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2021年新能源板块表现

醉熏的小鸭子
想人陪的大炮
2023-01-01 20:22:44

2021年新能源板块表现

最佳答案
留胡子的石头
魁梧的黑裤
2025-09-11 12:52:51

2021年新能源板块表现亮眼,我认为是主力。

依托行业基本面的快速增长。新能源 汽车

而以光伏为例,整个板块的发展正在加速,而这个行业

空间也在扩大,未来还会保持这个趋势。

继续

从新能源 汽车 来看,2021年11月,中国电动 汽车 渗透。

渗透率已经超过20%,而电动 汽车 的全球渗透率只有一位。

数数。随着电动 汽车 渗透率的提高,锂电池2

向某人求助

反馈

或者继续成长。同时,从长远来看,储能市场的发展

空间比电动车市场大。来自风电光伏的未来

从装机比例可以计算出未来市场还会有1万台。

千兆瓦小时以上的空间;从需求方面来看, 汽车 电动化

相关应用场景的普及和不断扩展也将

带来1万GWh的需求。因此,当储能市场

还处于发展初期。和电动 汽车 储能。

市场将成为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光伏的角度来看,假设未来光伏的渗透率有望超过。

50%,其年装机容量将保持在1000-

2000千兆瓦之间,以20年为维度计算,光

V量的市场空间约为20000-30000 GW,

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为150-160千兆瓦,原因是

因此,光伏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高估值现象。与判断企业估值相比,

这种发展的相对确定性。以新能源为例,虽然

然而,目前新能源的估值很高,但企业的股价是由

未来价值是确定的,如果企业在未来能够持续获得。

较高的增长率,目前的高估值可能会高速增长。

消化。

最新回答
温柔的八宝粥
忐忑的大船
2025-09-11 12:52:51

可以考虑买。

从目前炒作方向来看,有政策支撑的新能源依然是后期大资金主攻方向,从盘面表现看,新能源相关概念股已经蓄势待发,市场一呼百应,接下来1月底必然会继续一波强势反弹的大涨行情!将迎来绝佳机会。

01电能驱动时代

传统车的核心是燃油发动机,电动车的架构基于锂电池。

锂电池的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是最核心的零部件。宁德时代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份额超过50%。全球份额超过20%,位列第一梯队。

国内的锂电池产业发迹于2013年。政策推动下,锂电池产业爆发,上游锂、钴金属资源疯狂上涨。

但彼时锂电池成本极高,续航太差,电动车体验远不及燃油车。市场接受度很低,产业迅速沉寂。

时间来到2020年,锂电池技术已相当成熟。下游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主流品牌爆卖,宣告电动时代呼啸而来。诸多传统巨头大象转身,疯狂抢购锂电池,让锂电池迎来真正的产业狂潮。

动力电池

锂电池是电动车上游最大产业,掌握了电池就相当于掐住了电动车的命脉。

锂电池的构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正极决定性能,是电池的最大成本。正极材料通常是金属化合物,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以及三元材料等。

正极材料的核心是锂金属和钴、镍等小金属。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资源企业位于最上游,受益明显。

负极材料中石墨是主流,包括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国内石墨生产的主流企业有璞泰来和杉杉股份。

电解液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电池储蓄和放电的关键。当前电解液的主流材料是六氟磷酸锂,国内主要公司有天赐材料和新宙邦;

锂电隔膜的作用是将正负极分开,防止短路。湿法隔膜技术是市场主流,国内恩捷股份占有最大份额,星源材质排名第二。

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主流技术有两条,磷酸铁锂和三元锂。

磷酸铁锂锂电池,即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优点是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缺点是能量密度低、续航较短。

三元锂电池,即使用三元聚合物作为正极,我国是镍钴锰(NCM),特斯拉是镍钴铝(NCA)。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更耐低温;缺点是成本高、循环寿命较低、不耐高温。

早期国家补贴指标依据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发力三元锂路线,短时间快速崛起。

比亚迪深根磷酸铁锂,开发出刀片电池。去年出货量暴增,成为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商。

02电动车是国家意志

国家最早在2008年开始试点电动车,此后政策层出不穷。

早期电动车续航差,成本高,补贴后价格比燃油车还贵,根本没市场。

2019年以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厂商是比亚迪。生产的大部分电动车并没有进入消费市场,而是政府买单作为公用事业,或者是以网约车运营为主。

懵懂的薯片
现实的火龙果
2025-09-11 12:52:51
2020年全球市场,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市场普遍大跌,A股曾一度跌至2646.8点,创年内新低。

随后,全球主要央行纷纷放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全球市场情绪逐渐修复,A股也不断震荡反弹,创业板指、深成指、上证综指均刷新反弹以来新高纪录。

目前尽管仍是寒冬时分,但站在新的一年,A股市场又有哪些机会?

