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发电的著名电站
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建成于1966年,总装机容量为240MW,单机功率为10MW,共24台水轮机,年发电5.4亿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能发电工程。其技术创新是采用了与常规水电站不同的,具有正反向发电、泄水和抽水的灯泡式贯流水轮发电机组,不但提高了潮汐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站的造价。该电站总的基建费用为5.7亿法郎(约1亿美元),若按1973年的实际发电量计算,每度电的成本大概是水力发电的2倍。由于潮汐发电是波动和间歇的,输出功率变化大,全年平均输出的电量为额定装机能力的25%。
爱尔兰斯特兰福特湾的潮汐电站,斯特兰福特湾潮汐电站是世界上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海洋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不过该记录将在2015年被建在韩国Wando Hoenggan Waterways的工程打破,该工程投资8.2亿美元,装机容量有300兆瓦,60英尺高(18米)的涡轮靠自身重力固定于海底。
中国江厦潮汐实验电站位于我国浙江省乐清湾北端的江厦港。该电站是1974年在原“七一”塘围垦工程的基础上建造的,集发电、围垦造田、海水养殖和发展旅游业等各种功能为一体。该电站的特点是采用类似法国朗斯电站的双向发电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该站址最大潮差8.39m,平均潮差5.1m,原设计为6台500kW机组,有6个机坑,实际安装了5台机组,第一台为500kW,在1980年5月投入运行;第二台为600kW,其余3台为700kW,最后一台于1986年投入运行。总装机为3200kW,为当时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坝址以上港湾面积约8000亩,由于库区原计划围垦造田5600亩,当地农民私自占地围垦或养殖,可供发电的水面积不足2000亩。1986年五台机组年发电量约600万度,低于1070万度的原设计年发电量,发电的的经济效益不高。多年来,电厂计划加高围堰,提高库区的水位,并在第六号机坑增加一台机组,增加发电量,提高发电的经济效益。
爱尔兰拥有世界首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达到50%。爱尔兰教育制度成熟,中国非常认可爱尔兰的高等学历。.它拥有都柏林圣三一大学更是与牛津剑桥齐名的世界名校。 最具优势的专业:IT、计算机科学 、商学 、法学等。
这件事是真的.
近日,电商巨头亚马逊却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在爱尔兰再创造1000个永久性工作岗位,这项举措可将其永久性劳动力总数达到5,000人。
AWS爱尔兰公司负责人表示:“亚马逊在爱尔兰投资发展已有15年的时间。随着全球用户对云服务需求的增加,公司计划开放1,000个新职位,以吸纳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新职位将设在都柏林和科克,包括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开发工程师,系统开发工程师,光学部署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Dev Ops工程师。亚马逊同时还在寻找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和机电工程师,安全专家,大数据专家,技术和非技术计划经理以及客户经理。
此外亚马逊还将在爱尔兰Charlemont Square地区,新建一个数据中心园区。该数据中心园区占地170,000平方英尺,折合约15,800平方米,预计最快可于2022年开放使用。
并且今年九月,亚马逊位于爱尔兰地区的首个风电场项目即将上线。该风电场成为亚马逊,在美国以外运营的,首个可再生能源项目!
希望帮助到你.
