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电气工程学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专业科类别是什么啊?知道的告诉下哈
材料物理(光伏材料)专业
全球能源紧缺与气候恶化危机推动了世界清洁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支撑产业更因其突出优势而迅猛发展。光伏技术人才匮乏问题进而凸现。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在此大势下于2008年10月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院与江西及全国多家世界级光伏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联系,承担了江西省光伏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重大项目,承担了江西省高校光伏材料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学院与著名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建立了全面合作联系,设立了“2+2”联合培养计划和奖学金;是欧洲新型单晶薄膜电池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成员单位。学院初期建设依托南昌大学材料学院,该院是南昌大学“九五”、“十五”和“十一五”211建设重点项目承担单位,“九五”和“十五”建设都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具有国家批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承担了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重大项目,拥有教学实验面积约1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约1800万元。光伏学院于2009年追加投入了300万建设太阳能光伏材料专业实验室。光伏学院现设“材料物理”专业,侧重光伏材料与光伏电池技术,培养具备扎实材料物理基础和太阳能光伏材料与器件技术知识专长的材料科技人才。
材料物理(光伏材料)专业
专业主要为顺应我国太阳能发电及光伏产业的新兴发展和相关材料技术人才需求而开设。根据其所需理论基础和教育部有关规范命名为“材料物理”。该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所需的材料物理基础和相关测试技术基础、掌握各种电子功能材料特别是光伏材料性能、结构与制备处理技术理论和运用能力、了解相关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的工程技术或研发人才。材料物理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物理、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硅材料技术等。在一般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上,本专业设立由2~4门课组成的专业选修模块。具体选择根据社会需求预测在第四学年设立,可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
天合光能光伏板全国排名第一。
天合光能致力于创新性研发,不断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以及产品性能和可持续性的相关标准。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输出已24次打破世界纪录,实现全球性的突破。天合光能是第一家拿到UL客户测试数据程序证书的公司,在企业内部即可进行尖端研究。
通过严谨稳健的技术研发,天合光能在创新道路上稳步前行,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4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0%。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研发设备、与国内领先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三者相互结合,共同缔造天合光能的创新核心。
天合光能企业规模
天合光能是能源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天合能源物联网构架分为云、管、端三部分,分别涵盖信息收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设施层、采集能源基础数据的感知层、包含服务园区和智能微网的天中能量管理平台TrinaMOTA的网络层、以天能云TrinaAurora智慧能源云为基础的平台层。
以及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类能源服务的应用层,形成“三位一体”能源物联网新体系,打通能源领域中发电、储能、配网、用电终端各环节,让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能源设备在互动、共享的智慧能源网络里相互连接,从而实现能源互联一体化管控。
(一)光伏行业持续突破,户用光伏发展势头强劲
“十四五”首年,我国光伏发电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度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同比提升13.9%,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大关,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2021年,分布式光伏年度新增规模约2900万千瓦,历史上首次突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0%,约占55%。同时,在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的年度新增装机规模继2020年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后,2021年首超2000万千瓦,达到约2150万千瓦,发展势头强劲。
消纳利用水平持续好转。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利用小时数1163小时,同比增加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疆、西藏两地光伏消纳水平显著提升,光伏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2.8和5.6个百分点。
(二)太阳能热发电稳中有进,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底,玉门鑫能50MW太阳能热项目全面投运,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名单又添一员,累计装机规模持续上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并网投运8座太阳能热电站,包含2020年底之前并网的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项目等7座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和鲁能格尔木多能互补50MW塔式项目(国家能源局多能互补示范项目)。通过运行调试、不断消缺,这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性能和发电量逐步提升。
其中,作为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太阳能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电站实现了连续运行107天的记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盐塔式太阳能热示范电站2020年三季度发电量较2019年增长31.3%,2021年三季度再度增长39.7%,目前电站各项性能指标仍在大幅度提升。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太阳能热电站自2019年10月开始,除汽轮机发生故障的个别月份,绝大多数月份电站实际发电量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下一阶段,伴随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的陆续启动,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有望实现持续提升。2021年10月,青海省、甘肃省、吉林省分别举行了工程启动仪式,共计101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建成并网。
1、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
上海电力学院不仅有一位光伏行业最知名的教授之一的杨金焕,更与上海久能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联合成立的专门从事绿色能源研发应用的实验研究中心--上海电力学院-电气久能太阳能研究所,研究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的开发应用等。
2、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3、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4、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2010年开始增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光伏系统设计与搭建,光伏电站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以及太阳能发电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5、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现为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和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广东省“211工程”高校。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广州大学城),教学和实验场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研究所于2005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同时也是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项目“太阳能系统科技创新平台”的承建单位,成立“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与顺德区政府共建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
6、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四川大学的材料科学系冯良恒教授也是国内光伏行业领先学者之一,主攻碲化镉太阳能电池。
7、南开大学,学校开设有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该专业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办学宗旨,充分利用两校光电子技术科学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及相关资源,优势互补,于2003年共同创办的专业。该专业以两校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为学科依托,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覆盖博士点4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是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南开大学的光电子所是国家863计划之一,他们研究的电池专门供给中国的卫星做空间电池。
8、南昌大学简称“昌大”,坐落于江西省会南昌市,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计划”高校,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属于国内一流大学,是江西省综合实力第一的高等学府。
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太阳能光伏学院,具有国家批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
9、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同时也是111计划成员,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的其中四个研究方向:光伏系统技术、复合能源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传动技术,挂靠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政府,社会做好光伏宣传工作。(认可了才能带动产业发展,否则推广很困难)
3、将现在从事光伏工作的人群,从制造业转变成服务型,培养光伏人才
4、吸取国外优秀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培养高端人才
5、对人才的培养要分阶段,比如培养各个行业的人才,同时也应该培养熟悉整个环节的全能型人才。引导整个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1)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模式
(2)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模式
(3)共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重大课题模式
(4)共建研发机构模式
(5)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
(6)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校企合作整体发展良好的势头下,我系陆续与三辰卡通集团、湖南创兆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秒帧动画设计制作公司和湖南楚天数字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企业协议和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使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他们共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合作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校企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适应社会竞争。
拓展资料:
1.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存在三类基本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组织形式。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其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2.院校是“学院”、“学校”等具有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的统称和俗称,根据等级、规模、性质等区别,一般有“中小院校”、“大专院校”、“高等院校”、“师范院校”、“军事院校”等等。院校并非具有严格范畴的定义性词汇,它可以被用来指代各种教育教学机构,相对来说,常用的“院校”多用来指代大学、学院等本专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学校。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对高等教育而言,就业与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现实命题,也是考量高校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有本领,深造有基础,工作有保障,发展有前途,培养有方法”,应该是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对企业而言,人才与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现实命题,也是考量企业运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产学相依”,应该是企业的人才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校企只有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企中校”和“校中企”,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