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哪个企业需要国际绿证

粗心的大叔
饱满的小虾米
2023-01-01 20:09:24

哪个企业需要国际绿证

最佳答案
细心的河马
不安的舞蹈
2025-09-11 10:32:21

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用以证明与核算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使用。每一张绿证的产生,就意味着有1000度(1MWh)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已经上网。

关于绿证的有效时间,企业应购买符合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权威碳排放披露项目)要求的“21个月原则”内发电所产生的绿证。“21个月原则”指企业当年财务报告期的12个月,加上前6个月和后3个月,总共21个月。举个例子,如果企业2021年1月-2021年12月是其2021年财务报告期,需完成这期间的绿电履约,就要购买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内发电所产生的绿证。

最新回答
快乐的发带
无语的灯泡
2025-09-11 10:32:21

承诺碳中和似乎已成为企业推广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备核心。甚至有人发起灵魂之问:"还有哪家公司说他们不会实现碳中和吗?"

NewClimate研究所最近的报告说,设定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的企业数量增加了三倍,从2019年底的500家增加到2020年10月的1565家。同时据估计,碳信用市场在未来20年内每年可能达到1.4万亿美元,比2020年的2.479亿美元增加了约5000倍。

虽然我们的世界迫切需要企业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以便在2050年前实现整个地球的净零排放愿景,从而限制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威胁。但是,随着各组织争相排队号称实施“碳中和”战略,一些常见的对碳中和的错误理解也正在出现。这些误区不仅显示出企业对“碳中和”的理解非常业余,对这些企业的对外交流或公共形象构成负面影响,而且威胁到我们地球的未来。

以下是企业发布“碳中和”战略需要避免的五个错误:

各个企业需要停止对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挑挑拣拣,只计算他们想要计算或他们只有能力计算的排放量。许多企业通过将范围3的排放排除在碳中和战略之外,来实现其所谓的“碳中和”愿景,这种处理方法严重削弱了其对于其产品上下游的产业链的影响力。

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的《温室气体协议》(Greenhouse Gas Protocol)是使用范围最广的用于理解、量化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将温室气体排放分为3个范围。针对企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各国有一些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必须报告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购买能源的间接排放)。但法律并没有要求大多数公司报告范围3的排放,其中包括供应链、产品运输、产品处置等方面的间接排放。

更为权威的IPCC对于范围1、范围2、范围3排放的定义如下:

这种选择性履行责任的行为意味着我们可能让绝大多数的排放不受控制。根据CDP的数据,公司的范围3排放量平均是其运营排放量的11.4倍。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份报告发现,仅八种类型的供应链——包括食品、快速消费品和时装——就占了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在时装领域,产品85%的排放量来自供应链。在快速消费品领域,这个数字是90%!

零碳君在【干货】企业碳中和案例分析(二):微软一文中引用了微软2020年的碳排放情况:合计111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范围1排放11.81万吨,范围2排放443.06万吨,范围3排放671.53万吨,范围3排放所占比例为60.15%。【干货】企业碳中和案例分析(三):通用 汽车 中分析的通用 汽车 的范围3排放更加惊人:2019年2.55亿吨总排放中,97.66%的排放为范围3排放。

英国气候行动高级特使Nigel Topping最近将供应链脱碳描述为企业气候行动影响的“ 游戏 规则改变者”。他明确呼吁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保持诚实:“解决范围3排放是企业实现可信的气候变化承诺的根本。”

尽管应对范围3排放并非易事,但如果在碳排放责任方面玩挑三拣四的碳中和战略是没有意义的。而且鉴于70%的消费者对产品层面的影响比公司层面的影响更感兴趣,忽视范围3也有可能得罪你的客户群。

企业必须公布明确的低碳化路径,并积极对其负责。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在最新的碳预算报告中强调,“2020年代必须是取得进展和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十年”,但现在看起来,许多碳中和战略似乎缺乏紧迫性。有人将2050年这个实现“净零排放”的日期描述成“一个对政治家来说非常有利的日期”,这种说法对企业来说可能也成立。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只有8%提出“碳中和”战略的公司设定有中期目标。所以单单设定一个“碳中和”的日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更具雄心的时间表、中期减排目标和透明的进度报告。如果企业在三十年后才开始努力改变现状,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根本无法迅速做出改变,或者领导层的变化会破坏他们的承诺。不要忘记,很多大企业已经违背了其设定的环境目标,包括到2020年结束砍伐森林的承诺。

