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皓新能源/中保研等 蔚能与多家企业签约BaaS服务合作
易车讯 7月12日,蔚能BaaS服务合作签约会在位于武汉的锂解研究院召开,蔚能与江淮汽车集团思皓新能源、泽清新能源、招银云创、福田汽车智程运力、吉利商用车集团-阳光铭岛、中保研、鼎和保险、中汽数据等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签署了服务合作协议。
签约内容包含电池资产管理解决方案(BA)、锂解数据智能管理解决方案(LS)、资源循环解决方案(BRC)等蔚能BaaS服务的各部分。蔚能将获得更丰富的BaaS服务场景,更全面的行业触点和更多的支持伙伴。
据悉,锂解研究院是行业首个专门从事电池全周期通用化技术的研究机构,同时也是蔚能持续产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将助力蔚能以更高效的电池全周期管理技术,打造“低碳”可持续发展标杆企业,推动中国绿色低碳事业发展。
在签约会上,蔚能宣布与江淮汽车集团思皓新能源达成BaaS电池资产业务合作。思皓新能源作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实现智能化和电动化方向战略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双方就换电版车型动力电池资产进行合作,将其运用至BaaS电池租用服务场景,并为换电场景中电池资产打造安全可靠的电池云端管理解决方案。合作标志着蔚能BaaS服务开拓了更多新场景,建立了更为丰富的乘用车领域换电生态。
蔚能与泽清新能源也在本次签约会上确定了双方将开展BaaS电池租用业务的合作。泽清新能源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平台型科技服务公司。蔚能将向泽清新能源提供包含电池技术、数据智能及资产管理能力等一整套 BaaS 服务解决方案,双方将结合各自研发、技术及运营管理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产业价值链作用,共同推进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在公共出行领域的推广应用。
作为BaaS模式的引领者,在本次签约会上,蔚能联合招银云创共创“智慧融资系统IFS”,通过高效精准的融资决策、清晰可见的融资成本、直观可查的融资收益,助力企业提高敏捷性与灵活度,保持强劲竞争力;同时降本增效,提升融资管理水平,构建科学决策、智慧分析、动态监管的数字生态管理模式,驱动与服务全行业价值创造。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看,BaaS服务涉及“购车、用车、保险、二手车、退役”等各个环节,从电池产业链看,BaaS服务涉及“安全、寿命、梯次、回收、拆解、再生”等多个复杂且待解决的行业难题。蔚能将与目前引领新能源行业的伙伴一同,推动BaaS服务长足发展。
此次,蔚能与福田汽车智程运力就锂解企业服务达成战略合作。蔚能将基于自身电池技术与数据智能,结合智程提供的电池多场景运营数据,双方共同为智程打造安全可靠的电池云端管理解决方案及电池价值评估体系,并为全行业做出电池数字化运营管理示范效应。
蔚能与阳光铭岛BaaS服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绿色能源、低碳发展、电池资产持有、电池全周期管理技术及商用车换电补能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重卡电池资产管理全新商业模式在全国范围的规模化应用。
BaaS服务进入快车道,技术研发及突破是大家关注的课题,本次大会上,多家伙伴分别与锂解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蔚能与中保研将依托双方技术优势,共建电池状态评估联合试验室。根据保险行业需求,在动力电池折旧率、电池衰减、电池健康度预测及模型算法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共研合作。
蔚能与鼎和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并建立电化学储能联合实验室。有了实验室加持,双方可以更好地发挥彼此的资源禀赋,将在动力电池保险,新能源汽车行业洞察,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电池技术、风险评估、安全监测等开展战略合作。
