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现状?
你好,2020年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态势整体非常好,户用光伏补贴在11月底也会全部用完。而在临近年末,各地区都在下发有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可以说是为明年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市场信心。
在最近召开的十四五计划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要求,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光伏发电光技术降本空间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化确定性强,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
未来,我国很多城市农村家庭房屋、建筑的屋顶都会安装光伏电站,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按照我国2050年近零排放,深度脱碳的愿景目标,“十四五”能源转型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大家可以看到,煤电基本要关门了,煤炭提前达峰是大概率的事件。另外,我们要力保非化石能源占比不低于20%的比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风电和光伏就要担当主力了。光伏发电在“十四五”期间,至少要新增2.5亿千瓦,要达到累计装机5亿千瓦。这样我们才能为2030年光伏累计不少于8亿千瓦,实现25%的非化石能源打下基础,进而再一步实现到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35%和70%的高比例目标。所以我们要坚信并且看见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电源。
所谓,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光伏电站
中国光伏发电系统情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14-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逐年稳步上涨,特别是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128.3%。初步计算,2017年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还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陪和2013年的4倍,由此可见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出现了大幅快速增长。
到2017年12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005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966万千瓦。
随着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量也在快速增加2017年11月,中国太阳能发电量达到5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个百分比1-11月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为590.6亿千瓦时,累计增长35.5%。太阳能发电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带动光伏产业链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6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为57.71GW。预计2017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将达83.34GW。到2018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将超120GW。
弃光问题依然严重,未来着力提升光伏利用效率
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我国2016年全国弃光电量达到465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与东北地区,甘肃和新疆最为严重,弃光率分别高达31%和32%西北五省的整体弃光率高达20%。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累计光伏并网量占全国的40%,地面型电站装机占全国46%,而分布式光伏只占全国4%,装机量庞大而当地电力消纳不高,同时电缆外输容量不足,造成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未来,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将新增装机布局中东部电力需求高的地区,以及加快电网建设实现跨地区大规模输电等措施,提升太阳能发电利用效率,我国光伏利用率有望得到有效提升。
日前,据科技媒体报道, 科技巨头苹果和三星都在 评估在未来产品 中 导入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 其中,它们似乎都对 名为有机太阳能的技术 青睐有加 。
一般而言,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 不同于 装设于屋顶的大型太阳能面板 , 这一技术 只需要少量太阳光便可以转换成电力 。
实际上, 三星 和苹果对 太阳能电池 技术的战略布局已由来已久 :三星在2009年就已在少数产品(“Blue Earth”及“Crest Solar”手机)中导入太阳能电池技术,以利用其充电;此前推出的Android平台手机Replenish也提供了太阳能电池背壳的选购配件,且它还将推出搭载太阳能电池的10寸上网本NC215S;而苹果则是从2006年开始在太阳能技术部分申请许多专利。
目前来说,虽然成本过高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需要技术和时间提供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运势,但 随着光伏行业热潮的掀起,其细分行业也受到了利好驱动 。
顺应时势的太阳能电池行业
尽管 去年 “531”新政 发布之后 ,相关部门叫停普通地面式光伏电站的新增投资,且加大控制分布式光伏规模,补贴退坡进度加快,使得 光伏产业 一时间进入了较为明显的调整阵痛期,但其前景还是较为可观的 。
格隆汇查询显示, 2018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426万千瓦,仅次于2017年新增装机,为历史第二高 。其中,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别新增2330万千瓦和2096万千瓦, 截止 到 去年 12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74亿千瓦,同比增长34% ,其中,集中式电站1238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万千瓦;且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平均利用小时数1115小时,同比增加37小时;弃光现象也得到优化: 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弃光电量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弃光率同比下降2.8 % ,实现 了 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 。此外,预计2019-2020 年全球光伏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175GW、187GW,分别同比提升10.76%、6.86%; 到2022年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将达到95GW , 其中国内 需求 较旺, 预计到2022年需求量将达到58.02GW 。