以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公司(SHELL)为例,两家公司都宣称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宣称自己是“气候领导者”。但如果看一下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幕后的情况,你会注意到他们计划开采和燃烧的化石燃料比将地球升温控制在1.5 C以下的上限多120%。而在其他地方,一些品牌正以诚信的态度接近净零排放。比如达能在2015年就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时,他们公布了可衡量的中期目标,包括到2020年减少25%的排放量,以及针对范围1、2和3的具体2030年目标。

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64%的英国公众不知道“净零排放”(碳中和)这个概念,只有3%的英国公众觉得自己对净零 "很了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名词所轰炸。碳中和、净零、零碳、气候积极、气候中性等等。对于中国的各路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根本不清楚“碳中和”概念的企业盲目制定激进的碳中和目标,以此为噱头来忽悠消费者。(这里绝没有针对以畜牧为主业的某上市公司和要把公司名称改成“碳中和”的某上市公司)

对于刚开始进行碳中和的企业来说,IPCC对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定义是一个基本的起点:“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从大气中移除的二氧化碳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你有理由将目标定在碳中和以外的地方,那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消费者传达这一点至关重要。

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方法至关重要。请记住:如果没有人效仿你,你就不能称自己为 "气候领导者"。Client Earth最近的一项研究对富时250指数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涉及到“碳中和。"目标时,“有关目标的假设、方法和战略的有意义的细节往往有限或缺失”。

关键的措施是完善信息的公开披露,因为并非所有的“零排放”都具有平等地位。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减少排放为主导的符合“1.5 C未来”的方法来实现“碳中和”,也可以选择通过重视移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依靠抵消来实现“碳中和”。由于整体影响的结果差异很大,因此企业必须单独公布减排和清除目标。

企业必须对以下问题保持诚实:未来还会造成多少碳排放?有多少会依靠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方式解决?再深究一下,企业究竟会如何减排?会改用可再生能源吗?要不要使用回收材料?商业模式是否进行改变?说到二氧化碳的清除目标,会不会通过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种树来实现?是投资于碳中和的突破性技术?还是支持或创建当地的补偿项目?

基于科学的目标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来设定碳减排目标。早在2015年,科学减排目标倡议(SBTi)就已经成立,旨在评估和验证符合1.5 未来的排放目标,目前他们正在制定“碳中和”标准。

2020年南极公司(South Pole)针对英国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11%的企业制定了SBTi验证的减排目标。可以看出,企业在这方面错过了获得巨大的信誉和影响力的机会。与SBTi合作意味着企业要对一个明确的碳减排战略和中期目标公开负责。而这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气候领导力”。

特易购是第一家制定科学目标的富时100指数公司,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在英国,他们的目标是提前到2035年实现净零排放。他们通过公开报告他们的目标,为碳排放目标问责制设立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抵消应该是碳管理计划的最后一部分。如果有人觉得把抵消看作是 “一切照旧 ”的许可证,那么他们应该考虑过度依赖碳抵消的影响。

瑞典环保少女Greta在2020年的达沃斯演讲中切中问题核心:我们并不是要你们通过付钱给别人在非洲等地种树来 “抵消排放”,而与此同时,亚马逊等地的森林正被肆意砍伐。

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行为并不能代替企业的减排行动,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如果大企业没有感受到进行重大运营变革的紧迫性,那么他们的“碳中和”计划可能更多的只是作秀而已。

面对气候危机带来的严重的 社会 经济危险,为真正的碳中和行动提出“商业案例”似乎是多余的。对于那些将碳管理战略视为成本而非投资的人来说,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的研究表明,碳管理战略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报告指出,大胆的气候行动可以在2030年之前带来至少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创造超过6500万个就业机会。

无论驱动力是什么,企业立即采取行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碳中和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让企业更好地反省自身建设,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有了明确、可操作的里程碑目标和诚实、科学的方法,我们希望企业能够避免“漂绿”,从而带来真正而必要的改变。

