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中国各地煤炭产量

危机的红酒
舒适的机器猫
2023-01-01 19:43:24

中国各地煤炭产量

最佳答案
慈祥的流沙
爱笑的鸡
2025-09-10 21:27:54

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基本暴涨,其中煤炭价格更是相较之前涨幅高达70%,因为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同时带动着原煤大省GDP的狂飙突进,在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榜单中,山西以119316.2亿吨的原煤产量,排名榜单首位,并为全国16个省市提供煤炭,可谓是全国第一产煤大省,相较去年108023.8亿吨的原煤产量,同比上涨了10.5%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2021年累计产出103896.1亿吨的内蒙古,相较2020年101181.8亿吨的产量同比上涨了2.7%2021年原煤产量达69993.8亿吨的陕西排在榜单第三位,相较去年同期同比上涨了2.7%。

排在榜单第四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新疆、贵州、安徽、河南、山东、宁夏和黑龙江,排在榜单前十位的省份在2021年累计原煤产量达382847.4亿吨,上榜的24个省份全年产量达407136亿吨,排名前十的原煤产量占原煤总产量的94.03%。

2021年全国各省区原煤产量排行榜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

序号地区2021年累计去年同期累计同比增减%2021年12月当月去年同期当月同比增减%

全国407136.0 388793.0 4.738466.835881.77.2

1陕西119316.2108023.810.510309.0 9806.65.1

2内蒙古103896.1101181.82.710688.110023.16.6

3陕西69993.868178.82.76516.16254.54.2

4新疆31991.927048.418.33328.62512.732.5

5贵州13120.0 12192.47.61421.41255.313.2

6安徽11274.111084.41.7963.2953.11.1

7河南9335.510557.7-11.6828.6892.2-7.1

8山东9312.0 11080.2-16.0 795.9824.4-3.5

9宁夏8632.98151.65.9736.3706.24.3

10黑龙江5974.95541.17.8537.4560.5-4.1

11云南5796.0 5341.98.5648.5573.0 13.2

12河北4641.014974.7-6.7373.8400.0 -6.6

13甘肃4151.13860.57.5393.7324.721.3

14辽宁3087.73125-1.2260.8251.73.6

15四川1907.22123.9-10.2202.7120.867.7

16青海1109.21092.11.6127.283.0 53.3

17江苏934.31021.9-8.672.165.410.4

18吉林875.3992.9-11.892.567.636.8

19湖南723.41052.2-31.373.882.0 -10

20福建540.7655.6-17.547.160.1-21.8

21广西279.7266.64.928.823.821.2

22江西213.4284.8-25.117.925.1-28.7

23湖北29.721.339.63.32.821.2

24重庆0.0 939.40.0 0.0 13.0 0.0

最新回答
顺心的黄蜂
无聊的帆布鞋
2025-09-10 21:27:54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 : 北京 86.72 天津 44.52 河北 601.39 山西 3899.18 内蒙古 12250.4 辽宁 59.27 吉林 30.03 黑龙江176.13 江苏 50.49 浙江 0.44 安徽 611.59 福建 25.57 江西 40.84 山东 405.13 河南 919.71 湖北 2.04 湖南 45.35 广东 9.11 广西 17.64 海南 0.01 四川 ...

煤炭储量的分布情况 - :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

中国的煤炭储量有多少? : 据国土资源报报道,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经过反复计算和论证,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 145吨,按人均...

我国煤炭储藏量是多少? : 煤在我国古时有石炭、乌薪、黑金、樵石、燃石和矿炭等别名.我国是世界上煤藏量... 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初次见到煤炭,回国后在他所写...

我国的煤炭各省储量?: 我就知道现在应该属我们鄂尔多斯的煤炭最多了

中国各省煤炭储量排名: http://wenku.baidu.com/view/3c47d935b90d6c85ec3ac65e.html 这里有

中国目前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储量又多少?能支撑几年的消耗? - :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

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有多少? - : 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45000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但能作为规划设计的实际依据的是探明储量,特别是可供建井用的精查储量.中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较低,累计探明储量超过7000亿吨?其中精查的储量为17.50亿吨.山西省的煤炭储量2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居第二位,为1900多亿吨.煤炭储量超过200亿吨的省、自治区有陕西、贵州、宁夏、安徽等.

中国哪个省份煤炭储量最多 - : 陕西的煤炭最多,山西和内蒙已先行开采了这么多年,其中,陕西的锦界、府谷、神木、榆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陕北,煤炭之多,当地政府预言,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可以连续不断的开采200年还久,著名的上市公司,兖州煤业、中国神华、等这些煤炭企业驻地都在陕北地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快乐的墨镜
现实的蛋挞
2025-09-10 21:27:54

一、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我国地质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我国地质行业投资年均增长8.2%,地质行业人才数量年均增长6.63%。可是,在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据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我国铬、铁、铜、铝、锰、钾等主要矿种对外依存度都超过50%,个别矿种甚至超过8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质找矿的改革发展,有效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当前我国包括河北省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大规模的资源勘查、开发市场和相应的生产能力、众多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及在读的地质类学生,这些科技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地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致使我国包括河北省地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培养新型地质科技人才的建议和措施,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河北省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探明并开发了一大批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证。目前,河北省地质工作虽然总体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还是赶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其中,地质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地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创新型河北的构建,研究解决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非常重要,而涉及地质行业科技人才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诸如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现状,地质行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性,影响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需求的因素,河北省2020年地质行业科技人才总量需求及专业需求,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创新型河北需要大批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别是加入WTO后,形成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展,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工业、农业、科技、医学、国防等的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工程技术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包括河北省在内却都存在规模大、水平低的问题:

第一,河北省仍在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首先,能源消耗增长过快。河北省主要能耗产品的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40%。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当前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l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大超标。

第二,企业科技创新的愿望和能力双重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面临的技术环境令人担忧、竞争力不足。

第三,总体科研经费支出不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研发投入缺乏。政府投入的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主要集中在前沿技术、高技术等方面,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需要的大量、普遍的应用技术研究发展不多,形成了明显的“跛脚”现象。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和消化引进技术费用投入不够。

第四,工程科技人才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未能按照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问题。

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河北省乃至全国都需要培养大批专业精深、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2)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需要培养大批地质科技人才

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而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局部地方的工业公害转移到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上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差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规避或消除影响因素。这些工作都需要科学家们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提供最直接的信息。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要依靠地质科技人才。

目前,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存在着“六个不足,一个不完善”。“六个不足”即地质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才不足,高学历人才不足,领军人才不足,人才的继续教育不足,人才的创新度不足。“一个不完善”即地质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

尽管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人才短缺之忧。近年来,地质工作逐渐得到重视,河北省地质类院校及综合院校的地质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但地质行业科技人才短缺情况还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主要原因是地质类院校毕业生去地勘单位就业的比例较低,地质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3)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

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地质类人才列入紧缺人才之列,对培养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力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地质科技人才,尤其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观念和意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是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构建要求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供需形势分析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已建设形成了以水利、能源、原材料、机电、纺织、建材、交通运输为主干,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农业、工业并重的国民经济体系。目前,随着河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未来几十年,将是全省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矿产资源如何保证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全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产业构成特征及资源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河北省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万元产值耗矿量高达6.64吨,矿产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生产资料,矿产资源已成为支撑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北省也是一个资源大省,矿产资源的年开采加工规模较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河北省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布局和产业链的形成影响巨大。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陶瓷、黄金等与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密切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河北省工业的支柱产业,构成河北省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测算,河北省1990~2005年矿业及相关产业对重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支撑度分别见图3-1至图3-3。

图3-1 河北省矿业及相关产业对重工业产值支撑度变化关系图

图3-2 河北省矿业及相关产业对工业总产值支撑度变化关系图

图3-3 河北省矿业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支撑度变化关系图

由图3-1至图3-3可以看出,河北省矿业及相关产业对全省重工业、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矿产资源采选业对重工业、工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支撑度分别处于10.61%~14.63%,6.75%~9.85%,4.91%~8.97%;矿业相关产业对重工业、工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支撑度分别处于64.08%~74.38%,38.39%~58.87%,28.89%~64.34%的范围内。同时,反映某一行业对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还可以从该行业的利税贡献水平来衡量,通过对河北省矿业、相关原材料加工业占全省工业利税的比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图3-4),近年来矿业、相关原材料加工业对河北省工业的利税比重持续保持在9.0%~14.5%和47.56%~64.96%之间,表现出对本省工业利税的重要贡献率。由此可见,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属于全省的高贡献率行业,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图3-4 河北省矿业及相关产业对工业利税支撑度变化关系图

2.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状况

(1)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河北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2种,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全国第二位的有12种,居全国第三位到第五位的有19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河北省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获得了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

截至2007年年底,河北省已探明有储量矿产地8000多处,其中上储量表的矿产地1082处(包括伴、共生矿产地)。能源矿产264处,占全国能源矿产地的3.14%;金属矿产499处,占全国金属矿产地的3.36%;非金属矿产319处,占全国非金属矿产地的2.44%。主要优势矿产煤258处、铁矿246处、金矿73处、钼矿9处、水泥用灰岩71处。与2006年相比,新增矿产地37处,其中铁矿14处,煤、金矿、银矿、铅矿、锌矿、溶剂用灰岩、玻璃用砂岩各2处,铜矿、石墨、碎云母、电石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长石、石膏、陶粒页岩、硫铁矿各1处。

在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地中,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362.72亿吨(另有建材矿产5.65亿立方米)。主要优势矿产煤146.76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1.24%,居全国第12位;铁矿72.49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11.82%,居全国第3位;金矿153.7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2.77%,居全国第14位;钼矿70.4万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6.20%,居全国第5位;水泥用灰岩48.46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5.93%,居全国第6位;冶金用白云岩12.94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14.33%,居全国第1位。

从矿种来看,河北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3种(全国为237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122种(含亚种,全国为226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种类的79.74%,探明储量的76种,列入国家和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72种(其中,能源类铀、石油、天然气、地热无上表储量,水资源类无上表储量),占探明储量矿种的60%。从矿产种类来看,绝大多数矿种已发现并探明储量(表3-1)。

表3-1 河北省已发现矿产资源种类一览表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河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量较丰富;产地分布广泛,储量较集中;资源配套性好,便于开发利用;勘查程度较高;矿石质量一般的多,优质的少;产地规模小型的多,大中型的少;区位条件好,但部分矿种如煤、铁、金等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河北省已探明矿产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2种,一些大宗矿产如煤、铁、金、各种石灰岩等在全国占有优势;但全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全国相比却处于中下水平,全省人均矿产资源占有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4.6%。与2004年相比,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保有资源储量增加的矿产为煤、铁矿、硫铁矿、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等13种;储量减少的矿产为铜、铅、锌、金、制碱用灰岩、陶瓷土等23种;资源储量无变化的有硅藻土、水泥配料用砂、电石用灰岩等36种。