新能源 汽车 :销量继续高增长

国内优质车型频出,海外强补贴刺激,国内外共振将带动电动车产业链景气向上。数据显示,新能源 汽车 产销两旺。据中汽协公布的11月新能源车销量情况显示,11月实现新能源车销量约20万,同比增长105%,其中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15.4万,同比增长137%,插电式混动乘用车月3.2万,同比增长138%。1-11月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110.9万辆,同比首次转正为1.9%。根据公司公告,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 汽车 11月新能源车销量继续高增长。

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四大主要方向,一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并加强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通信等产业融合,推动技术的协同发展;二是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加强国际合作;四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对新能源 汽车 的支持力度。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会议明确,政策目的是引导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新能源 汽车 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有分析指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是行业的顶层设计,从内容看表明新能源 汽车 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对于板块机会,平安证券分析师朱栋建议投资者更多着眼于影响成长预期的主题事件催化,关注长城 汽车 、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当升 科技 、卧龙电驱、汇川技术、先导智能、华友钴业、盛新锂能等。

潜力股精选

长城 汽车 (601633)平台打开向上空间

宁德时代(300750)市占率有望提升

当升 科技 (300073)维持较高利润水平

卧龙电驱(600580)高压电机业务稳中有进

光伏:优选细分环节龙头

中电联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5.9GW,较去年同期增加7.95GW,累计同比高达44.21%,其中当月新增4.02GW,同比增长390.24%,四季度抢装潮下行业持续高增长态势。

可以看到,我国提出2030年新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1200GW,国内“十四五”期间行业预期高增长。新时代证券分析师开文明指出,从全球能源节奏上看,全球主要国家纷纷设立碳中和目标,欧盟、日本、韩国2050年碳中和,中国2060年碳中和,将加大加速以光伏为首的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未来光伏主体能源的地位有望确立。短期行业层面,组件企业订单继续维持饱满,玻璃、EVA的价格上涨亦从侧面映证。从需求来看,国内需求仍然乐观,拥有户用、特高压、平价等项目支撑,四季度平价与竞价项目共振,需求有望超预期。

国海证券分析师谭倩指出,光伏行业中长期需求无忧,优选格局好的细分环节龙头,继续维持光伏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一体化厂商隆基股份、晶澳 科技 ;推荐格局好的玻璃环节,福莱特、信义光能;推荐EVA的福斯特;另外关注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 科技 等;硅料环节,通威股份。

潜力股精选

隆基股份(601012)硅片产能行业第一

晶澳 科技 (002459)销量全球领先

福莱特(601865) 深耕光伏玻璃业务

通威股份(600438) 多晶硅成本下降

半导体:市场需求持续回升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2020年前三季度和单三季度业绩靓丽。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3%;第三季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8%。

过去数十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一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重大技术变革是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受益于5G、AI、云计算、 汽车 电子IOT等新兴应用的崛起,当前半导体行业正进入上行周期。国海证券分析师吴吉森指出,当前受华为禁令等事件性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不确定加大,但是发展趋势并不会改变,全面国产替代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半导体市场广阔,加上政策资金的全面支持,我们非常看好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

银河证券分析师傅楚雄指出,据WSTS预测,在5G普及和 汽车 行业的复苏带动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8.4%,达到4694亿美元,创下 历史 新高。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预计晶圆代工环节涨价将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同时涨价会向功率芯片、存储、MLCC等蔓延,并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增长。建议关注国内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润微,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功率半导体企业闻泰 科技 ,MLCC龙头风华高科、半导体存储龙头兆易创新等。

