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装机容量是什么?
装机容量,全称“发电厂装机容量”,亦称“电站 容量”。指火电厂或水电站中所装有 的全部汽轮或水力发电机组额定功 率的总和。是表征一座火电厂或水 电站建设规模和电力生产能力的主 要指标之一。单位为“kW”。装机容 量一般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 和电力工业建设发展计划的需要, 由电力设计院或其他有关技术部门 针对各种不同方案进行全面考虑, 并经政治、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综 合分析比较才能确定。此外,还把 整个电力系统内所有火电厂、水电 站和其他类型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的 总和,称为该电力系统的“装机容 量”。
电力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以千瓦(kW)、兆瓦(MW)、吉瓦(GW)计(10的9次方进制)。
中文名
装机容量
外文名
installed capacity
单位
千瓦kW、兆瓦MW、吉瓦GW
汉语拼音
zhuāng jī róng liàng
名称实质
额定有功功率
快速
导航
近年装机容量数据
水电站装机容量
定义
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 装机容量为2*15万千瓦就是两台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理论每台每小时的发电量为15万千瓦时。例如发电站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时按照35%的损耗,一小时发65万度电,1.55小时可以发100万度电,一天约3900万度电。通用单位MW就是兆瓦的意思,1兆瓦(MW)=1000千瓦(KW),150MW=150000KW也就是15万千瓦。150MW是指的发电机的功率为每小时可以发150MW的电,按照通俗地讲法就是每小时发电15万度。我们电建的都喜欢叫这种机组为15万千瓦的机组。2X150MW就是要建设两台15万千瓦机组。[1]
近年装机容量数据
2019年度
2019年,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19055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35640万千瓦,增长1.1%;核电装机容量4874万千瓦,增长9.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1005万千瓦,增长14.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0468万千瓦,增长17.4%。[2]
2011年度
2011年,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10.6亿千瓦,年发电量4.7万亿千瓦时。其中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增长强劲,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已投运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254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
2014年度
2014年,我国全年发电装机容量13601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7%。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1569万千瓦,增长5.9%;水电装机容量30183万千瓦,增长7.9%;核电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增长36.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9581万千瓦,增长25.6%;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52万千瓦,增长67.0%.[3]
2015年度
2015年,我国全年发电装机容量15082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9021万千瓦,增长7.8%;水电装机容量31937万千瓦,增长4.9%;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增长29.9%;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2934万千瓦,增长33.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增长73.7%.[4]
2016年度
2016年,我国全年发电装机容量16457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2%;火电装机容量105388万千瓦,增长5.3%;水电装机容量33211万千瓦,增长3.9%;核电装机容量3364万千瓦,增长23.8%;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4864万千瓦,增长13.2%;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增长81.6%.[5]
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为切实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要求,决定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一、充分认识实施光伏扶贫的重要意义
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既适合建设户用和村级小电站,也适合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还可以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既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各地区应将光伏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的力量。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二)基本原则
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光伏扶贫项目要与贫困人口精准对应,根据贫困人口数量和布局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布局,保障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手段之一,各地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及光伏建设条件,选择适宜的光伏扶贫模式,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分阶段以整村推进方式实施。
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国家和地方通过整合扶贫资金、预算内投资、政府贴息等政策性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通过捐赠或投资投劳等方式支持光伏扶贫工程建设。
公平公正、群众参与。以县为单元确定统一规范的纳入光伏扶贫范围的资格条件和遴选程序,建立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收益分配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
技术可靠、长期有效。光伏扶贫工程关键设备应达到先进技术指标且质量可靠,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具备规定的资质条件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应确保长期可靠稳定运行。
三、重点任务
(一)准确识别确定扶贫对象
各级地方扶贫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光伏扶贫范围,以县为单元调查摸清扶贫对象及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包括贫困人口数量、分布、贫困程度等,确定纳入光伏扶贫范围的贫困村、贫困户的数量并建立名册。省级扶贫管理部门以县为单元建立光伏扶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此作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明确光伏扶贫对象、分配扶贫收益的重要依据。
