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山西运城煤改电政策

动人的发带
怕黑的电灯胆
2023-01-01 17:58:38

山西运城煤改电政策?

最佳答案
爱笑的铃铛
繁荣的中心
2025-09-02 19:49:43

按照政府补贴、用户自筹方式解决“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资金。政府补贴资金原则上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市政府根据各县(市、区)实际任务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一)“煤改气”“煤改电”用户改造补贴。

对完成“煤改气”采暖改造的用户,市级资金给予一次性改造补贴2000元对完成“煤改电”采暖改造的用户,市级资金给予一次性改造补贴2000元,取暖季执行居民用户电采暖用电峰谷分时电价(峰段:8:00-20:00,电价0.497元谷段:20:00-次日8:00,电价0.2802元)。

各县(市、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内“煤改气”“煤改电”改造补贴政策。

(二)其他清洁取暖方式改造补贴。

鼓励和支持采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高效节能环保电采暖设备。对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环保部门认定的清洁取暖改造方式,市、县两级政府给予一定改造资金补助。

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6月10日前)。

市政府制定运城市冬季取暖“煤改气”“煤改电”行动方案,各县(市、区)根据市级方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行政区具体行动方案。

(二)改造实施阶段(6月10日-10月15日)。

具体开展冬季取暖“煤改气”“煤改电”工作,要求在10月15日前完成改造任务,具备通气、通电条件。

(三)工程验收阶段(10月15日-10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进行验收。市住建局、市经信委加大对验收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市环保局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市政府将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县(市、区)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最新回答
唠叨的砖头
传统的铃铛
2025-09-02 19:49:43

王康杰,男,汉族,党员,l975年3月生,永济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资源利用专业在职研究生,高级农艺师,运城市农业资源区划与名优产品发展中心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论著近20部。其中:论文12篇,计10万字。国家级6篇,省级5篇,市级1篇。出版《农业投入品经营管理实用手册》;主编《运城市地理标志农产品》《运城市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参与编写《运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制定《84455型日光温室》、《无公害甜瓜》、《无公害节水莲菜》的技术规程。2017年12月15日,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参与了《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运城市地方标准的制定(DB1408/T002-201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2007年、2016年、2018年被评为单位年度先进工作者。2007年6月26日被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授予“2006年度信息工作特别优秀个人”。2007年7月30日被省农业厅授予“2006年度全省农业资源环保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2月被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授予“2007年度信息工作优秀个人(一等奖)”。2008年5月1日被山西省农林水气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5月1日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个人一等功。2009年2月被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授予“2008年度信息工作优秀个人”。2010年被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周组委会授予“优秀个人”。

丰富的黑裤
魔幻的水壶
2025-09-02 19:49:43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则是指太阳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术。

二十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技术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这两项技术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

70年代以来,鉴于常规能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环保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的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入达8亿多美元。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光伏发电计划,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日本在70年代制定了“阳光计划”,1993年将“月光计划”(节能计划)、“环境计划”、“阳光计划”合并成“新阳光计划”。德国等欧共体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90年代以来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有各国领导人参加的高峰会议,讨论和制定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国际太阳能公约,设立国际太阳能基金等,推动全球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主题和共同行动,成为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由氢聚变成氦的热核反应,以E=MC2 (M为物质的质量,C为光速)的关系进行质能转换(1克物质可转化为9´ 1013焦耳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向太空发射的能量约3.8´ 1020 MW,其中有22亿分之一投射到地球上。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吸收之后,还有约70%投射到地面。尽管如此,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能一年中仍高达1.05´ 1018kWh,相当于1.3´ 106亿吨标煤,其中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 104亿吨标煤。按照目前太阳质量消耗速率计,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足以维持6´ 1010年,相对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有限年代而言,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地球上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与各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资源丰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单位为千卡/厘米2·年或千瓦/厘米2·年)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就全球而言,美国西南部、非洲、澳大利亚、中国西藏、中东等地区的全年总辐射量或日照总时数最大,为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