计算机专业在爱尔兰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就业的,就业政策也比较偏向。
首先爱尔兰的授课型硕士课程一般是一年,从九月到第二年的九月,中间在圣诞节期间有三个星期休假,三四月间也会有一次休假,大概两个星期。大部分学校的考试在四月到五月,考试以后是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一般一直持续到九月。上课期间学校也都会要求论文有阶段性进展。
毕业以后,毕业生会得到一年的时间找工作,从最终成绩发布日期开始给一年的graduate scheme(以前是半年,今年十月的时候刚改成一年的)。持有graduate scheme可以全职工作。毕业生应该在这一年内找工作,并在graduate scheme过期之前申请其他类型的工作签证,否则graduate scheme过期时需离境。
非欧盟公民在爱尔兰工作可以持有一下两种身份:Green Card和Work Permit。Green Card的颁发对象是(年薪超过六万欧元),或者(年薪介于三万欧元到六万欧元间,并且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特定职业包括计算机相关的几乎所有职位(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维护等等)。Work Permit的颁发对象是年薪超过三万,但职业不在上述范围内,以及个别年薪不足三万的人。两者的另外一个不同是Green Card提供申请爱尔兰长期居留的途径(现在的规定是两年Green Card就可以申请长期居留)。另外以上说的年薪都是不加分红、奖金的纯税前工资。
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一般起薪都会达到三万,所以都可以申请Green Card。
以上是相关政策。
爱尔兰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情况虽然不如几年以前没有经济危机的时候,但是还是很不错的。毕业生只要肯找面试至少都有,最后是不是能被公司录用要看个人的资质、经历以及面试的发挥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楼主说的都柏林大学是指UCD的话,那应该问题不大。UCD是爱尔兰排名第二的大学,在雇主中的声誉很不错。(关于名称:TCD的全称是University of Dublin, Trinity College,应该译为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而UCD的全称是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应该译为都柏林大学院)
有什么问题可以HI我。
http://www.hochschulkompass.de/
进入后在屏幕左侧点击:Promotion
然后点击:Suche nach Promotionsmöglichkeiten
输入相关的信息,就可以了
我觉得根据你的情况,读DIFC的优势是将来可以申请很多英国和爱尔兰的DIFC合作大学。然后再根据您在爱尔兰的预科考试情况,直接进入合作大学。从DIFC读预科有个优势是在爱尔兰期间,你可以更近距离的选择,您的硕士的留学国家。而且,如果您选择了英国,那么您可以直接在都柏林签证了。
但是,如果您就将来就读计算机,软件,IT,通信,电子,生物,制药,再生能源,或者是会计类,我还是建议你在爱尔兰读硕士。一方面,爱尔兰允许毕业后给12个月的毕业签证。另外一方面,以上这些专业比较容易在当地就业。有了当地的工作经验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未来,无论是回国发展,还是移民海外,都很从容了。
假如你学习培训够出色得话,爱尔兰的奖学金也是非常好办理的,例如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为出色的留学生每一年给予最少rmb5000元、最大20000块的奖学金,并且这一政策会一直维持下去。想申请的朋友可以在校园里官方平台上查询一下具体申请资格及要求,看看你是否满足申请办理规定。
爱尔兰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为不一样分数的学生给予不一样数额的奖学金。假如高考成绩做到二批本科录取线,雅思分数做到5、5分,每一年可得到1000欧元的奖学金。雅思分数做到6、0分,每一年可得到3000欧元的奖学金。为了能多拿奖学金,缓解自已的出国留学经济负担,那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争得申请成功金额更高奖学金。
爱尔兰考克大学为到该学校修读工科类专业的大学预科班学生给予一年4000欧元的奖学金。那么多的出国留学奖学金新项目,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也就不用那么辛苦的打好几份工了。
爱尔兰留学研究生申请优点爱尔兰留学申请办理读研究生优点:修业年限仅一年、教育教学质量技术领先、课程设置齐备、尤其以计算机技术、电信工程、生物医药、食品类科学、酒店管理服务与旅游管理专业、金融与财务会计等专业出名。中国留学生总数非常少,英文环境好。爱尔兰高等学校依据产业要求不断优化和极致自身课程内容,学过课程内容与工作实践密切协同,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获得在大企业带薪实习的好机会。
现在很多学生在留学国家选择上生较为盲目跟风,大部分人是哪去的人多就去哪,哪有名就去哪,而非考虑到哪个国家、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的。爱尔兰留学签证网专家指出爱尔兰因其高质量文化教育、优美的环境、较好的发展前景,是最理想的留学国家。
爱尔兰研究生学制仅一年,因为申请人不像英国、加拿大等热门国家人这么多,因此,学生进到优秀大学的好机会相对性就大。国外留学为的是能上好的学校、学习到优秀的基础知识,因而,赴爱尔兰留学的学生愈来愈多,并且爱尔兰政府部门非常欢迎学生去学硕士研究生类课程,因而签证的申请办理也非常容易,通过率非常高。
爱尔兰读研极具优势专业(1)电子计算机-包含数学课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科技、软件开发、通讯技术、电子控制系统、歌曲技术性、互联网技术、商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
(2)生物医药和健康-生物医药、细胞生物学、微生物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子与制药业医药学、环境科学。药理学、职业治疗、医学、公共健康与健康保健、神经药理学、临床科学、音乐疗法。
(3)商科专业及管理-风险管控、公司关系管理、商业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创业者企业管理学、商务旅游、国际金融、网络营销、零售及管理与服务。
(4)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信息服务、财务会计与金融、经济与金融、项目投资及风险管控。
(5)食品类科学与设计-食品类商业服务、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药理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奶制品科学研究、国际性开发和食品类现行政策。
(6)旅游酒店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大型活动管理方法、旅游总体规划、度假旅游经济与管理、西方国家餐馆饮管理方法、服务业管理方法。
(7)高新科技技术专业-纳米材料、微电子技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可发电量或是转化成别的合理电力能源)。