潜力股精选

中芯国际(688981)受益国产替代加速

北方华创(002371)增长动力充足

闻泰 科技 (600745)标准件世界级龙头

晶瑞股份(300655)半导体材料龙头

个性的老师
高贵的小懒虫
2025-09-11 12:52:51
玉鼠追冬去,金牛送春来。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 汽车 行业在风雨中前行。在经历了2020年的V型反转之后,2021势不可挡的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场突然来袭的疫情让各大 汽车 厂商防不胜防,几乎全部的车企都在困境中挣扎。销量腰斩、欠薪裁员、破产等消息不绝于耳。

但国内的 汽车 市场的恢复能力很强,很快便恢复到了疫情来袭前的热度。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自4月份开始,我国 汽车 的产销量不断回暖,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更历创新高。

而2021年恰逢中国 汽车 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历经三年下滑之后,中国车市有望在2021年重新回到增长赛道。

中汽协预计,2021年我国 汽车 总销量为263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2021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在2021年1月份,中国新能源 汽车 更是实现了强势增长,迎来了“开门红”。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中国车市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16万台,与2019年同期相比,其销量上涨了25.7%。

其中,新能源 汽车 在2021年1月份的单月销量为15.5万辆,与2020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274.5%。

毋庸置疑,继2020年新能源 汽车 在中国车市实现逆势增长之际,2021年1月份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增长幅度,更是迅猛。

而从市场结构看,去年的两个变化令人对2021年充满信心:一是新能源 汽车 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 汽车 接受度越来越高。相比之前只能依赖对公业务来发展的新能源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同时,新能源个人市场的增量也将被放大。

而对于车企来说,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参与进来,外资、合资新能源车型落地的速度都将加快,高品质新产品次第开花,选择余地将持续增大。由于海外疫情不确定因素增强,在电动化战略方面,跨国车企将更多向中国市场倾斜。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020年,中国车市不少车企纷纷推出了旗下高端纯电动品牌,如北汽新能源的ARCFOX极狐品牌,东风岚图、广汽埃安、上汽智己、长城 汽车 沙龙智行等,也纷纷面世。

与此同时,长安 汽车 、一汽红旗、比亚迪等也在新能源 汽车 高端化的路程中。应该说,2021年,纯电动车的“高端化”,将会在中国车市进一步推进。而这也将成为抗衡国际车企的一大利器。

车企们熬过了艰难的2020年,但是 汽车 行业的竞争不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消失。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 汽车 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 汽车 行业。

苹果、小米都已经确定进入 汽车 行业,而且在今年宝能、恒大都会上市新车,贾跃亭挟法拉第未来与吉利达成合作,新能源 汽车 跑道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

经过2020年的一番洗礼之后,新能源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序幕,而这依旧是一场“生死淘汰”, 当下 汽车 工业正在剧烈变革,如何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成了每个车企都必须直视的问题。

2021年已经到来,新能源 汽车 也将在竞争中向着更高腾飞,各位都准备好了吗?

曾经的灯泡
土豪的灰狼
2025-09-11 12:52:51
有以下新能源龙头股:

1.宁德时代(股票代码300750)。

2.比亚迪(股票代码002594)。

3.三花智控(股票代码002050)。

新能源(NewEnergy,缩写:NE)又称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为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扩展资料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义气的水壶
微笑的机器猫
2025-09-11 12:52:51

但除了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PHEV)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一年,理想、宝马、比亚迪、大众的产品在PHEV领域均收获了破万台销量。一款PHEV车型年销量破万,在当下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因为它比同款的燃油车售价要高出不少。

如果说2020年是新能源 汽车 的元年,2021年就是新能源 汽车 发力之年。这一年,新能源市场的玩家有哪些,将聚焦哪些领域?

我们盘点了截止到2021年2月,全球车企发布的2021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上市计划。整理出22家车企的新能源产品计划,其中有10家合资/外资品牌,12家中国品牌。在它们已公布的计划中,目前已有58款新能源车型将在2021年上市,其中包括33款EV车型、25款PHEV车型。

在这些新车计划的背后,我们试图找寻:2021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中,纯电阵营和插电混合动力阵营下,都有谁在站位?