三、地热能

一、地热资源概念

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壳内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

地热资源按其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可以分为水热型、干热岩型和地压型地热资源;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蒸汽型和热水型地热资源。

各种类型地热资源,均要通过一定程序的地热地质勘查研究工作,才能查明地热资源数量、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开发后的地质环境变化情况。从技术经济角度,目前地热资源勘查的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m,其中2000m以浅为经济型地热资源,2000m至5000m为亚经济型地热资源。资源总量为;可供高温发电的约5800MW以上,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约2000亿吨标煤当量以上。总量上我国是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

二、成生与分布

地热资源的成生与地球岩石圈板块发生、发展、演化及其相伴的地壳热状态、热历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更新世以来构造应力场、热动力场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全球地质构造观点来看,大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带主要出现在地壳表层各大板块的边缘,如板块的碰撞带,板块开裂部位和现代裂谷带。小于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分布于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坳陷盆地地区。

地热资源赋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明显的矿产资源属性,因而对地热资源要实行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科学原则。

通过地质调查,证明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有255处,预计可获发电装机5800MW,现已利用的只有近30MW。

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进行过区域性地热资源评价,为地热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几十年来地矿部门列入国家计划,进行重点勘探,进行地热储量评价的大、中型地热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和藏滇地区。全国已发现:

1)高温地热系统,可用于地热发电的有255处,总发电潜力为5800MW·30A,近期至2010年可以开发利用的10余处,发电潜力300MW。

2)中低温地热系统,可用于非电直接利用的2900多处,其中盆地型潜在地热资源埋藏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等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等,还有东南沿海福建、广东、赣南、湘南、海南岛等。目前开发利用量不到资源保有量的千分之一,总体资源保证程度相当好。

四、海洋能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究其成因,潮汐能和潮流能来源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变化,其他均源于太阳辐射。海洋能源按储存形式又可分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其中,潮汐能、海流能和波浪能为机械能,海水温差能为热能,海水盐差能为化学能。

近20多年来,受化石燃料能源危机和环境变化压力的驱动,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海洋能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在相关高技术后援的支持下,海洋能应用技术日趋成熟,为人类在下个世纪充分利用海洋能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我国有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有大小岛屿6960多个,海岛总面积6700平方公里,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30多个,总人口450多万人。沿海和海岛既是外向型经济的基地,又是海洋运输和开发海洋的前哨,并且在巩固国防,维护祖国权益上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海岛开发迫在眉睫,能源短缺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商和华侨因海岛能源缺乏,不愿投资;驻岛部队用电困难,不利于国防建设;特别是西沙、南沙等远离大陆的岛屿,依靠大陆供应能源,因供应线过长,诸多不便,非常艰苦。为了保证沿海与海岛经济持久快速地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途径已刻不容缓。

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迄今建成的潮汐电站8座,80年代以来浙江、福建等地对若干个大中型潮汐电站,进行了考察、勘测和规化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总之,我国的海洋发电技术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小型潮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已具备开发中型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但是现有潮汐电站整体规模和单位容量还很小,单位千瓦造价高于常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还比较落后,水轮发电机组尚未定型标准化。这些均是我国潮汐能开发现存的问题。其中关键问题是中型潮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电站造价急待降低。

我国波力发电技术研究始于70年代,80年代以来获得较快发展,航标灯浮用微型潮汐发电装置已趋商品化,现已生产数百台,在沿海海域航标和大型灯船上推广应用。与日本合作研制的后弯管型浮标发电装置,已向国外出口,该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在珠江口大万山岛上研建的岸边固定式波力电站,第一台装机容量3kW的装置,1990年已试发电成功。“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总装机容量20kW的岸式波力试验电站和8kW摆式波力试验电站,均已试建成功。总之,我国波力发电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微型波力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小型岸式波力发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波浪能开发的规模远小于挪威和英国,小型波浪发电距实用化尚有一定的距离。

