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怎么样

风中的豌豆
精明的篮球
2023-01-01 16:51:54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怎么样

最佳答案
开放的毛豆
机智的衬衫
2025-08-28 04:21:13

本人就是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学生。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前身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动力系。与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相呼应,成立能源与动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成立以来,就业率几乎都在全校各个院系的前三位,而且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国家的能源问题可谓是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发展前景不用细说,祝你好运。

最新回答
缥缈的刺猬
仁爱的大神
2025-08-28 04:21:13

财经类高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是从事传统能源、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工作,还是值得报考的。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源转化和应用及热工环保领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大量理论基础,并具有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技术。

本专业的学生可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的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维修,策划,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选择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以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二、这个专业值得报考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如下单位工作,并且这些单位大都是垄断行业,薪金水平普遍较高。

1、发电厂

沿海发达地区的电厂,工资较高,但消费却不高,就是工作环境比较封闭,需要轮班。但无论是核能,风力发电,还是水力发电,工作地点都是比较偏远的。

2、电力设计院

任何一家公司,包括造纸、酿酒、盐业、矿业,只要他们想修建自己的电厂,都有运用到本专业的人才。

3、电力建设部门

电力建设部门其实是本专业的下游企业,一般情况下,他们对学历的要求都是大学毕业,主要从事的电力设施的建设工作,这类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都比较艰苦,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出国从事电力工程工作,薪水很高,但娱乐活动比较少。

小巧的诺言
能干的心情
2025-08-28 04:21:13
能动的 考研 西安交大很好,今年复试的时候400多分一片一片的, 至于出国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本科生就业也相当乐观。

但是有一点,能动现在和几个院并在一起并成一个学部,它原来不属于大院,在学部里的力度不是很大,今年出了点纰漏,不过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恭喜你考入大工。

英勇的篮球
正直的秀发
2025-08-28 04:21:1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和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动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覆盖面广,不同学校培养重点不同。有的学校主攻内燃机方向,有的学校主攻制冷和供暖,有的学校主攻发电、新能源等,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

其次就业方向上可以从事大型企业、相关公司及相关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制造、测试等工作。学习和管理部门。、管理、教学等。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控制、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

再者可以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包括能源转换与有效利用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制冷与供热系统(蒸汽源、热源、冷源、热管电网、燃气输配)、火电厂等工程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理,本专业包括电厂热能和城市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

要知道的是能源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与其能源消耗成正比。能源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专业名称调整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在90%-95%之间。

曾经的冰棍
简单的冬瓜
2025-08-28 04:21:13
化工录取比例相对还是很大的,大概3:1左右

化工原理的试题只能咨询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好像可以购买

化工原理主要参考大连理工大学本校编著的化工原理

可以选择考物理化学,教材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魁梧的吐司
高高的画板
2025-08-28 04:21:13
得考试。

一般情况下国家电网每年招聘应届生,根据专业报考相应的招聘职位,择优录取,这个不能打包票呀,但是机会肯定是有的。能源动力工程男生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个就比较难说,国家电网是国企,现在进入国企,一个是通过校招或社招进入,另一个是靠很硬的关系进入,或从其他企业调任,如果国家电网总部或下属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话,便比较难进入了。

迷人的眼睛
整齐的裙子
2025-08-28 04:21:13

大连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广播电视学等,算是比较好的专业了。

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英文译名为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上级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学层次为本科及以上,办学类型为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成立于1949年4月,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设立研究生院,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及“985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高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盘锦校区,该校区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大连理工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迷人的乌冬面
鲤鱼秀发
2025-08-28 04:21:13
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是从事能源、动力等领域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海水淡化系统理论研究与工业技术开发、工业系统与设备节能理论研究与节能技术开发、高效制冷技术与设备开发、能源系统优化与用能诊断、能源动力设备中的热物理过程分析、能源审计评估规划等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现有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

本研究所由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4个二级学科组成,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在上述4个二级学科中均可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挂靠本研究所。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面向我国能源发展主战场,承担着大量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目前承担一批“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还承担一批教育部、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防、国际合作、企事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等。在新能源水合物的研究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MED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开展了高水平研究工作,完成我国首台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技术研发项目,实现我国在 MED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节能技术开发成果在国内外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的节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教师和研究生与国外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人员交流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相应部门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能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是大连理工大学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在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基础上于2004年新成立的。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学院(院系代码请选010)。现有教师8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兼职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并计划继续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目前本专业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低温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节能研究实验室及计算机室。并挂靠大连理工大学天然气水和物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所、新能源与节能中心、中日CDM研究中心及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的设立,跟踪世界能源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教育接轨,将为我国培养目前极为短缺但又急需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洁净能源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石油、天然气开采新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城市交通污染控制技术,经济、能源及环境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政策,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本专业中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长期留学及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经历,对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深刻的了解,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预研,中船总国防预研重点项目,日本国经济产业省重大研究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日本产业科学振兴财团等大型研究课题二十余项,以及大量横向科研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国际合作项目及地方政府研究课题与企业委托研究课题等二十余项。近十年来在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杂志上共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目前本专业仍保持着与国外大学及研究机关的良好合作,并有教师的不定期互访研究协议,研究生共同培养计划也已付诸实施。

该硕士点指导教师:宋永臣*,穆海林*,刘卫国、王大勇

注:标“*”者为博士生导师。

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