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一般开个钓鱼场要多少钱

现实的月光
内向的狗
2023-01-01 21:17:53

一般开个钓鱼场要多少钱?能赚钱吗?

最佳答案
搞怪的金鱼
大方的巨人
2025-09-12 12:55:46

30万以上。

如果你有现成的水域,那就投入不了几个钱。如果没有适合的水域得去现租赁或者开挖的话,成本就不好计算了。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土地的价格、人工的费用等方卖弄原因。至于是否盈利,那也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钓鱼人的多少、周围的钓场多少、交通是否便利、等原因)和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同一种生意会有很多人成功,也会有很多人失败。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适应市场的经营。

近几年开黑坑的越来越多,而且开黑坑的老板大多都是发烧级钓鱼爱好者。但是,现在的黑坑大多数是惨淡经营,很难赚钱。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小编认为都是经营不善造成的。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聊一聊黑坑怎么才能盈利最大化,才能赚钱:

一、提高服务意识。

首先要承认黑坑属于服务性质的行业,不是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挣的是辛苦钱,如果利润商的话,黑坑现在就不会这么频繁地换老板了。

既然是服务行业,那么要把服务放到第一位,服务工作搞好了,钓鱼人愿意去你那里消费,老板理所当然地也就赚到钱了;为此,这跟老板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能留住老顾客,开拓新顾客,靠的是诚信经营,这样才能顾客盈门。现在爱好钓鱼的人很多,不愁没有客源,但是,为什么要去你那里钓鱼消费,却是每个黑坑老板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才是黑坑竞争的核心。

二、搞好成本核算。

黑坑是鱼类消费的中间环节,否能盈利,跟鱼价高低关系不大。黑坑的成本除了鱼价,还有人工费、水电费,鱼池维护费等。所以,增收节支精细化经营很重要,在放鱼时也要精打细算。这里给出一个放鱼公式:

放鱼量=[钓位数×(80÷100)×收费额]÷进鱼价

公式说明:我们把钓位数作为定量,把进鱼价、收费作为变量,钓位就坐率按80%计算(钓位以80%坐满为当天能收回成本为基数)。比如:一个坑有100个钓位,80%是80个,放鱼日你打算收钓费每人100元的话,如果当天鱼价是6元,那么当天能收8000元,除以鱼价,应该是1333斤鱼。如果当天来了80人,老板当天回本,超过80人就有赚头,第二天及以后都是白赚的。如果当天没来这么多人,那老板要想办法提高人气,或从第二天收益去弥补。当然,老板为了促销、宣传、回馈客户,多放一些鱼也是极好的,无可厚非。总之,要学会成本核算,要赚钱,不能赔钱赚吆喝。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盈利的重要因素是人数,包括以后偷驴日,所以,如何造势引人最重要,老板千万不要用撒药、撒石灰等“使手段”的方式控制出鱼,否则,可以断定不仅赚不到钱,甚至关门都是迟早的事。

三、强化经营意识。

要弄清楚黑坑是服务业性质,而不是商业性质,黑坑经营的是服务而不是商品,鱼也只是供人们娱乐的工具,而不是用来销售的商品。所以,黑坑老板只要把鱼放进坑里,鱼就不再是老板的了,只有钓剩下的鱼才是老板的。而剩下的鱼老板不是去卖,而是用这些鱼招徕更多的钓鱼人。

要知道,放鱼开钓当天是钓鱼人与钓鱼人之间的竞争,不是跟老板的竞争,这是黑坑经营的规则;放鱼当天钓友有10%—20%的人上岸是正常的,有钓得多的就有钓得少的,黑坑是公平竞技,不要让钓得少的钓友怀疑是老板有问题。对于经常空军的钓友要注意培养情感或给一些优惠才行,他们才是你老板的忠实顾客。

放鱼日正常出鱼率应该在60%—70%,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或水的原因或鱼的原因影响了出鱼量,老板要对钓友作出适当的补偿,别小看这点小事,对你鱼塘的人气影响决不是小事,钓友会加倍的奉还给你。

而有些老板却是利用一切不正当手段控制出鱼,这是黑坑经营中的大忌。如果老板想清楚了利润的来源,就不会这么做了。如果你的鱼池当天出鱼率在90%,你就不用怕没人来偷驴,下次放鱼时你的坑不爆满还会有人信吗。