“冰火两重天”的光伏行业投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光伏产业经历剧变之际,再加上近期 光伏行业周期性的淡季 , 相关上市公司在经营方面也不乏受到了一些波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例如, 爱康科技 (002610.SZ) 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20.35%至208.49%,晶体生长炉设备龙头 晶盛机电 (300316.SZ) 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1亿元至6.77亿元,同比增长45%至75%。而反观一些直面亏损的公司, 协鑫集成 ( 002506.SZ ) 因可能面临着计提较大坏账的风险,去年净利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亏损4.00亿元至盈利0.50亿元,同比下滑17.77倍至增长1.10倍;逆变器龙头 阳光电源 ( 300274.SZ ) 预计盈利1.50亿元至1.80亿元,同比下滑11%至26%;且 中利集团(002309.SZ)、亚玛顿(002623.SZ)、精功科技(002006.SZ) 以及 科林环保(002499.SZ) 等四家公司一季度预计遭遇亏损,其中,亏损金额相对较大的公司为中利集团,预计亏损0.82亿元至1亿元。
从上述可以看出,相关企业还是处于调整期的阵痛之中,而 这也反映了接下来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光伏产业必须直面的问题点和趋势 。
目前,纵观光伏市场, 其 太阳能电池行业整体出现产能过剩 之象 , 显然如何 化解过剩产能 便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实际上在相关部门推行的政策下,刺激了太阳能电池消费能力的提高,太阳能电池产能也将显出逐步消化之势。
同时,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 光伏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 也将进一步提升,逐渐 向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发展 ,其市场应用将呈现多样化之象。基于此,展望新一年的光伏市场, 其 行业集中度和整合 将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政的落地而 进一步提升 。
此外, 在国内光伏产业经历变革之际,因 光伏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 而影响业绩的公司在国内遭遇瓶颈的公司开始走出国门 ,转向海外市场,但好景不长,4月4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决定对国内光伏电池片及其下游产品发起337调查, 其间 指控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上述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 而这将使得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中国企业涉案 ,虽然目前来看,美国方面并没有得出明确的调查结论,但这或将对其经营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影响。
格隆汇查询显示, 晶科能源 ( 纽交所代码: JKS ) 成立于2016年12月,2010年5月登陆纽交所,其经营范围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的研发、加工、制造、安装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原料和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根据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全年太阳能组件总出货量为11.4GW,同比增长16.0%,创全行业年度出货历史新高。全年总收入为250.4亿元人民币(36.4亿美元);全年营业利润为6.449亿元人民币(9,380万美元),同比增长98.2%;全年净利润为4.065亿元人民币(5,910万美元),同比增长186.9%;全年毛利率为14.0%,同比增长23.9%。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隆基股份 ”) (6010102.SH) 成立于2000年2月,公司前身为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单晶硅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以及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201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根据2018年业绩快报,由于国内需求的下滑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营收同比增长34.38%至219.88亿元,而净利润同比下降28.24%至25.5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93元。目前隆基股份停牌实施配股,将于17日起复牌。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而为尽力遏制其发展态势, 太阳能光伏 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步 成为未来新能源的主流形式 之一,相关光伏市场也受到不少投资者和相关公司的关注 。
在去年光伏政策的调整后,整体而言,伴随着相关发电成本的降低,需求将开始出现长期走稳之势,再加上2019年光伏新政还未正式落地, 该 行业 的相关 投资 也逐渐回归理性冷静之态,而对于身处其中的相关 光伏厂商 而言,它们应当明确目前这一市场已从 高速增长 的 阶段 迈 向高质量发展 的 阶段 ,其中,低成本兼具高效率的新型光伏电池产品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行业间的香饽饽,而 各大厂商则需要根据现有的 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 而 密切 贴近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且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的匹配度,以进一步完善相关 产业链 , 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
(文章来源:格隆汇)
光伏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所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2018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达480GW,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1721GW,发展空间巨大。
晶硅光伏电池产业链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五个环节,2018年我国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58%、90%、73%、72%,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并诞生了江苏中能、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一批优秀的光伏制造公司。我国光伏行业仍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空间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
光伏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光伏发电所用的太阳能具有普遍性、清洁性、长久性等特点,属于可再生能源。
光伏电池主要分为晶硅电池和非晶硅电池(太阳能薄膜电池)。目前,晶硅电池占绝对比重(90%左右)。晶硅电池产业链包括硅料(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五个环节。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中游为电池片、组件,下游为光伏发电系统。
硅料:当熔融的单质硅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形成多晶硅。多晶硅料是生产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的直接材料。