斯文的发夹
无心的日记本
2025-09-11 10:32:21

当今世界,放眼全球,当科学技术、经济 社会 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人类 社会 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生态挑战,如气候变暖、资源短缺、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无一不在威胁人类 健康 ,并对人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 社会 带来威胁。70亿人口共同栖息的家园,正亟待人们以更加绿色、可持续、节能、低碳的方式来维护其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高 科技 企业,英特尔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践行着ESG理念,致力于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领导力和 社会 影响力。英特尔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的 社会 责任与治理,从自身点滴做起,携手产业,一起推动绿色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英特尔基于履责、包容、可持续、赋能的“RISE”战略和2030目标,积极履行企业 社会 责任——将环境可持续作为长期承诺,制定了企业整体环境目标,持续投资节能减排;鼓励并支持员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释放 社会 价值。秉承2030年企业责任RISE战略和目标,英特尔致力于运用技术以及员工的专长和热情,创造一个更负责任、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世界。

RISE战略,展现了英特尔的前瞻视野,让 科技 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助力解决新时代的重大全球性挑战:

履责(Responsible) :英特尔在全球制造业务、价值链和其它领域,带头推进安全、 健康 和负责任的商业实践。该领域的一个新目标就是把供应链责任计划扩展到所有一级合同供应商和高风险的二级供应商,从而积极影响全球供应链中更多人的生活。英特尔还将在整个行业内采取行动,利用在冲突矿产上的实践和经验,将负责任矿产扩展到更广泛的材料领域。

包容(Inclusive) :通过技术包容性和数字化就绪计划,在英特尔全球员工和整个行业中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并为其他人创造更多机会。展望2030年,英特尔将把技术岗位的女性人数增加到40%,并使担任高管职位的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人数提高一倍。英特尔还将与行业合作,制定并实施全球包容性指数。该指数将提供通用的定义和数据,以明确找出根本原因和所需采取的行动,协力推进并建立起未来人才库。

可持续(Sustainable) :英特尔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通过行动和技术协助客户等各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018年至2020年,成都工厂生产设备能耗提优升级,开展LED智能光照项目,节约用电共计约1000万千瓦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英特尔中国2020年总节水量(循环利用+生水+减少使用量)为6719百万加仑。2020年英特尔成都工厂无害废弃物治理回收利用率为99.5%。2019年,英特尔成都工厂通过蓉欧铁路低碳运输方式回收FOSB包装,提升产品包装回收利用率,还分别从生产和办公两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废弃物管理,投入环境保护经费预估超过564.69万元。英特尔全新目标包括:实现水资源的全部有效利用,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零废弃物填埋总量,在显著扩大制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绝对碳排放量。此外,还打造了集体行动,以期减少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碳排放,进一步利用 科技 减少气候影响。

赋能(Enabling): 通过英特尔的技术、专长和英特尔员工的热情,加速推动进展。英特尔长期通过支持公司内部及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英特尔相信 科技 不是冷冰冰的,如何让越来越多的智能 科技 真正造福人类、普惠大众民生,才是它的终极使命。面对未来,英特尔将始终践行 科技 向善,持续推动智能 科技 的创新和应用;践行RISE战略,持续将责任融入战略和运营;创造改变世界的 科技 ,造福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积极制定企业环境目标:

英特尔长期致力于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领导力,减少环境足迹,设定企业环保目标,包括减少碳排放量、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充分有效利用、零废弃物填埋等:

除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外,英特尔还拥有产业领先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准。作为英特尔制造的典范之一,英特尔成都工厂一直践行高标准的生产运营和创造生机勃勃的创新氛围,在高精尖制造、智能化制造和新生代人才管理方面积累许多经验。

在战略层面:

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贯穿于英特尔自身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英特尔致力于成为环境责任的领导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提供绿色产品等领域,不断寻求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履行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

节水+水循环:

节能:

减排:

可再生能源使用:

废弃物处理:

英特尔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英特尔成都工厂

英特尔成都工厂是英特尔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范,在废弃物管理、处置和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方面有多重举措和成果:

积极履行供应链责任,推进高 科技 生态系统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英特尔多年来持续推动供应商多元化,截至2020年底,英特尔多元化采购金额达到12亿美元,实现了之前设立的2020年多元化采购金额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面向全球女性企业的采购金额达到2.79亿美元。作为2030年RISE目标之一,英特尔在2020年的基础上,设立了将全球多元化采购金额增涨一倍,到2030年达到20亿美元的新目标,同时将包容性采购项目及合作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英特尔希望能够加速促进种族和性别的经济平等,帮助多元化企业拓展竞争新业务的机会,并提高多元化社区的积极影响力。

