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煤炭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吗

缥缈的糖豆
发嗲的大象
2023-01-01 20:32:48

煤炭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吗?

最佳答案
简单的指甲油
现代的御姐
2025-09-11 18:13:46

报告显示,煤炭产业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政策底”和“市场底”相继形成,在2016年年中迎来向好拐点,并呈现持续向好势头。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而非内生动力转换成功所致。2017年下半年虽然仍旧稳中有进,但进度已趋缓。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动力和韧性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上一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煤炭产业实现利润连续两年大幅增长,表明全行业脱困步伐加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我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2017—2018)》显示,煤炭产业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政策底”和“市场底”相继形成,在2016年年中迎来向好拐点,并呈现持续向好势头。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运行已经告别“隆冬”,渐入“初春”,但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煤炭产业应在不断完善现行体制机制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动力模式,从根本上增强煤炭产业韧性,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最新回答
鲤鱼发带
单薄的热狗
2025-09-11 18:13:46

煤价连创新高 煤炭业飘红难掩数万亿债务隐忧

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盈利水平已达到近五年最高。9月,煤市在淡季的再度“疯狂”,让业内人士对下半年业绩超预期信心满满。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煤炭企业债务压力依然不小。

为了改善负债率,多家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计划接连落地,规模超千亿元,但资金到位率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业内人士认为,债转股对于煤炭企业短期流动性调节能力比较强,但5至7年后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偿还压力。

改观 煤炭业盈利水平五年最好

近期煤市在淡季再度疯狂。“现在有钱也不一定能拿到货。”某电厂燃料采购部的张海最近很忙,四处找煤。

9月20日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最新一期(2017年9月13日至9月1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6元/吨,连续第三期上行,累计上行7元/吨。另据易煤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当日北方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已经达到720元/吨至730元/吨,创下今年新高。

事实上,这已是今年以来煤价第二波大涨。《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改善,煤炭行业下游需求有所增加,而供给侧方面,全国煤炭去产能持续推进,再加上进口受限、安全检查等因素,3月开始部分地区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持续维持高位,均价为590.29元/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2.59%,而炼焦煤价格和无烟煤价格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30.88%。

受此利好推动,上半年煤炭业获五年最好盈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53.4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利润总额1474.7亿元,同比增长1968.3%。而27家上市煤企中,仅有安源煤业一家亏损,但是同比大幅减亏92.11%,另外26家中最高同比暴增近62倍。

中泰证券分析认为,下半年动力煤均价预计超过上半年,将提振动力煤企业业绩。煤-焦-钢产业链上,由于盈利丰厚的钢厂开工率维持高位,对“双焦”需求旺盛,而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的焦炭库存较低,价格也有继续上涨动力,三季度相关公司业绩将实现环比提升。

一位煤炭行业分析师表示,从行业周期来看,2016年开始的煤炭牛市行情并不仅是对此前四年大幅下跌的修复性反弹,而是新周期的开始,未来两年内,预计煤炭价格的波动中枢将逐步提升,但在政府推动能源领域纵向合作与整合的背景下,煤价波幅将收窄。

隐忧 “负重前行”偿债压力仍存

尽管当前企业账面利润得到改善,但在负债率高企、融资成本上升、银根收紧的背景下,资金周转仍然捉襟见肘。中债资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已披露财务报表的50家发债煤企样本企业全部债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5.94%,增速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末,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4.1%,尽管较2016年末的74.81%略有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各个区域企业负债状况也有所差异。中债资信报告称,2017年上半年,华东、陕西、内蒙古、山西、西北地区样本企业上半年盈利表现显著改善华东、陕西、内蒙古、西北地区的平均债务负担小于行业平均水平,山西债务负担虽有小幅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山西为例,最新公布的山西省属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山西七大煤企平均资产负债率82.88%,较一季度下降0.25个百分点,但负债总额增加近百亿元。山西七大煤企利润总额较一季度增加14多亿元,但合计净利润仍为亏损,且较一季度增亏4亿多元。

