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欣慰的鸡翅
长情的裙子
2023-01-01 21:42:57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最佳答案
繁荣的猫咪
内向的冥王星
2025-09-12 18:47:54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时期的重构历程。为何传统工业区会衰落?以下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以煤炭工业为主,钢铁工业为主,五大传统工业部门高度集中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在这种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个工业部门生产下降,将引发该地区生产的衰落。(2)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渐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的市场需求量直接下降,这也是造成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炼钢耗煤量的下降是第二个原因。(3)世界钢铁过剩。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下降的综合结果,即世界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源。钢铁业日益集中在西部;一些钢铁公司甚至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3)加强交通建设。鲁尔区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实际在煤田发展。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优良。离铁矿区较近,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铁矿区较近。鲁尔区的铁矿资源贫乏,但离欧洲中部交通的十字路口很近。卢伊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汇成一体,还可以通航,直通海洋。广阔的市场。德国和西欧发达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最新回答
合适的凉面
无限的啤酒
2025-09-12 18:47:54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一下。小编告诉你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石油和天然气的普及,逐渐降低了煤炭的能源地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需求量下降,这是导致煤炭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炼钢耗煤量的下降是次要原因。(3)世界钢铁过剩。钢铁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是世界钢铁过剩的综合结果。(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开始实施全面改造,整体规划主要从五方面展开:(1)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对煤炭、钢铁工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三产业。(2)调整产业布局。为了就近从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钢铁业向西部集中;部分钢铁公司甚至将高炉建在荷兰海岸。(3)加强交通建设。鲁尔区有密集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莱茵河的水运也很便利。(4)发展科技。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5)美化环境。通过控制工业污染和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变了重工业区污染严重的局面,变身环境优美的区域。

活泼的汽车
懵懂的红牛
2025-09-12 18:47:54
因素有很多:1、欧债、美债危机对国外经济影响,进而导致国内出口市场的损失;2、也是由于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煤炭需求减少,价格回落较大,和国内煤炭形成严重倒挂;进口煤在国内沿海城市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仅2012年上边年进口煤达到1.6亿吨。3、国内经济增速趋缓,年初煤企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较高,国内煤炭市场资源相对过剩。这些都是造成目前煤炭行业现状的一些主要因素。

优美的灰狼
美丽的冬瓜
2025-09-12 18:47:54
1、电力对煤炭需求疲软,目前水力发电占提升,用煤量下降。

2、下游用煤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煤炭库存积压严重,在煤矿、港口、电厂等存储地的积压库存创历史新高。

3、国际煤价持续下跌,国内煤价远高于进口煤价,所以在目前中国已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对国内煤企造成冲击。

大气的蜜粉
生动的冬瓜
2025-09-12 18:47:54

人类对煤炭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古中国、希腊、古罗马等地都有使用煤炭的记录。距今大约2000多年前,古希腊开始开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国早在6800~7200年以前,煤炭就被发现和利用作为燃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此时对煤炭的认识尚处于早期,柴草是当时最主要的能源。

直到17世纪后,随着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木柴作为燃料越来越满足不了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炭真正得到广泛利用,取代木柴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

18世纪开始,煤炭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工业和运输能源。早期工业化国家发达的煤炭产业,为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大量能源,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蒸汽机的推广,冶金工业的勃兴及交通运输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因此,各国几乎都在产业革命的同时,迅速兴起近代煤炭工业。18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对炼铁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炼焦炉应运而生。

随着钢铁工业的兴盛,西方工业国家,尤其是英国,迎来了“煤钢时代”。此时英国的主要煤矿产区大都经历了一个钢铁行业耗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的时段,但是其峰值大多出现在1870年之前。

伴随着能源消耗和产业转型,煤炭产业在20世纪初迎来了繁荣时期。二战前,煤炭生产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合占世界总产量的3/4。1913年,世界煤炭产量13.20亿t,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比1860年增加7倍,从而进入了能源“煤炭时代”。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大批煤矿被关闭,众多矿工被解雇,这又引发了不断的煤矿工人罢工。与此同时石油的大量开发,又夺走了许多煤炭市场,迫使煤炭产量出现了下降和徘徊局面。20世纪30年代,煤炭产业进入了最暗淡、最困难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复兴,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中期,美国煤炭产量迅速回升,支持了美国的战争和战后欧洲的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煤化工也取得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1950年,世界煤炭产量比1913年增长39.8%,达18.18亿t,占世界能源消费的62.3%。

