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适合发展海洋能么
台湾非常适合发展绿能能源(包含海洋能源),原因如下:
台湾本身缺乏石化与煤炭燃料,本土没有大型煤矿与石油矿井,仅依靠南部平原地区有限的天然气矿井,远远不能满足台湾的能源需求,对于核能来说,台湾也匮乏铀矿,所需的铀矿石根据协议由美国提供台湾,所以台湾购买能源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外汇。
台湾本土有着丰沛的再生能源潜力。台湾的西海岸的平均风速约为8m/s~9m/s,预计等效小时数可达到4000小时,比欧洲项目高出约10%~15%。据国际工程顾问公司 4C offshore统计,全球 18个最适合建设海上风电的风场中,有 16个在台湾海峡。同时台湾东部海域蕴藏着全球最丰沛洋流发电能源——黑潮。根据台湾工研院的预估,东部的海洋洋流发电潜在的装置容量大约相当于4-8座大型核能发电厂。另外台湾本土的浅层地热资源以及太阳能发电潜力也非常可观(因为你的问题是海洋能源,这里就不提这些非海洋能源的项目)。
海上绿能项目已经成功开展。从蔡政府上台到年底短短半年,累计有7家能源公司(5家外资,2家台资)斥资超过新台币1万亿在台湾新建绿能项目,比如丹麦的东能公司斥资4000亿新台币建立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台湾电力公司斥资3500亿新台币建立海上风电项目,加拿大Northland与新加坡IanHatton联合投资1570亿新台币,德国西门子与台湾中国钢铁公司、上纬公司等合资设立海上风电公司投资超过1000亿新台币,德国英华威斥资300亿新台币,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投资250亿新台币,新加坡Equis集团投资150亿新台币,还有德国联邦政府复兴信贷银行打算设立1000亿新台币的金融融资项目投资台湾绿电项目。
台湾的供电需求。不管是老旧电厂除役、核废料处置还是再生能源推动等问题,仍迟滞不前,改革效率与决心不如民众期待。六年前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存废争议进一步加剧。今年1月,台湾立法机构通过的相关条文明确,核能发电设备应于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运转,以实现“2025非核家园”目标。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发言人表示,加速再生能源开发、推动绿能产业全面发展等工作正全力进行。台行政管理机构发言人则称,对“非核家园”的理想、目标与时程没有改变,预计2025年要达成废核,绿能发电也要达到20%以上的发电量。经济主管部门也会要求台电将核电厂如期除役,其他如迁移兰屿核废料、更新火力发电厂、走向能源转型与永续供电的目标,也会在研议后向大众说明。前苏联发生切尔诺比利核事故,此时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的阴霾并未散去,从这一年开始,台湾的学者和社会大众开始对核能安全问题产生疑虑,尤其是核能电厂所在地居民的最大反对,从1988年开始,以“环保联盟”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开始进行“反核”串联,万人街头示威让“反核议题”浮上台湾社会,执政党朝野政治人物,拿出对历史负责的政治良心,认真面对这个摆烂了30年的核问题,民众,要求“废核”的抗议群众,24小时不间断方式“轮班”,要抗议到立法院决议让核四停建。现在台湾核四纷纷扰扰有个重要的问题是,拒绝使用核四,但是有找不出替代的能源。之前说要用风车发电,结果规划风车发电站周围的居民反对,这个又无解了。如果不找替代能源,那台湾的电价必然也会上涨。
开灯、看电视、吹冷气,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一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要花掉825元新台币,但在有形数字背后,看不到的是电力的消耗,据了解,近5年来,全台湾用电量不断攀升,去年已经达到1816亿度,年平均增长率4.8%。
台电公司表示,过去他们以水力发电为主,但为了应对高用电量,现在他们把火力发电提高到73%,核电厂也占了14%。
太阳能也是台电规划利用的零污染的再生能源,不过台电表示,太阳能开发成本高,一度电要价近20元,跟现在一般家庭用电,一度2元来比较,足足高出10倍。
帮助你就是我的快乐,为梦想而生团队祝你学习进步,不理解请追问,理解请及时采纳!(*^__^*)
「 只要你懂海,海就会帮助你。 」出自海龙王彼得的金句,对于海岛国家中国台湾的发展一言蔽之。(谁是海龙王彼得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 懂 海 吗 ? )
翻开中国台湾历史,一路以来都与海洋有着紧密连结,从以海为生的渔业,到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兴盛港口贸易,启动了地方以及中国台湾经济贸易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台湾期望透过再生能源迈向绿色永续未来的道路上,同样少不了海洋的奥援。
中国台湾海峡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优良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离岸风电,随着这个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一群特别的「海上工程师」也因应而生。他们不仅得具备机械、电力、电机等专业技能,还得拥有过人体能,更要懂得如何与海共存,才能确保离岸风场顺利运作。
这群人正是「离岸风场运维工程师」!