核心观点:

1、2021年,PHEV和EV领域均有新入局者,两条技术路径下的新车数量平分秋色。

2、全年新车计划中,自主品牌更倾向推出纯电动 汽车 ;合资品牌的纯电车型和插混车型势均力敌。

3、对传统车企而言,主流车型“PHEV化”趋势明显。即便是声称要“All IN EV”的大众,也将继续推出PHEV车型——那是由其市场基盘带来的增量。

4、豪华品牌中,奔驰在2021年更聚焦纯电动领域。宝马依然强调“选择的权利”。奥迪的纯电动车布局更偏向于“打品牌”。

5、 丰田、本田在2021年将继续扩大自家混动阵营,两品牌新车布局对标明显。

6、 自主品牌中,长城和比亚迪在2021年将凭借全新混动架构平台主攻PHEV市场。

7、无论是PHEV路径还是EV路径,已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选择构建全新平台生产新能源 汽车 。

8、中国车企倾向通过打造新品牌进入新能源市场。国外车企倾向将重点车型电动化。他们都将面临特斯拉的威胁。

一、大象转身何其难,合资品牌在发展纯电动车型的同时,仍需要兼顾混动车型——那是由其市场基盘带来的增量。

总体来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的布局比较均衡。从车型规划上看,SUV车型数量略高于轿车数量(SUV:17、轿车:15)。从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车型的数量略高于插电混动车型(EV:19、PHEV:14)。虽然大部分车企都进入纯电动车的赛道,但是绝大部分厂商并没有放弃发展混动车型。

豪华品牌对新能源赛道也各有态度。

2021年是奔驰EQ车型发力之年。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奔驰计划推出4款纯电动车型,包括高价位车系EQS、EQE,和低价位车系EQA、EQB。高价位大型车使用EVA平台,低价位车型将使用BEV平台,两个平台都是全新的电动车平台。

宝马公司进入电动车领域时间较早,在2013年就推出纯电动车型i3,2014年推出i8混动车型。在2021年,宝马将推出i4和iX两款电动 汽车 ,覆盖轿车和SUV车型,持续完善i家族车型。

相比宝马、奔驰在电动车市场的积极且全面的布局,奥迪则显得“从容”很多,其2021年将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偏向于小众运动车型,或许是以打响品牌为目标。而作为奥迪的母公司,大众 汽车 早就喊话要“ALL IN”电动车,旗下大众品牌在2021年要推出使用全新MEB平台的ID.4和ID.6等多款车型。

大象转身何其难,即便是“ALL IN”电动车的大众也没有完全放弃插混车型。在去年推出了迈腾混动版之后,2021年大众将推出探歌混动版。BBA在今年也选择了继续对自家的高销量车型混动化。

和德系车企不同的是,日系车企目前给出的2021年新车计划以插电混动车型为主。不管是丰田还是本田,都是把销量较好的燃油车型改成插混版,扩大自家的插混阵营。日本车企混动技术成熟或许是其中原因之一。

丰田混动车型采用的技术是THS二代,这套系统的核心为E-CVT变速箱。工作时,行车电脑会根据工况条件调整变速箱内两个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纯电行驶或混动行驶。2021年丰田推出的RAV4插混版和IZOA插混版采用的都是这个系统。

本田推出的皓影插混版和CR-V插混版采用的是i-MMD系统,这套系统和丰田的混动系统类似,只不过在设计上更为激进。i-MMD混动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具有发动机驱动功能的增程式 汽车 。在一般工况下, 汽车 都由电动机驱动,发动机的作用就是发电。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实现节油的目的。

日产目前的混动技术为e-power动力系统,和丰田、本田的技术都不同。其系统设计接近增程式,全车的驱动全部交给电动机,发动机的作用就是发电,给电池充能。和丰田、本田不同的是,日产也推出了一款采用全新CMF-EV平台的电动 汽车 Ariya。因此2021年日产或许会电动、混动双线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和现代也要在2021年进军电动车领域。福特在2021年会推出Mustang Mach-E车型,作为福特图腾级车型,这款车型的发布除了试水电动车赛道之外,也代表了福特电动化的决心。现代 汽车 则选择推出一款纯电动轿车和MPV车型,用意或许为 探索 电动 汽车 市场。

作为电动车领军人物的特斯拉,2021年会推出改款的Model S和Model X。根据现有的资料,新车型并不会采用矩形方向盘,但是会取消换挡拨杆,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会根据导航信息和车辆周围信息选择前进或者后退。这次的改款或许是为了加速推广特斯拉的FDS系统而准备的,而特斯拉这次的改款也势必会在2021年推动自动驾驶系统的新一轮发展。