山西一家大型煤企财务负责人表示,去年关闭退出的5座煤矿,涉及负债60多亿元,资产只有50多亿元,落后产能出清了,债务还在账面上产生利息。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发行企业债的成本也在提高,几乎与银行利率齐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也坦言,经历了4年多的经济下行和苦难时期后,2016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开始出现了企稳向好发展态势。但困难的时间长、企稳回升的时间短,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税费,采掘工程欠账、设备更新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负债率高、还贷与倒贷压力大虽然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数企业依然困难,企业经营与矿区稳定压力依然存在。

上述煤炭行业分析师坦言,大型煤炭企业的偿债现金流相对稳定,而部分中小型煤炭企业和经销商则面临一定的融资难问题。他还表示,煤炭行业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期限错配问题。“由于煤炭企业在行业景气周期融资渠道通畅且偿债能力较强,基本不存在再融资瓶颈,因此企业倾向于进行短期融资,这导致部分企业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短贷长用现象突出。”他说。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煤炭企业短期流动性显著好转,但企业杠杆率依然很高,负重前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严重依赖企业景气度。

化解 千亿级债转股启动 落地进程仍缓慢

作为能直接改善煤炭企业财务指标的方式之一,多家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计划接连落地。

根据中债资信的梳理统计,自去年市场化债转股启动至今,共有14家煤炭行业企业与银行签订了债转股意向,意向债转股规模达2500亿元,涉及企业分布在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与河北等地。其中已有接近700亿元资金到位。

目前债转股资金的落地情况和市场预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山西银监局副局长王志刚日前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坚持的是法治化、市场化,这也决定了债转股的范围和规模并不明确,由银企双方协商。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协调、谈判,沟通过程比较长。

“比如,银行也要考量收益及退出机制。现在大多数采取的是债加股或者名股实债的方式。从企业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涉及股权确认和估值问题,以及将来在股权结构多样化以后,企业经营决策会受什么样的影响。银企双方基于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来协商,需要一个过程。”他说。

对此,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陆钦也表示,债转股主要是通过银行理财资金投放,目前理财资金的高成本与降杠杆、降成本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企业在观望,银行也希望等到资金价格下行的时间窗口,再推进这方面业务。另外,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债转股应该首先把企业的债权转让到实施机构,实施机构再把债权转让成股权。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往往一家企业有多家银行的债权,实施机构和多家机构谈债权转让,效率会受到影响。

尽管落地进程较慢,但是债转股对企业负债情况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根据中债资信的测算,签署债转股意向的煤炭企业在债转股实施后,资产负债率或可下降少则3个、多则18个百分点,其中,多个企业预计将下降7至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债转股对于煤炭企业短期流动性调节能力比较强。不过,从长期来看,实施债转股的煤炭企业在5至7年之后也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偿还压力。按照目前债转股的交易结构,转成的股权并不能永久等同于企业的权益,有的交易结构涉及未来的保底回购条款,有的交易结构涉及未来委托贷款的偿还,因此,企业在未来还会面临一定还本付息的压力。

欣慰的歌曲
迷路的枕头
2025-09-11 18:13:46

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滑,产量下降,国际煤炭贸易萎缩,煤炭价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绿色能源替代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及亚洲地区相对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的煤炭消费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有所下降

2017-2019年全球煤炭产量逐年增长,但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到2019年全球煤炭总产量达到79.21亿吨。2020年,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初步测算全球煤炭产量同比下降了4%左右,新冠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巨大打击进一步导致煤炭产量有所下滑。

美国煤炭产量降幅最大

2020年,在全球16个主要产煤国中,煤炭产量增长的有3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其余13国煤炭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煤炭产量最大的中国,全年产煤量为38.4亿吨,同比增长0.9%排名第二的印度,得益于四季度产量的快速回升,全年产煤7.41亿吨,同比增长0.8%而美国的煤炭产量跌破5亿吨,仅产煤4.89亿吨,同比下降了23.7%,降幅最大。