截至2005年年底,河北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688个,其中,煤矿山908个,铁矿山1218个,金矿山247个,铅矿山42个,钼矿山12个,水泥用灰岩矿山226个,其他矿种435个,小小矿山3000多个。2005年河北省固体矿石产量36600.88万吨,从业人员43.42万人,完成销售收入43687.51万元(图3-5)。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005处产地已开发利用786处,资源储量257.50亿吨,占保有资源储量的71.98%。煤、铁矿等45个矿种开发利用产地资源储量占保有资源储量的50%以上;锰矿、制碱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陶瓷土、普通萤石等23个矿种开发利用产地资源储量占保有资源储量的100%;钨矿、铂矿等14个矿种未被开发利用。

图3-5 河北省近年来固体矿石产量变化关系

(3)主要矿产品进出口情况

尽管河北省有着种类较多的矿产资源,但富矿、大矿少,某些种类的矿产存在着短缺,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必需的,对产量较多的矿产品适当出口,换取一定的外汇也是可能的(表3-2)。

从表3-2可以看出,河北省矿产品进出口情况以进口为主。出口的主要矿产品为煤炭,2003年达到2250万吨、2004年达到2542万吨;其他少量出口的矿产品有原油、长石、萤石等;进口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数量较大的为铁矿石,2003年、2004年接近2000万吨;金属锰、铬、锌、铅及钾盐、长石、萤石等也有一定数量的进口。

3.主要矿产品供需状况

(1)煤炭资源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处日前对全省电厂近年来用煤情况的调查显示,河北省煤炭对外依赖度越来越大。参加调查的41家电厂2002年装机容量为149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86.59%;年发电量867.57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的85.56%;年消耗原煤4460万吨,每千瓦装机平均消耗原煤2.977万吨。2003年的装机容量为1524万千瓦,年发电量921.58亿度,全年消耗原煤4945万吨。从调查情况来看,河北省电煤年供应缺口很大,有2/3依靠外省调入。2002年省内供应占35%,外省占65%;2003年省内占34%,外省占66%。省外主要来自山西,少部分来自内蒙古和神华集团。

表3-2 河北省主要矿产品进出口情况统计 单位:吨

按照河北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全省每年要投产机组200万千瓦左右,需新增电煤600万吨,到“十一五”末,仅电煤需求量就将近1亿吨,全省煤炭需求保守预测将达1.4亿吨,煤炭缺口高达8000万吨。从生产情况来看,现在全省煤矿生产矿井一部分进入晚年期,2020年前将有一批煤矿相继进入闭坑期。2003年河北省煤炭产量为6600.15万吨、2004年为8651.97万吨、2005年为8639.49万吨,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从2006年到2020年前,全省煤炭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目前的生产水平,前提是要增加矿井水平接替、防治水、深部煤层开采的投入。

(2)铁矿资源

河北省是我国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连年增长(图3-6),以钢铁产业为中心环节形成的“铁矿采选—钢铁冶炼—机械制造与金属制品”构成了河北省的支柱产业链,在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3-7)。

图3-6 河北省生铁、钢和钢材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变化关系图

图3-7 河北省近年来钢铁产量增长变化关系图

由于河北省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加快了铁矿资源的消耗量,铁矿石和铁精矿的产量连年增长(图3-8),尽管产量在不断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钢铁产业的消费需求,每年铁精矿的进口量在不断增长(图3-9)。

图3-8 河北省铁矿产品产量分布图

图3-9 河北省铁精矿消费量及进口量分布图

(3)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河北省铜矿资源相对不足,截至2005年年底,查明铜矿区15处,其中,没有大型矿区,中型矿区也只有3处,小型矿区12处,累计探明资源总量60.7841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7.6601万吨,资源量23.124万吨,缺乏可供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铜矿后备基地(表3-3)。

表3-3 河北省近年来铜矿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单位:铜/吨

河北省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截至2005年年底,上表铜矿山15处(其中已开采10处,停采1处,未利用4处),已建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合计225.3万吨/年矿石量,2005年实际生产量176万吨;已建铜矿选厂4个,设计生产能力63.6万吨/年矿石量,实际处理量57.6万吨,生产铜精粉1.966万吨(金属铜3540吨)。

河北省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铅产地23处(中型1处,小型22处),锌产地27处(大型3处、中型4处、小型20处)。2005年保有资源储量铅47.9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7.30万吨(储量6.65万吨),资源量30.68万吨。锌资源储量416.97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76.00万吨(储量100.62万吨),资源量240.97万吨。2005年已开发利用铅产地11处,锌产地14处,年产量共20.7万吨,含铅量0.4229万吨,含锌量0.5427万吨,消费量铅2.48万吨,锌1.0万吨左右。自给率铅为17%,锌为42%。

银是河北省潜在优势资源,但目前探明的储量不多。截至2005年已发现产地23处(中型6处、小型17处),保有储量3217吨,其中基础储量611吨(储量448吨),资源量2606吨,多以共生、伴生矿产出,其产量受矿产的开采量所限制。2004年河北省白银产量为65.7吨,2005年为37吨。全省白银消耗主要是乐凯胶片厂,年耗50吨左右,其次是工艺美术品消费,每年5吨左右,全年消耗白银55吨左右。

(4)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

河北省水泥用灰岩比较丰富,截至2005年保有资源储量460705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50064万吨(储量147442万吨),资源量210641万吨。2005年年底全省有水泥灰岩矿山226个,其中大型11个,中型4个,小型114个,小小矿97个,产量2723.09万吨;生产水泥8850万吨。大、中型矿山资源的可供年限都在20年以上。此外尚有基建和近期可开采的产地9处,可增加产能770万吨/年。

玻璃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建材平板玻璃及轻工日用玻璃的消费量相当大。据全国统计资料显示,平板玻璃的消费量占玻璃总量的32%~38%、日用玻璃占52%~58%、其他占用4%~16%。河北省2005年的平板玻璃产量为4963.3万重量箱,消耗省内玻璃用砂岩储量38万吨。