硅片:硅料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硅片,硅片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电池片:硅片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电池片。电池片正面和背面的金属电极用来收集光激发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内部的PN结作用是将光激发的自由电子输送给N型硅,将自由空穴输送给P型硅,形成电流。
组件:将不同规格的光伏电池片组合在一起称作组件。该过程需将电池片先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然后通过一个二极管(防止电流回输)输出;系统:将光伏组件、逆变器等零部件组合起来,构成最后的光伏发电系统。
根据CPIA(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有效产能分别达116.1GW、146.4GW、128.1GW、130.1GW,产量分别为77.7GW、109.2GW、87.2GW、85.7GW(其中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分别为38.7万吨和25.9万吨,折算成GW)。
2018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58%、90%、73%、7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
全球光伏生产中心建立的背后是,我国诞生了一批知名的光伏制造企业。如在多晶硅领域的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硅片环节的协鑫、隆基、中环;电池片和组件领域的晶澳、晶科、天合等。我国包揽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前十名公司的绝大多数。
我国光伏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未来发展空间大
2010-2018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4.5万吨增加到了25.9万吨,增长了近6倍。
2010-2018年,我国电池片、硅片、组件产量分别增加了近8倍、10倍和8倍之多,我国光伏行业仍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英力特(000635)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开发,而公司与大股东英力特团体在国内最大硅石、石英石基地在宁夏石嘴山(硅石储量高达42.8亿吨)从事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开发。
3.东方钽业(000962)公司利用石嘴山市硅矿资源上风、通过硅微粉参与太阳能上游产业,与母公司宁夏东方有色金属团体参与打造世界级硅光伏基地。
4.三峡新材(600293)公司控股的宜昌当玻硅矿是国内大型硅质原料生产基地,“硅矿”储量有三千多万吨,是湖北宜昌地区最大,纯度最高的硅矿。
5.江苏阳光(600220)公司与宁夏东方有色、宁夏电力合作建设宁夏阳光硅业(占65%股权),项目规划年产4000吨高纯多晶硅;公司与陈钟谋教授合作组建江苏阳光太阳能电力主要研究、生产新型高效纳米光伏电池及组件,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进有看达到30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6.特变电工(600089)控股58.37%新疆新能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太阳能产能4100KW;公司控股75%的特变电工多晶硅公司建设1500 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
7.金晶科技(600586)引进美国PPG生产技术建设的600T/D超白生产线已成功生产出超白玻璃产品(太阳能辅助材料),正打造国内最大的节能新材料基地。
8.光电股份(600184)公司与西安北方光电等9家企业发起设立的云南天达光伏科技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研制和生产。
9.安源股份(600397)公司引进国际顶级的德国VON.ARDENNE公司的大型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年产200万平方米低辐射(LOW-E)太阳镀膜玻璃,这种太阳膜技术可应用到所有太阳能产品中,通过控制膜层的性质,可使热量传不出往,进步集热效率。
10.有研硅股(600206)公司处在多晶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产业链条的中间可以充分利用大直径单晶回收料,将其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单晶硅;l公司单晶硅太阳能产能在130吨/年左右。
11.方兴科技(600552)公司拥有年产30万吨优质硅砂生产基地,目前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正招商引资,并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设备和技术。
12.生益科技(600183)公司控股的连云港东海硅微粉公司,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硅微粉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硅微粉生产企业,具有年产2.8万吨的产能,行业垄断上风相当明显。
13.鄂尔多斯(600295)公司正在打造一条从煤炭开采到电厂发电直至硅铁、硅锰生产的完善产业链,其投资160亿的硅电联产项目正在鄂托克旗横盘镇迅速崛起。
14.航天机电(600151)公司控股52%的上海太阳能科技在国内建造了第一座10千瓦太阳能电站,且拥有全国最大的太阳能设施生产厂房,产量达到10兆瓦,并与夏普达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来料加工协议。
15.岷江水电(600131)公司与天威团体和西躲太阳能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西躲华冠科技在光热领域拥有第三代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等产品;在光电领域的配套产品有高频高效率逆变器、经济型屋顶并网太阳电池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
16.安乐科技(000969)公司与德国Odersun就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签订了研发合作合同设立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并与西躲科委共同开发西躲地区适用的太阳能电池产品。
17.南玻A(000012)在东莞总投资40亿元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园”主要由太阳能电池项目、太阳能玻璃与超白玻项目、节能建筑玻璃项目三大种别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基地,规划产能为450兆瓦。
18.乐山电力(600644)公司参股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形成年产多晶硅太阳能硅片1260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多晶硅生产商。
19.风帆股份(600482)公司3.99亿投资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一期工程2006年开工,竣工投产后形成20万MW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项目整体竣工投产后形成40万MW太阳能电池。
20.ST力阳(600482)公司是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及高硼硅玻璃、电光源玻璃生产基地,是国内最大的太阳热水器核心技术产品供给商,市场份额目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公司还是国内高硼硅管、棒材及其系列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为国内太阳能玻管最大的专业供给商。