20世纪50年代开始,煤炭在工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式微,煤钢时代的几个传统大国在二战后也都不复当年之辉煌。新兴的美国和石油一起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天然气与核能也在总的能源利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其间煤炭产业发展缓慢。1951~1974年,是煤炭生产的萧条时期,20多年间煤炭产量只增加12.2%。一些传统煤炭生产国弃煤开油,西方国家的煤炭工业一度衰落。由于大量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除炼焦工业随钢铁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外,工业上大规模由煤制取气体燃料的生产暂时中止,不少工业化国家用天然气代替了民用煤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飞速发展,致使以煤为基础的乙炔化学工业的地位大大降低。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使煤炭工业重现生机,产量加速增长,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1980年煤炭产量达37.89亿t,比1970年增长29.3%1989年世界煤炭产量达48.8亿t,比1976年增加50%1990年世界煤产量达47.167亿t,为历史最高水平,比1980年增长59.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煤炭生产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由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增长变为负增长,1996年产量为46.3亿t,比1990年下降1.8%。主要原因是:前苏联经济严重滑坡,煤产量陡降,从1990年的7.03亿t降至1996的4.192亿t,下降40.5%西欧国家逐步取消煤炭生产补贴,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英国从1990年的0.944亿t降至1996年的0.505亿t,下降46.5%,德国从3.975亿t降至2.351亿t,下降45.8%全球环境浪潮的冲击,使发达国家煤炭需求减少,OECD国家煤炭总需求量从1990年的13.552亿t煤当量减至1996年的13.35亿t煤当量,减少1.5%世界第1和第3产煤国中国和印度煤产量增长速度趋缓。此外,曾是世界主要产煤国的法国和日本,煤炭工业即将消失,1996年产量已分别降到990万t和650万t。

进入21世纪,纵观当今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的煤炭工业,煤炭企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集团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除中国外,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前4家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在40%以上(美国45.8%、南非62%、澳大利亚64%),单井平均生产规模200万t左右(德国280万t、波兰200万t、英国180万t)。

EIA近期发布的一篇报道称: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2010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几乎占了世界煤炭产量的50%,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产国美国煤炭产量的3倍之多,差不多是继中国之后十大煤炭生产国的产量之和。世界排名前五的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煤炭生产占了全球煤炭总产量的75%,总产量增长占到了98%而世界其他国家煤炭增长仅占7%。2000~2010年间,全球煤炭产量上涨了66%,年产量一度超过80亿t。

深情的海燕
快乐的母鸡
2025-09-12 18:47:54
清光绪六年(1880)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戴华藻由民间集股二万余两,开采峄县煤矿。当时为官督商办,初用土法开采,嗣后增加股金,陆续购置机械设备。 1895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因事关地方权益通饬禁止开采,遂即停歇。 1899年山东盐运使张连芬又借助外资继续开办,加入德股。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裕禄会同督办直隶矿务张翼奏派张连芬总办新矿,并奏明为德华中兴煤矿有限公司 1908年因曹州教案,由华股集资80万两,赎回德股,定名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自此为完全华资自营之煤矿。 至宣统二年(1910),南大井及台枣铁路完成,又招足资本 300万两。 1915年矿井被淹,复在武汉招新股 100万元。当时日产烟煤1200吨。 1920年北大井建成 1922年改定资本额1000万元。继受军阀内战影响,被迫于1928年8月停工后向沪银行借款500万元, 1929年 1月复工,产量逐渐恢复,年获巨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3月矿区沦陷,该矿由日本侵略军管理, 1939年3月,由日三井矿山公司协助经营。 1943年2月,解除军管改为敌伪合办之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清理该矿资产,改为公私合营。 经过近50年的开采之后,因煤炭资源枯竭,于1999年6月经国家批准,关井破产,改组为枣庄新中兴公司。

然后煤炭就采个差不多了,逐渐衰落成现在这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