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医药哪个香?
11月第一天,医药基金仍然跌跌不休,新能源基金结束多日上涨今日回调。后市哪个香?
一、市场空间
因为国内有集采压着,所以医药市场的顶部已经能看得见了,不像新能源,还处在各项技术革新和对油车的产能替代阶段,市场空间还非常非常大的,可以说是暂时看不到顶。
二、基金持仓
医药企业在大基金中的持仓占比还是比较重的,如果要调整比例的话会导致大资金外撤,也会导致后市超跌。
三、一级市场
医药投资一级市场可以说是水涨船高,估值可能比二级市场还要贵,不知道科创板后面会不会有药企破发。而且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把药做出来,仅仅通过了试验,风险相对较大,除非有内幕消息,确保某个药肯定能做出来,销售渠道也没问题。
做时间的朋友~
几月涨医药股几月涨新能源股如下
1. 此前我告诉大家,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是一旦风口过去,猪立马被摔死。现在行情下跌,就是潮水退去,检验真金白银的时刻。 上周已经明显看出市场
2. 我认为白色家电股上涨的动力,有两个: 疫情的正反面:Y情给行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的同时但客观上却加速了行业整合和企业变革。 三季报业绩普遍超
3. 大家注意看,家电板块上周连续上涨,目前已经突破平台。龙头个股,例如某力股价已经接近新高,某漂亮和x尔更是已经创下新高。当行业已经在周期炒作中,
这都是去年涨的最疯狂的几个题材,实际上在股票市场用一句话形容最合适:疯狂过后一地鸡毛!短期内白酒是不可能再起来了。原因很简单,已经爆炒过,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洗盘,加上之前人民日报报道过A股过度炒作白酒的问题,更是让如日中天的白酒熄了火。新能源车和医药相对来说机会还有,但是不大,没有消息面的刺激,只能横盘震荡
白酒必须要下跌,因为喝酒伤身
目前只是合理下调,建议三月中旬在上车,下调还需要一段时间,等等看
看你怎么看目前的市场吧,现在上证指数3600点,说实话位置不高没有4000+,也不是够低3000点以下,从大盘市场看只能说不高不低;但是从个别指数看确实到了目前为止的高位了,比如医药,白酒等指数,但是你既然进到股票基金市场来了,就应该做好了是长期持有长期参与的,如果说回调20%-50%你割肉离场那么你还是不够理解市场,不适合做基金股票投资的。白酒,医药,消费指数代表的是背后几十几百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背后又有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消费来为其支撑,所以说拉长时间线来看这些指数其实并不能说高的吓人,现在来看只能说这些指数是偏高了,如13年看茅台200+的股价也是高的离谱,8年过去了,现在茅台2400+,你还敢说当时200块的茅台贵吗,所以说没有绝对的高低,只有相对的来看,如果你觉得高了,不参与不买进就好,如果你依然看好后市的白酒医药,参与可以盈亏自负。
不说了,先买为敬!