(8)工程与技术技术专业-建筑服务工程项目、机械自动化、环保工程、制造工程、结构、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运送技术性、制造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工程项目、电子器件和电气专业及通信专业。
欧盟国家能源政策一般有3个内容:一是能源效率;二是能源节约;三是可更新能源。而推出的各种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集中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在欧盟,能源消耗中工业占22%,交通占24%。一次能源在转换(如电或热等)中的耗损占35%。扣除这项耗损后,超过30%的能源为建筑物所消耗。所以各国都在工业、交通、建筑物、电器设备和照明等领域围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来设计政策。
(1)建筑物节能。①建筑物能源证书制度,欧盟各国都已推行。政府对所有建筑物都按每平方米耗能情况进行登记,并制作成证书。法律规定业主出租或出售住宅,必须同时出具此证书。丹麦的建筑物能源证书分别对一家一户型住宅、公寓式住宅和商用办公建筑颁发。新建筑必须符合新的能源标准方可开工。②鼓励建筑物节能改造。德国全国有3900万套住宅,其中有75%建于1979年之前。法律规定若业主要对住宅翻新改造,必须符合新的能耗标准。政府相应推出鼓励措施,由国家开发银行给予低息贷款支持,联邦政府再补贴银行。一旦改造后的建筑物达到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业主还款的本金还可免除15%。2001~2005年,仅实现建筑物的二氧化碳减排标准,联邦政府为贷款补贴支付了15亿欧元;2006~2009年将达40亿欧元。目前全国已有500万套住宅改造获得优惠贷款,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德国还出现“零供热”建筑,全年都依靠太阳能取暖。
(2)交通节能。①汽车发动机改造。由于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能耗低35%,到2005年,德国全国汽车已有50%为柴油发动机。1990年以来,汽油发动机的效率也提高了20%~25%。1990~2004年,全国汽车发动机效率提高了1倍,汽车燃料消耗减少了40%。②税收。德国的汽油价格中,税收占70%。法律还针对高速公路货车按二氧化碳的排量收费,而使用天然气的汽车到2020年前享受免税优惠。③推广新型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占市场的3.4%,由此每年二氧化碳减排500万吨。④能耗标识制度。尽管政府没有强制淘汰高耗能汽车,但有了强制性的能耗标识,类似于家电、建筑物那样,消费者自然容易做出选择。2012年之前高耗能汽车生产设备有望逐步淘汰。
(3)家电和照明节能。丹麦在2005年10月设立了节能信托基金,如对节能冰箱每一台都有补贴。比利时弗莱芒区地方政府向居民发放购物券,指定此券在2006~2007年间必须用于购买节能灯具。
(4)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制收购(Feed-in)。与常规能源发电比,可再生能源(生物、风能、太阳能等)发电成本高。针对电网公司缺乏收购动力,政府有3种政策干预模式:①以意大利为代表的配额制,要求电网运营商分担购买某一固定数额的电量;②以爱尔兰为代表的招投标制;③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按保护价强制收购接入(Feed?in)。在德国,四大电网运营商收购常规能源发电价格为20欧分/千瓦时左右,但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为50欧分/千瓦时。政府允许电网提高电力零售价格(0.65欧分/千瓦时)。为此平均每个德国家庭每月增加电费开支1.5欧元。这种模式的电价比配额制低8欧分/千瓦时。公开招标制下电价也较低,但因招标周期问题,不利于能源产业长期发展。爱尔兰正拟转向Feed?in。丹麦还对电网重新进行了国有化,对新能源也实行Feed?in制度,风力发电占其电力的21%。
(5)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欧盟根据对《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让各成员国分别承担了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然后各国又对能源、加工制造业等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核定排放配额作为合法“排放权”,企业若超额排放,必须到市场上购买配额。这就形成了企业之间排放权的配额交易市场。据称德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近于用完。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安排,这些企业还可以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相应地增加自己的配额。
(6)发电减排。在丹麦,发电用柴油价格中能源税和二氧化碳税占了2/3;发电用煤价中能源税、二氧化碳税超过85%。但可再生的如木屑、草不征能源税。结果化石燃料几乎为生物燃料价格的2倍,而发电后每度电的收益率前者却远低于后者。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和垃圾发电的开发。热电联产减排,即发电和供热业务合并,网点铺开,以大幅减少热和电的传输损失。20世纪80年代中期,丹麦的供热和发电集中于15家企业。实行热电联产后,热电厂星罗棋布,2005年达694家。结果,燃料消耗减少30%,燃料热效由40%升至90%。
(7)政策公关。为保证政策顺利实施,政府需要就节能减排政策意图和意义与公众、能源提供商、工业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联络,进行政策宣传、项目咨询和信息沟通等服务。有关机构还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广泛交流。这些工作不仅政府部门自己做,还委托大量的社会组织代理,它们的分支遍布社区。
(8)立法保障。欧盟关于能源节约和能源效率颁布了若干指令。建筑物能源指令(2002年)提出了计量建筑物能耗的方法,设立新建筑物最低能效标准,建立建筑物能源标识制度,业主在出租、出售房屋时必须出具能耗等级证书,公共建筑物上必须标示能耗证书。欧盟能源效率指令,要求在2008~2016年的连续9年中要节能9%,每年节能1%。此指令对公共部门、能源供应商都规定了具体的义务,并设计了详细的测算、审计和报告方法。欧盟生态设计指令规定了锅炉、热水、办公自动化设备、电视机、充电器、办公照明、街道照明、空调器等14种产品或设施的技术与经济标准。德国从1976年以来,先后颁布了建筑物节能法、机动车辆税法、热电联产法、节能标识法、生态税改革法、可再生能源法等8部法律。这些立法都有相应的政府部门负责实施,如联邦经济技术部负责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环境和核安全部负责二氧化碳减排、再生能源和核能工作;交通、建筑与城市发展部负责交通、建筑物的节能工作等等。
节能减排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决策者对此必须有深刻认识,并率先垂范。2006年,丹麦议会7个党派达成共识,要求今后几年公共部门能耗每年降低1.5%。丹麦1980年以来GDP约增长50%,但能源消费(不考虑交通业)几乎无增长,单位GDP的耗能(即能源强度)每年降低1.9%,二氧化碳排放每年恒定。德国在1990~200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25%,能源总消耗却下降5%。