蔚能和中汽数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整合技术及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体系建设、健康状态评价及残余价值评估、综合利用创新技术研究等方向展开战略合作,同时创建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携手推广BaaS服务解决方案。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再创新高,伴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强势发展,电池服务行业也呈现日新月异之态。蔚能BaaS服务合作签约会的成功召开,是蔚能新的起点,加速了蔚能BaaS服务发展。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热度榜”数据显示,蔚来排名第7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对于一辆汽车来说,质量和安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有很多专业机构会对汽车做碰撞实验进而测试汽车的安全性能。中保研算是目前我国比较权威的测试机构了,它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起,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参与成立的。这个组织主要致力于分析汽车碰撞数据,并直接对保险行业负责。而在中保研的众多碰撞实验中,很少能看到新能源车型,那么为何中保研不去做新能源车型的碰撞实验呢?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车型也愈加丰富,但是由于新能源发展年限较短,车企在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目前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机构能够形成统一而且独立于新能源汽车的判断准则。这就导致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与碰撞实验的测评争议不断。
其次,除了中保研的测评之外,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测评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C-NCAP曾在年度测评中评测过两款新能源车型,包括云度π3和北汽新能源EX360,这两款车型均获得了二星评价,整体评分非常低。从这次碰撞实验中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车型在主动安全方面的评分与燃油车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新能源企业在安全性能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标准。因此对于中保研来说,新能源车型就没有太多的测试必要了。
最后,与燃油车型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后果更加严重,除了造成车体本身的变形之外,还有可能会引起高压系统短路导致漏电甚至燃烧,因此对于新能源车型的碰撞测试安全系数并不是很高。如果单就车体结构以及安全保护装置来看,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反而有着很多共性。但除此之外,针对新能源车型的安全性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综上来看,之所以在坊间很少会有权威的新能源车型碰撞实验,其中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主要还是因为目前业界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判断准则。至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终将会被解决。
自中保研进行了首款电动汽车小鹏G3的碰撞测试之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碰撞测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小鹏G3作为中保研2019年的第二批测试车型,取得了三项优秀的好成绩,特别是在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以及车辆辅助安全三个方面表现都非常值得肯定,甚至比一起评测的一些燃油车型都要出色。那么继小鹏G3之后,中保研又将测试哪些新能源车型呢?
首先,从中保研公布的2020年第1批测试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将会有5款重量级车型共同进行评测,它们分别是别克君威、特斯拉Model 3、哈弗H6,本田皓影和奥迪Q5L。而在这5款车型当中,特斯拉Model 3属于纯电车型,本田皓影包括油电混合和燃油两种车型。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碰撞测试,这两款车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特别是特斯拉Model 3,非常值得期待。