潮流发电研究国际上开始于70年代中期,主要有美国、日本和英国等进行潮流发电试验研究,至今尚未见有关发电实体装置的报导。我国潮流发电研究始于70年代末,首先在舟山海域进行了8kW潮流发电机组原理性试验。80年代一直进行立轴自调直叶水轮机潮流发电装置试验研究,目前正在采用此原理进行70kW潮流试验电站的研究工作。在舟山海域的站址已经选定。我国已经开始研建实体电站,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但尚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海洋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资源宝库,也被称作为能量之海。21世纪海洋将在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食品、矿物、能源及水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海洋能源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从技术及经济上的可行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以及地球环境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分析,海洋能中的潮汐能作为成熟的技术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利用;波浪能将逐步发展成为行业。近期主要是固定式,但大规模利用要发展漂浮式;可作为战略能源的海洋温差能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将与海洋开发综合实施,建立海上独立生存空间和工业基地;潮流能也将在局部地区得到规模化应用。

潮汐能的大规模利用涉及大型的基础建设工程,在融资和环境评估方面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型潮汐电站的研建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应重视对可行性分析的研究。目前,还应重视对机组技术的研究。在投资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中央、地方及企业联合投资,也可参照风力发电的经验,在引进技术的同时,由国外贷款。

波浪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示范应用过程后,正稳步向商业化应用发展,且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利用效率方面仍有很大技术潜力。依靠波浪技术、海工技术以及透平机组技术的发展,波浪能利用的成本可望在5—10年左右的时间内,在目前的基础上下降2—4倍,达到成本低于每千瓦装机容量1万元人民币的水平。

中国在波能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考虑到世界上波能丰富地区的资源是中国的5-10倍,以及中国在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因此发展外向型的波能利用行业大有可为,并且已在小型航标灯用波浪发电装置方面有良好的开端。因此,当前应加强百千瓦级机组的商业化工作,经小批量推广后,再根据欧洲的波能资源,设计制造出口型的装置。由于资源上的差别,中国的百千瓦级装置,经过改造,在欧洲则可达到兆瓦级的水平,单位千瓦的造价可望下降2—3倍。

从21世纪的观点和需求看,温差能利用应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与能源利用、海洋高技术和国防科技综合考虑。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淡水、生存空间并可以和海洋采矿与海洋养殖业共同发展,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问题。需要安排开展的研究课题为:基础方面,重点研究低温差热力循环过程,解决高效强化传热及低压热力机组以及相应的热动力循环和海洋环境中的载荷问题。建立千瓦级的实验室模拟循环装置并开展相应的数值分析研究,提供设计技术;在技术项目方面,应尽早安排百千瓦级以上的综合利用实验装置,并可以考虑与南海的海洋开发和国土防卫工程相结合,作为海上独立环境的能源、淡水以人工环境(空调)和海上养殖场的综合设备。

中国是世界上海流能量资源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发展海流能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海流能也应先建设百千瓦级的示范装置,解决机组的水下安装、维护和海洋环境中的生存问题。海流能和风能一样,可以发展“机群”,以一定的单机容量发展标准化设备,从而达到工业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是由生物质能转变而来的。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优点是燃烧容易,污染少,灰分较低;缺点是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热效率仅为10%一30%。目前世界各国正逐步采用如下方法利用生物质能:

1.热化学转换法,获得木炭、焦油和可燃气体等品位高的能源产品,该方法又按其热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高温干馏、热解、生物质液化等方法;

2.生物化学转换法,主要指生物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生成沼气、酒精等能源产品;

3.利用油料植物所产生的生物油;

4.把生物质压制成成型状燃料(如块型、棒型燃料),以便集中利用和提高热效率。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 l0%。在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美国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 OOO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 l兆瓦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顺利的美女
文艺的蜗牛
2025-09-02 19:49:43

