解病痛的功效。而佩戴琥珀手链对风湿病和关节炎病人有益,还可以减轻疲倦和劳累。用相当大的一个琥珀块在身体上进行摩擦可以得到类似的治疗效果。”
在中世纪,欧洲的医师将琥珀开在药方中用于治疗溃疡、偏头痛、失眠、食物中毒、黄疸病、不孕症、疟疾、气喘、痨病、肿瘤和其他疾病。在沙皇时期的俄国,人们认为佩戴琥珀制成的项链可以让病痛远离自己和孩子们,而孕妇佩戴琥珀项链可安胎,有助于顺利生产。在德国,小孩子在脖子上戴着琥珀项链为了能让他们没有疼痛地长出坚固的健康的牙齿。而在19世纪的药书中,我们几乎能找到关于琥珀治疗各种疾病的记载。
以琥珀为主原料的香油、香膏,还有将琥珀放入酒精泡出的浸剂可以用来外敷。各种以琥珀作为主要成分的调和物还被广泛用于治疗甲亢、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病、高血压、膀胱和肠胃疾病以及血循环系统中的一些疾病。
人们相信药品中琥珀酸的含量越多越好。在瑞典保存着由尼古拉.哥白尼研制出的一个含有22种成分的独创配方,其中就包含琥珀。
中药熬制一般用砂锅、炉火(煤球)比较好,先泡水30分钟,急火开锅,慢火熬制,一般从开锅后算起40分钟为好。
中药煎煮的器具:首选是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注意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煎药的炉子没有要求,但是要注意煎煮的火候及时间。煎一般的药宜先武火后文火,也就是未煮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若是解表药及其他芳香药,一般用武火快速煮沸,再用文火煮10-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若是矿物药、骨角药、贝壳药、甲壳药及补益药,一般应用文火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