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就业方向
热能方向、动力方向、制冷方向。
这些都符合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工作更方便。
中科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我国能源、动力、环境和过程控制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单位,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资格和能力。
我是中科大的一名学生,虽然不是热能专业的。在这里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科大作为一所全国闻名的理工科大学,其理科与工科基本没有弱项。
其次:我认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其内在的风气,科大一向以学风好闻名。如果你真心求学,科大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最后:科大在大一、大二开设的都是学科群基础课,并非某个专业独有的专业课。在大一结束后还会有全校性的专业分流。如果你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发现了自己对热能不感兴趣,也可以申请转入其他院系。由于并未开设专业课,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
中国科技大学的培养和造就的杰出毕业生高度集中在学界(自然科学),科研成果也高度集中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但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科比较单一,只有理学(学科一般可分为:[工学] [理学] [法学] [管理学] [教育学] [经济学][历史学] [农学] [文学] [医学] [哲学]),这就导致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综合实力一直排名不是很好。但是未来中国科学的重大发明,最有可能出现在中科大
中国科技大学最好的学科和专业分布
理科: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生命科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
根据中国科技大学高新校区官方网站的专业信息来看,所设立的专业有: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区园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大道、习友路、石莲南路、复兴路围合范围,占地约595亩,总建筑面积约48.3万平方米。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文学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科学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统计学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动化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安全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高校名称
专业名称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金融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传播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应用物理学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气科学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化学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技术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物理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化学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信工程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环境科学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全工程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临床医学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科学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所属领域方向 批次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第一批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 软件工程 第一批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类 第二批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第二批
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第二批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第三批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四批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科学 第六批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第六批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物理学专业、天文学专业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
以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
专业推荐人数Top10
1 物理学类 4.9 (318人)
2 物理学 4.8 (281人)
3 数学类 4.8 (279人)
4 电子信息科学类 4.8 (224人)
5 地球物理学 4.8 (193人)
6 理科试验班类 4.9 (165人)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0 (122人)
8 理科试验班 4.9 (119人)
9 化学类 4.7 (103人)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 4.9 (97人)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学校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如果真的特别喜欢一所大学,应该不会不知道学校有哪些好的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合肥,C9高校成员之一。因地域相近、实力相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一起,被称为华东五校,综合实力毋庸置疑。2021年1月20日公布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项入选:1、科学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中科大潘建伟、陆朝阳团队);2、科学家功课20余年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中科大陈秀雄、王兵发表的论文)。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和科学技术史共7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学校共有A类学科15个,涵盖数、理、化、天、地、生六大类学科,在理科方面,国内很难有高校能够出其右。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热的专业非物理学莫属,在量子计算方面,中科大拥有世界领先的实力,在这一领域集中了潘建伟、杜江峰、陆朝阳等一批大咖和青年才俊,而且这部分科学家都是科大自己培养起来的;校内就读的本科生,相当部分成绩拔尖的学生都集中在了物理专业,一方面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也储备和培养了不少后备力量。
当然,中科大其他理科专业也不差,只是物理专业相对更具有代表性。对于想要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考生来说,其实不必纠结于哪一个专业更好。2020年高考招生时,中科大已经明确表示:本科生可100%自主选专业,而且大学四年一共有三次转专业的机会,所以只要进入科大,就有很大机会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业如下: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MBA、EMBA、MPA、法律硕士、金融、应用统计、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18个领域)等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6; 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建议以下几个决策依据:
1)如果确定非常喜欢能源与动力工程:选择清华大学;
2)如果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计算机喜欢程度一样:选择清华大学;
3)如果喜欢计算机但是报不了清华大学计算机:选择清华大学,校内旁听和转专业;
4)如果清华校内无法转专业且非常喜欢计算机: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
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会非常火的专业!
优先选择清华大学,先入学再迂回校内学习计算机!
当然,每个学校的行业侧重点不同,这个很重要,你可以进学校网站了解其行业背景。个人认为华北电力不错,特色强、行业背景好(我不是这个学校的,不是托)。
1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
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
2 专业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与设计△、制冷与空调△、热力过程控制△、热力发电工程△;(内燃机方向)燃料与燃烧△、机械优化设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设计△(有些学校两个方向合一)。
3 专业选修课
(供热与制冷方向与内燃机方向专业课互为选修课)CAD/CAE/CAM、空气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有限元法、汽车排气污染与控制、专业英语、文献检索、涡轮机、内燃机设计方法、内燃机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流体密封技术、流体机械、动力机械噪声与控制、换热器原理及设计、节能技术、供热工程、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试验方法、安全技术、腐蚀与防护。
扩展资料: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机械中所遇到的研究、运用、规划、设计制造等问题的能力;
4、了解国家关于热能与动力装置的设计、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具有能运用和利用国际市场上提供的先进技术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知识;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