推动德国放弃核能的是其能源政策——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能源需求量很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使德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问题,继而转向发展再生能源。可是德国不像北欧各国,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也不像南欧国家,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所以,在放弃核能之前,德国在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上一直在努力,但也遇到了不少阻力,走到了一个瓶颈。而放弃核能,有种破釜沉舟的感觉。福岛核事故之后,80年代前建造的8个反应堆统统关掉,其他几个堆也会在2015年起逐渐关闭。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1997年5月任上院议长;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Michael Martin);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1997年5月任职,2001年6月连任。
自然地理: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41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三月至六月最为干燥,九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人口:5883万(2000年7月),其中英格兰人4930万,苏格兰人510万,威尔士人290万,北爱尔兰人170万。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也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也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728.5万(1999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伦 敦 塔 桥
简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1-5世纪英格兰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伦 敦 大 本 钟
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10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政党:(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大 英 博 物 馆 的 圆 形 阅 览 室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经济: 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仍占领导地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
2000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并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1999年,原油及天然液化气日产量达290万桶(约38. 41万吨),位居世界第九。至1999年底,原油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23 .31亿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49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1999年底,总电量达7 . 01亿千瓦,其中核电站供应1. 30亿千瓦。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森林覆盖面积270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0%:其中英格兰约8%,苏格兰约17%,威尔士约14%,北爱约6%。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从业人员逾400万,占总就业人口14. 4%。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1999年,旅游业产值达640亿英镑;从旅游收入上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4. 5%。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5. 6%。进口产品主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出口产品主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威士忌等)、机械设备等。
行 进 在 摩 尔 大 街 上 的 英 国 皇 家 炮 兵 团
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和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路 透 社 的 采 编 人 员 在 工 作
新闻出版: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个国家、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于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伯明翰市维多利亚女王广场上的市政厅大楼
外交: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日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Introduction United Kingdom Top of Page
Background:
