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的三四两句是什么意思?
咏煤炭
于谦 〔明代〕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咏煤炭》诗尾: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这最后两句诗可以概括作者心忧苍生、情寄社稷、公而忘私、无怨无悔、奉献牺牲的伟大一生。于谦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了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
1、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古人认为天地未开时“混沌如鸡子”。这里指大地。
2、乌金:指煤炭。
3、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4、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5、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炬;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
6、洪炉照破一句: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7、鼎彝(yí):烹饪工具。鼎:炊具;彝:酒器。
8、元:依赖。
9、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10、铁石一句:古人以为铁石蕴藏在地下可以变成煤炭。意思是说: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类。此句和上面一句还有另一层意思: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
11、苍生:老百姓。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2、《咏煤炭》,作者: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3、《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墨梅》,作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咏煤炭》,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全文如下: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该诗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意思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该诗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全文如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4、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该诗出自唐代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
意思是: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全文如下:
人日寄杜二拾遗
作者:高适
朝代:唐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释义: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该诗出自明代于谦的《咏煤炭》。
意思是: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寓意:为了天下百姓,本来隐居的能人贤士不怕辛劳出山做官。
全文如下:
咏煤炭
作者:于谦
朝代:明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释义:凿开混沌的地层,获得乌金的煤炭。蕴藏无尽的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出自唐代白居易诗《新制布裘》。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怎么能够仅仅满足自己,而不顾别人呢?《孟子·尽心上》中曾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表现了作者救世济民的伟大抱负。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出自宋代陆游诗《五更读书示子》。万钟:形容很高的俸禄。一品:古代官吏共分九品,各有正从,一品为最高等级。苏:使苏醒,救活。元元:百姓。意思是:高官厚禄并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机会要接济苍生,为人民造福。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出自《礼记·檀弓上》。意思是: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恶鬼。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出自宋代李纲诗《病牛》。赢病:瘦弱有病。意思是:只要能够让人们都能吃饱饭,就算是耕地累得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诗句表达了作者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意思是: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所企求的是牺牲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长存;病倒他一个人,而使万人痊愈;烦劳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快乐;辛苦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安逸。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教看鬓方鸦】出自宋代辛弃疾词《水调歌头》。带得:带来。鬓方鸦:鬓发如乌鸦一样的黑,比喻青春常在。意思是:将无边的春色带到人间,等到江山垂老,看看我们依然是鬓发乌黑。这首词为作者给朋友祝寿所作,词以收复失地,报国雪耻与朋友互勉,其中也寄托着作者本人的豪情壮志。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之地】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冻馁:受冻挨饿。眇躯:短小的身躯。廛: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意思是:与其耗费千金来博取一时的快乐,哪比得上将这些钱分散给挨饿受冻的人让他们活命呢?与其用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安顿自己短小的身躯,哪比得上将贫苦之人都庇护起来,给他们每人一小户地方呢?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出自《孟子·尽心上》。见:通“现”。意思是:得志的时候,要将恩泽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要修养身心,将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现于世。此二句表达了作者的济民利国之志。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出自清代陈恭尹诗《木棉花歌》。衣天下:给天下人做衣裳。意思是:我愿意化作漫天飞扬的木棉花絮,给天下人当做衣裳,让他们不再抱怨风雪的寒冷。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出自明代俞大猷诗《秋日山行》。逆旅:客舍,四海为家,这里指南征北战。意思是:大丈夫如果不转战南北,四海为家,怎么能够为百姓出力呢?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自明代于谦诗《咏煤炭》。意思是:只要能够止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诗句抒发了作者想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出自宋代文天祥诗《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庸何伤: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意思是:只要天下百姓家家都能丰衣足食,即使我死了,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却天下热】出自唐代王谷诗《苦热行》。意思是:如何才能在一夜之间刮起秋风,为我扫除天下的酷热呢?诗句表达了作者想为人民解除酷热的急切心情。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竞苍生衣被功】出自《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衣被功:指为人们谋福利。意思是:英雄志士向来都是满腔热情,他们的心愿就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力薄不能推一饭,义深长愿散千金】出自宋代陆游诗《冬夜思里中多不济者怆然有感》。意思是:我家道贫困,不能为饥饿的人们送上一粥一饭,对他们深深的情义让我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给他们散发千金!诗句表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境界。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出自宋代王令诗《暑旱苦热》。意思是:如果不能带着全天下的人前往乘凉,我怎么忍心独自去游历呢?“何忍”二字充分显示了作者甘愿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怀。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出自唐代罗隐诗《雪》。瑞:这里指降雪,因有“瑞雪兆丰年”之说,故称。意思是:在长安还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因此,即使是瑞雪,也还是不宜多下。
【宁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出自宋代王安石诗《杜甫画像》。庐:简陋的房舍。飕飕:刮风的声音。意思是:我宁愿只让我一个人的草房破旧,宁可让我冻死,也不忍心看着天下百姓都在瑟瑟的寒风中颤抖。作者用杜甫自己的诗句赞扬了杜甫体恤百姓的高尚精神。
【民安足遂心中愿,年壮何妨到处家】出自明代于谦诗《连日灯花鹊噪漫成》。意思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我现在正值年壮,四海为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诗句平白真挚,将作者为了天下苍牛的安定生活宁愿自己吃苦受累的高尚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出自唐代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全部遮护。寒士:受冻的人。见:同“现”,出现。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成千上万问高大的膀子,能够遮蔽着天下所有贫寒的人,使他们都笑逐颜开地住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都安然不动、稳如泰山呢?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就算只让我一个人的房子破陋,受冻致死,我也心满意足了。几句诗充分表现了作者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操。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野老:田野问的老人,这里指普通百姓。流民:四处流浪的人民。意思是:我现在也成了普通的百姓,已经没有什么责任了,然而,一见到路上有四处流浪的人民,我的心就忍不住荡起波澜。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忧民之溺,由己之溺;忧民之饥,由己之饥】出自宋代邓牧《见尧赋》。溺:落水,比喻陷入困境。忧:同“犹”,犹如。意思是:为人民的忧困担忧,就如同为自己的忧困担忧;为人民的饥饿忧伤,就如同为自己的饥饿忧伤。
【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出自明代于谦诗《人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予躬:我一个人的身体。意思是:我愿意将全部灾祸都转移到我一个人的身上,而让天下的百姓免受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