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常州汉能光伏里面怎么样

欢喜的蜜蜂
满意的皮带
2023-01-01 19:20:32

常州汉能光伏里面怎么样

最佳答案
笑点低的砖头
魁梧的方盒
2025-09-10 02:55:22

哥们,常州最大的光伏企业是天合光能,然后就是汉能了。普通工人,生产线上的大概3K左右(需加班),不过最好别去了。中国80%的光伏电子元器件,主要是单晶硅都是进口的,然后加工后90%都出口,国内不是没市场,而是政府只在喊口号,没有任何在国内推行光伏节能的实际行动,更有甚者,黑龙江居然说把太阳能和风能归为国有,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如果这些自然资源都划归国有,有一天空气也一样吧,那一天你就是放个屁,也要收税,因为你污染了国有资产。然后跟你说说国外是怎么个情况,最近印度有几个联邦都是推行太阳能风能设备,采购价30%都由国家财政来补贴。德国,从国家电网中消耗一度电居民是支付0.1欧元,然后你采用了光伏设备发电,法律规定,强制国家电网收购的,价格是0.5欧元,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也采取了类似的采购。明白了吧,也就是说你买了光伏设备后,就可以躺在家里收钱了。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全国只有一个赵博士(上海电力大学)弄了这个玩意,大概花了200多万RMB(肯定是国家给他掏钱),他现在每月太阳能发电只能多掏钱出来给国家,为什么呢,那些强制国家电网来采购的国家是采用的双联网络(两个电表,进,出,分别计量),我们国家不能了,谁家的电表不是国家电网来安装的,我们国家只能安装一个电表,问题是你太阳能肯定是要发电的,多出的电都会通过电表来计量,那就意味着你不管是不是从国家电网中还是太阳能发电用的电,你都得掏钱。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政府的推行太阳能措施。

另外,从今年2月份开始,各个国家对中国这个光伏加工工厂越来越不满意,现在美国和欧盟已经对中国光伏行业开始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4个最大的光伏企业,现在处于半停产状况,这个形势肯定在今年是要延续下去了。天合,尚德都在辞人,停产。汉能还能好到哪里去?

哥们,哥在新能源行业混了一阵子了,听哥一句,这个政府只会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不会为老百姓多考虑的。光伏行业,最好还是别去了。你如果方便,又想找个长期安稳的企业,考虑去溧阳,去年,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波士顿锂电池(台企)已经投产了,这个企业的前景不错,利润也高。

最新回答
阔达的煎饼
哭泣的小伙
2025-09-10 02:55:22

汉能控股集团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

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北京,员工逾10000人。在国内多个省份以及美洲、欧洲与中东、亚太、非洲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横跨水电、风电、太阳能薄膜发电。

目前,集团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吉瓦, 风电总装机131兆瓦。在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汉能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建设薄膜发电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总产能已达到3吉瓦。汉能在全球进行电站资源开发,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以及欧洲多国签订了约10吉瓦的薄膜发电电站建设协议,成为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等薄膜发电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神勇的歌曲
虚幻的书包
2025-09-10 02:55:22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Hanergy Holding Group Limited,简称汉能控股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超过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最后一句,很明显,是私企

虚心的蛋挞
清爽的草丛
2025-09-10 02:55:22
光伏产业目前有晶硅和薄膜两种技术路线。晶硅太阳能电池优点是转化率比较高,缺点是生产过程有污染,仅适用于强光环境,在弱光下不能发电。前些年,多晶硅行业利润非常高,致使国内企业一拥而上。相比之下,薄膜组件无污染,适用于强光、弱光和散射光的环境,但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比较高。

由于薄膜电池弱光发电效果好,对光照角度也没有晶硅电池要求高,特别适用于屋顶等分布式发电领域。国内分布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据李河君介绍,汉能未来的薄膜电池将主要通过B2B的形式,应用于国内众多的工厂屋顶,替代工业发电。

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主要有硅晶体与薄膜两种,薄膜技术又分硅基、碲化镉和铜铟镓硒(CIGS)等几种技术路线,不同薄膜电池产品的转化率不同,成本也不相同。薄膜电池能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主要看转换率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

11月29日,汉能控股集团在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同时,通过技术并购和自主创新,汉能的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5%。

“薄膜是生产过程零污染,是弱发电,对太阳光的角度要求不像晶硅那么刁。”李河君举例,汉能在新加坡和广东都对薄膜、晶硅组件做对比测试,在新加坡的测试中前者比后者发电量多了40%,后者则多20%。李河君又介绍,薄膜电池10%的转换率实际上相当于晶硅电池17%~18%的转换率,“因为薄膜电池对光照角度要求不高,即便是阴天也可以发电,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薄膜电池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机智的高山
高高的毛豆
2025-09-10 02:55:22
汉能光伏幕墙使用的是铜铟镓硒玻璃基薄膜太阳能发电组件,既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还能发电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产品。

1、安全:光伏幕墙使用的玻璃是高硬度、高透光率的浮法玻璃,完全符合高层建筑玻璃外墙的安全技术指标。

2、美观:由于是薄膜太阳能电池,颜色统一,还能定制不同的颜色,甚至可以做到透光。

3、环保:充分利用大楼的向阳面玻璃幕墙发电,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省钱:光伏幕墙比传统玻璃外墙成本稍贵,但由于已经包括传统玻璃外墙的成本,且还能发电自用省去大量电费,长远来算是非常划算的。