任何时候都别把顾客当成傻子,要有任何人都比自己聪明的想法。比如你说放了多少鱼,如果数量不实,其实每个钓友都能看得出来,说出来的是给你提个醒,不说的就拿脚给你投票了,你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人越来越少。你放再多的鱼有用吗,留着自己吃还是自己卖,你又不是鱼贩子。

四、做到诚信公平。

诚信、公平、公正是每个钓友的人心所向。为此,规矩定了就必须坚决执行,否则,就是对守规矩人的不公,如果容忍或放纵几个不守规矩的人(包括亲友),那就会走掉一大批守规矩的人,这才是你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真正有消费能力的忠诚钓友反而是最守规矩的那些人。

有的黑坑出于情面或既得利益,好钓位始终让那"几个人"占着,或在放鱼后偷偷让亲友试钓或提前打窝,以减少存鱼量或让其它钓友少钓上鱼,这就象卖卤猪蹄的商家把猪蹄煮熟后先让亲友咬几口,剩下的再放回去卖给客户一个道理

最新回答
不安的白昼
清秀的山水
2025-09-12 12:55:46

三个。长安新能源公司与沅江市政府新能源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沅江市政府办公楼隆重举行,此次签约的共有三个项目,总装机560MW,分别是南大膳镇27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黄茅洲镇金南村和金华垸村渔场170MW智能渔光互补光伏发项目和南大膳镇西福垸村南洲渔场、南大渔村南湖渔场120MW光伏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是长安新能源公司集中签约体量最大的区域项目。

缥缈的薯片
含糊的棒球
2025-09-12 12:55:46
01、农村垃圾处理厂

如果想要在农村开一个加工厂,那我觉得搞一个垃圾处理厂还是挺明智的,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业项目。无论是身处在农村还是身处在城乡结合部,做这个肯定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现在的农村其实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中转站,如果考虑做这一个项目,那我们只要去购买一些分拣垃圾的设备就行了,然后需要到当地的政府去申请,在申请成功了之后,政府还会给予相应的补贴,由于分拣的垃圾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所以这个项目带来的经济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02、豆制品加工厂

如果在农村办产,那肯定是得围绕农业资源来搞,所以选择一个豆制品的加工厂,同样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个项目的特点就是投资比较少,风险比较小,而且见效还特别的快。比如说我们可以投资做一个加工厂,专门生产油皮、还有豆腐皮以及各种粉条等食品,这一类的食品需求量比较的大,而且销售也是非常的好。

03、大理石加工厂

其实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要把房子装修的很漂亮,在装修的时候大理石已经成为了主力材料了。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大老远的跑去县城里面买材料,所以如果在农村办一个大理石加工厂,其实还是挺不错的,这样既给村民提供了方便,同时自己还能挣钱,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04、农副品加工厂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农村创业的项目,当然具体加工什么农副产品,得看你们当地盛产什么样的农产品。你比如说如果你们当地的农村盛产一些水果,那我们就可以开一个加工水果饮料,水果罐头,果汁之类的食品加工厂。

神勇的大船
淡淡的咖啡
2025-09-12 12:55:46

一、

在四川,如果说有一个姓氏可以纵横百年,那必然是刘。

从民国时期的刘文辉、刘文彩,到改革开放之后鼎足而立的刘氏富豪: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兄弟、通威集团的刘汉元以及曾经的汉龙系刘汉。

在西南川野上,刘姓走在最前面却也藏在最深处。

正如胡润所言,自己最尊敬的中国商人是刘永行。第一是因为稳定,能够连续10年登上百富榜的,只有三个家族,刘永行、刘永好家族是其中一个;第二是因为坦率,只有刘永行敢说自己的第一桶金是怎么赚来的。

在35年的沉浮飘摇中,刘永好家族用1000元搏到了近1000亿的资产,建立起一个笼罩饲料、畜牧和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帝国,基业长青。

而用了38年时间的刘汉元,从鱼饲料起步,到布局新能源,旗下的通威集团市值已经迈过了1000亿元的门槛。

当然,还有深藏水底,自夸“从不失手,从来都是赢家”的刘汉,深耕西南已经多年。

四川顶级富豪的通天塔,在这里崛起,也在这里落幕。

二、

1978年,已经罹患肺癌的老革命刘大墉在嗅到一丝风向之后,将四个儿子喊到床前,叮嘱道:“时代变好了,机会难得,你们要珍惜,要好好把握。”

