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倒闭,这个行业要凉了吗?
有车主发帖爆料称,由于经济低迷,上海新能源 汽车 展原计划有60多家参展企业,结果30多家已经倒闭,还有10多家因为参展费不够去不了,这是行业要凉的节奏吗?
新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很多坎坷,新能源 汽车 从横空出世到发展至现在实属不易。活下来,是新能源车企们最要紧的事儿!
当时新能源 汽车 相关的政策一出来,造车企业们一哄而上,纷纷加入电动 汽车 的产车大队,但这玩意不像外卖APP一样砸钱活下来就能可以高枕无忧了,造车是门技术活,特别是新能源 汽车 ,没有过硬的技术,都很难在市场里存活。让自身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新能源车企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啊!
虽然很多新能源车企倒闭了,但是新能源 汽车 的这个市场一定是巨大的,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新能源道路是强国之路,是发展的必然。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新能源车主还是很看好新能源 汽车 的,不是“自买自夸”,而是,环保是当今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注重环保国家才能走得更远。
回归这个上海新能源车展事件本身,很多新能源车企倒闭更大地是说明他们的技术不够硬,市场竞争,适者生存,这不是很正常嘛,落后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很多不明所以的群众就会跟风拉踩新能源 汽车 行业,行业要发展必然有牺牲的,理智看待这个事,不信的话放长双眼吧,国家支持的行业不会错的。总之一句话!车企们强大自身技术才是正经、紧要的事!
近日,北汽蓝谷(即北汽新能源)发布财报,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4.31亿元,相当于亏损额扩大近一倍。而同期蔚来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423%,小鹏 汽车 同比增长487%。
如此巨大的差距,我们可以确定,北汽新能源这个七年电动 汽车 销量冠军彻底掉队了,甚至销量远远跌出了前10名。据统计,北汽蓝谷,2020年销量仅2.59万辆,累计同比下降82.79%。进入2021年Q1,累计销量3149辆,同比又下降65.01%。
北汽新能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并且于2018年借壳上市。属于国内非常早开始做纯电动 汽车 的车企,明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也苦尽甘来,在2018年,取得过年销量15.8万的骄人成绩。要知道即使现在,“蔚小理”3家加起来,一年销量也未必有这么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北汽新能源“凉凉”了?
1、产品技术跟不上
翻看北汽新能源的发展 历史 ,不难看出,其辉煌大概在2015年-2019年,是中国电动 汽车 市场攻坚阶段,产品不成熟,市场不成熟,但却是政策的红利期。买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理由就是“不限牌”,而北汽作为北京地区的国企,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靠先发优势、背景优势迅速推出产品小E系列产品,成功占有市场。虽然产品技术不成熟,虽然很多车主们冬天只能靠买加热垫抗寒,虽然一降温北京大街上和地库里到处趴满了开不走的电车,但并不影响北汽新能源赚钱,也许就是因为那时候赚钱很容易吧,让北汽昏了头,持续采用“油改电”的策略,陆续推出EC、EX、EU系列,其中EC系列据说是在山东和一个低速电动车厂合作的,我当年试车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北汽推出来的车,但可能并不妨碍北汽获得销售补贴吧。
在北汽新能源追求“躺着赚快钱”的同时,特斯拉、蔚小理、比亚迪、吉利们却埋头苦干,甚至有的“死而后生”,结果从外观设计、内在智能、续航里程等全面超越还是上个时代产物的北汽新能源 汽车 。而所谓的与华为合作的极狐 汽车 ,销量也极惨淡,据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份,ARCFOX极狐品牌销量仅为71辆……曾经有多辉煌,今天就有多悲凉。
2、客户群不均衡
北汽是国企,国企有独有的优势,所以销冠那几年,北汽新能源存在大量的“大客户”,包括出租车公司、租车公司等,相对于其他家,在消费者市场占比却较低。这种靠“资源”获取的销量,缺乏持久性,资产折旧有很长周期,一旦饱和,就没有新的市场增量。
早期为了销量,北汽也做过出行。2014年,北汽和富士康合资成立了北京恒誉新能源 汽车 租赁有限公司,开展分时租赁等业务,自此恒誉主要承担了“资产运营”角色,一定程度解决了北汽销售电动 汽车 的难题。这家公司可以说,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北汽的电车买走,把补贴赚回来。在坚持了几年之后,由于业务始终没有“跑通”,所以恒誉的绿狗租车已经在市场上越来越少见,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而北汽新能源,可能从来就没有赢得过消费者吧。
3、创业团队“出走”
2014年,45岁的郑刚,从北汽集团办公室主任空降到北汽新能源,与其搭档的是时年39岁的张勇,此时张勇已经在北汽新能源干了6年,一直负责渠道建设、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和品牌推广等业务,是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这一年,是这对兄弟开始搭档的元年,一个统领全局,另一个冲锋陷阵,也可以说这一年是北汽新能源开始腾飞的元年。
随着北汽新能源在18-19年达到了巅峰后,巧合的是郑刚和张勇相继离开了北汽集团。郑刚的离开前已经成为了北汽集团“班子成员”,但据坊间传闻郑刚的离开比较“迫不得已”,与“私生活”有关,郑刚现任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张勇离开后成为哪吒 汽车 的联合创始人,任CEO,发展非常不错,在最新4月份统计中,哪吒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532%,已经位列销量前五,并且哪吒 汽车 获得360的战略投资,可以说有可能成为不容小觑的新造车势力。
如今,离开北汽新能源的发展都挺不错,留下的却压力很大,现任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1976年出生,今年也刚好是45岁,当打之年,而刚刚任命的总经理代康伟也只有38岁,希望他们的“年轻”,不会成为“稚嫩”。毕竟有前阵子,极狐 汽车 总经理于立国,羞辱恐吓极狐车主的“荒唐+无脑”事件。
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造成了今天北汽新能源的“凉凉”,但过去的12年,这段大起大落的发展史,无疑值得 汽车 人反复思考,引以为戒。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老塔车评,转载请注明来源。关注我们,每天一篇行业深度报道。
这个问题是不那么容易回答的。新事物容易被“扼杀”,但也容易创造奇迹。让我们从失望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生来就有一把金钥匙”肯定太过分了。无论是有针对性的高额补贴还是对限购限行政策开绿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都得到“保护和支持”。