英特尔积极履行供应链责任,推进高 科技 生态系统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英特尔深知,伴随巨大行业影响力而来的是巨大的行业责任。提高供应链的履责水平和责任绩效,可以为英特尔及其客户创造价值,帮助英特尔降低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并实现环境和 社会 目标。因此,英特尔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运营透明化以及持续改进,与供应商共同 探索 应对新挑战的创新发展战略,拓展持续变革的解决之道,不断推进责任实践,在降低彼此运营风险,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为利益相关方带来更多价值,为明天更好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英特尔始终与供应商等相关利益方携手同行,以提升责任融入和管理完善为重点。通过制定标准,评估审计,以及能力建设,与供应商共同推进 社会 责任实践。英特尔与供应商合作,开展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化学等管理, 降低与运输相关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及产生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要求供应商设定环境责任目标, 并参与“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供应链调查,提交和披露有关自身碳足迹和水管理。

英特尔定期召开全球供应商峰会,共同探讨发展目标, 提出对供应商期望,帮助供应商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互利合作,提升运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通过“加速供应商 社会 责任和承诺项目”、“供应商报告卡”等手段,奖励责任绩效突出的供应商,推动其履责能力。

获得的认可:

为了给全 社会 提供必需的服务和工具,英特尔全力以赴,采取灵活而有力的措施,整合生态链资源,确保无论是英特尔全球任何一个工厂,还是供应链的任何一项关键操作,都不停摆,保障生产与产品供应的可持续。

号召广泛合作伙伴,英特尔以 科技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雅典娜计划&Evo平台,引领笔记本电脑能效提升

携手合作伙伴,推动5G基站节能减耗

提升风能预测准确率,让清洁能源惠及万家

联手生态合作伙伴,推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转型,促进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携手广泛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推进国际合作、链接政企高效,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英特尔以公司文化推动员工践行社区志愿服务,聚小爱成大爱,共筑美好未来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与公民精神已成为英特尔文化的一部分,始终激励员工以日常点滴回馈 社会 、服务 社会 。

英特尔相信员工参与是实现环境战略和目标的关键。英特尔通过“学习—行动—分享” 模式,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议题和目标,共同行动、分享环保信息:

英特尔还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在过去十年中,英特尔志愿者累计服务已超过1千万小时,在2020年,20%的员工参与了志愿活动,英特尔的全球志愿服务时间达91万小时。

云桥湿地位于成都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禁区——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近徐堰河一侧。成都市第六自来水厂为成都市主要引用水提供80%的引用水源,云桥湿地是成都市80% 饮用水水源地。自2012 年起,英特尔成都员工志愿者开始在云桥开展湿地保护以及湿地的自然护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自然读本素材的开发等工作。英特尔成都志愿者在8年间清除了约5000公斤空心莲子草及粉绿狐尾藻,制作完成了一百多件小作品等等。英特尔还向云桥湿地捐赠了 “芯云康桥” 和湿地保护工具。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以云桥湿地等为成功案例的生态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其他湿地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纵观英特尔的整个 历史 ,英特尔始终以履行企业责任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为重要使命并长期坚守。英特尔始终坚信,在良好的透明度、公司治理、商业道德和尊重人权的坚实基础之上履行企业责任,可以帮助我们化解风险、降低成本、树立品牌价值、拓展未来市场,用技术帮助解决复杂的 社会 问题,为英特尔和我们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显著价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英特尔人都将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释放技术专长以及员工的激情,共同筑造美好的未来。

踏实的芒果
舒心的飞机
2025-09-11 10:32:21

在过去的三年里,绿色球场的搜索量稳步增长。2020年10月,搜索这些课程的人数比2019年10月增加了98%——显示出对绿色职业的兴趣。绿色课程的搜索量稳步增加,那么你知道英国收入最高的绿色产业有哪些吗?

绿色课程的搜索量稳步增加,那么你知道英国收入最高的绿色产业有哪些吗?