其次,特斯拉Model 3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参加碰撞测试,在被中保研选中之前,特斯拉Model 3已经分别接受过欧洲NCAP和美国IIHS两个比较权威的机构测评了,测评结果都非常优秀。由此可见,特斯拉Model 3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此次被中保研选中进行测试应该也是信心十足。当然是否会有新的猛料爆出,国产化的特斯拉Model 3能否达到进口水准还是需要等待测评结果了。
最后,本田皓影这款车型上市之后一直热度不减,其基础配件和车体架构都与本田CR-V相差不大。此前本田CR-V也已经参与过国外的多项评测,甚至得到了IIHS的顶级安全评价。也就是说,对于本田推出的这款新的车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看好的,至于其油电混合版车型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还是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综上来看,中保研公布的2020年第1批测评名单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5款重磅车型不管是销量还是口碑都非常不错,如果这次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能够继续取得优秀的表现,那么其销量也有望进一步上升。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几个月中保研新碰撞测试的结果陆续发布了,包括合资与自主品牌多款新车与热销车型,其中自主产品在取得了很高的评分让人颇为期待,它们也是去年销量红火的几款产品,如 长安CS75 PLUS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 吉利 星越 、 荣威RX5 以及小鹏G3这种新能源车型,对于已经购买的消费者来说能获得高分评价自然是很欣慰,那些还在观望的小伙伴们相信对具体表现如何更关心,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推荐5款在中保研新的碰撞测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车型,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保研官网上我们看到公布出来的1-10号位十个品牌车型中(这个顺序不是成绩排名),有五款都是近期测试的自主品牌产品,并且分别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车内成员、车外行人以及辅助安全四个大项目给出了综合评分,从这个图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很多自主产品都达到了G优秀的水平,甚至有些表现还要强于合资产品。
长安CS75 PLUS
长安CS75 PLUS在2019年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可以说长安的PLUS车型系列都有很好的前景,而在中保研碰撞调查中CS75 PLUS的安全表现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正面偏置25%碰撞、侧面碰撞以及座椅头枕行人保护、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多方面都达到了总评分G优秀的成绩,而在最主要的扣费项目就是低速结构碰撞中维修成本费用偏高,满分24分只拿到了7分,幸好低速结构碰撞时气囊没有起爆成本得到了控制,因此达到了M一般的评价也还说得过去。但总体评分中除了维修经济性偏高一些其他安全性表现都很出色,作为第一款给大家推荐。
长安CS75 PLUS在设计上还是比较惊艳的,夸张的大嘴格栅与尺寸更长的头灯造型让整个前脸的设计都很有气势,前杠两侧类似进气口的样式更是强化了它前脸的运动感和冲击力,CS75PLUS营造出来的就是比较强势的气场,当然尽管你可能会觉得它带着某些豪华品牌气息,但从设计上来说高档感、力量感以及时尚度都有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造型。
2.0T自动 旗舰 版在设计上与其他版本有所不同,它更强调运动风格,包括车身上的S标识,红色装饰以及仿碳纤维材质,尽管只是细节上的调整却起到了不一样的效果。而2.0T车型独有的四出排气让车尾显得霸气十足,尾灯与高位刹车灯也是标志性的设计,从很多细节上评判也能打个高分了。
CS75PLUS在内饰设计上更注重豪华和设计感,通过大量搪塑与皮质材质的应用给予了视觉和触感上的享受,而2.0T的旗舰版本采用了红黑内饰来烘托活力与运动感觉,所以,细腻、运动、豪华感在这款车型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设计上的亮点当然还有一体式的三块液晶显示屏,除了仪表盘与中央大屏幕还有一个显示智能安全系统相关的小屏幕,而也只有我们试驾的这款旗舰版才提供有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车侧盲区检测、自动泊车等智能科技配置。