21.三友化工(600409)公司与唐山氯碱公司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建设6万吨/年有机硅项目,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封装剂、太阳能电池涂料等领域。
22.杉杉股份(600884)公司参股20%的子公司宁波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主要从事单晶、非晶硅电池的生产,目前无盈利贡献。
23.申能股份(600642)公司通过参股上海太阳能科技,参与太阳能电池片领域。
24.华光股份(600475)公司持股52%的云南天达光伏科技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及成配套产品研究、制造,是无锡尚德的关联企业。
25.小天鹅A(000418)公司大股东小天鹅团体参股了无锡尚德。
26.澳柯玛(600336)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系列产品、太阳能新型墙体材料等制造和技术开发。开发的宽频真空管,采用独占的亚纳米陶瓷镀膜技术,体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已建立起国内领先的锂电池生产基地,规模进进国内前三名。
27.维科精华(600152)建设占地1000亩以上的维科能源产业产业园,旗下的宁波维科能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大型的太阳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28.赣能股份(000899)公司与华基光电(0155.HK)合作生产非晶硅光电薄膜电池的3个合资合同,生产线采用OEM形式为华基光电生产非晶硅光电薄膜电池。
29.威远生化(600803)实际控制人新奥团体近年参与光电技术领域。相关产品包括: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年产能:集热管200万支、热水器5万台。
30.孚日股份(002083)公司第一条CIGSSe薄膜太阳电池60MW生产线已经建成,正在调试中;与德国ALEOSOLARAG公司合资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也开工建设。
31.拓日新能(002218)公司建设的日投料120吨的光伏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已进进批量生产阶段;公司目前建设年产150MW非晶硅光伏电池生产线、2个日投料120吨光伏太阳能玻璃生产线以及3MWp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等配套项目。
32.中航三鑫(002163)公司子公司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控股70%)主要进行太阳能光电玻璃生产与深加工。
33.川投能源(600674)大股东四川省投资团体出资设立新光硅业,该公司承担了"年产1000吨多晶硅示范工程"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该工程也是国家唯一的一个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34.通威股份(600438)公司持股50%的永祥公司控股了永祥硅业投资,其具有设计年产能5000吨三氯氢硅项目;永祥多晶硅公司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
35.新南洋(600661)公司参股23.93%子公司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主要从事电池片、电池组件系统的研制、销售以及咨询。
36.方大团体(000055)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把握太阳能某光电建筑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企业。
37.精功科技(002006)公司专注于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的生产,具有光伏设备、多晶硅片及铸锭的加工制造业务。
38.银星能源(000862)参股子公司宁夏银星多晶硅生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目前已制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在公司控股股东宁夏发电团体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银川太阳能光伏试验电站试验运行,该电站已于2008年9月15日正式并网发电;公司与日本川崎公司合作,参股40%,采取低本钱的物理提纯法处理高纯硅;公司子公司宁夏银星能源光伏发电设备生产有太阳能电池组件。
39.钱江生化(600796)公司拟与浙江明士达经编涂层及其他自然人合资组建浙江钱江明士达光电科技,占40%股权,将投资3.237亿元将设光伏产业项目,年产5000万片太阳能级硅片,建设单晶硅生长炉车间生产线以及多晶硅生产车间、多线切片生产车间,建设周期8个月。
40.综艺股份(600770)公司子公司综艺光伏有限公司40MW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扩建项目在抓紧建设中;公司持有33.5%股权的欧贝黎新能源主要产品为125系列165-190W和156系列210-300W高效组件及转换效率为17.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市场为欧美澳韩等国家和地区。
41.东方日升(300118)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灯具等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2009年太阳能电池片产量58.6MW,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为55.86MW。
42.宝石A(000413)河北东旭将持有的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50%股权注进公司,旭新光电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广电显示玻璃基板和光伏产业(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43.向日葵(300111)公司已熟练把握了光伏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关键技术,包括自主开发的电池表面微结构处理、电池扩散吸杂、电池体钝化及抗反射等核心技术。晶体硅电池产品的均匀转换率已达17.5%,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目前光伏电池年产能175MW,未来产能将扩张至275MW。
44.恒星科技(002132)公司“多晶硅切割钢丝项目”“一旦切割钢丝进进量产,利润会非常可观”。
45.国电电力(600795)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团体有限公司与大全团体签署多晶硅项目合作协议,合资建设年产6,000吨太阳能及电子级多晶硅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的多晶硅原料可供制造50万千瓦的光伏电池。
46.横店东磁(002056)公司自筹资金在横店东磁光伏园区投资建设3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及50MW组件项目。
47.超日太阳(002506)公司与洛阳偃师市产业区治理委员会就公司在偃师市产业区建设超日太阳(洛阳)光伏产业园事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超日太阳(洛阳)光伏产业园占地约449.39亩,建设规模为年产800MW多晶硅铸锭、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片,而超日太阳将在2016年6月前完成超日太阳(洛阳)光伏产业园的建设,目标投资总额为36亿元。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
中国光伏装备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国家对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视,中国光伏装备将随着产业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壮大。
2014年初, 国家电网已经发布,鼓励家庭安装光伏发电,允许太阳能光伏发电并入电网,不够用的电网补充,用不完的卖给电网。这项政策的具体实施,会掀起家庭安装光伏发电的高潮。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各地都有经销商,安装、调试、维修等一条龙服务,目前成本约1万元1KW。