黄卫星1裴捍华1崔海英2

(1.山西省地勘局地质处;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地热水主要用作浴疗和农灌,个别用作热带种鱼养殖、温室栽培。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地下热水的利用将被提到议事日程,地热能将在采暖、纺织洗染、烘干、种植和养殖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探讨全省地热资源对开发利用地热能具有一定意义。山西地热资源评价前人曾做过一些工作,据王连成等估算,山西地热储聚的热能达68806.6×1011kJ,折合标准煤2.34835×108t。据王龙等统计,截至1992年山西地下热水点的总流量47×103m3/d,总热流量33.9×106W,相当于燃烧1000 t/d的标准煤所放出的热量。作者根据山西热矿水出露分散,热田面积小的特点,地热资源评价中采用单个热田评价,资源叠加的办法,算得全省地热资源总量:1.411969×1016kcal,折合标准煤:1.41065×109t。

1 山西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山西已查明的地热田28个,热水水温25~81℃。主要分布在汾渭地堑及忻州断陷盆地,在部分边山断裂带及山前倾斜平原部位也有分布。从全省已经勘查过的地热田分布规律分析,热储层主要有碳酸盐岩热储和第四系孔隙热储,地下热水分布与活动性断裂关系密切。据邢集善等人对晋南盆地居里面和莫霍面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研究,居里等温面和莫霍面在汾渭地堑都具有上拱现象,汾渭地堑地壳厚度38~39km,地堑外围(山区)地壳厚40~41km,因此,深部热传导是山西地热的主要热源。控制各断陷盆地周边形状的深大断裂落差可达4~5km,使大气降水循环能达到4~5km深度,加之新构造运动使断陷盆地基底更加破碎,为地下热水上涌提供了通道,断陷盆地中巨厚的沉积物形成导热屏障,使热量不易散发而形成地热田。

山西热矿水分布的盆地按基底岩性结构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基底岩性为碎屑岩加碳酸盐岩结构的太原、临汾、侯马、运城盆地,在边山大断裂及凹陷盆地中基底隆起部位均是热矿水富集的有利部位,且热田规模较大。如①九原山—塔儿山隆起上的汾阳岭,出露德西毛、安咸平等地热田,地垒是地热显示的有利部位。位于河津—曲沃浅凹陷(基底埋深小于600m)的西马、北池—清河一带西海、高显等地的地热田都处在构造隆起部位,太原断陷盆地的热水主要受亲贤地垒控制。而在一些深凹陷区,如运城凹陷,钻井深度达2115~3000m,打成水温70~72℃、单井出水量100~160m3/h的地热井。②沿断陷隆起和凹陷带之间交界的深大断裂带,地下热水点呈线状分布,如临汾—侯马盆地地下热水点主要沿两个方向呈带状展布,一是沿NE—SW向展布,如襄汾德西毛—侯马北庄,主要受洪洞—临汾凹陷和塔儿山—九原山陷隆所控制。二是沿NEE—SWW 向展布,东自翼城南梁、曲沃海头、侯马驿桥、新绛北池、古堆泉至稷山的清河、万荣等地,主要受河津—曲沃凹陷和塔儿山—九原山陷隆、稷王山陷隆所控制。晋中新裂陷中的祁县热水区,主要受西谷—南庄凹陷和侯城、平遥陷隆的控制。③地下热水沿山前活动断裂带呈线状分布。如太原神堂沟、清徐平泉,夏县的南山底等热水点都在断裂带上。这是由于山前深大断裂新生代以来一直在活动,长期活动断裂为地下水畅通及深循环提供良好的条件。

另一类是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结构的大同、忻州盆地,热矿水只分布在基底凹中隆的断裂深切部位,高温中心在断裂带上,且热田规模较小。如忻州、原平、定襄地下热水,主要受代县、原平、忻定凹陷所控制。