2710mm的轴距尺寸在这个级别还是比较不错的参数,而合理的布局更是起到了提升舒适性的作用,身高1.76米的体验者坐入后排已经有点行政级的意思了,腿部有很大的余量,此外,地板平整化的设计以及靠背角度可调节、全景天窗等都保证了后排乘客足够舒适的乘坐空间,这已经是相当出色的表现了。
CS75PLUS提供了1.5T与2.0T两种排量动力,本次我们试驾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71千瓦,可在1750-3500转爆发360牛米的最大扭矩,而与之匹配的是来自爱信的8AT自动变速器,这样的动力组合在同级别中非常少见,也说明了长安在动力总成上实现了大跨步。
展开余下全文(1/5) 2 小鹏汽车G3 回顶部
小鹏汽车G3
小鹏G3作为为数不多的纯电车型在这次中保研碰撞测试中的成绩也不错,四大项目中除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其他三项总评分都达到了G优秀。正面偏向25%碰撞与侧面碰撞是丢分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头部侧气囊,这样在正面和侧面测试中对假人的保护没有达到优秀的成绩,但是A级的评价也是出于良好的范畴。另外一个丢分项是耐撞性,正面满分6分小鹏G3得到2分,车尾满分6分小鹏得了3.5分。而在维修经济性上满分24分,小鹏G3得了0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低速碰撞测试气囊起爆了,这维修成本可就emmmm,但在车内人员安全指数、行人安全指数以及驾驶辅助系统上小鹏G3的总评分还有达到了G优秀级别。
外观方面,哪怕是能见度不低,如今再看小鹏G3仍能觉得它的造型足够前卫,这归功于没有没有传统的进气格栅,走在路上还保持着差异化带来的“新鲜感”。而且得益于纯电动车的天然结构优势,前舱可以下压得比较低,没有传统SUV的“高、厚、硬”风格,呈现出向前俯冲的模样,这种楔形设计可以做到视觉重心和风阻双双降低。
内饰部分,小鹏G3采用了全景式前风挡,这类“太空驾驶舱”对车体结构的坚韧特性和风挡材料的成本提出了极高要求。小鹏G3的全景式前风挡玻璃还具有“防紫外线+隔热”的功能。新车配备了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5.6英寸悬浮触控式中控屏,内饰几乎所有功能操作都被集成于中控屏幕内。
动力方面小鹏G3520长续航尊享版顶配,售价19.68万。该车搭载的是一块容量为66.5kWh的三 元 锂电池,NEDC续航 里程 为520km,其电池能量密度为180Wh/kg,供应 商 为宁德时代。(老款G3尊享版电池容量为47.6kWh,NEDC续航里程365km,电池能量密度为160Wh/kg)整个电池包采用了阻燃结构和防爆阀设计,并增加了Fuse保护,达到了IP68级防水防尘级别,电量由30%-80%的快充时间为30分钟。
3 吉利星越 回顶部
吉利 星越
星 越是吉利首款CMA平台打造的产品,国际性的平台标准是否会带来更好的表现呢。从评分数据上可以看到星越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包括在总榜中的很多合资品牌车型也都没有达到了A良好的水平,从前后碰撞的得分情况来看星越在正面碰撞只丢了一分,而尾部碰撞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而在维修经济性指数上满分24分它拿到了17分,就经济性上与 大众 帕萨特 得到了相同的A良好评分,这样的表现可要比 沃尔沃 强太多了。不过在正面偏=置25%碰撞测试中,车辆结构与乘员舱上部侵入的得分只有M一般,最终影响了它在乘坐人员大项目中评分得到了A良好。
星越是吉利首款全系采用黑色车标的车型,经过扁平化处理的车标更能营造运动感。整车溜背式的车身线条流畅动感,下进气格栅的“大嘴”看上去也似乎与性能沾上了关系。为了与名字能有个很好的搭配,星越在灯光方面颇下心思,全车外饰灯具配备了326颗LED光源,且拥有前后灯组的流水转向灯设计。新车整体尺寸适中,长、宽、高分别为4605/1878/1643mm,轴距为2700mm,搭配Coupe造型后显得更小巧活泼,给人一种灵活的视觉体验。
内饰方面同样充斥着运动 元素 来挑逗你的驾驶兴趣,向驾驶席倾斜的仪表台、底部扁平的赛车方向盘以及向早期赛车致敬的副驾驶侧面扶手都是在极力体现性能味道。更重要的是,内饰用料的实在就这个价位级别几乎难见,工艺表现也有着汽车大厂的水平此外,还有全液晶仪表盘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的加入,可以说在豪华感的营造上星越是越级的,二十万以内的车型上都很少见。
2.0t动力最大功率达到了175千瓦,峰值扭矩350牛米,拥有1800-4500转宽泛的扭矩爆发区间。因为油门的反应速度很快,在1800转之前动力的响应也不慢,而当达到扭矩爆发区间之后,动力的爆发也不会很突兀,爱信8at变速器把整台车动力打理的都很平顺,动力总成的匹配默契度很高,开起来感觉又快又稳。