离岸风电在台蓬勃发展,带来庞大商机以及新型态就业机会。图为沃旭能源位于丹麦的Anholt离岸风场。沃旭能源提供 与海为伍的工程师,你听过吗?
总部在丹麦的「沃旭能源」已准备在大彰化地区建设离岸风场,正招募三大类运维工程师,分别为高压设备运维、离岸风场设施维护、风机维修。
那这三大类工程师主要是负责什么工作内容呢?一般来说, 高压设备运维工程师 主要任务负责操作陆上及海上的变电设备开关; 离岸风场设施维护工程师 负责检修风力发电机以外的设施,确保风场设备能安全顺畅地运作; 风机维修工程师 是要确保风力发电机能维持产能,负责风机定期检查保养并排除故障。这些人除了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和运维中心以及海上运维团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确保风机稳定运作与风场营运最佳效能。
运维工程师是离岸风场的守护者,负责设备保养维护以确保风场运转及效能。沃旭能源提供 无人机加机器人,海上工程师的高科技帮手打破技术维修人员完全以徒手完成维修任务的刻板印象,离岸风场运维作业可能和你想像的不一样。以拥有近30年离岸风场开发、建造、运维经验的沃旭能源为例,在欧洲的离岸风场运用高科技装备辅助运维作业,采用无人机与机器人辅助工程师执行风机检修,省时省力之外,更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安全。
怎么说呢?假设风机需要维修,较传统的作业方式是,运维工程师需要从小型人员运输船上攀爬10几层楼高,抵达风机维修处,再花上一天时间进行保养或故障排除,这代表风机在维修时需要停摆一整天,无法转动发电产出干净能源。
但在高科技辅助下,无人机可以先拍摄叶片上是否有裂缝,再远端遥控机器人维修,维修时间就从10几个小时大幅缩短至18分钟。
若真要出动人力检修,沃旭的运维工程师将会搭乘运维作业船(Service operation vessel, SOV ) 至离岸风场维修。这艘 SOV 是全球第一艘因应中国台湾海峡复杂且险峻的海象状况,量身打造的运维作业船,长84.4公尺,除了船员外能载运高达60名技术人员,每月仅需靠港补给一次。
相较于使用人员运输船(crew transfer vessel, CTV ),每次最多仅能载运24人,且需要当日来回运维港,运维作业船更为安全舒适也更有效率。更特别的是,沃旭坚持落实高规格安全标准,这艘 SOV 将配备先进科技,以下就来一一开箱配备先进科技的 SOV 拥有那些惊人功能吧!