俄罗斯煤炭出口逆势增长

从出口情况来看,IEA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全球煤炭出口量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4.36亿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煤炭贸易造成较大影响,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预测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下降至13亿吨。

2020年,全球煤炭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印尼全年出口煤炭4.07亿吨,同比下降11.3%其次是澳大利亚,预计全年出口煤炭3.61亿吨,同比下降8.9%排名第三的俄罗斯,在下半年中国强劲煤炭进口需求的拉动下,全年出口煤炭1.93亿吨,同比增长1.7%。

近几年俄罗斯煤炭向中国市场转移趋势明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欧是俄罗斯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西欧国家“去煤化”步伐加快,俄罗斯出口西欧的煤炭量快速萎缩,出口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2020年下半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煤炭量达1460万吨,比2019年同期的1090万吨增长了33.9%。俄罗斯政府层面也将加快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建设,加大煤炭出口向东部转移的步伐,积极拓展亚太区域煤炭市场。

亚洲地区进口消费需求强劲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是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20年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印度进口煤炭2.18亿吨,比2019年减少3000多万吨,同比下降了12.4%日本进口煤炭1.74亿吨,同比下降6.8%韩国进口煤炭1.23亿吨,同比下降12.7%。

2020年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煤炭进口量实现正增长,其他国家和地区煤炭进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德国的降幅最大,为-27.3%。

整体来看,亚洲市场煤炭进口需求占据主要份额,并在全球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以中国泰国、越南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依旧能保持逆势增长,市场潜力较大。

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欧美市场,绿色可再生能源快速替代煤炭,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燃煤发电量,全年煤炭消费量下降21%欧盟国家煤炭消费量下滑幅度更大,欧盟27国2020年煤炭进口量下降32.7%。

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尼和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煤炭消费量还有增长潜力。2020年,越南、巴基斯坦的煤炭进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印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疫情稍有缓和后,马上加快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步伐。

从整体来看,全球范围的煤炭出口和消费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趋势明显。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酷炫的夕阳
悲凉的蚂蚁
2025-09-11 18:13:46

纵观煤矿行业,发展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在全国工业制造业智能化的浪潮下,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化的进程。从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和煤炭、科技行业均对煤矿智能化重视程度很高,推进力度很大。

煤矿市场空间巨大,供给产能难以覆盖需求增长。从智能化煤机制造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供给端产能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的是煤机智能化生产制造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期。

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慧煤矿管理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运输、通风、洗选、安全、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转。

智慧煤矿管理系统我以我擅长的可视化管理角度给大家看个案例,通过主观视角去充分理解只会煤矿管理的优势和前景。

选煤厂 3D 可视化

搭建选煤厂区建筑及生产设备、管线等设施的三维场景,将生产数据采集、安全监测监控与生产时空有机结合,构建了集智能巡检、设备安全监测、预警功能、企业管理于一体的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全方位推动选煤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现减人增效的目的。

整体场景采用航拍建模方式获取,利用飞机或无人机搭载多台传感器,对选煤厂进行拍摄采集,快速高效获取真实反映厂区情况的数据信息。通过纠正、平差、多视影像匹配等一系列的内业处理操作,最终获得三维模型。航拍建模的成果数据具有地理坐标系信息,可以准确地和 GIS 匹配。

和 GIS 的集成方案中可提供根据经纬度和海拔数据构建漫游线路,让用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按照指定线路对厂区进行巡检漫游,Hightopo在制定线路的时候可以参考重点区域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制定,给用户呈现选煤厂重点发展区域以及智能化发展成效。

主厂房设备监控系统通过 3D 效果,1:1 制作 3D 可视化仿真互动模型,并将重介洗煤工艺流程整合融入,将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和综合处理的全过程信息监控。