不知道怎么了,新年过后这些有关的基金开始暴跌,,但是股市现在倒是风生水起,[黑线],,2700多家上涨的,100多家涨停,明天还是个好势头
白酒肯定要深度回调,涨的太多了。
短期震荡回调,长期没问题。[微笑]
保持正常心态。,这种起起落落的事情很正常
震荡行情,估计会有一段时间调整。快则半个月慢则几个月。
中药学专业的话,对口工作肯定是和医药相关的,除了在中医院里面坐诊外,比较常见的是在中药店里面坐堂,主要各种内容就是给病人简单的看个感冒风寒什么的,然后按照医生给的方子按克抓药,有的时候还得煎药。
工作内容上完全看不出来大学生的样子,更像是老中医的学徒的感觉。不过工资好像也不少,但是没什么发展空间,顶多从抓药的店员升级成为店长而已。(不过一家药店的店长也是中高产阶级了)考研了会好一点,能进个药物公司,或者进研究院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就是到中成药的制药公司工作。这个工作的种类就多了,而且你应聘的公司规模不同工作也会相差很多,有的小公司就是生产一些保健品,基本上就是把中药研磨成粉后混合,制成胶囊,而一些大公司就不一样了,像同仁堂等一些老牌大公司,往往每年还有研发很多新型药,所以是有自己的研究室的。
但是大小公司各有利弊,尤其小公司应聘简单,学历要求低,但是发展空间就很小,做到头也就是个检验人员什么的,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还可能面临失业等问题。而大公司的好处就是工作稳定,发展空间大。在大公司里你可以从基层做起,或者做研究甚至开发新的药物拯救病人,但相应的应聘难度要比小公司大的多。
当然不论大小,各制药公司都有很基础的工作岗位比如中药的称重配比什么的,这样的岗位应聘简单,但是作为大学生还是要有更远大的目标的好。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经济工作定调尤为关键。
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股市来说,影响最直接的是货币政策。市场的估值水位、溢价空间和货币政策直接相关。那就来看看具体政策情况。
今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以来,M2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如果明年实际GDP增速为8%,考虑通胀2%,名义GDP增速约为10%。也就是说明年社融增速至少在10-11%的区间。
之前市场一直担心货币政策收紧,高估值的小盘股、成长股估值一路下杀,特别是 科技 股跌得是一地鸡毛。现在来看,明天货币政策收缩的力度并不大,可以说稳定住了市场的人心。
会议还确定确定了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
1.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
2.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3.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4.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5.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6.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7.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8.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 科技 , “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摆在首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摆在第二位 ,中央定调的大环境下, 科技 股的机会不容小觑。
今年的行情来看, 科技 股也就是在2月份的时候,又一波脉冲式的行情,之后一直进入调整,特别是7月份之后,已经深度调整了5个多月。
半导体、消费电子、5G、云计算等之前的高景气板块,虽然都出现了大幅回调,但是当下政策加码、行业景气持续、公司业绩向好, 跌下来的龙头公司值得明年重点布局。
另一方面,海外是流动性持续泛滥。
欧央行12月议息会议如期加码QE规模并推出未来购债指引,延长购买期限至2022年,同时加码TLTRO III,支持银行信贷扩张,释放持续宽松信号。
美国12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和QE购买量不变,并在前瞻指引上有所放松,同时美联储将扩大购债计划并调整购债期限,反映了美联储将QE视为更为长期的支持经济工具,未来将视通胀与就业的变化而调整。
预计明年美联储仍会维持 1200 亿美元 / 每月的 QE 购买节奏,并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调整购买量。预计明年美联储扩表规模在 1-1.5 万亿美元,且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最早可能直到 2022 年初才会出现。
美联储开闸放水,美股大吹泡沫,美国疯狂制造泡沫,在流动性释放和美元周期下行情况下,铜铝价格进入强势周期,加上铜铝 历史 低位的库存, 铜铝等大宗商品迎来涨价潮。
当前疫苗进展超预期,市场对于顺周期板块情绪明显提升,在疫情中受影响的有色、化工、煤炭等板块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回暖,正在迎来量价齐升的景气周期,而且行业内龙头公司对应明年的估值都很低, 周期板块也是一个布局的方向。
白酒、医药和新能源已经连续大涨2年, 今年更是取得了爆发式的投资收益,那明天会如何呢?