三、河北省地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1.现阶段是地质工作重要的发展机遇

河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发及加工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人员就业、城镇建设、社会进步等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省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三大巨型成矿带中的两个在河北省。地质演化历史长、地层齐全、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复杂,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6次大的成矿事件,尤其前寒武纪区域变质作用和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运动两次成矿高峰,形成了储量可观、资源潜力很大的铁、有色和贵金属矿床。

伴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能源的新压力摆在地质系统面前,新形势对河北省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大河北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全力开展河北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变,为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2.科技创新是地质工作突破的重要利器

地质工作要跟上时代进步,适应国民经济的需求,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当前的找矿形势和各地勘单位的找矿手段看,近年来国内许多大矿、重要矿的发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已成为转变找矿突破方式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找矿突破,就要打破传统观念,重建找矿模式,大胆向工作程度低的盲区、空白区、隐伏矿及深部寻找。要利用现代化设备、仪器,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信息化、数据化,物、化、遥、震、探等探矿手段寻找地质异常,进行综合论证,扩大找矿希望。

在当前地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地勘事业发展同样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精神。地勘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创新优势,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搭建创新平台和培养创新团队,要把鼓励、帮助及支持创新技术团队的工作贯彻于创新机制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建立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行业发展需求和地勘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最终实现找矿突破。

3.现阶段是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大发展机遇期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建设我国资源战略重要储备基地的组成部分。要认识到河北省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是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因此,必须开始地质行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设计规划、确定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加强培养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制订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地质行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1)培养造就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资源紧缺,资源相对贫乏,而且地质工作程度又相对偏低,可供利用的资源储量少,同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这些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破解这一难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入手,在发展中培养人才,为了更大的发展而培养人才。要形成梯形的高素质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开展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潜力评价、重要油气田和矿床的发现、能源与矿产资源可供与需求的研究应用;开展矿产形成与演化研究,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应用;加强新的、非常规能源(如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勘查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应用;加强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保障人才资源持续、科学培养与利用,缓解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2)培养造就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度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好环境,在保护好环境中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经济发展的选择。破解环境的困境,寻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出路,必须从培养造就人才资源入手。

(3)培养造就地质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地质科技发展的需要

当代科学技术呈现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科学技术知识呈爆炸性的增长,不断引发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二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周期不断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的机会;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地质科技也有以上四个方面类似的基本特征。要占领地质科技的制高点,要用地质科技创新、引领和解决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必须从培养地质科技的创新人才入手,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要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开展地质科学系统研究和分支学科的纵深发展;加强开展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边缘学科,集成学科;加强地质学领域内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应用测试、分析、实验与模拟研究;开展地质工程与技术方法研究等。

地质科技的发展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地质创新人才持续不断攻关努力发现的过程。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省的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地质科技人才作为地质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一大批地质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曾经的烤鸡
傻傻的鞋垫
2025-09-10 21:27:54
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如下(其中第十一个就是河北省的“冀中基地”):

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

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

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

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

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

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

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

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

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

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

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

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

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井、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井、萌城

冷静的胡萝卜
炙热的奇迹
2025-09-10 21:27:54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中国共生产焦炭3,193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万吨,同比减少0.8%。中国1-9月焦炭总产量为28841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3312 万吨,同比增长13%。全国煤炭产量24.42亿吨,同比增长17.2%。预计2010年中国焦炭全年产量有望达到3.8亿吨。

山西焦炭排名第一 占全国产量2成

如上表可见:中国焦炭产量首屈一指的是山西省,其次分别是河北、山东省。其中,山西省以单月产量746万吨位居榜首,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增加29万吨,同比涨幅为4.1%,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9.6%;而从焦化企业个数而言,山西省也以228个中大型焦化企业稳居第一,其焦化企业数量占到全国906家的超过两成比例。河北省以单月产量337万吨成为第二名,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下降20%,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14%。山东省以单月产量277万吨位居第三名,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增加7万吨,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3.5%。从焦炭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来看,9月份除了河北省负增长以外,当月焦炭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河南省一度增幅达到34%。可见节能排和需求效应对焦炭产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0年焦炭全年产将达到3.8亿

如上图所示:9月份我国焦炭产量维持三季度平稳运行。当月产量接近3200万吨,仍处于高位水平,联合金属网分析师穆文鑫认为预计2010年中国焦炭全年产量有望达到3.8亿吨。

节能减排 四季度焦炭产量难有上涨.

今年焦炭产量走势而言:今年1季度焦炭产量涨跌互现,最高产量一度达到3183万吨(3月份)和春节效应低端产量达到今年最低水平2860万吨(2月份);而进入二季度焦炭产量逐渐呈上升态势,并达到2009年以来焦炭单月产量最高水平3366万吨(6月份);三季度产量却是一直维持在3100-3200万吨水平。最新市场获悉,受节能减排影响,国内多家钢厂处于限产停产状态,部分民营企业均被断电;再加上,四季度钢材成交不活跃,上游炼焦煤成本持续上升,焦化企业将一致限产保价。综合判断,今年四季度焦炭产量将维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摘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

仁爱的海燕
欣慰的夏天
2025-09-10 21:27:54

3.1.1 河北省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内涵分析(高建明,2012)

“转型”是指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质变,其中也会涉及经济发展转型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性安排和转型路径等演变举措。而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则是指改变传统的以矿产资源为依赖、由矿产资源型产业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发展格局,转向发挥县域经济多方面的要素优势,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多元产业并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

1)发展方式的转型。即改变传统的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单纯加大对矿产资源要素的投入而形成的经济增长,转而以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改造和加大对技术要素的投入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2)产业结构的转型。即改变以矿产资源的采选和初加工为主的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转而以新兴替代产业和改造升级后的矿产资源型产业等多业并举的经济结构。