首先,船上搭载的「 动态补偿舷梯 」,可以从船上升高至风机检修处时能够保持稳定,方便技术人员从船上「走路去上班」(Walk to Work),直接抵达风机维修;第二,先进的「 船舶动态定位系统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能够即时修正船身、保持船只固定,减少风浪起伏造成危险或人员不适;第三,「 3D 动态稳定技术的起重机 」(3D motion pensated crane),以确保风机零件吊挂作业安全。
除了船上的高科技设备,运用大数据优化离岸风场运维工作更是一大亮点。风机内所有零件装上感测器,当风机运作时,资料便能回传到陆上的控制中心,让工程师能够透过一台 iPad 就能远端调整风机,大幅提升风场营运效率。
离岸风电在台快速成长,人才需求殷切。沃旭能源提供 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运维作业船成为「海上的家」由于运维工程师团队工作地点在距离陆地35-60公里的海上,光是单趟航程就要3小时以上,还要考虑天气以及风浪,因此为了减少离岸风场运维人员海上通勤时间,确保它们能够有充分休息以及养精蓄锐的地方,运维作业船不仅是上班的交通工具,更是他们「海上的家」。
SOV 除了有舒适的单人房,还有专属厨师美日提供现煮餐点,有些船上甚至还有健身房、影视厅等娱乐设施供工程师们使用,让他们在辛苦一天后能获得适当地放松和休息。
因为离岸风场距离岸上较远,因此运维工程师的工作型态与众不同。以欧洲经验为例,风场运维团队采轮班制,每两周需出海一次,在海上工作生活两周后,就能享有整整两个星期的休假,让他们有更完整的时间陪伴家人、与朋友聚会,或是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和同事长期在海上共事、共住、共同生活,离岸风场的运维团队成员间关系紧密如家人,通常都可以培养出绝佳的默契与感情,不仅在工作上能同心协力,也常常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不只要够专业,还得体力好爱冒险要成为一位离岸风场运维维修工程师,「专业知识」肯定是重要基础,因此,能源公司在招募工程师时会优先考虑机械、电机、电子等相关背景的人才,或是相关设备维修经验者;此外,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技术人员沟通,所以良好的英文能力也是重要的学识条件之一。但即便达到以上两个条件,可能还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
沃旭能源离岸风场运维工程师提供全新的工作型态选择,适合喜欢工作有挑战性专业技术人员。 沃旭能源提供体能,是另一个必备条件。虽然离岸风力发电机内配有电梯,运维船也配有载动态补偿舷梯,但仍需在高空中工作,加上海象变化很大,因此离岸风场的运维工程师需有良好的体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要是怕水、惧高或是不喜欢挑战性工作的人,可能难以适应这样的特殊工作环境。
想要成为离岸风场的运维工程师,还需要有一项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懂得团队合作」。风机的维修和保养需要每位工程师独立完成作业,有时也需要好几位工程师协力合作,若自顾自地埋头苦干,缺乏与同事的沟通,不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还可能影响共事伙伴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工作没有性别限制,若以上提到的学识基础、人格特质、体能要求都达到了,只要通过专业培训,即使是目前相关产业中较少见到的女性,也一样能胜任风场运维维修工程师的工作。
好想要成为「海上工程师」啊,该如何准备?目前中国台湾离岸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会跟着提高。那么,如果想投身绿能产业,成为一名离岸风场运维维修工程师的话,该怎么做好准备呢?
踏入任何行业,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了解」。目前,沃旭等离岸风电公司的网页上,都有对离岸风场各种职缺做详尽的介绍,也列出筛选人才时重视的条件与特质,事先了解工作模式与内容是否符合期待并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有助于针对自己尚不足之处做培养。
沃旭能源亚太区运维总监严安叡(Andreas Munk-Janson)表示,离岸风场生命周期长达30年,沃旭能源是目前唯一拥有离岸风场开发、建造、运维、除役全方位商业模式的再生能源企业,「大彰化离岸风场需要有强大的在地生态系统支持风场运维,因此沃旭在风场还在建造阶段就已经开始招募运维人才。」
严安叡指出,沃旭期望能募集在地优秀技术人员,在2021年第一季加入运维团队并接受完整培训,2022年起便能投入大彰化离岸风场运维工作,「成为首批在台招募并培训的本土运维菁英。」
目前沃旭也与大叶大学合作,开设离岸风电相关的课程,培育运维人才。不论是想转职投入离岸风电或是未来想成为离岸风场工程师的你,可以多方了解这份过去没有的新型态工作,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适合离岸风电产业。期待未来中国台湾外海看到越来越多本地运维工程师的英姿,乘风破浪带领中国台湾航向永续绿能未来。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世界上有些西欧国家的先进自然科学家就已经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大力鼓吹,特别是在发电方面,所以风电从1990年来即每年有30%的成长速度,至2010年底全球装机容量已达175 GW(全台湾2009年所有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8 GW)。