(二)因地制宜确定光伏扶贫模式
根据扶贫对象数量、分布及光伏发电建设条件,在保障扶贫对象每年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光伏扶贫建设模式和建设场址,采用资产收益扶贫的制度安排,保障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中东部土地资源缺乏地区,可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含户用);西部和中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建设适度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采取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方式,每位扶贫对象的对应项目规模标准为5千瓦左右;采取集中式光伏电站方式,每位扶贫对象的对应项目规模标准为25千瓦左右。
(三)统筹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地方政府可整合产业扶贫和其他相关涉农资金,统筹解决光伏扶贫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政府筹措资金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村级光伏电站,贷款部分可由到省扶贫资金给予贴息,贴息年限和额度按扶贫贷款有关规定由各地统筹安排。集中式电站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资本金,其余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伏扶贫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
(四)建立长期可靠的项目运营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应依法确定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及技术服务企业(简称“运维企业”)。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依法依规、竞争择优选择具有较强资金实力以及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承担光伏电站的运营管理或技术服务。对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可由县级政府统一选择承担运营管理或技术服务的企业,鼓励通过招标或其他竞争性比选方式公开选择。县级政府可委托运维企业对全县范围内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的工程设计、施工进行统一管理。运维企业对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的管理和技术服务费用,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约定,从所管理或提供技术服务的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收益中提取。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行管理由与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合作的商业化投资企业承担,鼓励商业化投资企业承担所在县级区域内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的技术服务工作。
(五)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运行服务
电网企业要加大贫困地区
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透露了几组数据(数据见制图),值得广大光伏人细品:
2021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制造端产量提升。
其中,我国多晶硅产量为23.8万吨,同比增长16.1%。
为何增幅这么大?
一是原有企业产量加码;二是市场新进入者增多,包括青海丽豪、新疆晶诺、宝丰银川、江苏润阳等,这些新进入者,为多晶硅的增产添砖加瓦。
上半年,硅片产量105GW,同比增加40.0%,大尺寸硅片在积极推进薄片化,大尺寸硅片市场占比逐步提升。
《光伏情报》注意到,多晶硅料的下游是硅片环节,2018全球硅片约90%以上的产量在中国,中国多晶硅产能在全球产能占比为61.6%,当时国内供应还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进口多晶硅料14万吨,同期国内多晶硅料产出25.9万吨,进口硅料占比35.02%;但如今,由于国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再加上市场不断有新的进入者,我国对于进口多晶硅料的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产品质量逐渐可以满足N型硅片需求。
上半年,我国电池片产量92.4GW,同比增长56.6%,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电池片的转换率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其中,PERC单晶23%以上(领先企业:23.1-23.3%)。
《光伏情报》了解到,2021年7月,通威太阳能利用PERC量产设备,通过电池制程工艺创新,M6大尺寸全面积(Area=274.50cm²)电池转化效率可达23.47%,并经ISO/IEC 17025第三方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创造了M6大尺寸全面积产业化PERC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2021年7月12日,晶科能源TOPCon高效组件转换效率再刷新纪录,高达23.53%,刷新了公司2021年1月创造的23.01%的组件效率纪录。
该项指标经全球领先的测试机构TUV莱茵实验室独立测试和验证,TUV莱茵以安全和质量标准在国际上著称。
上半年,我国光伏企业组件产量80.2GW,同比增加50.5%,这个增幅十分显著。
组件最高功率进一步提升:从600W提升到了700W。
光伏组件产能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最近两年,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水平在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加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及产品在光伏领域加快应用,系统化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产能快速提高。
2021年1-5月,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98.6亿元,同比增长35.6%。
2021年1-5月,光伏组件出口36.9GW,同比增长35.1%,预计上半年出口量可达44-46GW。
月度出口呈相对稳步增长的态势,未出现往年有明显淡旺季的现象,这利于光伏行业的良性发展。
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34.4%,其中,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智利)疫情后开始发力,表现颇为抢眼。
传统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包括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不断闪现,像巴基斯坦、希腊这些国家,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光伏需求的大市场。
2021年上半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1-6月,户用装机容量超过5861MW,同比增长208%。
值得注意,2021年上半年,山东、河北、河南户用新增装机规模排名前三位,合计超过全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的80%。
在此,《光伏情报》不得不给这三个省份点一个大大的赞,也为在这三个省份奋斗的光伏兄弟姐妹致敬!