二、自主品牌在纯电动领域竞争激烈,长城、比亚迪推出新平台发展混动车型。

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2021年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更多,但多数为造车新势力推出的产品。

2020年,比亚迪、长城都推出了全新的混动平台,吉利也推出了全新的电动车平台。2021年这些车企都将在新平台上发力。总体来说,比亚迪、长城 汽车 站位插混阵营,上汽和吉利则是两手抓,小鹏、智己、广汽新能源、零跑和威马等新生品牌则站位纯电动市场。

长城 汽车 在2020年推出的三大技术平台,包括柠檬混动DHT、咖啡智能和坦克平台。2021年,长城旗下高端 汽车 品牌WEY推出的第一款 汽车 会使用柠檬混动DHT和咖啡智能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长城 汽车 WEY在在2021年的站位和走向。

如果说长城和比亚迪站位混动,那么吉利和上汽就是两手抓。

2021年,吉利集团除了旗下的领克品牌会推出纯电动车型ZERO Concept之外,几何 汽车 也将推出纯电动车型几何A pro。吉利发布的SEA浩瀚架构也会在2021年应用在新车型上。在混动车型上,除了领克已经推出的混动车型Q1 PHEV版之外,还会另推出领克EX11和EF1E两款混动车型。两款新车型计划搭载的混动系统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该系统通过电机与双离合变速箱的配合实现各种混动模式,结构相比丰田THS和本田i-MMA更简单。

上汽乘用车目前给出的计划是在2021年推出三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混动车型荣威RX5 ePLUS和MG领航PHEV版以及全新纯电SUV MARVEL R。值得注意的是,混动车型都是由现有车型改进的,纯电动车则是全新车系。

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路线上走得更坚决。 广汽新能源 汽车 总经理古惠南曾介绍,其新能源工厂在施工建造时, 连加油库的预留管道都没留,就是要彻底聚焦纯电动路径。2021年,广汽新能源计划推出三款纯电动 汽车 ,其中包括埃安Y和两款其他未透露名称车型。

和自主传统车企竞争的不止有合资品牌,还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其中小鹏、智己 汽车 、赛力斯、零跑、ARCFOX极狐和威马都会在2021年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型,囊括了三款轿车和两款SUV。

在造车新势力中,岚图 汽车 推出的新车比较特别。2021年岚图将推出首款SUV产品岚图 FREE,但是这款 汽车 搭载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组成——纯电系统和增程系统。这也就意味着FREE既可以是纯电车型,也可以是插混车型。岚图在未来究竟会如何站位,就需要时间和市场来考证。

总体来说,目前自主车企期望通过建立新品牌进军新能源市场。吉利推出了几何品牌,广汽推出了埃安品牌,东风推出了岚图品牌,北汽也推出ARCFOX极狐。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上汽乘用车,在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R之后又推出了智己 汽车 。其实这种决策可以让人想到互联网公司的赛马文化,也就是内部竞争,成功者会留下,失败者出局。

传统 汽车 推出的新品牌在面临国内造车新势力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国外 汽车 势力的竞争,这些新品牌未来会如何,2021年将成为关键的一年。

幸福的大地
饱满的母鸡
2025-09-11 12:52:51

近年来,新能源 汽车 一直受到大量关注,政府扶持、投资涌入、 科技 创新、产业延伸、产品迭代,各种趋势无不成为当下的炙热话题。在《2021百度营销新能源 汽车 行业洞察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呈现五大生态:

生态一: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未来发展正向态势

生态二: 基础建设乐观,硬件支持愈发稳固

生态三: 智能化程度高,受用户关注

生态四: 造车新势力崛起,强 科技 性与互联网属性

生态五: 市场的关注焦点驱动产品升级

从搜索热度趋势来看,新能源 汽车 的搜索关注日均规模已达40万,其中无线端占比74%,特斯拉的鲇鱼效应、国家补贴变化、各车企投资动态成为了新能源品类的波动来源。从用户对于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关注来看, 性价比、电耗和动力是网民关注的核心所在。而“补贴”、“牌照”、“续航”、“充电”是新能源 汽车 用户关注的重要关键词。