另外就个别国家而言:例如德国:再生能源发电从1990年占全部发电量约3.1%,发展至2010年底的17%,其中36.5%为风电;33.5%是生物质能发电,19.7%是水力,太阳光电有12%,有37万的就业人口。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对人类带来的警讯,让各国政府纷纷思考如何减碳节能。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有些国家便转而求救于核能发电,以达减碳又同时成本低廉的效果,惟自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灾以后,许多国家原本雄心勃勃的扩核计划,都大大地受到质疑,极有可能会“弃核转再”,让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矿业出版品
经济部矿业司九十一年度委办计画进入WTO后东部及宜兰地区矿业发展策略分析
背景说明:
我国矿产资源不丰富,金属矿产与能源矿产生产亦不多,只在非金属矿产有少数矿种可以自给自足,且其分布不均,依据「台湾地区经济统计年报」之统计,我国非金属矿产之蕴藏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如大理石(宜兰、苏澳至台东成带状分布)、云母(宜兰南澳与东澳、台东利稻、向阳)、滑石(丰田、晴冈、玉理、西林、瑞穗)及白云石(大浊水、清水、和仁、木瓜山、清昌山、玉里)等矿产,蕴藏量丰富。除此之外,尚有蛇纹岩、长石、辉长岩、辉绿岩及片麻岩等可供石材加工及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之资源,因此,东部地区可说是我国非金属矿产蕴藏量丰富之区域。
东部已开采之矿业种类,包括大理石、石灰石、蛇纹石、白云石、云母及宝石等矿产,其用途系作为石材加工、制造水泥、工业用原料及装饰品。由於矿业产量尚不足以供应国内工业之需求,可供外销比例不多,因此,本区矿业可说为内需型产业,且其发展深受国内下游产业之影响。但在政府藉由产业东移,以促进本区之发展,进而带动工商业之发展下,本区矿业现今已略具成效。
以往我国矿产品产量由於规模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煤在政府之政策下,采取搭配方式销售给公民营事业,部分则对矿产品采取进口数量之限制或课以关税,以降低对我国矿产品之威胁,如我国对於中国大陆石材成品、半成品,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仍采取限量进口。然而,我国已是(WTO)之一员,在市场自由化政策下,政府势必无法再以限制数量、关税及搭配方式等手段控制国外矿产进口之数量。而我国东部矿产又以非金属矿之石材矿为主,使得我国大理石、蛇纹石等石材加工业发达,业者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其相关就业人口约有一万人,其切割及研磨技术水准与能力规模,仅次於义大利。因此,石材相关产业为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就业市场,自民国91年(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正或成为WTO第144个会员国家,此一产业市场势必自由化与开放,区内矿业及相关制品产业均将因此遭受其影响或冲击,主管当局宜随时掌握研判此一变化,适时提供迅速正确资讯,进而予以必要之协助辅导,实为当务之急。而如何促使东部地区之产业及厂商积极面对WTO之挑战,拟定前瞻性发展策略,则为本研究之重点课题。
日本矿产资源
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虽然其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但蕴藏量都很小,因而有人称之为“金属资源标本国”。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地面将近2/3为新生界及新期火成岩之喷出岩,地质构造运动激烈且断层多,导致矿床小、矿层薄、矿石杂质含量高。
在日本的矿藏中,煤、石灰石、硫磺以及铜、铋等的蕴藏量相对较大。煤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和九州。日本煤炭蕴藏量约为86亿吨,已探明的可开采储量仅为10亿吨,这当中有2/3靠近海域,水份和瓦斯含量高,开采费用高。由于能源革命(从煤转向石油等),日本的煤炭生产不断萎缩,1990年日本约采煤800万吨,是1970年的1/5,仅占当年消费量的7.1%。在金属矿中,铜的蕴藏量和开采量都居前列。铜矿区达2000余个,以本州岛的枥木、岩手、秋田、茨城等县为主要产地。硫磺主要产自本州和北海道地区。
目前日本可以基本自给的矿产有硫化铁、硫磺、石灰石和石膏等,铅、锌、铜和煤可以部分自给,其它主要依靠进口。铀矿也靠进口。资源主要依靠进口,决定了日本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必须大量进口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需要将大批量的工业制成品销往海外市场。在大进大出的过程中,日本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的花色品种、加强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做法,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
日本阳光计划