据预测,全球绿色部门可以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当然,薪水不是一切,但在考虑开始新的职业道路时,它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这一点,Uswitch找到了英国薪酬最高的绿色工作,以及获得这些工作所需的资格和经验。

Uswitch.com能源专家威尔·欧文(Will Owen)表示:“根据政府的绿色工业革命10点计划,预计绿色领域的就业岗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多少人在寻找让他们走上绿色职业道路的课程,这在我们的研究中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收入最高的绿色产业有哪些?

“对于最有经验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工资可能很高。然而,不仅仅是钱。绿色部门的人知道他们也在为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会感到很舒服。” 

不出所料,薪酬最高的职位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经验。你可以在下面找到更多关于环境领域高薪职位的必要资格和首选经验的信息。

能源领域高薪职位所需的资格和优先经验

环境律师

资格:

读完整的法律学位(LLB)作为本科学位。

不同学科本科学历,毕业后一年“法律转换”。

技能/经验/实习:

环境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经验是有益的。

可持续发展主任

资格:

或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的理学硕士或同等学历。

技能/经验/实习:

在战略制定、实施、监控、沟通和报告的可持续性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可再生能源顾问

资格:

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工程或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位。

技能/经验/实习:

英国在规划系统、HSE程序和标准方面的经验。具有商业意识和商业发展经验。低碳和零碳技术将是有益的。

水文学者

资格:

理科、地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球科学或生态学学位。

工程、洪水风险管理或水文地质学研究生课程。

技能/经验/实习:

对洪水风险管理和相关环境领域有浓厚的兴趣。

环境经理

资格:

相关学科的本科学位,可能包括工程、环境健康、环境科学/管理、生物科学、应用科学、物理或地理。

技能/经验/实习:

对境问题、相关法律和可再生能源有真正的兴趣和理解。商业意识:在商业约束下工作的能力。

领导项目和激励他人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工程师

资格:

相关工程或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学位。

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优先。

您通常还需要获得特定的认证,如相关的BREEAM学分,并且非常需要CIBSE的专业注册。

技能/经验/实习:

强大的技术工程知识。熟悉低碳技术、制造工艺和设备。

熟悉绘图、热能和能源建模以及生命周期评估工具。

充分理解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工程的影响。

和地理信息系统技能。

气候变化经理

资格:

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等硕士学位。

技能/经验/实习:

了解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立法和监管环境。

数据管理和报告经验(内部合规、CDP)。

太阳能安装器

资格:

城市和行业协会电气安装二级或三级文凭。

4-5门GCSE课程(或同等学历)从九年级到四年级(A*到C)(三级课程)。

技能/经验/实习:

不需要经验。

碳分析师

资格:

最低学士学位,最好是在环境领域或数字/分析学位。

技能/经验/实习:

有写报告的经验,注重细节,有很强的数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生态学者

资格:

或生态学或相关学科的学位。

技能/经验/实习:

具有与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合作的经验,包括客户、分包商、当地规划部门和保护机构。

欢呼的母鸡
愤怒的小松鼠
2025-09-11 10:32:21
这篇文章发布在2021年10月版的CISI会员期刊The Review上,并且是在COP26之前发表的 。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21年1月19日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Global Risk Report)对地球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了分类,将“ 气候行动失败 ”列为未来十年最有影响、最有可能发生的第二大威胁,称其为“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的生活和生计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气温上升将冲击全球经济增长 。

2020年10月,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和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冠疫情后的气候变化和新兴市场》( Climate  C hange and  E merging  M arkets  A fter Covid-19 )的报告。报告显示,在最坏的情况下—— 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长4.3°C——世界人均GDP可能损失44.9%,损失约500万亿美元 。 然而,该报告称,如果将气温上升限制在1.6°C的目标得以实现,全球经济受到的冲击而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控制在27.2%。他们认为这个略高于《巴黎协定》1.5°C的目标,已经是最好的可能结果了。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说法,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是在2050年左右实现 净零碳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司在2020年将净零排放额的承诺翻了一番。

然而,这也带来了 资产搁浅 的问题,例如石油储备,这些资产已意外地或过早地贬值、冲销或转为负债。百达公司与牛津大学(Pictet-Oxford)的报告预计,最乐观的情况下,可能有5万亿至17万亿美元的现有或计划资产陷入困境。

