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伊泰集团是什么样是企业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为中国企业500强(第412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21位)、铁道部确定的百家运输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之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现有总资产160亿元,下属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呼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直接和间接控股公司22家。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为煤炭行业首家B股上市公司。“伊泰”商标为煤炭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伊泰精煤”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
伊泰集团现有大中型煤矿14座。所生产经营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等特点,是天然的“环保型”优质动力煤。公司现已建成全长72.6公里准东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3100万吨/年)、124公里呼准铁路和122公里曹羊公路(复线);正在建设全长65.5公里的准东铁路二期工程和26.8公里的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公司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秦皇岛等地设有销售机构,形成了产、运、销完整的体系。
伊泰集团正围绕新的发展目标定位,加快实施煤矿技改、传统采煤工艺下煤柱回收技术攻关、大型高产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煤制油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煤炭主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实力。
技改矿井均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全部由传统房柱式改为综采、高档普采,采区回采率达到75%,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煤矿技改已率先走到了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的前列。所有矿井技改工程完工后,年实际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吨以上,正在建设的1200万吨/年酸刺沟煤矿项目以及列入《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伊泰红庆河乃马岱、塔拉壕煤矿项目建成后,伊泰集团原煤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年。
伊泰集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组织科研人员对“房式开采条件下的呆滞煤柱安全回收”课题进行技术攻关,采用自行研发的大吨位本架自移式煤柱回收专用支架有效控制顶板安全,开发出了2—3个煤柱直线同采的安全回收关键技术。2007年4月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技术解放大量呆滞煤柱,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解决了呆滞煤柱在矿压下顶板突垮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弃煤自然发火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的控股股东,伊泰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了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中试,并通过国家863项目验收。2006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以该技术为依托的国内第一条(核准48万吨,一期工程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品示范生产线开工建设,2008年9月竣工投产。目前,伊泰集团正在开展500万吨/年煤制油基地的总体规划等相关工作,到“十二五”末,伊泰集团将建成500万吨级煤制油产业基地。
按照多元发展的思路,伊泰集团现已在非煤领域形成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互补产业。
依托太阳能数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市建成国内装机最大、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年总发电量超过59.86万千瓦时。对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推动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意义。
伊泰药业公司按照GAP标准建成了4万亩以甘草为主的多种中药材有机种植示范基地,按照GMP标准建成制药基地,按照GSP标准建成了营销网络体系,按照GLP标准建起了研发机构,生产滴丸、胶囊、颗粒剂等9个剂型共200多个品种,拳头产品麝香通心滴丸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受到国内权威中医药专家高度赞誉。
伊泰置业公司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已成功开发景泰华府地产项目,正在建设的伊泰华府和景泰华府2期、3期项目,开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伊泰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四个不变”的办企原则,即: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思想不变,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被原国家煤炭工业部评为“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并授予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被内蒙古自治区认定为“标兵文明单位”。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双旺、总经理张东海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伊泰集团确定下一步发展目标为: “十一五”即2010年,煤炭产销突破5000万吨,进入全国煤炭企业10强。
序号企业名称1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3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9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5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21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22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23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4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25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6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7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29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4辽宁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5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6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7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8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9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41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42山东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3辽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4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45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6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7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48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0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1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2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53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54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56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57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8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59内蒙古西蒙科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0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河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2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63甘肃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4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65山西省襄垣县地方国营襄垣煤矿66陕西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67内蒙古蒙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68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69河北省磁县六合工业有限公司70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1山东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72山东省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73吉林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4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75甘肃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76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77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78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公司79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80贵州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1内蒙古特弘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83河南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84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85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86江苏宏安集团有限公司87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8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9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有限公司90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1河北省磁县申家庄煤矿92陕西榆林市榆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93山西省阳泉荫营煤矿94辽宁北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95山西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96河南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97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98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99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100山西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来自:中国煤炭信息网09年煤企前百强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0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4,366,192
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4,010,000
04 中国工商银行 16,411,498
05 中国银行 14,965,900
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3,468,302
07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13,379,254
08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1,900,000
09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10,793,096
10 中国建设银行 10,737,500
11 中国农业银行 9,351,800
12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8,131,301
13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7,107,038
14 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6,611,769
15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6,424,782
16 海尔集团公司 6,025,556
1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5,762,853
1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5,186,979
19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5,081,157
20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4,794,445