日本政府为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制订的国家计划。1973年出现世界石油危机,对主要靠进口能源的日本影响较大。为了确保自身能源的稳定供给,日本政府于1974年7月公布了阳光计划,旨在不断扩大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并缓解化石能源对于环境的污染。该计划目标长远,规模较大,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的利用,以及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重点是针对上述能源的采集、输送、利用和储存。与此同时,也包括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的转换和利用。阳光计划促进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电转换技术均居世界前列,地热发电、波浪发电、燃料电池进入商业性开发,还对褐煤液化和高热值煤气化进行了大规模试验。1993年日本又开始实施新的阳光计划,着重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加速光电池、燃料电池、深层地热、超导发电和氢能等开发利用。
9月7日,台湾当局行政机构公布815大停电行政责任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中油”与台电公司所承担的责任,要求两家公司立即启动全面体检;报告并提出短期与中长期可改善事项的建议,称大型电厂应有分群或分组设计,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弹性;对于相关人员究责部分,报告指出,行政机构已责成经济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加速处理。
调查报告指出大停电事故的原因与缺失,并对“中油”与台电提出改善建议,究责部分由经济部门处理。调查报告认为,“中油”公司责任包括未订定更换电源供应器的标准作业程序、未依台电及“中油”的供气合约及联系通报机制通知台电,且仅一人在场监工,相关主管督导不周且未落实管理。
台电公司责任方面,分区轮流限电处置上虽尚符系统安全需求,但缺乏预警机制造成民众不安及不便,恢复供电作业也应再加精进;事故发生后,在未确认系统完全恢复正常下,将台中火力发电厂5号机调速机控制器由手动改自动,造成该机组跳机,相关作业也应加以检讨。
调查报告指出,台电及“中油”应立即启动全面体检,对全台天然气电厂关键性弱点尽早予以排除,避免事故再度发生;台电及“中油”应协调落实共同管理机制、强化员工专业训练和紧急应变能力、建立多层防护机制、提升燃料供应的余裕及稳定度等。
调查报告除了指出疏失部分,也提及短期与中长期可改善事项,并在中长期改善事项中指出,台电公司供电系统及电力调度再检讨加强韧性及弹性,大型电厂应有分群或分组设计,才能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弹性。
报告指出,台湾地区大型集中式发电厂在未来二、三十年的系统运转上似乎已无法避免,为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弹性(Resilience,快速恢复的能力),大型电厂应有分群或分组设计,可独立运转不相互影响,并保有相互支持的功能,以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弹性。另外,配合智能电网的发展,尚应加强电网的结构与调度弹性。
另外,报告建议,台电应将各项可能风险纳入电力调度考虑;因应能源转型,2025年燃气、燃煤及再生能源占发电比率分别达50%、30%及20%,建议在未来电力调度原则中,除考虑环保及经济性外,应考虑中长期电力供应配比多元化,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单一能源的供应。
报告也建议,台电应将风险纳入电力调度考虑,亦即应尽可能降低同一发电厂的发电量,尤其是共享供气站、共享电源线者。
关于外界关切的相关人员究责部分,报告指出,行政机构已责成经济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加速处理。后续将依各项缺失对应的单位与职务,从事业总经理以下至现场操作人员,依其督导、管理与操作的疏失责任事项,切实办理惩处。除了现职人员外,曾任上述职位的相关人员,也将一并纳入检讨。
希望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风力发电成本说明
以下资料取自网站www.windpower.dk.该网站提供丹麦风力发电工
业的相关资料,网站中对风力发电原理,安全,及成本有详细介绍.
风力发电装置的外观像一座巨大风车,目前丹麦设计最先进之600
千瓦发电装置具有了3个长约20米的叶片.三个叶片中心点距离地面
约40米至60米.叶片离地面愈远,风速愈大,发电能力也愈好.发电
装置之发电能力大约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由於大气中的风速并不稳
定,一般均用统计学的分布来代表.风力发电装置在设计上,可以用
最大风速为基准,即希望充分应用风力,产生最大瞬间电力,也可用平
均风速为基准,追求较平稳之电力供应.丹麦的风车设计哲学为充分的
应用风力.以600千瓦的装置容量为例,当平均风速为每秒4.5米时,
每年发电量为50万度(容量因数为9.5%)平均风速为每秒6.75米时,
每年发电量为150万度(容量因数为28.5%)平均风速为每秒9米时
,每年发电量为240万度(容量因数为45.7%).一个600千瓦风力发电
所占的位置为36m2.如果是在一个区域内兴建数个风力发电装置,为了
避免相互干扰,两风车的距离通常是叶片长度的10倍到14倍,也就是
说每平方公里内可以见12个到25个风车.根据工研院能资所的资料,
台湾风速在每秒4~5米的区域有5976平方公里,风速在每秒5~6米的
区域有1602平方公里,风速大於每秒6米的有468平方公里.能资所
的风力资料并未注明测量的高度.