因此, 碳密集度越高的公司因限制气候变化的政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越高 。2019年12月,由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与“生动经济学”咨询公司(Vivid Economics)和能源转型顾问公司(Energy Transition Advisers)联合发布的报告《不可避免的政策响应(The Inevitable Policy Response Report)》中表示,摩根士丹利全球股权指数(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中表现最差的100家公司将损失43%的价值,约合1.4万亿美元。相反,表现最好的100家公司的市值可能增长33%。因此, 将气候风险纳入公司整体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 。

气候风险有多种类型。 物理气候风险 描述了极端天气事件的负面影响。全球保险公司怡安(Aon)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计算出,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当年97%的经济损失,总损失达1340亿美元。投资者应该了解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敞口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标普全球( S&P Global )的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拥有的60%的有形资产(市值为18万亿美元)面临至少一种气候变化有形风险。

气候变化也带来了 转型风险 ,这是由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净零政策、监管框架和技术发展引起的。

人们对高碳行业看法的改变,还意味着那些没有表现出大力开展业务脱碳行动的企业,将面临 声誉风险 ,这可能发展为 诉讼风险 。

气候风险分析平台Entelligent副总裁、客户开发负责人Pooja Khosla博士表示, 金融机构必须在气候风险评估和缓解措施方面进行投资,以保持竞争力并避免声誉受损 。 Entelligent 的一份报告——《智能气候:一种应对转型风险的市场方法》( Smart  C limate:  A   M arket  A pproach  t o  T ransition  R isk )——发现,在所有3个月到10年的回溯测试中,“E-Score”(衡量公司所在行业的气候变化转型风险敞口)高的公司表现优于标准基准的公司。

“金融业仍在向损害地球的行业注入数十亿英镑。”

然而,要想让金融业成为“ 碳中和 ”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英国非盈利组织ShareAction针对全球75家最大的负责任投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调查,其中51%位于两个最低的两个等级。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可持续经济主管Karen Ellis说:“尽管情况正在改善,但金融业仍在向损害地球的行业注入数十亿英镑,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而有力的行动,以确保金融业完全成为气候风险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气候数据的可用性 。这包括缺乏标准化,难以比较行业、组织甚至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某些行业和地区缺乏数据,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小型公司。

根据资产管理公司Neuberger Berman的分析,在向全球环境披露非营利组织CDP报告其排放量的大约7,000家公司中,大多数仅提供有限的数据。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全球公司没有报告其“范围3”(Scope 3)排放量,其中包括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量。

然而,监管机构和数据专家正在齐心协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要求申请企业对“范围 3”排放量进行筛选,如果超过40%的碳排放量位于价值链中,就必须设定减排目标。此外,许多央行,包括欧洲、英国和新加坡的央行,正在将气候变化纳入其压力测试。

在过去一年中,用于过渡风险分析的情景的可用性一直在扩大。

但Pooja表示, 金融机构本身仍有责任进行必要的气候风险评估 。虽然这项任务需要开发可靠的方法和制定合适的框架,但她相信,市场上已经有相关技术可用。她表示“我们需要金融机构与领先的数据提供商合作,完善现有技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和获得好的结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气候风险格局》(The Climate Risk Landscape),概述了市场上可用的18种转型风险工具和分析,并指出 在过去一年中,用于转型风险分析的场景的可用性一直在扩大 。

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开始对其投资的公司施加压力。例如,2020年,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要求其所有被投资公司在年底前披露与TCFD一致的气候相关风险(参见“ Reporting drives responsible finance ”)。

“共同行动”(ShareAction)的高级活动经理Jeanne Martin表示,金融从业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措施:

· 发布符合气候科学的化石燃料政策。

· 为在高碳行业和将受到转型和物理风险严重影响的行业运营的客户设定与1.5°C一致的预期。

· 发布与1.5°C一致的目标,涵盖所有金融服务,并考虑从高碳资产向低碳资产转型的社会影响。

金融机构的另一个重要难题在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支持,因为气候风险代表了一个新的而且复杂的专业领域。这也是CISI所在的特许机构联盟推出 新气候风险证书Climate Risk Certificate 的推动力。

向碳中和经济的转型的过程中,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技术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机会 。与此同时,包括MSCI最近的一篇文章在内的研究发现,化石燃料公司的长期表现低于其国家指数。