4 荣威RX5 MAX 回顶部
上汽 荣威RX5 MAX
上汽集团 荣威RX5 MAX在本次中保研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算上前面几款车型它在四大项目中后三项几乎所有的小项目都拿到了G优秀的评分,但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上得到的分数达到了P也就是最差表现,我们通过下面的项目细节可以看到,追尾的评分只有4.5分,正面车头碰撞尾5分。但真正影响最终较差评分的是维修经济性,车头和车尾的满分是24分,它分别拿到了3分与10分。
个人认为 荣威 品牌的设计在中国自主品牌中是最为成熟的一个,两个原因,一是家族化特征很明显,但又每一款车都不同,不套娃;二是整套设计风格 优雅 协调,没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浮夸感。RX5的紧致匀称,RX8的硬朗霸气、MarvelX科幻前卫,而RX5MAX在这三者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内饰中控造型与其他荣威车型区别较为明显,比以往那种相对扁平而单调的设计要优化了很多,但整体的风格调性没有变。中控大屏的位置和MarvelX一样放在了较低的位置,不过MarvelX那个超大中控屏太靠前,并不利于观察,这一点在RX5MAX上就做得刚刚好。荣威向来在车载系统的智能化互联化方面走得比别人更远,不论是AR实景导航还是FaceID,都是很新潮的玩意儿。虽然这些还谈不上什么高精尖的黑科技,但目前能在量产车上看到的,只有荣威。
动力方面和RX5一样,RX5MAX提供了1.5T和2.0T两种动力,但匹配的变速箱有所不同。RX5的1.5T使用7挡双离合,2.0T则是6挡双离合,那么对于全新的RX5MAX,其1.5T车型改用了6AT,而2.0T则依然是6挡湿式双离合。
5 比亚迪唐 回顶部
比亚迪唐
比亚迪 唐 的综合评分也不错,在大家都表现得不太的好的项目如正面偏置25%碰撞测试中获得了G优秀的评分,但是在侧面碰撞中头部运动保护这项只有M一般的成绩,而且在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数上达到了评分也是M一般,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所以它的综合评分也不低。
比亚迪唐DM双擎四驱延续了DragonFace家族式设计语言,舒展的侧面、贯穿式的尾灯,整车颜值广受好评,可以说是家族SUV的颜值担当。虽说整体设计是一样的,不过具体到细节设计还是有不一的地方。具体表现在车顶行李架、外后视镜、窗框饰条、鲨鱼鳍天线都采用了全黑的设计,视觉上显得更加有质感,尤其是白色车身视觉效果更甚。
与现款唐DM车型(三擎版)是保持一致的,区别在于部分的配置不同。目前详细的配置表还没出来,不过从试驾车来看,配置还是足够丰富的,比如中控12.8英寸超大自动旋转屏是标配的,里面集合了相当丰富的功能,这套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实用性很高。此外,像360°全景影像、全LED大灯、自动空调、电子手刹/AUTOHOLD等也是标配的配置。此外,在主动安全配置方面,新车还配备了ACC自适应巡航、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道路交通标示识别等智能辅助驾驶配置。
新车同样配备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这块12.8英寸超大自动旋转屏集合了相当丰富的功能,实用性高。这套系统具有较强的拓展功能,可以安装各种第三方软件,比如抖音、微信等等,可玩性很高。此外,它也支持智能语音功能,反应快,识别率高,可控制的功能也特别多,很好用。这套系统的功能与之前体验是基本一致的,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与视频展示了。
2.0TI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最大功率为141kW(192PS),在1500-4000转能输出320N·m的峰值扭矩。后轴电机一样,最大功率为180kW,最大扭矩达到了380N·m。系统综合功率为321kW,系统综合最大扭矩为700N·m。
总结:
从中保研公布的部分碰撞测试成绩来看,维修经济性指数不光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表现也都很少有达到A良好或以上评价的,而维修的成本确实是越来越高。其中原因其实也理解就是新车的价格比较透明了,往往售后成为了背利润最主要的途径。当然也有表现还不错的例如上面提到的 吉利 星越 、 大众 帕萨特 等。另外,值得肯定的是在测试成绩中很多自主产品的得分有明显的提升,这也说明了品质上的表现已经让合资与自主的差异越来越小,相信对于购买自主产品的消费者而言会更有信心了。(图/文/摄: 李明 凯 )
@2019帕萨特中保研碰撞测试一经公布,行业是市场一片哗然,中保研严苛的碰撞测试标准比起“五星批发户”更有说服力。
日前,中保研公布了碰撞测试中首款新能源汽车小鹏G3的成绩。各项碰撞测试项目当中,小鹏G3一共拿了一个P(较差)和2个A(良好)。