虽然风力发电装置的价钱与功率有关,但在500千瓦到750千瓦的
范围内,价格则差不了多少.在此范围内,风力发电的实际发电量与机
组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倒是与风力的实际大小有关.丹麦设计销售之
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在40万美元至50万元之间(不包括运
费),价格差异来自於机组本身的配备,例如是否包括低风力运转的控
制模式等.风力发电装置的架设费用在10万美元到15万美元之间,架
设费用与风车高度有关,每增加一米高度,建造费用约增加1,500美元.
因此一座600千瓦的风力发电装置总建造费用为50万至65万美元.平
均来说,风力发电每千瓦装置容量的建造费用为1,000美元.单一风力
发电机组的造价较多机组风力电厂的造价为高,但机组的多寡对造价高
低的影响有限.据估计风力电厂的运转与维护成本每年约为风力机组本
身价格的1.5~2%,也就是说600千瓦机组每年约需6,000~10,000元左
右的费用.风力机组的使用年限为20年,风力机组的实际发电量与环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境有关.在不了解台湾实际风力资源的状况下(指不同高度的风力大
),尚无法估算实际发电成本,但应该与核能及燃煤差不多.
以上的费用估算是指设置在陆地上的风力发电装置.设置於海上的
风力发电装置,需要较高的建造费用,为了降低成本通常装置容量较陆
地上的为大.平均来说,每千瓦装置容量的建造费用为1,700美元.由
於海上的风较平顺,比较少乱流,故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较长.
为了使海上风力发电的成本降低,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寿命为
40~50年.
丹麦於1983年时有510座风力发电装置,装置容量为2万千瓦,
总发电量为2千7百万度,风力发电的容量因数为15.4%,占全部发电
量的0.1%.历经14年的开发,1997年时有4784座风力发电装置,装
置容量112.9万千瓦,总发电量为19亿3千万度,风力发电的容量因
数为15.3%,占全部发电量的6%.
丹麦政府规划在未来30年内,於海上装置41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
装置 (如果装置容量为0.1万千瓦,会有4,100座高约100-120公尺的
风车矗立在海上),到时候丹麦有一半的电(约为15亿度)将来自风能.
丹麦的总发电量与我国的发电量有一段差距,
丹麦1997年的发电量为323亿度电,我国1999年的总发电量为
1694亿度电.丹麦政府并不预期电力需要会有成长,故2030年时总发
电量仍为310亿度.
从以上的资料看来,风力发电的成本远较太阳能发电为低如果国
内的风力资源也很丰沛(不是地面风力,而是指地表50米到100米的风
力),风力发电的成本可能可以与核能及燃煤差不多.但是丹麦非常积
极的推动风力发电,历经10余年的努力,其风力发电的总量仅为核四
发电量(假设容量因数为80%)的10.2%.即使30年后,丹麦能够完成
410万千瓦的海上风力发电设施,其预估之风力发电总量也仅为核四的
55.5%.
台湾没有自产能源,因此必须慎重的规划能源政策.再生能源的发
展可以减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但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低,且能量的”品
质〃(依热力学第二定律)较差,利用再生能源发电时需要较多的设备与
资本.再生能源的使用也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丹麦的资料显示,风力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发电的容量因数只有15.3%,且风力所带来的能量并非每年一样,丹麦
1984年时风力所带来的能量为1979~1998年平均值的1.12倍,而1996
年仅为平均值的78.9%.以风力发电取代核四,既使在时间上来得及,
也只能替代装置容量,但不能完全替代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