3)发展内涵的转变。即改变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为基础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破坏环境、不可持续的发展,转而遵循以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为基础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保护环境、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动力的转变。即改变传统的依靠资本的积累、投入和数量的扩张为动力,转为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

5)发展战略的转变。即改变传统的消耗资源、不计环境代价、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转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共同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共同推进的发展战略。

3.1.2 河北省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时机分析

关于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时机选择问题,有两种思路。

(1)依据矿产资源型产业利润划分法(高建明,2012)

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利润函数如下:

π=PQ(t)-[Cα +Cb(t)Q(t)]

式中:π为资源型产业利润;P为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Q(t)为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Cα为开采的固定成本;Cb(t)为开采的变动成本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图3.1是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曲线图,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利润增加;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利润为最大。如果没有采取强有力的产业转型措施,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就会随着资源的衰退而萧条。如果采取有力有效的产业转型措施,并在一个合理有利的时机进行转型,县域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新的上升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3.1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曲线图

正如前面所言,考虑到转型需要多方面的成本,可以给矿产资源型产业利润函数增加一个变量Cd,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型成本将逐渐增加,在资源枯竭的时候转型成本达到最大值。增加了转型成本之后,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利润会有所下降,如图3.2所示。如果在矿产资源型产业利润达到最大值之前进行转型,则资源型产业将会丧失利润最大的机会,如果在产业利润下降为0 或者到负值的时候,由于没有转型所需资金的原始积累,转型将难以进行。

图3.2 转型期矿产资源型产业利润函数曲线

综合转型成本和产业利润函数,在利润由最大值逐渐下降而未降为0的这段区间,是比较合理的转型期。在这个区间内,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开始得越早,转型的成本越低,对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也越小。因此,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期是当矿产资源型产业利润达到最大值的时期,这个时期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产业转型所需要的成本积累,没有丧失产业最大利润值。此时开始转型的成本代价最小。

(2)依据矿产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划分法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从整个产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产业生命周期可以从成熟期划为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在成熟前期,几乎所有产业都具有类似S形的生长曲线,而在成熟后期则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产业长期处于成熟期,从而形成稳定型的行业,如图3.3中右上方的曲线1。第二种类型是产业较快地进入衰退期,从而形成迅速衰退的行业,如图3.3中的曲线2。

图3.3 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图

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转型的最佳时期是在矿产资源型产业进入成熟期、经济稳定成熟发展一定阶段后,即将进入衰退期时启动转型。此时,由于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充分发展,县域经济具备了较为充足的经济基础、财政实力和社会积累,但矿产资源型产业又即将进入衰退期,具备一定的转型发展回旋空间,为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开始发展进而成长为替代产业准备了一定的接替过渡区间,有利于产业转型的平稳有序进行。

(3)最佳转型期(高建明,2012)

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分析,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应是在县域内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中后期。此时转型既可充分享有矿产资源型产业长期发展积累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产业工人优势、管理经验优势、财政调控能力优势等,还可利用国家或区域为关停、缩减传统的矿产资源型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替代产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展转型的成本和风险。

3.1.3 河北省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3.1.3.1 生长曲线模型的构建

生长曲线又称S曲线,是描述生物生长过程的一种特殊曲线。生物的生长过程一般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经济社会领域中许多事物的成长或者某些变量的变化都类似于生物生长的过程,呈现S型,这一点和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相一致。对于矿产资源型产业,其发展历程基本符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同样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生长曲线在预测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生长曲线的一般数学模型为

dY/dt=KY(L-Y)

式中:Y为预测参数值;L为参数Y的极限值;K为常数,K> 0。解此微分方程得

我国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式中:α和b为常数,参数b决定曲线的位置,参数α决定曲线中间部分的斜率;t为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见表3.1。

表3.1 变量之间的关系表

生长曲线的极限值为L,并且在t=0,Y=L/(1+α)处有第一个拐点F1,其数值即为临界值,它是产业的发生期与发展期的分界点;在t=ln(α)/b与Y=L/2处有第二个拐点F2,此为产业的发展期与成熟期的分界点。曲线由F2 点到极限L这一区域为产业的成熟期;极限L以下则为产业的衰退期。

生长曲线模型中需要确定L,α,b三个参数,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法:专家咨询法和倒数和法。专家咨询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为使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本课题运用倒数和法来确定参数。

我国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上式中各变量的含义和来源详见相关资料,这里不再赘述。参数L,α,b确定后就可以建立产业的生命周期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就可以对相关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3.1.3.2 以河北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矿产资源型产业中的钢铁、煤炭和水泥产业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建立各产业的生长曲线模型;然后确定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数据均来自1999~2013年《河北经济年鉴》,确保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表3.2)。鉴于河北省正在推行“6643”工程,书中用粗钢产量指标代表钢铁行业的产量,煤炭、水泥行业分别用煤炭产量、水泥产量来衡量。

表3.2 河北省主要矿产资源产业产量表 单位:万吨

(1)根据河北省各产业原始数据,建立各产业的生长曲线模型(表3.3)

表3.3 河北省矿产资源型产业生长曲线模型表

本书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做出河北省钢铁、煤炭、水泥等产业的散点图(图3.4)。可以看出,每个产业发展趋势都近似S型曲线,符合生长曲线模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图3.4 河北省矿产资源型产业散点图