//碰撞结果差强人意//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总体评级为P(较差),加权总得分为5.83分(满分30分)。其中,15km/h低速结构正面碰撞出现气囊起爆,结构耐撞性得分为2分(满分6分),维修经济性得分为0分(满分24分),正碰维修比17.48%;15km/h低速结构追尾碰撞中,结构耐撞性得分为3.5分(满分6分),维修经济性得分为10分(满分24分),后碰维修比为3.98%。
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整体得分均为A(良好)。该碰撞两项失分都是来自”约束系统与假人运动“,均为M(一般)的评定。正面25%偏置碰撞中,未安装侧面头部保护安全气囊,头部横向位移过度。侧面碰撞中,头部运动保护是主要失分项目。
//山寨味道较重//
熊熊2018年曾“有幸”试驾过小鹏G3,可以跟大家聊聊熊熊对G3的感受。外观设计,见仁见智,这里就不多说了。小鹏车厢内,不由自主地“哗”一声,用料实在是是太好了,看得出小鹏G3在内饰的用料上挺下本的。车顶使用翻毛皮材质覆盖,全车NAPPA真皮可不是一个“壕”字了得。
另外就是超大面积的前挡风玻璃融合的天窗的概念,视觉效果和视野甚好,“我们的前挡玻璃与特斯拉同一供应商”、“我们的遮阳挡板采用了特斯拉相同的设计”......熊熊认为,这并不能作为小鹏G3炫耀的资本。
树立行业地位,甚至成为标杆,汽车产品更应该注重的是内涵,并不是靠翻毛皮和真皮能够达成。引导或促进行业发展,这才是品牌超脱于用料和大屏等门面货之外的意义。
这就是熊熊在小鹏G3身上没有找点惊喜的原因,就连中控台的设计都流露出浓郁的特斯拉味道。任何指标和设计都以特斯拉作为参考,何来超越?只能永远跟在对手的屁股后赶追而已。
//
人性化设计不周
//
不可否认,NAPPA真皮真的挺高档的,触感柔滑细腻,犹如美少女般细滑肌肤。但是,座椅实在是太硬了,就好像坐在砧板上一样,那个难受啊。这就是新品牌的先天缺陷,不懂消费者喜好和需求,人体工程学没做好。
尤其是后排实用性,很多人或许会担心流畅的车顶是否为后排头部空间带来影响,身高175cm的熊熊实测表示,是会的!同行的媒体老师坐在后排的小伙伴身高180m,坐直了,顶头;躺着坐,腿都顶到前排去了。另外,小鹏G3为了改善后排头部空间,把后排座椅高度降低,坐垫对腿部承托稍欠,结果就是“蹲”着坐。
//核心技术仍欠缺//
智能汽车,归根到底还是车。对于纯电动车而言,基本就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小鹏G3呢,电池厂商还叫不出名字,电机是精进电动科技提供的,小鹏G3上市当晚,董事长何小鹏并不避讳地“感谢特斯拉开放的专利”,小鹏G3“三电系统”就各种拼凑。
说到行驶质感,这是满满的吐槽。首先是静音,本来纯电动车就有着先天的优势,只要处理好胎噪和风噪就行了。小鹏宣传,G3的静音效果比特斯拉要好。实际上,小鹏G3已经装配了米其林的静音轮胎,但胎噪还是相当明显,还不如我那几万块的元EV。要知道,元EV装配的只是国产的佳通垃圾轮胎而已,但元EV行驶的静音性却要比小鹏G3好不少。
小鹏还宣称G3是由英国米拉专业团队调教的底盘,嗯,众泰也是找他们调的。调出个什么鬼来,小鹏G3的底盘相当紧绷,硬得颠出翔。最后,小鹏G3的刹车踏板相当硬,踩轻了,没制动效果。用力踩下去了,成了急刹,反正就不好控制和适应。这就是新品牌新产品的不足,很多事情没处理好,没有了解到消费者真正的使用感受。
//最后说一句//
传统汽油车发展至今100多年,才把发动机搞明白,变速箱还在突破中。新造车势力两三年就把产品推出市场,质量且不说,人性化设置就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OTA迭代升级的智能系统、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以及车顶摄像头,这都是门面上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已。随着新造车势力的交付量加大,各种续航缩水和系统故障让车主焦头烂额
难道传统车厂做不了这些软件?智能汽车的基本还是车本身,而不是系统。对于一位新能源车主来说,质量稳定和安全才是最重要。所以说,熊熊我还是坚持选择和推荐,传统车企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据悉,本次5款车型分别为长安福特锐际、长安马自达CX-30、上汽大众ID.4 X(新能源车型)、长安UNI-K、广汽本田讴歌RDX。
测评结果显示,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方面,上汽大众ID.4 X(新能源车型)获得优秀(G),长安UNI-K获得良好(A),其他3款车型获得一般(M)。良好及以上占比较2020年的9%提升至40%,提升了36个百分点。
车内乘员方面,5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G);行人保护方面,5款车型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G);辅助安全方面,4款车型获得优秀(G)评价,只有广汽本田讴歌RDX为良好(A)。有1款车型配备有紧急救援服务(E-call)功能。