在政策支持上,政府非常给力,补贴规模5亿元,补贴强度0.03元/KWH。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捕捉到一些趋势,当前,光伏赛道正进一步拓宽——全球多数主流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而随着化石能源的进一步吃紧,光伏太阳能将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全球光伏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提供给中国光伏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大,而随着我国“20•30”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光伏行业正迎来更多更持久的风口。
加油吧,中国光伏人,光明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
2018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6万千瓦,与去年同期增幅基本持平,其中,光伏电站1206.2万千瓦,同比减少30%;分布式光伏1224.4万千瓦,同比增长72%。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45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12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4190.3万千瓦。上半年光伏发电量8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弃光率3.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13.5亿千瓦时,弃光率20%,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5.9亿千瓦时,弃光率1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北地区新增装机611.6万千瓦,同比增长47%,占全国的25.2%;东北地区新增装机206.4万千瓦,同比下降4%,占全国的8.5%;华东地区新增装机621.8万千瓦,同比下降25%,占全国的25.6%;华中地区新增装机387.8万千瓦,同比下降8%,占全国的15.9%;西北地区新增装机412万千瓦,同比下降1%,占全国的17.0%;华南地区新增装机191.8万千瓦,同比增长33%,占全国的7.9%。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第四阶段
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年新增装机量波动较大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513万千瓦。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下降态势,从2017年的5306万千瓦下降至4426万千瓦。2019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至3011万千瓦。2019年对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采取竞争配置方式确定市场规模,因政策出台时间较晚,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半年,很多项目年底前无法并网,再加上补贴拖欠导致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竞价项目实际并网量只有目标规模的三分之一。
2020年,在未建成的2019年竞价项目、特高压项目,加上新增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等拉动下,预计国内新增光伏市场将恢复性增长。“十四五”期间,随着应用市场多样化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的开展,新增光伏装机将稳步上升,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820万千瓦。
2020年末累计装机量超2.5亿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方面,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318万千瓦,到2020年已经增长至25300万千瓦。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正在迅速发展起来。
光伏发电量增速维持在15%以上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1亿千瓦时,到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量2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8%。截止2020年底,全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
华北、西北与华东地区新增装机量较多
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939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比重33.8%,与上二季度相比提升1.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从全国并网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布局看,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华北地区新增装机8027.6万千瓦,占全国的28.9%西北地区新增装机6456.8万千瓦,占全国的23.2%华东地区新增装机5390.6万千瓦,占全国的19.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3716.2万千瓦,占全国的13.4%南方地区新增装机2753.1万千瓦,占全国的9.9%东北地区新增装机1438.4万千瓦,占全国的5.2%。
总体来说,为了响应巴黎协定,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号召,在此号召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全国各省(区、市)中,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达9个,分别为新疆(含兵团)617万千瓦、甘肃581万千瓦、青海478万千瓦、内蒙古434万千瓦、江苏320万千瓦、宁夏262万千瓦、河北174万千瓦、浙江158万千瓦、山东110万千瓦。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含兵团)261万千瓦、内蒙古132万千瓦、浙江85万千瓦、青海66万千瓦、甘肃64万千瓦、江苏63万千瓦、山东50万千瓦、宁夏45万千瓦。
装机容量综合考虑,看你的安装场地、光照、用电量及你预计投放资金来综合考虑!
一般地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以湖北武汉为例)
3千瓦,年发电量约3600度,安装场地约20平米,投入资金约2.4-3万,年收益约4300左右;
5千瓦,年发电量约6000度,安装场地约32平米,投入资金约4-5万,年收益约7000左右;
8千瓦,年发电量约9600度,安装场地约51平米,投入资金约6.4-8万,年收益约11000左右;
10千瓦,年发电量约12000度,安装场地约65平米,投入资金约8-10万,年收益约14000左右;
安装报价都是以瓦计算,多少钱一瓦,上术投放资金是按8-10块/瓦算的,各方报价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