我国光伏发电应用的情况
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500MW,累计达800MW。但与我国飞速发展的光伏制造业相比,在光伏应用领域的前进步伐明显滞后于我国光伏制造业。200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3MW,到2007年年底达到1088MW,超过欧洲(1062.8MW)和日本(920MW),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8GW,约占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一半。中国要达到国际能源署技术路线图中提出的光伏发电比例的全球平均水平,累计光伏安装量在2020年前需要达到60GW 光伏,2030年达270GW。当前我国光伏发电应用项目有以下三类:
1.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2009年3月财政部印发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1)建材型、构件型项目:补贴不超过20元/瓦;
(2)安装型项目:补贴不超过15元/瓦;
(3)单项工程应用装机容量不小于50kW;
(4)转换效率要求:单晶硅组件超过16%,多晶硅超过14%,非晶硅超过6%。
在该通知下发后,2009年9月下达首批项目,预算12.7亿元,91兆瓦,111个项目。2010年第二批项目,预算11.95亿元,90.2MW, 99个项目。
2.金太阳示范工程
2009年7月16日,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
(1)2009-2011年,原则上每省总规模不超过20MW;
(2)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不低于300kW;
(3)业主总资产不少于1亿元;
(4)主要设备通过认证
(5)并网项目补50%,独立光伏项目补70%
2009年11月公布了294个项目,装机容量达642MW,总投资200亿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实际批准的只有200兆瓦。
在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于2010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重新规定了关键设备统一招标、示范项目选择和调整和补贴标准的相关细则。
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光伏制造业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具备了领先优势,随着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光电转换效率等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光伏发电产业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具备与传统能源电力竞争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地域和经济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光伏发电在各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在城市比较集中的东、中部地区,应优先发展与建筑物相结合的屋顶光伏系统和光电建筑一体化。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屋顶光伏系统和光电建筑一体化能使能源供应系统与建筑物完美结合,不占用土地资源。另外,东部和中部地区电价较高,发展屋顶光伏系统和光电建筑一体化经济条件也更为优越。
2.在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在荒漠等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发展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所发电力还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3.在电网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加强离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建设离网光伏电站不仅能节省架设电网线路的高额费用,而且能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因此也是当前我国政府主推的光伏发电应用方式之一。
4.在已建成风电场的周边地区,有光照资源保障的,大力发展风光互补型项目。随着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装机规模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但局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风电的特性,“弃风”的现象比较严重。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能很好的结合,形成时间上的互补,保证上网电力的稳定性。在有条件的风电场周边建设光伏电站,在解决风电上网的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5.试点推行直流光伏住宅等光伏与节能相结合的项目。光伏发电产生的直流电需要通过逆变器转变成交流电才能使用,然而,在直流变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损失,直接使用光伏发电产生的直流电不仅是提高光伏发电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降低了发电系统的成本。通过前期论证,冰箱、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直接使用低压直流电在成本和技术上均可行,发展直流光伏住宅项目也是今后光伏发电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展 知识力量倍受重视,专利申请全面开花专家: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光伏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我国众多企业的加入,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行业门槛标准的提高,如果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不过关,将难以在光伏领域长久发展。”赛维LDK技术研究院主任蒋荣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事实上,我国很多光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加强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些企业已成功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尚德电力是我国较早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据尚德电力公关事务部张建敏介绍,尚德电力一直坚持崇尚科技、持续创新的理念,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技术研发。截至2010年10月,尚德电力已在国内外申请专利240多件,其中多数为发明专利,涉及领域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赛维LDK也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已在光伏产业多个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截至2010年11月,赛维LDK已在中国申请专利62件,其中发明专利有43件;同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递交了PCT专利申请。”