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作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但我国存在着新能源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为低下的问题。我国新能源企业普遍存在研发人员和资金短缺的情况,而各类研发机构虽然技术力量储备较为充足,却存在着研究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当前新能源产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以加工为主,产能大,加工水平较高,但未掌握核心技术,生产的附加值、净利润均处于较低水平,沦为技术拥有者的代工厂。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积极推动新能源领域中的企业与研发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强调市场导向在研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2000-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7年,煤炭消费占比从68.50%上升到72.50%,2008-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从71.50%下降到56.80%。2000-2020年,原油消费占比振荡下降,从22.00%下降到18.90%。天然气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2.20%上升到2019年的8.40%。风电、核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从7.30%提高到15.90%。
近日,在法国巴黎的法液空总公司,众泰汽车和法液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同致力于研发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并应用于未来的众泰车型。
事实上,众泰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在注重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的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早在2016年便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并通过合作开发燃料电池,掌握自主研发燃料电池前瞻性关键技术。
今年8月,众泰汽车与法液空共同开发的氢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设计已完成,根据目前验证测试结果,整堆性能有望达到或超越 3.5KW/L, 将具备高度竞争优势。随后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众泰汽车推出了首款搭载氢燃料电池可量产的E200FCV汽车,并计划于明年上市。
众所周知,石油作为全球最主要能源产品,不仅是日常所需要,还是重要的战略储备,根据海关总署2019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2018全年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4.62亿吨,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70.9%,改变能源使用结构迫在眉睫。 根据2019版《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发布内容,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发展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对于降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最近有消息传出,沙特将同中国达成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其合作包含氢能源、石油、物资供应等多方面的合作。中国石油和沙特阿美两个石油化工超级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加强两国的合作,从而是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此次两国的合作,不仅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与中国国有企业建立炼油公司建立连接,而且还与中国分享它的股份。此外,沙特公司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到时其市值将很高。
沙特国有企业现在将在中国投资,作为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之一,它们只向此次,沙特阿美的行动无疑是在给中国送钱。中国使用沙特石油,沙特石油购买中国的武器、工业品和服务,允许中国在上市前持有其国有企业的股份。如果沙特和美国再次在香港上市,沙特将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沙特的“投靠”,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1.稳定的能源供应将使中国能够摆脱长期的石油短缺。
国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崩溃,甚至连锁反应。因此,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石油的支持。
2.稳定石油供应可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更稳定的能源时代。
新能源的开发对我国的未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新能源技术尚未达到足够高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石油经济模式也必须得到保障,稳定的石油供应承诺将使我们进入一个没有重大登陆问题的新能源时代。
3.石油供应承诺可以加强中沙友好关系。
中国与沙特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石油供应承诺加强了中沙互信。这将有助于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确保两国经济模式的互补性。此外,通过这种合作,两国可以加强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和作用。
沙特为什么选择中国?
沙特之所以选择跟中国合作,是因为现在国际上的两种趋势迫使沙特做出选择。一是美国霸权的衰落,二是能源革命的到来。
在以前,沙特阿拉伯出售的所有石油都是以美元出售的,以美元赚取的资产,通过国政府的债务,形成了一个美元周期。但随着美国的衰落,世界货币美元在波动,沙特阿拉伯的损失很难估计,万一某天美国宣布破产,那么沙特的损失将是无法想象的。
即使美国不崩溃,沙特美元也将以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贬值,因此那些没有试图维持高油价的产油国将遭受损失,而不会跌至谷底。高油价将导致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当然也会导致疏远。
总结
对于此次合作,中国不仅仅要同沙特进行友好的合作交流,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市场,促进广泛多样的经济合作。围绕中亚资源产业区域合作重点领域,搭建中沙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搭建中国科技向西方开放的桥梁。通过与沙特阿拉伯的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合作,协助国家机构扩大对沙特阿拉伯的技术出口。我们积极推动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与沙特的联系,组织科技交流、技术合作、共同发展等。
中国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状态。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大国,但是在我看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还并没有取得太辉煌的成就。
一、中国新能源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已经意识到了新能源会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使得新能源行业已经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只不过从目前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由于新能源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导致新能源行业存在着乱象丛生的现象。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当越来越多人看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后,很多人都想要进入新能源领域发展,这导致新能源产业目前处于粗制滥放的阶段。虽然这样的发展模式会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机会,但是同样会产生很多的弊端,在没有形成统一发展模式之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并不可能取得太多的效果。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发展势头并不一致。由于很多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会选择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这使得每个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步调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如果继续保持单打独斗的模式,那么必然会导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展开全面的合作,才能够解决发展势头不一致的问题。