(2)分析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1)钢铁产业分析。当t=0即1997年,Y=593.48处,第一个拐点F1(0,593.48)为钢铁产业发生期与发展期的临界点,在此点以前为产业生命周期的发生期,在此点以后进入发展期;钢铁产业生长曲线的第二个拐点F2(9.37,9417.95)为产业发展期与成熟期的临界点,钢铁产业的发展期为1997~2007年,成熟期是从F2 点到极限值 L处,即2007~2050年。预计钢铁产量在2050年到达饱和点L=18835.89万吨,从2050年以后钢铁产业开始进入衰退期。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的钢铁产业目前正处于成熟期,预计到2050年进入衰退期。

2)煤炭产业分析。t=0即在1997年,Y=4860.98处为第一个拐点F1,此为煤炭产业生长曲线的发生期与发展期的临界点;第二个拐点F2(16.54,11083.03)为煤炭产业发展期与成熟的临界点。因此,该行业的成长期为1997~2014年,成熟期是从F2点到极限值L处,即2014~2170年。预计河北省的煤炭产量在2170年达到饱和,L=22166.06万吨,从2170年以后河北省的煤炭产业开始进入衰退期。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的煤炭产业目前处于成熟期,预计到2170年进入衰退期。

3)水泥产业分析。对于河北省水泥产业生长曲线,F1(0,3053.89)为第1个拐点,此为水泥产业发生期与发展期的临界点;第2个拐点F2(7.44,7802.68)为水泥产业发展期与成熟的临界点,水泥产业的发展期为1997~2004年;成熟期是从F2点到极限值L处,即2004~2085年。水泥产量预计到2085年达到饱和点L=15605.36万吨。从2085年以后水泥产业预计进入衰退期。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的水泥产业目前正处于成熟期,预计于2085年进入衰退期。

河北省钢铁、煤炭和水泥产业的生命曲线见图3.5。

图3.5 河北省钢铁、煤炭和水泥产业生命曲线图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河北省的钢铁、煤炭和水泥等矿产资源型产业均处于成熟期。河北省的产业规划部门及相关产业单位,应立足于产业处于成熟期的现状,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集聚资金、人才及技术资源,为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积蓄力量,以便在矿产资源型产业进入衰退期之前,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应该注意的是:矿产资源型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矿产资源型产业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储量和相关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次,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理论上的生长曲线出现背离,但以上分析结果仍然可以作为判断产业发展阶段,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

傻傻的哑铃
自信的棒球
2025-09-10 21:27:54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后大概有1000座。分别分布在西山煤田、大同煤田、沁水煤田、宁武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具体如下;

沁水煤田

含煤面积30500.1KM2,资源量3316.5亿吨,区内产量10530万吨,属于统配矿的有阳泉、潞安、晋城矿务局,其产量分别为:1634.31、1283.6、 967万吨。以无烟煤和半无烟煤为主,瘦煤和焦煤次之。知名品牌有晋城无烟煤和阳泉无烟煤,是山西省仅次于大同煤、平朔煤的第三大出口产品。但是近年来国外受到越南鸿基煤、国内受到宁夏无烟煤的冲击。就其质量及成本来看,晋城与阳泉煤处于劣势。加上世界无烟煤市场的萎缩,这二个品种也将逐年萎缩。

该煤田东南部的长治市内的瘦煤,作为高炉喷吹用煤曾有过一段出口的经历。该煤种低硫、低灰、高灰熔点、可磨性较好。近年来的萎缩,除一些国家喜欢采用高挥发分喷吹煤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可能是体制及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该煤田内最有出口潜力的是该煤田西南部的沁源、古县一带的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焦煤资源面积约200KM2,煤层厚度0.8-3米,现有矿井约50个(全部是地方小矿)。年产量为450万吨左右。作为低灰、低硫、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煤种必将成为山西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名牌产品。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霍东矿区 阳泉矿区 晋城矿区 寿阳矿区 和顺矿区 襄垣矿区 潞安矿区 高平矿区 长治矿区

大同煤田

含煤面积1781.3KM2,资源量341.8亿吨.区内产量9000万吨左右,以动力煤为主,是山西生产出口煤最多的煤田。主要品种为大同动力煤

但是,随着与之相似的国内陕西神府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的开发及神华铁路的建设、国外印度尼西亚及南非出口动力煤的迅速发展,大同煤田事实上已失去竞争力,未来将处于逐年退缩的境地。

大同煤田目前以生产侏罗纪煤为主,现有大同矿务局煤矿15个,年产量3500万吨左右地市营煤矿7个年产量450余万吨乡镇等煤矿产量近3700余万吨.侏罗纪煤现仅有保有储量58.8亿吨.按现有产量仅可开采20余年.因此,开发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以迫在眉睫.

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保有储量282.1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左右,大部分资源尚未利用.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大同矿区

宁武煤田

煤田面积3087 KM2,资源量974.34亿吨.区内产量3700余万吨,其中平朔露天矿1160.4万吨,轩岗矿务局230万吨,其余为地方煤矿,区内以动力煤为主,出口煤量仅次于大同煤田,主要出口品种为平朔洗动力煤.

平朔露天煤矿建矿之初即立足于国际市场,其煤质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灰熔点,较稳定的质量及供货能力。其缺点是灰分、硫分较高,洗选后仍不如大同煤。目前该矿主产品基本全部出口,虽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因其煤质有一定特点,预计其出口量将勉强维持目前水平。

大宁煤田最有希望的煤种是在90年代才开始勘测,近年来刚刚开发的大宁煤田南部侏罗纪煤。该煤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3米,现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0余万吨(全部为地方小矿)。其特点是低灰、低硫、低磷,自由膨胀序数3左右,特别是其灰分洗选后可达到5.5%。该煤种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仅以动力煤与大同煤竞争,并开始少量进入国际市场。事实上该煤种作为软焦煤将更具竞争力。其各种指标均高于兖州煤,而生产成本将大为降低。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平朔矿区 轩岗矿区 化北屯矿区