听到父亲的嘱咐,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虽然很动心,但都有着不错工作的他们对辞职下海这件事连想都不敢想。

也是在这一年,14岁的刘汉元刚考上眉山一所水产学校,为的也是“三年后得到一个铁饭碗,解决户口和房子”。

而小他一岁的刘汉还在老家广汉读书,因为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的刘汉脑子里想的只有怎么多赚点钱帮母亲补贴家用,滔滔大势对他来说还很遥远。

不过,刘永行兄弟的命门很快被家里的一顿红烧肉翻转。

1981年,为了能让自己四岁的儿子吃上一顿红烧肉,学过维修技术的刘永行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家附近摆地摊帮人维修电器。

春节过后,刘永行数了数手里的钱,吓了一跳,短短几天居然赚了300多元,几乎抵得上自己一年的工资。

这事让四兄弟感慨万千,彻底醒悟:时代真的变了!

一商量:既然修理无线电这么挣钱,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办一家电子工厂呢!

在一顿操作下,学计算机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和擅长修理家电的刘永行很快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音响,取名“新意音响”。

不过,就当18岁的刘永好志得意满地拿着音响找到当地公社提出开一家电子厂时,很快就被对方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理由泼上了一盆冷水,打发了回来。

三、

就在要打退堂鼓的时候,远在浙江的鲁冠球将自家价值2万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厂子创业的消息传到了刘氏兄弟的耳朵里。

1982年春天,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兄弟四人做出了一个决定:集体辞去公职干个体,开办养殖业。

本想着靠信用社贷款起步的四人在接连碰灰之后,只得通过变卖自行车、手表东拼西凑来1000元作为初始资金。

办养殖业是大哥刘永言的主意,从养鸡和养鹌鹑开始,四个人就这样成立了新津县育新良种场,开始携手狂奔。

也是在这一年,分配到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不久的刘汉元,对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资和编制开始厌倦。在一次下乡安全检查中,刘汉元在招待所吃到了“这辈子最为鲜美的清炖草鱼”。

接待人员告诉他:“水库是活水,而且水深,所以鱼没有土腥味。”

18岁的刘汉元动起了心思:四川人都爱吃鱼,怎么才能吃到这种有鲜味的水库鱼呢?

不过,水库鱼生长速度不如塘鱼,而且散养不易形成规模,刘汉元碰到了难题。

就在他摸着脑袋想破头的时候,走向大道的刘永行兄弟通过计算机调配饲料和育种选样技术,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生态循环养殖法,家禽质量不仅大幅提升,而且饲养成本降低了不少。

1983年底,四人一盘点,良种场孵了5万只鸡,1万只鹌鹑,还带出了11个专业户,一年时间便破了万元户的门槛。

而此时,刚刚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刘汉,不得不到广汉化肥厂当焊工,但耐不住寂寞的他没多久就辞职自己创业去了。

四、

三年之后,刘永行兄弟决定给养殖场换个更响亮的名字“希望”。

不过,危机却悄然来临。在将鹌鹑技术教给新津县当地农户后,当地养殖大户们联合成立起养殖合作社,不管是孵化率、产蛋率,还是饲料转换率都和“希望”不相上下。

眼看着要血拼,刘氏兄弟头上一片阴霾。

但恰巧此时一家名为“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正大综艺”节目赞助方)进驻中国,靠着增肥技术占据了中国猪饲料的半壁江山。但“正大牌”猪饲料不仅价格贵,而且非常抢手,一料难求。

看到机会的刘氏兄弟决定转型,1987年,四人投资了400万元建立起“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并找到一批国内外专家进行研制开发。

为了彻底投身到新事业中,刘永行兄弟不留后路,忍痛将养殖场的十万只鹌鹑全部宰杀。

1989年,经过两年的研发,“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正式推出市场。

此时,刘氏兄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和已经享誉全国的“正大”竞争?