21 国家邮政局 4,704,531
22 东风汽车公司 4,696,854
23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4,652,600
24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4,429,111
25 北京铁路局 4,227,000
26 国家开发银行 4,134,756
27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3,954,122
28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3,830,000
29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3,798,267
30 首钢总公司 3,697,902
31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3,674,185
32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 3,674,093
33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3,600,000
34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3,557,100
35 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19,812
3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3,405,832
37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3,287,658
38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3,157,252
39 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 2,913,991
40 交通银行 2,787,390
4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764,926
4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508,482
43 上海铁路局 2,462,454
44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2,450,157
45 山东鲁能控股集团公司 2,320,000
46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2,120,714
47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120,500
48 TCL集团有限公司 2,111,196
49 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 2,083,170
50 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2,071,900
51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2,069,558
52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2,001,539
53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1,929,785
54 华联(集团)有限公司 1,926,022
55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 1,918,286
5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03,247
57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 1,898,557
58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83,330
59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1,832,528
60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815,892
61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772,620
6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771,155
63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1,756,625
64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 1,724,098
65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1,723,179
6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1,667,437
6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622,895
68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 1,616,076
69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1,615,733
70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49,422
71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 1,526,941
72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1,510,107
73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1,491,116
74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1,490,339
75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1,487,460
76 广东省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1,481,411
77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1,463,805
78 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1,418,506
79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1,406,341
80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357,470
81 哈尔滨铁路局 1,337,346
8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1,336,600
83 珠海格力集团公司 1,307,050
84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1,270,546
85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1,269,926
86 春兰(集团)公司 1,256,316
87 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 1,239,281
88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 1,220,000
89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216,910
90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214,100
91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1,210,656
92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1,206,430
93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168,823
94 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 1,166,297
95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52,591
96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129,809
97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1,125,861
98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08,669
99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1,105,684
100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092,614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由盘江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企业,始建于1966年,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洗选加工为主体,融火力发电、建井施工、土建安装等为一体的大一型国有煤炭工业企业。
盘江矿区资源丰富,井田面积706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95亿吨,远景储量383亿吨,居江南之首;主要煤种有气煤、肥煤、1/3焦煤、主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其中炼焦煤储量占贵州省炼焦煤总储量的47.9%,品种齐全,得天独厚。2007年原煤生产突破1000万吨,2008年生产原煤119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盈利13亿元,成为江南首家特大型煤炭工业企业,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大型炼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盘江煤”被评为中国“知名出口品牌”、“煤炭质量信得过产品”。公司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还获得“1998—2000年度贵州有突出贡献的国有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煤炭产业、煤化工、煤矸石发电、锰系铁合金、建材生产等五大产业发展板块,开辟了盘江“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广阔发展前景。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牢固树立“增产增收、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的工作方针,强化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为主业、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国有大综型煤炭工业企业。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600多人。公司年产原煤逾700万吨,水泥6万吨,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近3.75万KW。公司下设9个直属分公司,5个全资子公司。 多年来,企业坚持科学经营、稳健发展的思想,不断完善产能配置和提高员工福利,从而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和良好的口碑。 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盘江矿务局,矿区面积约为706Km2,已探明储量为94.8亿吨,远景储量为383亿吨以上,于1966年开始建设,1970年后各矿厂陆续建成投产,原设计能力435万吨/年。经过四十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以煤为主、综合开发的国家大一型煤炭工业企业。公司现有六对生产矿井,2005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150万吨/年,正在建设响水(一期400万吨/年)和松河(240万吨/年)两对矿井;5座选煤厂,原煤入洗能力为785万吨/年,现正在进行金佳矿选煤厂改造工程,预计6月底投产,届时选煤厂入洗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年;一个水泥厂,设计能力5.6万吨;两座煤泥发电厂,装机容量7.5万千瓦,一座瓦斯发电厂,装机容量0.3万千瓦。1997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8年由中央划归贵州省管理,1999年剥离优良资产组建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5月上市,2002年末实施债转股,组建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在全国百强煤炭企业中排序第44位,是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98个矿区之一。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的前身盘江矿务局,始建于1966年。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洗加工为主导,融建井施工、土建安装、地质勘测、机械制修、设备租凭、建材、发电、养殖、种植、商饮服务为一体的煤炭工业企业集团。公司原煤生产能力和洗加工能力均已超过600万吨/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年,发电机容量为3.75万KW;现有在册职工2.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人。
盘江矿区面积70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4.8亿吨,远景储量383亿吨,炼焦煤储量占贵州省炼焦煤总储量的47.9%。盘江煤煤质优良,气肥焦瘦品种齐全,以低硫、低灰、微磷、发热量高而著称江南,是理想的冶金、化工和动力用煤。 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1993年扭亏为盈以来,已连续9年实现盈利。特别是近两年,通过狠抓生产经营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又上新台阶,曾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贵州省优秀企业”、“全国煤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贵州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1998-2000年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国有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以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5月31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为加快矿区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创造了条件。
九五期限间,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生产煤2333.6万吨,生产精煤956万吨,出口煤炭131.6万吨,创工业产值13.76亿元,实现利税3.31亿元;建成火铺矿改扩建、土城改扩建、盘北选煤厂、老屋基矸石电厂等项目,并开工建设金佳煤矿,会同唐山煤科院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老屋基选煤厂优质高效洗选产业化示范工程的研究、开发和建设。1999年,该公司划出优良资产,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了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其人民币普通股A股12000万股,已于2001年4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成功,为盘江的发展募集资金7.2亿元。 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逐步将医院、学校、后勤服务部门推向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加点。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