西山煤田

面积1898.4 平方公里,资源量233.67亿吨,产量3158万吨,以炼焦煤为主。区内主要煤矿为西山矿务局,生产量占整个西山煤田的一半以上。

该区的古交是一种少有的强粘结焦煤,其2#煤自膨序数一般为7-9,活性组分含量大于60%,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短缺煤种。但由于该煤属难选煤,西山矿务局控制的灰分标准是<10%,限制了该煤种的使用。

该地区的煤炭出口将从以下二个方面得到发展。第一方面是西山矿务局改变经营思想及管理体制。并在配煤控制、降低灰分上有一个根本突破;第二个方面就是由一些有实力、精通业务的企业或组织者,将现有地方煤矿及选煤厂统一组织管理,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实力,以适应出口煤的经营方式。因为降低灰分对几十年不变的统配矿比较困难,而对地方洗煤厂则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古交及清徐地区的地方焦化厂将2#煤灰分控制在9%及8.5%以下十分普遍。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古交矿区 清交矿区 西山矿区

霍西煤田

面积6255.6KM2,资源量578.2亿吨,区内产量为4033万吨/年,属于统配矿的有汾西矿务局和霍州矿务局,其年产量仅为569.5和480.9万吨,其余近3000万吨为地方小矿开采.区内全部为炼焦煤。

煤田北部的汾西矿务局现有矿井以高硫煤为主。向南占该煤田约70%面积的矿区,则生产高挥发分的炼焦煤,其中约占产量65%的山西组低硫、低灰、高流动度煤,将是未来山西煤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力产品之一。

在该煤田埋深1500米内的现有炼焦煤保有储量中,约有一半是属于西部的灵石、汾西、洪洞、蒲县地区,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这里除南弯等及少数矿进行过勘探外,几乎没有进行专门的地址勘探工作,也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与开发,但是,由于该区煤质优良,埋藏浅,在再这几年交通状况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地方煤矿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地方煤矿的开发,该区的资源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认为,这部分资源,将成为该煤田煤矿建设及出口煤源的主要支撑。

以上四县的资源中,流动度在50,000左右的低灰、低硫、强粘结煤,产量约为600万吨。流动1500ddpm以上的低硫低灰煤约为1000万吨。

该煤田的蒲县煤曾经与乡宁煤一道作为动力煤出口过一段时间,最终因煤种的价格差及未经洗选的动力煤杂质等问题而中断,但近年来又开始洗选后按炼焦煤出口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汾西矿区 霍州矿区 灵石矿区 太林克城 南湾矿区

河东煤田

含煤面积15285.5KM2,资源量2335.2亿吨,区内产量为2600万吨,除国家投资的华晋焦煤公司生产50余万吨外,全部为地方煤矿生产,产品以主焦煤为主。该煤田基本没有进行规模化的开发,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是山西炼焦煤保有储量最为充足的煤田。其周边地区的地方矿生产的低硫煤也属于高灰分的难选煤。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的4#煤即“柳林煤”,属于世界范围稀有的优质炼焦煤。目前产量约500万吨,是山西小焦炉生产优质铸造焦的主要原料。从1998年开始已有少量出口,包括灰分在<9.%的沙曲煤和灰分<8.5%的柳林煤.

以柳林煤为代表的河东煤田中部4#主焦煤,以及与之相似的乡宁煤,后备资源充分,其综合质量指标将超过所有澳大利亚煤,与美国、加拿大的优质主焦煤比美,而最终将以质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势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离柳矿区目前是发展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矿区之一。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离柳矿区 乡宁矿区价格不知道,没的查。不了解具体价位,

积极的彩虹
甜甜的奇迹
2025-09-10 21:27:54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加,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2006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4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06%。2008年1-10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81%。

“十一五”期间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二五”1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降至1886万吨,环比下降18.11%,同比下降27.3%,已经连降六个月,并且降幅近一步扩大。

2015年12月1日,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为破解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走低等难题,榆林市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打造终端销售市场,畅通运输网络。2015年1-10月榆林市累计销售煤炭达3.1亿吨,其中,累计销往河北省煤炭1.1亿吨、山西4000万吨、陕西关中地区2800万吨、内蒙古2400万吨、河南1800万吨、山东1700万吨、宁夏1000万吨、甘肃800万吨、北京700万吨、湖北450万吨,占榆林市煤炭销售总量的86%。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质基础。在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产煤国家之前列。

中国聚煤期的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中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区)都有大小小一、经济价值不等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及含煤地层的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和台湾六个聚煤区而各有不向。

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中确定,将重点建设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数据显示,2013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3.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 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行业供需维持平衡

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从下游主要耗煤行业的增长来看,单月产量增速随有所下滑,但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1-8月份火电发电量22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7%生铁产量40363万吨,同比增长12.76%水泥产量117848万吨,同比增长14.66%合成氨产量3439万吨,同比增长0.93%。

1-8月原煤产量为216485万吨,同比增长18.10%,其中8月份产量为29580万吨,同比增长13.10%,环比增长0.27%煤炭的产量并未明显超过下游需求的增长幅度,从供需的增速来看,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据渤海证券预计今年煤炭需求水平约为32.5亿吨左右,供给水平约为32.4亿吨左右,全年供需基本平衡,