C-IASI(2020版)规程积极响应和服务国家 汽车 产业政策,不断加强在新能源 汽车 、智能网联 汽车 方面的研究力度,在新能源 汽车 商业保险专属条款即将应用之际,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方仲友表示:“C-IASI也在积极 探索 、深入挖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作用,推动安全指数的测评结果和风险技术参数转化为保险公司车险基准风险费率、车型费率系数、理赔标准化的基础依据。”
中保研简介
汽车安全与汽车钢材的使用标准、造型设计、安全配置……许多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知道一辆汽车安全性如何,总不能自己去路上撞一下试试,所以,汽车碰撞测试便应运而生。
大家比较熟悉专门做碰撞测试的机构叫中汽研,它的C-NCAP测试标准不算太高,许多车型都能比较容易地拿到五星的最高评价,“五星批发部”的名号也由此传开。
至于今天介绍的,给Model 3做碰撞测试的机构叫做中保研,中保研的C-IASI是由保险行业发起,主要目的是给汽车保费做参考标准,可以说与车企的利益是相对对立的,而且它的测试标准参考的是号称“最严碰撞测试”美国的IIHS,测试过程严格,测试结果权威。
Model 3测试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在测试车型的选择上,中保研“不出意料”地选择了2019款 标准续航升级版,也就是其最低配的版本。这也是中保研的特色,用最低配的车型往往更容易测试出一些车型减配的“猫腻”。
这个版本作为其入门低配版本,补贴后为271,550元,安全装备配置为驾驶员正面气囊、前排乘员正面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搭载AEB。
我们直接先来看一下总成绩,Model 3在四个项目中获得三优一良一一般的评价,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都获得了优秀(G)评价,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则获得良好(A)评价,在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指数方面获得一般(M)评价。
从测试结果来看,主要对车内人员安全关系最大的两项测试比较理想,可以看出Model 3对车内人员安全保护还是相当到位的。至于对车外人员的保护方面,Model 3成绩不算理想,对车外行人保护不够到位。至于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指数方面,虽然只获得一般(M)的评价,但对比许多同价位的车型来说,成绩不算太差(以价格相近的宝马3系作比较,宝马3系此项只能获得P,也就是较差的评价),但发生轻微碰撞时维修成本还是不小的。
看完总成绩后,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各个大项目下小项目的实际表现。
1.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
这个项目如项目名所示,考验的是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耐撞性说的是低速碰撞测试,主要模拟日常驾驶中低速发生碰撞时的情况,维修经济性说的就是发生碰撞后,车辆的维修成本多少。
正面碰撞得分——11.5分(满分30分)
Model 3在15km/h的正面碰撞总得分为11.5分,其中耐撞性为5.5分(满分6分),维修经济性得分为6分(满分24分),低速正面碰撞时气囊并未起爆。
低速碰撞测试中,Model 3准确判断,气囊并未弹出,降低了成本,另外,值得表扬的是,耐撞性得分达到5.5分,说明低速情况下,Model 3发生正面碰撞损伤并不严重。
另外,从碰撞之后的图片看到,车前方大部分部件状况良好,损伤部分主要集中在前保险杠的位置,大灯和前舱盖板几乎没有太明显伤痕,成绩还算比较好。
追尾碰撞得分——23分(满分30分)
与正面碰撞相比,Model 3在15km/h的追尾碰撞测试中表现明显要更好,得到23分。其中耐撞性得分6分(满分6分),维修经济性得分17分(满分24分)。
碰撞后我们看到,Model 3的损伤情况不算严重,小图中基本没看出伤痕,除了后保险杠和尾厢门有一点损伤以外,其他部分基本完好。
2.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与前面的低速碰撞比较,该项主要考验中高速时发生碰撞,车内人员的安全情况,测试模拟多种碰撞情况,以车内假人“受伤害”程度评分。
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方面,几个项目总评都获得优秀(G)的评价,仅有一个细分项目获得良好(A),成绩优异。
正面25%偏置碰撞——优秀
此项测试就是鼎鼎大名的偏置碰撞,许多热销车型均是在此项测试翻船。
