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属于中国文化遗产吗?
本溪水洞当然属于中国文化遗产,本溪水洞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本溪水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亚洲会员单位,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水洞景区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现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发育较好,千姿百态,泛舟游览,使人流连忘返。温泉寺景区,泉水温度可达44℃,日流量400吨,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庙后山古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价值。
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大厅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码头可同时停泊游船40艘,泛舟则可畅游水洞,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飞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洞内空气通畅,水流终年不竭,每昼夜流量1.4万吨,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洞内恒温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见底,洞内分“三峡”、 “七宫”、 “九弯”,故名“九曲银河”。水域沿洞体展开,纵深达2.3公里,而且时阔时狭,迂回曲折,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这些物象光怪陆离,极具观赏性。从码头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赏飞泉迎客、宝瓶口、海潮、宝莲灯、群猴、福寿双星、玉米塔、宝鼎、仙丹石、龙角岩、剑群、麒麟岩、瀑布、独角犀、春笋、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长剑、孔雀岩、雪山等奇景。它们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特别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实相符,几可乱真。银河两岸钟乳林立,石笋如画,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空窿钟乳高悬,晶莹斑斓,神趣盎然,沿河景点达100余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这是水与石浑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可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
1、宝藏一: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2、宝藏二: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海洋文化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
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洋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山山水水,湖泊也会成为人们旅游必去的地方。如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这些湖泊几乎都是以美而著名。也曾因为文化人的熏陶而变得更具有文化色彩,成为了人文景观,而不仅仅是自然景观。但是在我国青藏高原上有一个湖,就以自然景观而著名,24小时都有士兵在把守,其所蕴含的盐储量可以供全球使用1000多年,价值显然不可估量。
察尔汗湖的传说
今天要说的这条世界著名的湖泊,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在当地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察尔汗湖所在的地区这里本来是没有湖泊的,而是具有着丰富的金银珠宝。
可是住在山里面的神魔鬼怪们,对这些珠宝太过于贪心。他们经常为了珠宝而大打出手。如此一来便惹怒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听说这样的事情可不得了。一气之下,王母就从天上引了神水,将这些宝物全部都淹没了,才有了盐湖。自此以后所有的妖魔鬼怪谁也拿不到这些宝藏,也就变得安定起来了。
当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王母娘娘之所以淹没这里的宝藏,是为了让这些财富彻底地造福于人类的后代。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察尔汗盐湖存在,确实造福了当地的人民,也为世界人民造福。
察尔汗湖的盐产量是非常高的,经过研究发现,察尔汗湖的盐储备可以高达600亿吨。而如此高含量的盐储备量已经可以供全世界人类吃一千年,其价值更是不菲,大约能超过12万亿。
也正是如此,察尔汗湖一直以来就受到军队的保护,24小时值守,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进入察尔汗湖。军队在此长期驻守,主要就是为了避免盐矿被不法分子偷偷开采,以保护盐矿资源。同时也给人一种威严感,对游客的一些破坏性行为有威慑作用。
盐矿造成的人间仙境
察尔汗湖在当地一直被称为天空之镜,如此高的食盐含量,也使得察尔汗湖美的让人窒息。在我国提到盐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实际上察尔汗湖要比茶卡盐湖更为知名。
察尔汗湖不仅盐产量丰富,更是在盐矿的影响下,使得察尔汗湖变得美丽异常。如今,在察尔汗湖上有一座盐桥,又被称为万丈盐桥。在寻常人看来,这条公路和正常的公路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然而,当驱车走在这条公路上时,便能看到“万丈盐桥”的四个大字,盐桥表面是厚达15-18厘米的盐盖构成的。整个盐桥的长度长达32公里,也是连接格尔木和敦煌的一段公路,从中间将整个盐湖分割开来。
盐桥的存在,也使得盐湖变成了一个更为美丽的风景地带。而盐湖的美不仅是美在万丈盐桥,还美在其奇形怪状的盐花。这是由于察尔汗盐湖独有的一种奇观,可以说是世间罕见的。被冰花震撼的人不在少数,但看过的人,就不会被冰花所折服,盐花的美和壮观是冰花的数倍。
湖水在结晶过程中,就会将盐稀释出来,而稀释出来这一个个结晶,就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盐花。在天然的雕琢之下,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像亭台楼阁,有的也像天上的白云飘飘,更有的像地上的一些小动物。
察尔汗盐湖不仅仅是一个食盐储量丰富的,更是一个人间仙境。每年都能吸引无数人前往察尔汗湖,欣赏这样的一番美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人们也更应该注重盐湖自然资源的保护。不文明的旅游方式和开采方式,将会加速盐湖的枯竭。
保护盐湖,人人有责
世上从来没有一种资源是真正能够做到无限再生的,只不过有些资源的储量丰富,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而已。也有的资源生成周期比较快,高过于人类利用的速度,也就成为了可再生能源。
此前人们把水资源当成可再生的,以至于大肆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水资源并非是真正可再生的资源,于是又提出了要保护水资源。每一种资源都有赖于人类的保护和节约,察尔汗湖也是如此。
如今在察尔汗盐湖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座座矿业基地和加工基地,人们依靠察尔汗盐湖来发家致富,并从盐湖中不断挖掘相关的盐矿。不仅如此,察尔汗盐湖的游客每年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察尔汗盐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一数量更是有增无减。
然而察尔汗盐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湖泊,变成了世界著名的湖泊之后。也开始遭受人类无情的掠夺,对周围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也是无不可避免的。随着对察尔汗盐湖内的盐矿无限制的开采,势必要减少盐矿的数量。盐矿的形成并非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经过了盐湖数千年的演变,经过了地壳的不断运动而形成的。
察尔汗盐湖的盐矿尽管储量非常庞大,但依旧经不住人们的浪费以及无限制的开采。每一代人认为察尔汗湖能解人类需求,结果一代代的滥用,也就直接导致了后代子孙们能够使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对待察尔汗盐湖,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加文明的态度。
察尔汗盐湖盐湖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保障,但在开采的时候应该讲究节制,要讲究开采和保护并举。在开采的同时不能破坏察尔汗盐湖周围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干扰,以免造成整个地理环境的破坏。一旦察尔汗盐湖的地理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结果也将是无以复加的。
不仅使得盐湖资源会枯竭,更会造成一些其他的环境问题。如果人们的出行方式、旅游方式不加以改变,经常在盐湖周围抛弃垃圾,或者经常驾车前去。汽车尾气污染到沿湖周围的生态环境,对盐湖也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这一切都是无法进行人工修复的。
事实上有很多的地方,都已经成为了察尔汗盐湖的前车之鉴,比如缅甸的翡翠河。由于无限制的开采,导致翡翠河的资源濒临枯竭,这些都是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旅游的过程中,在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注意变更文明的出行方式,以此来保护我们人类的自己的家园。
1、德阳。德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其境内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广汉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其还是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2、眉山。眉山是成乐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和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境内拥有三苏祠、柳江古镇、黑龙滩、瓦屋山等著名景点。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7%,城区绿化率达37%。
3、遂宁。遂宁因东晋大将桓温平蜀后,寓意平息战乱,遂得安宁而得名。历为郡、州、府、专署和县的治所,1985年建市,该市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文贤之邦之称,孕育了陈子昂、王灼、黄峨、张鹏翮、张问陶等历史名人,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