但随着补贴的下降(2018年的补贴金额低于2017年,新的补贴政策在今年6月25日后正式实施,补贴金额也比2018年下降了近50%)。从销售业绩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像一个“断奶的孩子”,真令人失望。当然,也有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不仅如此,消费者的反馈也不能让人们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过于乐观。
再说希望。新事物很容易被捧杀和扼杀。
基于节能环保的大主题和CAFC“咖啡”法规的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尽管目前蓝海市场有许多值得审视的领域,但它无疑值得投资,不应该被捧杀或扼杀。
毫不奇怪,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仍将超过100万辆。与2000多万辆汽车的国内乘用车市场相比,新能源乘用车的国内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从全球类似市场来看,这一百万辆汽车的市场容量是“半边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来之不易的产能规模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补贴的减少,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市场正在逐渐开放。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市场将不再是原来的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需求更加多样化,成本压力更加直接。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终会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成长壮大。
疫情笼罩下的国际原油市场愁容满面,国际油价多次探底,WTI原油最低跌至20.06美元/桶,至3月23日收盘时略有回升,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于每桶23.36美元,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每桶27.03美元。近三个月来,国际油价已经暴跌60%多,中国国内92号汽油价格也因此重回“5元时代”。在中国老百姓喜迎油价下降的时候,也引发了一些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担忧,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要踩刹车了。
果然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什么。所谓新能源是相对传统能源而言的,对汽车使用的能源来说,就是能够替代从石油而来的汽柴油的清洁能源,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替代短缺的石油能源,一是减少排放污染保护环境。现在看来,这两个初衷并不会因为国际油价的下跌而改变。
首先,油价暴跌是暂时的,石油短缺是长期的。
此次国际油价暴跌,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一方面是沙特与俄罗斯争夺石油市场主导权引发的价格战。到目前为止,油价持续暴跌并未使全球经济发展真正受益,反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有专家提出原油价格已显著低于各国的盈亏平衡油价,因此不大可能长时期维持20美元/桶的低油价。从长远来看,尽管科学界对石油资源是否会枯竭还有争议,但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依然是短缺的,人类寻找替代能源的努力不应也不会停止。
其次,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新能源汽车是面向未来打造低碳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全新产业的战略选择,在全世界获得了共识。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就表现出对于发展新能源的热情:“我们将利用太阳、风和土壤来为我们的汽车和工厂提供能源”。2009年,奥巴马政府制定《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加强了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
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一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
从2020年1月1日起,欧盟已经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碳排放新规,逼迫汽车企业全力发展新能源。
必须看到,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终是在国际油价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进行的。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经历了多次暴跌,原油价格由147美元/桶跌至目前的20美元/桶。因此,此次油价暴跌也不会改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
最后,中国市场下降主要是产业能力不足造成的。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均超过50%,有人将此归因于国际油价的暴跌,其实是不对的。新能源汽车的下滑始于去年7月,主要是受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去年全年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是2009年以来出现的首次年度下降。
而在欧洲,2019年新能源汽车达到了 56.42 万辆,在 2018 年 40.7 万辆的基础上增长了 38.9%,今年1月注册量达到7.5万辆,增幅高达121%。
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下降的原因不是油价,而是产业能力不足造成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过渡阶段,续航能力不足、充电不方便、电池衰减、保值率低等,始终是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显示,用户对纯电动车电池性能评价最低。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动和向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客观来看,离完全的市场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不会改变,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感到垂头丧气,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依旧是光明的。?文/张凤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