在看到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取得如此出色的发展之后,我当然感到非常的高兴,只不过我还是希望中国新能源产业能够实现快速升级的目的,因为只有实现快速升级,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易车讯 8月27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将从“打破壁垒、加强合作”、“技术开放助推减排降碳”和“推动新兴技术”三个方面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实现共创共赢。
齐普策表示:“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德中两国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就是绝佳范例。今年是德中建交五十周年。展望未来,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我们将携手为世界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
打破壁垒、加强合作
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各国间不应制造更多的壁垒,而是需要更大力度的开放。齐普策认为,对汽车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将德中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均致力于保持行业竞争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是大家共通的语言。
本月初,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在沈阳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宣布2023年起将在量产中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并在2026年逐渐过渡到基于氢冶金技术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跨领域合作,为绿色汽车用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一扇门。
技术开放助推减排降碳,创新需要整体性思维
齐普策指出,经济增长、气候保护与行业发展韧性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世界各地的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情况不尽相同,宝马集团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同时,也在努力让全球各地的宝马客户都能在他们的车辆中体验到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
2025年,宝马将发布基于全新构架、搭载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的“新世代”车型。到2030年,宝马集团销量中将有超过一半为纯电动车型。未来10年左右时间,宝马集团计划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时,宝马认为氢燃料技术同样具有零排放潜力,可以成为纯电技术的有益补充。宝马集团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驱动车型iX5 Hydrogen已计划投入小规模量产。
此外,宝马把可持续战略拓展到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供应链、生产和回收三个方面同时降低碳排放。今年6月,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落成投产。里达工厂拥有面向电动化的生产体系,是宝马集团BMW iFACTORY整体性生产战略的最新例证,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方面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全新纯电动BMW i3 已在这里下线。到2030年,预计电动车型将占到宝马集团销量的50%以上。
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
齐普策认为,中国稳定、可预期的政策体系让技术开放成为可能,也使各项减碳技术的潜力得以被充分挖掘。
“过去十年当中,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可持续技术产业基础,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高压动力电池,中国不单单在市场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更引领全球创新风潮。如果某项技术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我们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见证了这一点。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并将继续成为可持续出行的主要驱动力,”齐普策讲到。
持续在华投资,携手共创共赢
展望未来,齐普策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宝马集团也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实现共创共赢。同时,他认为德中两国的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无论是在德国国内,还是在欧盟层面,我都不遗余力地表达这一立场。德中两国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即充分利用两国最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精益和数字化。我们将携手为世界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齐普策讲到。
一同与会的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宝马在中国的发展是德中长期友好合作的范例。去年我们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84万。从2010年至今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获得超过83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目前,我们正与中国伙伴一起探索循环经济和全产业链减碳,并与中国创新势力一道推进数字化和电动化转型。我们坚信,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全球现在面临的诸多挑战。宝马将继续以中国为家、拓展在华业务,为两国的交流互鉴、互惠共赢做出贡献。”
银通集团董事长魏银仓和华气胜达公司总经理武凤琳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LNG汽车、LNG加气站等新能源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在各自开展国内外营销业务中通过捆绑式合作,相互推介对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甲方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生产LNG汽车,乙方中国石油华气胜达公司提供建设LNG加气站。
亚洲电动汽车之父、中国工程院陈清泉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LNG汽车推广的“瓶颈”在于内陆气源不足及LNG加气站规划不足,此次中国石油华气胜达公司与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强强联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解决制约LNG汽车推广的瓶颈难题,为中国境内实现全面推广LNG新能源汽车带来重大意义,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捆绑式投资、销售模式。
据银通集团常务副总裁敖建华介绍,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在中国境内分布建立了20多个天然气液化厂及157个LNG加气站。
银通新能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完整新能源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最先进的LTO技术的高科技、创新型、多元化企业。该司凭籍良好的技术、团队优势和超过120项的全球专利技术成果,成为第一个获得欧盟代理商认可和欧盟行业认证机构认证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今年初,银通属下广通客车公司与德国达成200辆新能源电动车的生产协议,为中国新能源品牌汽车打入老牌“汽车王国”德国,跻身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