五、

就在刘永好们转型的同时,为水库鱼头疼的刘汉元想出了办法。

在翻阅杂志时,刘汉元发现德国已经有网箱养鱼的成熟技术,很适合在水库这样的水域进行规模化养殖。这样养出来的鱼不仅没有土腥气,而且速度比自然状态下还快。

靠着自己攒下的200元和家里卖掉的两头猪,刘汉元也踏上了创业之路。

1984年,20岁的刘汉元将自己研制出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投入实践,短短半年就赚回了2000多元的现金。

小赚一笔的刘汉元没有藏着掖着,将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当地村民,并免费向全国农民推广。

被周围人笑“脑袋傻”的刘汉元心里明白:网箱养鱼根本没啥核心优势,自己没法垄断。倒不如扩大养鱼群体,自己去做鱼饲料,毕竟这不是普通人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会养鱼的刘汉元更会“钓鱼”。

决心要干的刘汉元通过单位里的老师傅,找到专业养殖户请教,两年之后,终于研制出鱼饲料的他在老家永寿镇建起了一个鱼饲料厂(通威饲料前身)。

1988年,凭借着质量和眼光,刘汉元的通威饲料一炮而红,赚得盆满钵满。

也是在这一年,23岁的刘汉在连续倒卖木材和成品油之后,通过园林局的关系,在康定森林拉回了一批圆木,转手一卖便拿到了翻倍的利润。

六、

为了和“正大”竞争,靠卖鹌鹑蛋习得一身张贴小广告经验的刘永好在“希望”牌饲料面世之后,就立马带着小广告下了乡。

刘永好对广告宣传似乎是无师自通,他找人将自己想好的“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通过小广告的方式贴遍了成都地区几乎每家每户的猪圈。

在农村的土墙上,用白漆醒目地刷上“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的大字,靠着精准的广告投放,物美价廉的“希望牌”饲料迅速成为“正大”的劲敌。

接下来,“希望”和“正大”开始了一场价格拉锯战。先是“希望”比“正大”每吨便宜了60元钱,接着财大气粗的“正大”咬着牙一跺脚直降100元,最后毫无压力的“希望”干脆降价120元。

最终,“希望牌”饲料销量同比增长三倍,开始坐稳全国猪饲料的第一把交椅,而落寞的“正大”则宣布退出成都市场。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刘永好兄弟以6亿人民币的身家排在首位,跃升首富。

一年之后,刘氏兄弟正式出川,收购了30多家经营不善的国有饲料企业。不过就在轰轰烈烈之时,四兄弟突然被曝出和平分手的消息。

伴随着“饲料热”的风潮,刘永好四兄弟敏锐地发现,利润率已经被压得极低。

于是,四兄弟经过商议进行了一次家族重大产权归属:全国27家分公司一分为二,刘永好执掌西南,刘永行坐镇东北。

同时,大哥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专注于高 科技 领域的电子科研。

二哥刘永行拿着分到的20亿投身重化工业,建立东方希望公司,在电解铝行业扎根。

三哥刘永美则成立华西希望公司,继续饲料业的老本行。

四弟刘永好则组建了新希望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开始向饲料产业的上下游拓展。

在中国商业家族中,刘氏兄弟算得上少有的“和平分手”。

也是在这一时期,刚刚30岁的刘汉元将成立不久的四川通威集团总部迁到成都。

为了招揽人才,刘汉元掏下十万元在《四川日报》几个主流大报上持续两周刊登招聘启事,迅速组建起一支百人研发团队,并快速解决掉成鱼“脂肪多,内脏比例大”等世界性难题,将养殖户的成本大大降低。

此时的通威集团,在势头上已经不逊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

七、

刘汉也不甘寂寞。

在“高人”的指点下,走上台面的刘汉开始在蜚声内外的成都红庙子市场炒期货。

很多人不知道,位于成都中心的红庙子虽然只有200多米,但作为著名的股票原始交易市场,鼎盛时期这条小街上摆满了办公桌,码着成堆成堆的人民币。

此时的刘汉,每天早上七点钟搭乘一部24座的马自达班车去市场,晚上再搭车回家。

但一年之后,班车师傅就再也见不到刘汉的身影了,因为刘汉发财了。

不过,此时的刘汉也不消停。因为炒期货的原因,刘汉得罪了一个叫袁宝璟的东北大佬,惹上了杀身之祸。

1997年2月1日晚,受袁宝璟指使的枪手李海洋在刘汉常去的一家酒店埋伏,等刘汉出来后,近距离打了两枪。

不知道是枪手不专业,还是刘汉命大,他最终安然无恙。

六年之后,袁宝璟因涉及另一桩命案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这是后话。

或许是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死里逃生的刘汉一个月后就在绵阳注册成立了汉龙集团,不过法人叫蒲万昌,他隐居幕后。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汉龙系”,其经营范围五花八门,从化工产品、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到农副产品、餐椅 娱乐 、运输业等,涵盖几乎所有营生。