系统可实时显示重介旋流器、精煤皮带、振动筛、原煤皮带等重要设备的动态数据,当点选不同楼层设备时,自动弹出设备多重信息,创建多参数实时在线监测。

数据信息包括运行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故障信号、趋势信号等数据,管理人员可通过此功能,进行调用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属性及导致故障发生的相关联信息历史数据。

通过 2D 和 3D 无缝融合,搭配数据面板以及动画驱动制作了蓄水工艺可视化。场景支持常规的旋转、平移和视角缩放。蓄水工艺包括蓄水、加药搅拌(添加絮凝剂)、放水、泵体放水等操作的演示,营造具有真实沉浸感的体验。

压滤车间负责压滤处理煤泥、回收分离介质水,压滤机负责处理浓缩机底流。传统的压滤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操作,需人工查看并判断压榨程度,工作效率低下,产品水分无法得到保证,存在液压系统破损或压滤喷料伤人的安全隐患。

搭建的压滤车间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引擎将压滤车间的压滤机以及楼层分布进行 1:1 还原,可随时查看设备基本信息、运行信息、故障信息等。点击左侧面板压滤机以及楼层展开,即可查看车间楼层分布情况以及压滤机工作状态。

实时监测系统内压滤机状态信息,包括松开、压紧、进料等各进程状态,打破压滤机与压滤机之间、压滤机与智能压滤检测系统相关辅助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智能压滤检测系统内所有设备及相关信息的统一集中监管,降低岗位巡检工的劳动强度,方便生产监管。

三维仿真的选矿场景,其中包含:选矿漫游(选矿工艺流程)、全场漫游(场景绕场查看)、浓密机和球磨机的启停动画演示、选矿设备的单独查看。当然也支持定制哦~

选矿工艺动画过程,从矿石破碎到筛分再到磨矿、分级等一系列作业的漫游动画,支持拉近视角近距离监控选矿的每一步作业。

搭建 3D 轻量化大型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根据矿山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还原外观建模,围绕以数字化开采、高速掘进、智能通风排水供配电、筛煤工艺等内容为主体的三维立体可视化管理系统。

场景初始化后,界面通过自由视角、固定路线对矿山全场景空间进行巡检式漫游,在路径中展示设备及系统信息,漫游线路的制定着重凸显核心区域或智能化发展区域,为用户呈现矿山整体面貌、重点发展区域及智能化发展成效。

实现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针对控制中心页面的建设,运用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和动画效果,集成供水、通风、运输、掘锚机运作及井内三维漫游画面,形象的对井下多元应用场景进行详尽的数据解释;可融合智能感知设备数据,实现对矿井的生产环境、工作视角、设备分布、工艺流程、产量走势、巷道划分、设备运行实时状态的真实复现,达到矿井上下透明化管理的目的。

三维立体的巷道监管效果,有利于改善矿山环境及工程实施设计,能将巷道工程变迁情况客观无误的记录和展现。可视化巷道的搭建由点-线-面-单个巷道-多个巷道过渡延伸。点击按键可随意切换工作区视角和井内视角,方便运维人员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每条巷道的名称、视点位置、设备分布及对应的数据。巷道内部漫游设有前进、倒退等功能,易于实时了解视点位置。此外,增添聚光灯的设计会让巷道整体更加真实,仿佛身临其境。

相较于传统静态模拟图式的通风机房在线监控系统,3D 可视化通风系统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眼前,使其内容具有可读性与可控性。两侧 2D 面板数据提供重要运行参数的实时变化和历史趋势查询,提供自定义趋势查看、数据分析、曲线对比等功能,点击场景中的设备可显示设备属性信息。对于超限时状态设备进行及时报警,在短时间内为运维人员提供所需信息要素,提升运维监测效率。