报告出品:百度营销

获取报告完整版PDF文件可前往小程序进行下载

漂亮的战斗机
勤恳的水杯
2025-09-11 12:52:51
3月31日,五菱 汽车 (00305.HK)公布2021年度业绩,实现收入为144.09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于年底约为人民币57分,较去年之48分增加。此外,拥有人应占亏损(即归母净利润亏损)2,414.80万元,较2020年全年同比减少27.7%。五菱 汽车 三大板块包括 汽车 零部件、 汽车 动力系统及包含新能源在内的商用整车业务,其中 汽车 零部件业务仍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经营溢利为8,85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36.3%。

公开资料显示,五菱 汽车 (股票代码:00305.HK)是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旗下 汽车 零部件及其他工业服务分部尤其擅于设计及开发产品。为了进一步扩充业务量及提升盈利能力,五菱 汽车 的零部件产品已转向专注商用车和乘用车细分市场,研发推出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为包括MPV、SUV、皮卡以及新能源 汽车 等车型配套,现已搭载在售价在20万+乘用车上。2021年承接长城皮卡、北汽福田车架、制动总成等产品,并得到客户认可。公告显示,为进一步将产品及服务延伸至其他客户,五菱 汽车 近期于湖北省荆门市设立生产基地。该基地于2022年初投产,主要为长城 汽车 供应 汽车 零部件,初步实现公司满足多层次市场端需求的布局。

据公告称,面对 汽车 行业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五菱 汽车 动力系统业务制订了应对新能源时代的适当策略,期望开发及供应的产品范围将涵盖一系列产品,包括遵守受高度认可环保准则的传统汽油发动机、混合型 汽车 动力系统方案以及电动 汽车 及其他新能源 汽车 动力系统之相关主要部件,以保持于此细分市场之竞争力。

五菱 汽车 在已积累的技术能力及未来市场趋势上,不断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支出4.08亿元,较2020年的2.05亿元,几乎翻倍。五菱 汽车 新能源商业整车年内在新能源 汽车 细分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全年销售新能源物流车10,000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13%创 历史 新高。此外,五菱 汽车 持续提升与经销商战略合作层级,快速打造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销售体系营销力,营销渠道网点建设累计达130家以上,覆盖全国27个省、直辖市。

在完善以新能源商用车为主导产品的细分市场布局的同时,五菱 汽车 积极寻求“业务出海”,与比亚迪、京东、顺丰、日本ASF、美国ELMS等行业大客户开展ODM合作,2021年对美国市场出口近千台新能源物流车,解决同城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菱 汽车 参与五菱新能源重组增资,将有助于五菱 汽车 打造具有独特平台和特定业务战略的新能源 汽车 业务板块,从而有利于五菱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业务的长远发展,或将对公司2022年业绩形成正贡献。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成效显著,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已经迈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五菱 汽车 凭借其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核心技术、生产基地等竞争实力,未来业务发展或将持续加强。

凶狠的灯泡
爱笑的玫瑰
2025-09-11 12:52:51
2021新能源龙头股排名前十有开尔新材、茂硕电源、中能电气、圣阳股份、金冠股份、佛塑科技、易成新能、科陆电子。

一、2021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

1、2021年和2022年,异常高的新增产能成为“新常态”,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产能的90%。

2、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将继续打破纪录,到2022年,新增将达到162 GW。

3、比2019年前水平高出近50%。

4、2020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90%以上,达到114 GW。虽然2021年和2022年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比2017-2019年平均水平高出5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以下简称“中国”)增长将因开发商急于在补贴取消前完成项目导致的非正常扩张而放缓。然而,全球他个地区弥补了中国的放缓,并保持了可再生能源扩张的步伐。

二、复合增长率高达80%的新能源赛道

预计2025年换电市场规模将达到3324亿元,2021-2025年换电站建设、运营、换电设备对应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107%,十四五期间换电模式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东方证券2025年9月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将有22000个换电站,形成2631亿的换电运营市场。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31%至780万辆,其中换电车占比有望达到30%。根据这一销量,预计2025年将有电站2.2万座,运营市场2631亿座,电站设备市场693亿座,总规模约3324亿元,对应2021-2025年电站建设、运营、换电设备复合增长率80%-107%,换电模式在“十四五”期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综上所述由于联邦税收抵免的延长,对美国的最新预测是乐观的。美国新的减排目标和基础设施法案如果获得通过,将促进2022年后可再生能源的扩展(超出本预测的新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