2 山西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

2.1 水化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热矿水中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 、Cl-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SO4Ca ·Na型、Cl ·SO4·HCO3Na ·Ca型为主,HCO3·SO4Na型、HCO3·Cl Na型也有少量分布,分布规律是:①受基岩断裂控制的热矿水直接以泉的形式在基岩中出露,在沉积盆地中受断裂控制的热矿水未同浅层冷水混合情况下,热矿水为SO4·Cl Na型水,如忻定盆地的大营、奇村、汤头及盂县寺坪安均属此类。②热矿水与浅层冷水混合且地下冷水混入比例较大时,热矿水即变为HCO3·Cl-Na型水,如天镇马圈庠、阳高孤山庙热矿水均属此类。侯马、临汾、运城盆地热矿水点分布较多,水化学类型复杂,总的规律是岩溶热矿水中Ca2+、 的含量增加,由于晋南盆地水交替强烈,成井混层采水,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大部分受浅层冷水影响,夏县南山底为典型的ClNa型,西马、高显、德西毛为SO4-Ca ·Na型和Cl ·SO4Ca ·Na型,其他热矿水为HCO3·SO4Na型、HCO3Na型和HCO3·Cl Na型等。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从基岩中直接吸取的热矿水一般为Cl·SO4-Na型、与浅层冷水混合后水质类型发生变化,HCO3、Ca成分增加,水化学类型变得复杂。

2.2 热矿水中微量元素组分

热矿水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组分,如锶、锂、硅、溴、碘、硼、铁、锰、硒、氟等,其含量明显高于周围地下水,较珍贵的锂在热矿水中含量在0.01~1.10mg/L,只在西马、南山底、马圈庠热矿水中锂含量较高,分别为:0.94、1.08、1.10mg/L。锶的含量普遍高,其值介于0.26~4.92mg/L间,锶含量大于1mg/L的热矿泉12处,大于2mg/L热矿泉6处,锶含量最高的为新绛西马热矿泉。热矿水中二氧化硅含量介于15.16~83.20mg/L间,二氧化硅的含量与水温成正比,含量大于40mg/L的有8 处,含量最高为夏县南山底。氟在热矿水中含量较高,其值介于0.6~12.0mg/L间,最高含量为忻州奇村热矿水,闻喜北关热矿水含量最低,氟含量大于5mg/L的热矿泉有7处。

2.3 热矿水中气体成分

本文使用山西仅有的四组样品资料(其中2组自采,2组引用前人)。热矿水中气体含量主要的N2、O2、CO2等,其次还有少量Ar、He、H2等,N2占气体总量69.84%~88.90%,热矿水中N2/O2为4.12~12.43,Ar/N2为0.0061~0.03,与空气中N2/O2比、Ar/N2比对照,说明热矿水是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大营热矿水中Ar/N2比为0.61%,有生物成因的氮混入。热矿水中CO2气体含量较低,在1.6%~2.37%,Ar含量较富,为0.48%~3.33%,由此可命名为氩热矿水。

2.4 热矿水同位素特征

本文采集同位素8 组(分析氚、δD、δ18O),引用前人资料2 组,δD在-7.05‰~86.6‰之间,δ18O在-10.20‰~12.05‰之间。把δD、δ18O值点在相关图上,均落在国际雨水线附近。氚值含量:大部分地热水接近本底值,只有浑源汤头、新绛北池在8~20 TU之间。