从碰撞后车身损伤情况,可以看到,Model 3经过碰撞后,虽然前舱25%的部分基本被削掉但对乘员舱影响不大,A柱没有变型,甚至玻璃也没有大面积破碎。
在燃料和高压系统完整性这一细项中看到,碰撞并未造成高压系统故障,高压系统(电解液泄漏、REESS安全、防触电保护)满足要求。
假人部分,在碰撞瞬间,我们可以看到安全气囊爆开及时,侧气帘和驾驶位气囊很好地保护到了驾驶员,对驾驶员撞击的缓冲作用明显。
而在腿部和脚部这一细项中,Model 3或者此大项中唯一一个良好(A)评价,除了没有膝部气囊保护以外,碰撞侵入了驾驶员腿部空间位置,造成驾驶员轻微伤害。值得一提的是美规版Model 3在IIHS测试中也是此项未达G评价等级,虽然这美规版本是全球各版本中唯一配备膝部气囊的,但成绩也不理想。
侧面碰撞——优秀
侧面碰撞中,Model 3获得优秀(G),各细项评价均获得优秀评价,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线之间的距离为22.5cm。
另外,Model 3在侧面碰撞中,对高压系统保护得当,高压系统的电解液泄漏、REESS安全、防触电保护都满足要求。
人员防护方面,碰撞瞬间,侧气帘弹出及时,很好地缓冲了冲击,对驾驶员保护得当。
车顶强度——优秀
Model 3在这个项目中总评为优秀(G),车顶载荷质量比为5.97,也就是自身重量的5.97倍。
Model 3车顶设计比较有特色,超大面积的天窗,后半部分的天窗直接与后挡风玻璃相连接,这样的设计对车身框架硬度与设计要求很高,但在车顶强度测试中我们发现,Model 3实际表现不错,能耐受自身重量接近6倍的重量。
座椅/头枕——优秀
在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时,由于颈部产生鞭打现象而产生的对颈部的伤害,叫做鞭打症,它对人的伤害同样不可忽视。
在座椅/头枕的鞭打试验中,Model 3是拿到了优秀(G)评级,它采用的是电动调节的座椅,供应商为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生产。
3.车外行人安全指数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主要观察的是车辆与车外人员碰撞时,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情况,这在交通环境复杂、涉及行人交通事故高发的国内道路中还是相当具参考价值。
在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方面,Model 3的头型试验得分为11.393分、腿型试验得分为4.393分、总得分为15.786分(得分率52%),最终获得良好(A)评价。
在几项安全测试中,Model 3在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中表现不够完美,主要失分部分在于行人头部碰撞方面得分略低,应该和它没有主动式前舱盖有一定关系。
4.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该项测试主要测试FCW和AEB此类主动安全系统的安全性能,这些主动安全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特斯拉对外宣传的“优势”,在此项测试中,Model 3不出意料获得6分满分的好成绩。
当然,无论是C-IASI还是北美的IIHS,AEB测试难度都不算太大,许多车型在这一项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对于一个由保险行业主导的测试来说,主动安全意味着没有碰撞,没有碰撞的话它们测试意义也不大了不是么。
离完美差一点
我们来总结一下Model 3这次碰撞测试的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Model 3在大部分的测试当中,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碰撞测试能很好地保护车内人员,主动安全系统能发挥作用,总体来说值得表扬。
但在一些细节上面,Model 3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在国外版本测试当中已经出现失分情况的驾驶员腿部和脚部细项(25%偏置碰撞)中“一脉相承”地没有满分。另外在车外行人保护方面还没达最佳标准(主动式前舱盖可以考虑一下了)。虽然这算得上鸡蛋里面挑骨头了,但作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标杆电动车,像隔壁家的孩子一样,它值得更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被中保研“点名”,新能源车的碰撞安全情况将越来越透明,我们也能从测试中了解到它们的一些问题,从而作出自己的购车选择。反过来说,成绩单出来之后,也能给到厂商反馈,我们将来也会看到更加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图/文:皆电 罗顺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