Great Britain, the dominant industrial and maritime power of the 19th centur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developing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and in advancing literature and science. At its zenith, the British Empire stretched over one-fourth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aw the UK's strength seriously depleted in two World Wars. The second half witnessed the dismantling of the Empire and the UK rebuilding itself into a modern and prosperous European nation. As one of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 founding member of NATO, and of the Commonwealth, the UK pursues a global approach to foreign policyit currently is weighing the degree of its integration with continental Europe. A member of the EU, it chose to remain outside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for the time being. Constitutional reform is also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he UK.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the National Assembly for Wales, and the Northern Ireland Assembly were established in 1999, but the latter is suspended due to wrangling over the peace process.
Geography United Kingdom Top of Page
Location:
Western Europe, islands including the northern one-sixth of the island of Ireland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North Sea, northwest of France
Geographic coordinates:
54 00 N, 2 00 W
Map references:
Europe
Area:
total: 244,820 sq km
land: 241,590 sq km
water: 3,230 sq km
note: includes Rockall and Shetland Islands
Area - comparative:
slightly smaller than Oregon
Land boundaries:
total: 360 km
border countries: Ireland 360 km
Coastline:
12,429 km
Maritime claims:
territorial sea: 12 nm
exclusive fishing zone: 200 nm
continental shelf: as defined in continental shelf orders or in accordance with agreed upon boundaries
Climate:
temperatemoderated by prevailing southwest wind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Currentmore than one-half of the days are overcast
Terrain:
mostly rugged hills and low mountainslevel to rolling plains in east and southeast
Elevation extremes:
lowest point: The Fens -4 m
highest point: Ben Nevis 1,343 m
Natural resources:
coal, petroleum, natural gas, iron ore, lead, zinc, gold, tin, limestone, salt, clay, chalk, gypsum, potash, silica sand, slate, arable land
Land use:
arable land: 23.23%
permanent crops: 0.2%
other: 76.57% (2005)
Irrigated land:
1,700 sq km (2003)
Natural hazards:
winter windstormsfloods
Environment - current issues:
continu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met Kyoto Protocol target of a 12.5% reduction from 1990 levels and intends to meet the legally binding target and move toward a domestic goal of a 20% cut in emissions by 2010)by 2005 the government aim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waste disposed of in landfill sites to 85% of 1998 levels and to recycle or compost at least 25% of household waste, increasing to 33% by 2015between 1998-99 and 1999-2000, household recycling increased from 8.8% to 10.3%
Environment -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party to: Ai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Nitrogen Oxides, Air Pollution-Sulfur 94, Air Polluti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tarctic-Environmental Protocol, Antarctic-Marine Living Resources, Antarctic Seals, Antarctic Treaty, Biodiversity,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Kyoto Protocol, Desertification, Endangered Species,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Hazardous Wastes, Law of the Sea, Marine Dumping, Marine Life Conservation, Ozone Layer Protection, Ship Pollution, Tropical Timber 83, Tropical Timber 94, Wetlands, Whaling
signed, but not ratified: Air Pollution-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Geography - note:
lies near vital North Atlantic sea lanesonly 35 km from France and linked by tunnel under the English Channelbecause of heavily indented coastline, no location is more than 125 km from tidal waters
People United Kingdom Top of Page
Population:
60,609,153 (July 2006 est.)