——第四季度全行业基本面可能仍然保持平稳的走势

由于中央政府将节能降耗纳入各地约束性考核指标,为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一些地区开始对高耗能产业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等强制手段,因此四季度能源需求相比以往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但四季度是北方冬季取暖季节,也是传统的煤炭销售旺季,冬储煤购销逐步开始,下游电厂补库存较为积极,市场交易将逐步趋于活跃,销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两方面因素叠加,预计四季度煤价将继续保持平稳,可能会维持小幅震荡的走势。但如若出现气象专家所预期的那样,欧洲将会遭遇千年来最低气温的冬季,届时可能将会影响煤炭行业的价格走势及供需关系。 二、市场特点分析 1、超高电煤库存再次压制煤炭供求及价格。10月上旬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再次攀升到了6230万吨的超高水平,库存可用天数也随之超过了21天,这一状况不仅明显降低了电力企业进行电煤“冬储”的压力,也会对动力煤的供求和价格形成压制。

2、“寒冬”的预期及冬季煤炭储备或增添活力。进入10月份之后,又到了煤炭“冬储”时节,尽管当前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还维持在偏高水平,“冬储”的压力不大,但是由于是“寒冬”的概率较大,有可能对冬季煤炭供求带来加积极的影响。

3、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供求的支撑作用或将下降。煤炭进口对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煤炭供求的支撑作用或将下降的判断基于两个方面因素,其一,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国际煤炭供应及运输环境正在朝着不利于我国煤炭进口的方向发展,给未来一段时期的煤炭进口带来变数。9月份以来,澳洲动力煤价格呈逐渐上涨趋势,低发热量的印尼煤越来越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首选,推动了印尼煤出口价格的上扬。其二,2009年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分别达到了1113.8万吨、1265.3万吨和1638.5万吨,由于这一基数较大,四季度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已经不大,届时煤炭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可能不得不依赖内贸煤炭供应的增长来实现。

4.2015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636万吨,同比减少6647万吨,下降29.83%。此外,2015年9月份中国出口煤及褐煤73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单月出口量创2013年7月以来最高。尽管进口量不断下降,出口量不断增加,但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仍旧突出。 一、有利因素

1、在政策方面。总体来看,一是2008年初受雨雪冰冻灾害、春运期间运力紧张、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和提前放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时,国家发改委、 交通部分别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保障煤炭供应和物资运输。二是年中煤炭,尤其是动力煤价格迅速上涨时,国务院发布保障电煤供应的公告,国家发改委两次对电煤进行临时价格干预。三是 从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出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加强对改革试点中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管理国务院提高煤炭出口关税发改委、能源局等下达“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 。

2、在技术方面。近几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勘探、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三,煤矿瓦斯、火灾治理等安全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第四,洁净煤技术使得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加快发 展。

二、不利因素

1、煤炭市场的波动加大

煤炭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供需是最主要的因素。2009年我国煤炭前期投资将集中释放。短期内煤矿在建规模过大,产能过剩压力增加,而需求相对不足。短期内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电力等行业需煤量在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经历5年多的快速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这些产能的相继建成释放,将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

2、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 一、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煤炭施工企业也推向了市场,然而煤炭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煤炭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 ,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煤炭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煤炭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 求。

煤炭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煤炭施工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 因素、政策导向、行业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煤炭施工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煤炭施工的项目管理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 行的规律。

投标风险类似于一般制造业中的市场风险,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实行招投标制后,施工企业基本上都要以投标报价的形式争取中标。为了获取工程项目,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企业如果拿不到工程项目,就无利可谈,为投标而付出的人、财、物也只能由投标企业买单。如果低价中标或招标文件中有对承包企业不利的条款,或投标报价时计算失误、漏计项目、取费不 当,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经营管理失败而亏损,再加上招标市场上的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常的因素,给承包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一是所采煤层的自然赋存条件二是生产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对国家煤炭资源的态度四是开采工艺的复杂程度五是开采投资的占用量等等。乡镇煤矿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 低,开采设施简单而且资金占用量小,再加上对煤炭资源的珍惜程度不够,其原煤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有煤矿水平。乡镇煤矿低50%左右,有的甚至低65%以上。因此,乡镇煤矿具有低价竞争 的优势,过度的低价竞争对国有煤炭企业的扭亏增盈和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煤炭与电力是密切相连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煤电联营模式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长期以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由于资源的布局无法改变,要改变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必须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煤电矛盾,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融合。煤电联营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煤矿所在地建立坑口电厂,改“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电煤运输压力。其次,煤电企业之间还可以签订长期煤炭供需协议,进行煤电战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煤电一体化的企业。最后,使煤电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上市、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促进煤电企业的战略合作。

2015年6月,内蒙古发布《关于支持煤炭转化企业与煤炭生产企业重组有关事宜的通知》。宣布内蒙古煤炭上下游企业重组拉开序幕,多家煤企和电企达成了合作意向,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目的是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推动煤电、煤化重组并购。 中国许多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低电价、低煤价和高能耗的基础上,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恰恰反映了这些产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应下决心、下力气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势头,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对高耗能产业和过热行业在项目许可、土地、环保、信贷投放等方面要收紧口子、抬高门槛。另一方面,尽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

改革中国的资源税制度,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等挂钩的资源有偿使用办法,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资源获取的难度,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前期投入和财务成本,使得煤矿不能够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将使煤炭生产企业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更加科学合理配采,在某种程度上遏制“采肥丢瘦”,盲目增加产量的行为。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致力于推动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标准化、开放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

随着煤炭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为领先的全球煤炭产业链整合者”的愿景,并以“建设煤炭交易和煤炭供应链服务标准,优化煤炭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价值链的高效协同,推动煤炭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为使命,明确提出建设成为“煤炭交易与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战略定位。

依托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煤炭产地,辐射东北亚主要煤炭消费市场,通过集约的交易平台和电子交易系统,提供公开、高效、公信的煤炭现货交易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引进和整合金融、物流等专业服务商,为交易提供信息资讯、仓单质押监管、代垫货款、结算、库存管理、代理采购、运输代理、综合物流、化验检测等综合一体化的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