3 山西地热资源评价

3.1 地热资源评价原则

本次评价以原省地矿局开展过的普查、详查、物探资料为主,收集其他部门资料作为补充,评价的地热储量,达到A+B 级资源的地热田有原平大营、忻州奇村、盂县寺坪安、夏县南山底。大部分地热田为C+D级储量。评价中揭露热矿水按25℃划出热田边界。松散层孔隙热储根据钻探、物探等手段取得的参数可下推至基岩面,推测的热储层厚度按钻探揭露热储层厚度比例计算。孔隙热储底部的变质岩热储只取风化壳30m厚。岩溶裂隙热储按钻探资料揭露地层厚度,选取岩溶裂隙发育厚度计算。太原市亲贤地垒地热田根据3个勘孔结合物探查明的基底构造,估算地热田面积70km2,侯马盆地依据2个勘探孔结合物探资料估算地热田面积100km2。运城盆地依据2个勘探孔及基底构造特征估算地热田面积392km2。有单泉(井)出露的地区,无其他资料,热田面积按1km2计算。考虑到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清徐平泉、祁县王村地热田条件比较特殊,采用孔口(泉口)放热量的方法进行地热资源估算。

3.2 地热资源计算

3.2.1 选用热储法计算

浅层地热能: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式中:QR为地热资源量(kcal);A为热储面积(m2);d为热储厚度(m);tr为热储温度(℃);tj为基准温度(即当地地下恒温层温度或年平均气温)(℃);.c为热储岩石和水的平均热容量(kcal/m3·℃)。

浅层地热能: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式中:ρc、ρw分别为岩石和水的密度(kg/m3);Cc、Cw分别为岩石和水的比热容(kcal/kg·℃)

用热储法计算的资源量不可能全部被开采出来,只能开采出一部分,二者的比值称为回收率。

用体积法计算时,对新生代砂岩,当孔隙度大于20%时,热储回收率定为0.25;孔隙率等于和小于20%时,回收率选取0.15。本次评价的孔隙热储只有大营地热田利用实测资料,回收率选取为0.25;其他地热田无实测资料,均选取了0.15。碳酸盐岩裂隙热储回收率定为0.30,中生代砂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类热储回收率则根据裂隙发育情况定为0.08。按1720 kcal=1kg标准煤折算。

3.2.2 选用放热量法计算

QH=Q开·Cw(tw-tj)

式中:QH为热矿水放热量(kcal/s);Q开为热矿水开采量(L/s);Cw为热水的比热(kcal/m3·℃);tw为热矿水水温(℃);tj为恒温层温度(℃)。

3.2.3 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

天镇马圈庠、阳高孤山庙、原平大营、定襄汤头、忻州奇村、顿村地热田评价中,基本应用了原报告中取得的系列参数,作者认为原报告中参数比较合理,钻探、物探、化探、抽水试验等方法均应用,大营还实测了热物性参数。

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清徐平泉、祁县王村地热田采用放热量法进行评价,因为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热田面积小,热水直接从变质岩裂隙中涌出,利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偏小。清徐平泉流量大、温度低,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偏大,祁县王村只有极少数井抽取地热水,且温度较低,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也偏大。

山西南部地热田分布最多,但目前开采层大多为100~200m的孔隙热储层,收集到现有资料,岩溶开采井较少,深度不超过800m,多分布在汾阳岭、海头、高显、仁和和九原山地热田,热田面积选取了《山西南部地热资源普查报告》中用物探结合热水点出露圈定的面积,热储厚度用已有岩溶热水井揭露的热储厚度按岩溶地层富水岩组估算厚度。热储温度有测井曲线的按实测热储层温度选取,没测井温度曲线的用井口水温按当地地温梯度推算。太原、侯马、运城盆地地热田按勘探孔揭露的热储层厚度计算,热田面积根据物探资料查明的基底构造估算。

3.2.4 计算结果

资源计算中有实测参数的地热田用实测参数,无实测参数的地热田选经验值。计算结果得知,山西已查明的地热资源总量:1.411969×1016kcal,可回收地热资源:2.426314×1015kcal,可回收地热资源折合标准煤:1.41065×109t。各地热田资源量见表1。

表1 山西省地热资源统计表

续表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太原神堂沟地热田勘察报告,山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

[2]山西省南部地热资源普查报告,山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

[3]山西省地下热水志,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环境地质总站

腼腆的雪碧
霸气的大叔
2025-09-02 19:49:43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光能、生物质能等。其中,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生物质能,如农作物、林木等,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军事资源潜力也很大。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1、再生性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间条件下,能持续再生,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就是人类可以重复使用的,并且不间断能再生的资源。其特点是再生周期短,而且环保。