压风自救装备系统在正常生产运作时,可为井下开拓掘进工作的风动工具提供压缩空气动力,满足井下岩石巷道掘进及煤巷支护之需;当发生灾变事故时,工作人员可进入自救装置,打开压气阀进行避灾自救。

将矿井压风系统与 3D 可视化进行有机结合,可对井下用风情况准确掌握。系统将根据设定的井下各指标阈值,自动调整空气压缩机的启动关停、倒机、负荷调控,确保井下恒压供风。健全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日常维护水平,加强抗灾救灾能力。

为完善瓦斯抽采流程的标准化,可通过可视化系统实现对瓦斯抽采泵、放空管闸阀、管道总闸阀、高低负压闸阀等设备的远程遥控监测。根据井下监测到的抽采泵站工作状态、瓦斯浓度、气体流量、工序能耗等信息通过抽采管路实时上传到监控设备中,提供瓦斯的精准研判,为下一步科学优化抽采设计提供准确分析。

当发现异常测点时,系统将启动自检诊断功能,对危险管段进行迅速定位诊断。在提高瓦斯抽放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起到矿井上下全覆盖监测的作用,为矿井“提浓提效、高效抽采、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保障。

通过引擎强大的渲染功能,真实还原采煤机井下运动工况的行进效果,利用可视化图表将采煤机运行的关键数据进行直观呈现。设有记忆割煤、滚筒换向、自动往返及故障诊断的联动控制功能,针对采煤机故障诊断提供切实的数据依据,加速扼杀故障的萌芽。通过地面调度室即可远程遥控操作,由此达成井下少人化作业,加大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为采煤机的高效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针对环境态势、掘采进度、设备运作、工况状态等信息进行高精度实时监测,赋予数据空间属性,使复杂因素可视化。形成一套可被洞察的参考数据,为开采作业监管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正倒逼煤炭产业必须走绿色智能的清洁化生产之路,图扑智慧矿山可视化解决方案恰到好处的助力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将各生产线的控制集中于此,各生产环节信息共享、横向协作,辅助运维人员构建自主感知、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集约高效的数字化矿山。

舒服的台灯
等待的歌曲
2025-09-11 18:13:46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效益继续好转,但业绩出现分化,亏损面近三成,而且存在负债高的问题,降杠杆任重道远,其中一些企业以转产促转型却背上了新包袱。下半年将成立央企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地方也有相关规划,兼并重组酝酿新动作。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3.9%煤炭净进口1.44亿吨,同比增长12.6%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8.9亿吨,同比增长3.1%,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但从产能规模看,目前全国煤矿产能40亿吨/年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约11亿吨/年。其中,已形成生产能力约3亿吨/年,进口2.5亿吨左右,远超全国每年40亿吨左右的煤炭消费量。

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利润分析

从煤炭企业利润分布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业,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少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扭亏尚未脱困,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拖欠社保基金、税费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年前5月4462个规模以上煤企中,亏损企业达1176家,约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数量增加28个,亏损额上涨5.3%。

而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25家上市公司,2017年4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平庄能源和郑州煤电预计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119.2%和75%,中煤能源和露天煤业分别增长70%和25%。

煤炭兼并重组或有新动作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他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半年稳步推进煤炭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等领域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还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探索市朝、专业化重组整合模式,稳步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确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年度目标。毋庸置疑,电煤一体化企业的煤炭业务资产是接下来重组整合的重点。

企业负债高,转型难困局待破

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还面临着债务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今年以来煤炭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截至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仍在66.4%,总额约为3.6万亿元,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逼近80%。

供给侧改革促煤价上涨,煤企现金流大幅改善,但煤炭集团有息负债规模不减,偿债能力仍未改善。预计2018年至2020年,上市煤企、煤炭集团待偿债务合计分别为875亿元、5318亿元。