金融服务业可能大大低估了向净零碳排放转型带来的盈利机会 。

然而,Pooja指出,事实上,最大的碳生产商才是“减少全球总排放量潜力最大的来源”。她解释说,“需要将目标锁定在能源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是经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部分排放,这对帮助实现碳减排和净零排放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 过渡性融资 来实现——融资条款与具体的气候目标相关联——股东大会的投票和与高碳公司的合作,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减少碳排放。

好消息是,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2020年的一份报告, 金融服务业可能大大低估了向净零转型带来的商机 。该公司估计,尽管批发银行目前从为石油和天然气等“黑色/棕色”企业提供的服务中,总共赚取了800亿美元,但绿色经济可以在各项活动中带来500亿至1500亿美元的增量收入,是金融服务行业“唯一最大的增长机会”。

尽管前进的道路很可能崎岖不平,但政府和企业作出的承诺,以及为支持向碳排放净零转型而制定的监管框架和报告要求,都能有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背后的飞机
迷路的萝莉
2025-09-11 10:32:21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①.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早在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就发现清扫烟囱的工人易患阴囊癌,他认为患阴囊癌与经常接触煤烟灰有关。1915 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煤焦油可以诱发皮肤癌。污染物中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叫做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三类。

②.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③.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和日本出现了一些畸形新生儿。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孕妇在怀孕后的30天~50天内,服用了一种叫做“反应停”的镇静药,这种药具有致畸作用。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物有甲基汞和某些病毒等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 (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下面是低碳生活的参考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我国推进的循环经济是什么关系?国内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内涵、起源、循环经济中的经济学原理等方面展开讨论。与大家交流。

一、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异同

循环经济术语在我国的使用几乎与国际同步。“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启动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措施,为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奠定基础。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探索形成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2008年启动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循环经济促进法》在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循环经济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统计指标是资源生产率。简单说,循环经济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

低碳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国外2003年才提出,使用的概念较多,也没有形成共同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发达国家进入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阶段,碳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发展可以摆脱对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依赖;他们是在解决了局部环境问题(如噪声)、区域性环境污染(如河流污染和城市污染)后,才将重点转到全球环境保护这个议题上。国内提出低碳经济的时间更短,虽然媒体和专家的讨论很多。但基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知所云。虽然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不得不使用高碳能源,但部分地区资源耗竭的现实也说明我国不能再走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了。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口号为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保护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排放1吨二氧化碳产出的CDP)。因此,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总之,可以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范畴。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可以提高资源(包括能源)效率,也减少废物(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行不悖,均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殊途同归

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一样,有一个内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升华、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第一次产业革命前,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能力较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只是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和不明显的。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废弃物排放明显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较大威胁。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耗竭的担心出现在许多著作中。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5年和1966年发表《地球是一艘宇宙飞船》和《未来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两文,强调人类要由“牧童经济”向“飞船经济”转变,否则地球这一封闭系统内的不可再生资源将消耗殆尽。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的现在趋势继续下去,增长极限将在未来一百年的有朝一日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自然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增长的观点,迄今对人类依然有着警示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起,环境污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与环境的危害,指出生物界和人类所面临的化学品危险,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要求保护环境的大规模游行,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地球日”。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自然的义务。这次会议成为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人类通过对工业发展负面影响的反思,追求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先采取“末端治理”与控制措施,又转向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可以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是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发展阶段也决定了原料来源需要改变。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所剩不多。客观上要求降低经济发展中的实物流量,开展废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固体废物快速增长也要新的管理战略,这是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出发点。由于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置,日本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急剧下降,新建垃圾场又要占地,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没有地方填埋垃圾的情况。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垃圾中含大量废旧物资。如报废交通工具、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等,在一些地方“堆积成山”。其实,这是放错地方的、并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也正是有了这些不断增多的废物,才使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成为可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既可以减少原料投入和废物产生,又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占用土地,可以收到一举多得之效。发达国家通过废物的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资源生产新的产品,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强度也大幅度下降,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费增长速率远低于GDP的增长速率,出现所谓的“脱钩”现象。