科学界已认定利用自然界中萜烯、植物油、碳水化合物和聚多糖为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生物塑料、水凝胶、复合材料等均属于可持续聚合物材料。天然高分子作为可持续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丰富、安全、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利用生物质生产的高分子材料,使用后埋在土壤或丢弃在江河湖海中可被微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即使动物误食也不会窒息死亡,属于环境友好材料。

2、有限性

可再生能源泛指在一段时间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严格地说,不是永久的资源。但是也要有限度的使用,不要以为它是可再生能源而无限度的使用。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其它储存形式。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可更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因此,对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和管理,使之保持不断更新能力,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糟糕的银耳汤
老迟到的蜡烛
2025-09-02 19:49:43
可再生资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能、气候资源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光化转换和光电转换三种方式,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使用太阳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

二、充分利用核能。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三、充分利用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运用钻探的手段来获取地热能。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四、充分利用水力资源。通过水力发电工程开发利用,将水流体中含有的能量天然资源,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例如水力发电。

五、充分利用风能。风力发电就是应用风能的一个典型例子,风能本身环保,低碳,但是地域限制较大,如何利用好风能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风能可为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潜力。陆上风能已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推广,更多风能并入供电系统在技术上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六、充分利用生物质能。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等五大类。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生产量就像当于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

七、充分利用海洋能。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

八、充分利用地热能。

九、充分利用潮汐能。

十、充分利用盐差能。 盐差能是两种含盐度不同的水体相混时放出的一种能量。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江河入海处。两种水体的含盐浓度相差越大,它们之间产生的盐差能就越多。

十一、可燃冰。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可燃冰是替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重要能源。但暂时不可大范围使用,还在研究中。

十二、细菌发电,即利用细菌的能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细菌发电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明亮的冬瓜
忧伤的大叔
2025-09-02 19:49:43

山西宏伟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4-03-05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运城市闻喜县西宋村(城西工业园区西)。

山西宏伟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82339718306XL,企业法人杜亚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西宏伟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事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附件的运营维护、检测、检修等相关业务,以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和工程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山西宏伟新能源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西宏伟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默默的白云
儒雅的黑米
2025-09-02 19:49:43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太阳中氢原子核聚变释放的巨大辐射能。水能:水资源是能源之一,属于水资源范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风能:风能是由于风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源。风的动能叫做风能。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或回收利用的自然资源。它是一种经过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在一定时期(可预见)内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和恢复特性,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相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加强和推广的清洁能源。

1.太阳能: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聚变释放的巨大辐射能。

2.水能:水资源是能源之一,属于水资源范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3.风能:风能资源是由于风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源。风的动能叫做风能。

4.地热能:是从地壳中提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以热的形式存在,这种能量就是导致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能量。

5.生物质能:指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花痴的草丛
执着的机器猫
2025-09-02 19:49:43

引言:其实能源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在以前的时候人们都是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就会发现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于是就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那么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应该怎么去寻找可再生能源呢?

可再生能源的寻找

其实可再生能源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循环利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这样的能源通常都被称为可再生能源。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就是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能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会出现的,而且不用担心会用完。因为阳光的照射,风力的运动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这些自然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所以说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被食用的。而像石油天然气这样的能源就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些东西用完了就是用完了,而且人类是没有办法通过人工合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说可再生能源的寻找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重要的是怎么把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日常中可以使用的电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成本,这才是很多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风能太阳能其实在转化的过程中效率算比较高。

要践行低碳生活

实际上就算说有再多的能源被开发出来,如果人们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只是浪费的话,那么也没有办法让人们的环境变得更好。所以说在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完全被开发的前景之下,人们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低碳生活的行为和习惯,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量,让地球的环境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