此外,企业的压力还体现在转型难上。部分企业以转产促转型,投资建设了一批非煤产业,但受人才、技术等制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据调研,部分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虽然占80%以上,但利润仅占20%左右,甚至有的长期亏损非煤产业规模大、质量不高、效益低的问题突出。

要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转产的关系,转型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升级转产是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需要创新的思维、人才支撑和项目正确论证,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

闪闪的可乐
激动的草丛
2025-09-11 18:13:46

3月2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7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示,2017年,全国原煤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

“2017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亿吨目标任务,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明显成效。据相关部门数据,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煤炭去产能5亿吨以上。”姜智敏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同时,2017年煤炭开发布局不断优化,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从2017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7000处以下,大型现代化煤矿也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发展迅速。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

高挑的水池
唠叨的小懒虫
2025-09-11 18:13:46
如果退回到黄金十年,“煤炭电商”会显得荒谬和不可思议,其生存的土壤也异常贫瘠。如今,它已经成了煤炭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的一种交易方式。

从2012年下半年到今天,煤炭业的苦日子已经持续了3年有余。三年之间,煤价虽偶有抬头,但都如昙花一现。没有需求的支撑,涨价都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是大型煤企集体挺价,也抵不过市场供需的法则。

2015年1月份至6月份,动力煤消费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呈直线下降趋势。3月份同比下降比例高达16.57%。2015年6月份以来,神华煤炭价格“五连降”,优惠政策频出,仍没有挽救整体颓势。纵览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近五期的数据,从7月22日的417元/吨到8月18日的410元/吨,一个月的时间跌幅7元/吨。

然而,与煤炭行业的境况截然不同,近年以来,煤炭类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可查到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超过80家,其中,比较活跃的煤炭电商平台有20家左右。在“互联网+”的理念上升到国家层面之后,煤炭电商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传统的煤炭行业要“触电”,煤炭企业也逐渐从看不起、看不懂煤炭电商,到如今转变为主动拥抱电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节省交易成本。传统的煤炭贸易,煤企卖煤需要开拓市场,从开发客户、拜访客户,到签约、交付、结算,整个流程周期长、花费高。煤炭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将煤炭企业、贸易企业、下游用煤企业和第三方服务企业拉拢在一起,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然后在线或线下咨询、洽谈、签约,使用平台提供的物流、质检、金融等服务,实现货物的交付和结算。足不出户,完成整个交易,大大节省了传统贸易环节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二)降低交易风险。看不到煤不敢付款,拿不到款不敢发煤——传统煤炭贸易中的煤质风险、资金风险一直是痛点。公正、权威的第三方质检和支付可以为交易双方搭建起信任的桥梁。真正的第三方煤炭电子交易平台以服务著称,质检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服务环节。平台合作的质检机构对委托煤源进行全程跟踪,确保下游买家不因煤质风险蒙受经济损失。买方可以将交易资金提前冻结在平台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待收到卖方货物并确认无误后点击付款;同时,卖方在看到买方冻结的货款后,也可以安心地发货,从而避免货款风险。

(三)提高交易效率。真实的供求信息,完善的线上成交系统,成熟的物流、质检和金融服务是煤炭电子交易平台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用户看到的是电脑或手机屏幕上的交互页面,还有最后交割的煤炭或结算的货款;用户看不到却能切身感受到的是跨越全产业链的一整套服务体系。煤炭交易,尽在指尖。

越是在困境中,越要打破传统思路,尝试新的交易方式。煤炭电商作为“互联网+煤炭”的代表性实践,正在快速地发展壮大。利用好它的服务体系,为煤炭销售采购再加把劲儿。是创造煤炭行业巅峰的时候了!

着急的小猫咪
儒雅的鸭子
2025-09-11 18:13:46
2016年2月5日,发布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煤炭产能影响最大的包括三点:(1)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2)2016年起,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简称“276个工作日”政策);(3)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

在当前的去产能政策和煤价响应机制下,未来煤炭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但若取消“276个工作日”政策,预计煤价将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