阳光的楼房
健壮的小伙
2025-09-10 02:55:22

没见过并不能说薄膜发电光伏产品骗人的,更不能随便去否定一家有真实产业的公司,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例如为什么城乡地区大部分使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极少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目前国内大量推广使用主要因为生产技术简单,设备便宜,加上近年来硅价格在较低水平,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有补贴政策,成本控制在大众可以接受的水平。简单总结就是技术门槛低、产品价格低、具备适中的转换效率,所以在第一代的光伏发电产品里是非常成功的,得到迅速普及,大众认知度也很高。但随着了解产品质量及技术特点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晶硅产品存在的热斑效应、转换效率衰退、二次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市场慢慢开始转向第二代光伏发电产品薄膜太阳能电池。发达国家早已大量使用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普及率很高,中国用户近年也开始重视光伏产品的技术特点及质量,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卫星、无人机、高档别墅、大型社区等中高端市场供不应求,但随着产能的扩大,城乡地区分布式市场也将得到大力推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带来的便利。

文章来源于薄膜技术专家网页链接

威武的彩虹
激情的小懒虫
2025-09-10 02:55:22

据悉,汉能从5月份开始欠薪,大面积欠薪则从7月开始,汉能将每月5号的发薪日调整为28号后,6月、7月的工资截至目前仍没有发放。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这种方法要回“血汗钱”。

汉能集团,全名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三个主要的公司平台,分别为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以及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钛媒体了解到,此次欠薪风波涉及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和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

据《蓝鲸 财经 》报道,当天下午2时左右,汉能集团董事局办公室高级助理杨靖,曾代表汉能集团与讨薪职工沟通,杨靖提出先对在场职工的人员名单和欠费总额进行统计,此后将上报公司商讨解决方案,争取部分发放。不过由于双方就补偿一事未能达成一致,此次沟通以失败告终。

汉能集团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港股市值最高达到3000亿,如今连员工薪资都发不出来,它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恐怕还要从10年前说起。

自2009年起,汉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汉能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并在2014年8月26日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起初,新兴薄膜发电产业让汉能一飞冲天。2014年5月,汉能股价尚不及2元港币,到2015年3月5日,股价迅速飙升至最高点9.07港元,整体涨幅接近5倍,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港元。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也凭借1600亿的身价力压王健林、马云等人,一度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

2011~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2亿港元、13.2亿港元、20.2亿港元、33.1亿港元,其强劲业绩令市场为之侧目。

风云变幻,仅在一瞬间。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突然遭到恶意做空,短短20分钟,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超过1400亿港元市值瞬间蒸发,当日紧急停牌,更引发香港证监会勒令其停止上市公司的股份买卖,并且不得复牌,接受调查。而调查的主因之一,则是汉能薄膜发电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存在“自买自卖”的嫌疑。

自此之后,汉能一蹶不振,停盘、亏损、裁员,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利空尽出。

在停牌三年零三个月之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移动能源)发布公告称,将对持有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其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据《 财经 》报道,退市方案开始以现金或股票置换,但是2019年2月26日,现金方案被放弃,汉能薄膜以私有化换股方式进行,侧面反映出汉能的流动性紧张问题。

直到今年6月份,汉能薄膜才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而A股上市时间尚未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汉能薄膜停牌后,有关汉能集团旗下水电业务补贴薄膜光伏产业的消息就在业内开始流传。

其中,汉能集团最为优质的资产,即金安桥水电站,其部分股权也出质给银行用以“补血”,可见汉能融资的迫切心情。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中旬,金安桥水电站被法院强制拍卖了51%的股份,这也意味着每年为汉能提供几十亿元现金收入的超级“印钞机”,也不复存在。

汉能这座商业巨舰,为了平稳驶离暴风疾雨的海面,花费了颇多心力“开源节流”。

2018年7月,有媒体爆料称汉能控股集团强制员工购买6亿元的金融产品。据《中国电力网》报道,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同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修改合同,对大客户事业部业务人员执行“358条款”,按照级别根据个人完成业绩情况只发放工资3000、5000、8000元不等,工资急剧下降导致不少员工被迫离职。

上述“开源节流”的举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能的现金流压力,然而行业趋势的变化,却让汉能始料不及,形势变得更加不利。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此外,新政还进一步明确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即10GW)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光伏补贴的叫停,意味着汉能最为核心的光伏产业受到重创。此前,汉能已在四川绵阳、泸州、山西太原、辽宁营口、云南昆明等多地布局“移动能源产业园”。据公开资料显示,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投资就达到68亿元,这让以往靠政府补贴的汉能叫苦不迭。

而汉能薄膜自身羸弱的盈利能力,也不足以“输血自救”。根据2018年年报,汉能薄膜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同比增长2.46倍;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同比增长18.9倍,业绩看似比较好看,但经营现金流却为净流出7亿元。

据了解,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此前曾定下几个“小目标”,到2019年底,汉能要实现400亿人民币的盈利,2000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10000亿人民币的市值;到2022年底,实现400亿美元的盈利,2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10000亿美元的市值。

如今看来,这一宏伟愿景,恐怕就此折戟,汉能的未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