不到十年时间,汉龙集团就已经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知名的的投资集团,幕后老板刘汉的故事被当做传奇演绎出许多版本。

这期间,刘汉元也在攻城拔寨。乘着通威饲料热销之际,接连在昆明、安岳、西昌等十多个城市开设了子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因为通威鱼饲料的畅销,业内开玩笑说“国内每三条鱼中有一条就食用通威饲料。”

2006年,上市才两年的通威集团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市值也近100亿的大关。

在胡润百富榜上,除了稳定不变的刘永好兄弟家族,41岁刘汉和42岁的刘汉元也持续在列。

三位刘姓商人和家族成为了四川顶级富豪的代表人物。

八、

分家之后,四弟刘永好迅速成为家族的门面。

其实早在1993年,有想法也善沟通的刘永好就已经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那一年全国政协会议上,42岁的刘永好代表全国私营企业家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当他那篇著名的《私营企业有希望》刚念出双关标题时,台下听众便会心一笑,随即鼓掌欢呼。

这次会议后,刘永好先后担任工商联副主席、政协经委会副主任,在他的促动下,“非公经济36条”等助力民营经济的文件相继出台。

1998年,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六和集团在深交所上市,借着资本,刘永好开始向金融和地产进军。

新希望迅速成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并且拿到了稀缺的传统金融牌照,在商业保险领域布局。

新千年之后,价值千亿的“新希望号”在西南的土地上已经睥睨群雄。

不过,另外两位刘姓富豪也都没闲着。

2002年,38岁刘汉元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期间,认识了新能源前辈王传福,开始向能源行业进军。

四年之后,刘汉元成立了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雄心勃勃地宣布要投入260亿,打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

同年,刘汉的汉龙集团相继签下四川境内的几个风景区 旅游 开发权,并将触角延伸到高速公路领域,迅速拿下了造价42亿元的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修建项目,成为四川首家参与建造高速公路的民营企业。

接着,开挂的汉龙集团又是收购期货、酒业公司,又是在电力、新能源、环保等项目上频频出手,似乎就没有刘汉不能做的领域。

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四川人的刘汉个人捐出5000万,而他所捐建的“刘汉希望小学”在汶川地震中安然无恙,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称赞。

不过,这是刘汉仅有的荣光时刻,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九、

2008年后,刘汉忽然把转到了境外,开始发力海外矿业开发。

不到三年的时间,从非洲铀矿,到澳洲钼矿,再到喀麦隆铁矿,刘汉一路买买买。

而在这些大手笔收购的背后,更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大行充当融资后盾,还有不少大型矿业集团主动“背书”。

不过,就在刘汉高歌猛进的时候,关于刘汉涉黑、杀人以及包养女明星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2015年2月9日,刘汉因为涉嫌犯组织、领导、参加黑 社会 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被判处并执行死刑。

这一年,他刚好50岁。

也是在同一年,因为行业不景气熬了许久的刘汉元终于挺了过来。51岁的他重新启动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改项目,并在年底宣布多晶硅年产能突破7万吨。

不久,刘汉元又在包头投资建设了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一举将多晶硅年产能提高到12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有意思是,就当所有人以为刘汉元会沿着光伏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时候,他却对外宣布自己又折回老本行“养鱼”:“通威集团要农牧和新能源两手抓,一个都不能少”。

还是在这一年,刘永好在四川互联网大会上继续以一个双关标题《互联网时代的新希望》做了演讲, 64岁的他已经把“新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作为新希望六和集团的新董事长,女儿刘畅已经接班两年。

为了给更多年轻人搭建新的平台,刘永好创立了“草根知本”,作为一个培养事业合伙人的平台,迄今已经给新希望找来了五百多合伙人。

刘永好告诉这帮年轻人:“三十年再造一个新希望”。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

回溯这几位刘姓富豪一路走过的道路,在激荡澎湃的大变革中,他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但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路。

在资本还无法横推一切的时代,获取财富的途径不同,最后的结局自然也不同。

都是起于草莽,但在时局大潮中有人向左,有人向右;有人能坚守住初心,有人却忘记了底线。

这是江湖,更是人性。

关注@风声岛 聆听呼啸而至的风声,理解 历史 进程中的风声,紧随时代变局中的风声,于无声处听风声。这里有三局:政局、商局、时局,让你拨开迷雾看现实,先人一步占领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