蒋荣华告诉记者,专利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北京知识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分析服务中心(下称知立方专利中心)主任赵栋介绍,通过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检索太阳能光伏领域相关专利后发现,1990年至2009年,我国光伏产业领域的企业共申请相关专利4400多件,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比美国、德国分别高出了1%和5%。 问题 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产品市场90%在国外专家:“两头在外”,中国仍处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端 近年来,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核心技术专利较少。据了解,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领域涉及把辐射能转换为电能,通过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用于制造、处理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设备等方面。记者从知立方专利中心提供的一份专利分析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在我国申请的H01L03专利权人排名中,佳能株式会社以141件专利申请遥遥领先,明显多于其他申请人;其次是夏普株式会社121件、三洋电机株式会社108件、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株式会社89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84件。在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还有3位来自中国的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南开大学,他们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是75件、66件和60件。“国外企业在我国光伏技术核心专利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赵栋向记者坦言,虽然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校和企业已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力度,但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大户多为科研院校,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国内企业还没有掌握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技术,尤其是多晶硅提纯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多晶硅主流技术掌握在以德国瓦克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手中,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多晶硅技术都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李雷告诉记者,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垄断了全球多晶硅料的供应,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硅料后,在国内加工成硅片、太阳能电池,最后组件封装后再出口。“原料、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市场销售90%又在国外,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这都直接影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生命力。”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博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尚处于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的中端,离光伏产业强国还有一段路要走。 建议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家:联合攻关突破技术壁垒,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 核心专利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技术瓶颈已成为各方共识。据了解,在我国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被明确列为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领域。而在我国的“973”、“863”科技支撑计划中也围绕光伏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并网光伏电站等关键领域部署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并进行重点支持。李雷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整合力量,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就多晶硅提纯、晶体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从而确保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专利信息,通过专利申请趋势来分析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技术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从而加强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赵栋告诉记者。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情况,李雷表示,一方面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做好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再创新,以防企业发展命脉被别人所掌握。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就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参数出台相关标准,逐步加强我国标准体系建设。此外,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太平衡的状况,如多数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间环节,上游硅料生产缺乏核心技术,李雷认为,光伏产业需要一个科学的、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律的规划。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结合业内行业组织,开展较为全面的行业调查,并出台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就从政策、法律法规和战略方面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扶持。其中,德国就通过立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随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纷纷制定了本国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光伏电池进行补贴。对此,李雷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联合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大示范工程的补贴力度,从而不断扩大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并形成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