与此大致类似,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化。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成立的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从科学证据、适应与减缓、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2007年发布第4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在过去100年中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平均海面上升了17厘米。如果不能扭转这种趋势,21世纪末气温将上升4℃,海面将上升60厘米。于是,降低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提高碳的生产率,成为一种新的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的努力方向。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其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了。从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看,如果消费1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个单位(约2.6吨二氧化碳),则1吨标准煤的石油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0.7个单位,1吨标准煤的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为0.4个单位。即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低碳能源。钢铁、水泥等是需要消耗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产品,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需的。因为没有钢铁和水泥等物质和原材料投入,就建不了高楼大厦,建不了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生产不了以小汽车为代表的工业品,也就实现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反,以银行、保险等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能源消耗强度要低得多。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了。一般的,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换句话说,人类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基础之上的,生态文明尚在探索中。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要生活,更要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危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屿国家,英国已认识到能源可持续利用对于经济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英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按目前的趋势,有关预测认为2020年英国80%的能源将依赖进口。从世界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用较长时间。但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如果说气候变化还存在不确定性的话,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则没有争议。而不可再生能源总有用光的一天。这一点。可从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得到验证。于是,“小的就是美的”、“我们不是给后代留下资源,而是从子孙手中借用了地球资源”、“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追求;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总之,无论是循环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是国际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的战略选择。

三、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界定,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所谓的3R原则)活动的总称。

《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界定的减量化,包括源头减量和末端减量两个方面。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的节能减排,包括了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减量化既有绝对减量,也有相对减量,核心是效率问题。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是用同样的资源能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要消耗更少的资源能源。减量化的做法和例子很多。例如,小汽车原来用几吨钢板,现在的汽车变轻了。我国实施的十大节能工程,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都可以起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这也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讨论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法律时,对是否将减量化纳入循环经济,国内有不少争论。焦点在于,实现减量化有不同途径。此外,减量化也有个度,不能走极端。例如偷工减料,不仅不能鼓励还要坚决反对。

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界定的再利用,包含四个层次:一是用旧的东西直接利用,相当于二手货,换言之,发展二手货市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修修补补再利用,与过去工厂的修旧利废大致相当;三是用坏的东西,换一些零件还可以利用;四是用坏的东西,其中的零件还可以利用。中国劳动人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再利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再利用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例如,“黑心棉”、一次性注射器、“五大总成”的拼装车,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不能循环利用。换句话说,再制造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等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也是需要政府管理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源化实质是将废弃物用作资源,或者说。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对主要活动的解释中,把资源化与再利用放到了一起。事实上这两者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物质的形态。准确地说,再利用基本没有改变原来的物品形态,而资源化的产品基本上看不到原来的物品形态了。资源化的做法和例子众多。我国在建国后就开展的资源综合利用中,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粉煤灰利用、煤矸石发电等,均属于资源化利用的范畴。又如,国内不少地方进行的垃圾发电,通过国际合作将减排温室气体额度卖给西方国家的企业(所谓的CDM项目),获得资金或技术,既减少了废弃物排放产生了环境效益,又解决了就业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属于利国利民的、“一举多得”的好事,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进的。

需要强调的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需要一定条件,否则就难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如果我们“霸王硬开弓”。单纯追求废弃物的资源化,就会出现有“循环”没“经济”的结果。比如,“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种说法得到有关专家的大力推崇。但深究一下,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我国的不少城市还出现“垃圾围城”现象?为什么外国还没有将这些资源用起来?因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如果利用这些资源的企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要连续投入,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企业愿意干的。更广泛地,如果循环经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是难以持续发展下去的。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废弃物都能资源化的。例如,英国“疯牛病”的出现与不适当的同源废物循环利用有关。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如果说一些废弃物,如油漆等不能资源化利用仅仅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话,一些废弃物的资源化,如牛、鸡等内脏等会影响到食物链,并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本身。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结果是难以想象的,2003年“非典”的爆发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每一个活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的贡献是有层次的。以减量化为例,第一个层次是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二个层次是减少工艺过程。第三个层次是“将合适的材料用到合适的地方”,换句话说是物尽其用。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虽然提法不同,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追求的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目的是提高资源(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看成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借用了子孙的资源,要为我们的子孙留有资源和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50条准则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想避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话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4、等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5、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声部少电;

26、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7、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送了,靠惯性滑过去;

28、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9、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30、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1、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2、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3、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4、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5、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湿,因为保湿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6、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7、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9、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40、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1、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2、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3、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4、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5、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6、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7、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8、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9、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50、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