“事不过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在统计学层面,当抽取的样本数量越大(大于30),那么概率上就更接近于 正态分布 ——以样本平均值为中心,以代表的标准差分布。
概率上说,落入平均值周围一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为68%,两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是95%,三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则高于99%。——偏离三个标准差以上的,是标准的小概率事件(1%),也就是”事不过三(个标准差)“的科学解释。
如果我们把数量足够的上市公司也考虑成一个样本池,那么除非宏观经济特别好或者特别差,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仍会处于一个平庸的平均值状态 , 只有5%左右的公司,落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区间,实现三年的业绩爆发式增长。
也就是说也许这三个行业内的少数优秀的公司在明年依然能取得靓丽的业绩和涨幅,但是整个行业来看,这个可能性就很小了。
所以结合宏观政策和概率分析,我觉得除了抓住消费、医药和新能源板块里的龙头公司之外,明年的大机会应该在 科技 和周期两大板块,只有抓住市场的主线,才能取得更稳定的超额收益,就像今年的白酒和新能源一样。
我的公众号 【股透社】 专注于对 科技 和消费股的分析,以及对龙头企业分析估值,并及时把握市场的投资机会。
选择哪个行业还不如静下心来想想 哪些行业是人们离不开的,那就投资这些行业!所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医药和消费,还有政策为主的新能源 。那么我们来分析分析:
医药和消费作为主线是没问题的,但是选择板块也需要看持有哪些股比较合适,比如说行业龙头,老二老三,这些都可以持有。
医药主题和消费主题作为主线 ,一来是人们离不开,刚需板块,受众人口巨多,未来成长空间大,投资价值高;二来是公司具有一定护城河,在行业竞争高,价值高,比如千禾味业,伊利,茅台,五粮液,等等!都是不错的方向,选好板块,选好股才行。
政策倾向,比如说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因为国家大力发展,还有未来新能源普及,空间巨大,应该多多关注。
新能源作为新风口, 细分就是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这两大板块,都是不错的,目前政策都是在这上面,未来也会进行大力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未来新能源是一个趋势,是一种战略和方向,新能源是能源战的关键,比起传统石油,新能源可再生,更加利于发展。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而“十四五”的主要内容是:
①构建消费大市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② 科技 创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覆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
而且,根据近五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也都是大消费类、大医疗类。
但“十四五”已经将 科技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必须要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半导体行业、工业软件等等。
所以,我们2021想要选择哪个行业,首选要选择的一定是: 大消费与大 科技 、大医疗。
综合以上分析,加上未来推测,比如消费升级(以后可能会出现电子消费新峰),产业升级(更 科技 化)等等。
而且人的一生,离不开衣食住行,生老与病,所以,大消费、大医疗是我们2021重点关注的对象。
大消费要布局: 酿酒行业、食品饮料 、电子消费、医药消费、白电等等;
大医疗要布局: 医疗保健 、生物制造等等;
大 科技 要布局: 高端制造业、绿色新能源、低碳环保 、数字经济、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等。
若是布局大 科技 行业,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至少五年期限,才可能有巨大的突破;
而大医疗、大消费类的行业一直都是长牛行业,比一百米或许比不上高端制造、半导体,但是若是比马拉松,一定远远把其他行业抛于脑后。
话不多说,直接干货!!!
大消费行业基金: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
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
白酒+医疗: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
景顺长城鼎益混合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
大医疗行业基金:
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
前海开源医疗 健康 A
大 科技 类:
嘉实新兴产业股票
广发双擎升级混合
真正的混合基: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 (总之啥都有)
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 (也是啥都有)
以上基金都是经历了牛熊洗礼,收益则更加的稳定,乃投资不二之选!
不建议去投资 军工、银行、房地产、保险、传媒、环保、石油 等等周期性行业。
一旦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只适合高手短线操作。
另外,至于 科技 ,我上面说了, 科技 不建议投资窄基,一投资窄基,一不小心会大起大落,甚至一落不起。
因为 科技 具有时效性,过时了,就不贵了,再加上窄基的大涨大跌,可能您会想骂人,比如“ 诺安(教基民)成长 ”等等。
比如:去投资5G,最多就5、6年的发展期,最近华为都发6G卫星了,而5G商用才不够两年。
所以要投资,最好投资价值型、长牛型、确定性强的大混合基金,也就是大消费、大医疗。
毕竟我们投资要的就是稳定性、确定性,这样才有高收益性!
最后,祝您2021,牛气冲天!
牛气冲天的肯定不是食品饮料、医疗医药,因为这两个行业是持续长牛,不具爆发性特征。金融、地产可排除爆发特征,衰退拐点是否出现都值得怀疑。通讯、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资源类均牛过,是否会牛二回,会的,但只可能是稀缺资源,这是第一个可能的赛道,其得益于货币贬值,也因为其牛的时间距今已较远,其它的刚牛过很难持续的。另外的赛道可能是军工,我国的军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以及国际关系动荡,均支持这一产业景气度爆发。还有的可能是高端装备领域,具体讲是支撑工业4.0领域,以及高新材料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