Age structure:
0-14 years: 17.5% (male 5,417,663/female 5,161,714)
15-64 years: 66.8% (male 20,476,571/female 19,988,959)
65 years and over: 15.8% (male 4,087,020/female 5,477,226) (2006 est.)
Median age:
total: 39.3 years
male: 38.2 years
female: 40.4 years (2006 est.)
Population growth rate:
0.28% (2006 est.)
Birth rate:
10.71 births/1,000 population (2006 est.)
Death rate:
10.13 deaths/1,000 population (2006 est.)
Net migration rate:
2.18 migrant(s)/1,000 population (2006 est.)
Sex ratio:
at birth: 1.05 male(s)/female
under 15 years: 1.05 male(s)/female
15-64 years: 1.02 male(s)/female
65 years and over: 0.75 male(s)/female
total population: 0.98 male(s)/female (2006 est.)
Infant mortality rate:
total: 5.08 deaths/1,000 live births
male: 5.67 deaths/1,000 live births
female: 4.47 deaths/1,000 live births (2006 est.)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total population: 78.54 years
male: 76.09 years
female: 81.13 years (2006 est.)
Total fertility rate:
1.66 children born/woman (2006 est.)
HIV/AIDS - adult prevalence rate:
0.2% (2001 est.)
HIV/AIDS -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51,000 (2001 est.)
HIV/AIDS - deaths:
less than 500 (2003 est.)
Nationality:
noun: Briton(s), British (collective plural)
adjective: British
Ethnic groups:
white (of which English 83.6%, Scottish 8.6%, Welsh 4.9%, Northern Irish 2.9%) 92.1%, black 2%, Indian 1.8%, Pakistani 1.3%, mixed 1.2%, other 1.6% (2001 census)
Religions:
Christian (Anglican, Roman Catholic, Presbyterian, Methodist) 71.6%, Muslim 2.7%, Hindu 1%, other 1.6%, unspecified or none 23.1% (2001 census)
Languages:
English, Welsh (about 26% of the population of Wales), Scottish form of Gaelic (about 60,000 in Scotland)
Literacy:
definition: age 15 and over has completed five or more years of schooling
total population: 99%
male: 99%
female: 99% (2003 est.)
Government United Kingdom Top of Page
Country name:
conventional long form: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note - Great Britain includes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conventional short form: United Kingdom
abbreviation: UK
Government typ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Capital:
Lond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England: 47 boroughs, 36 counties, 29 London boroughs, 12 cities and boroughs, 10 districts, 12 cities, 3 royal boroughs
boroughs: Barnsley, Blackburn with Darwen, Blackpool, Bolton, Bournemouth, Bracknell Forest, Brighton and Hove, Bury, Calderdale, Darlington, Doncaster, Dudley, Gateshead, Halton, Hartlepool, Kirklees, Knowsley, Luton, Medway, Middlesbrough, Milton Keynes, North Tyneside, Oldham, Poole, Reading, Redcar and Cleveland, Rochdale, Rotherham, Sandwell, Sefton, Slough, Solihull, Southend-on-Sea, South Tyneside, St. Helens, Stockport, Stockton-on-Tees, Swindon, Tameside, Thurrock, Torbay, Trafford, Walsall, Warrington, Wigan, Wirral, Wolverhampton
counties (or unitary authorities): Bedfordshire, Buckinghamshire, Cambridgeshire, Cheshire, Cornwall, Cumbria, Derbyshire, Devon, Dorset, Durham, East Sussex, Essex, Gloucestershire, Hampshire, Herefordshire,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