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2和H65黄铜的导电率分别是多少?
要求电导率可以用紫铜,铜含量越高,电导率越高
H62表示平均含铜量为62%的普通黄铜带,其中,H—汉字“黄”的拼音字母的第一个字母,62—铜元素的平均含量
在普通黄铜的基础上加入其它元素的铜合金称特殊黄铜,仍以"H"表示,后面会跟其它添加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平均成份,如H62为含铜量为60.5%~63.5%,余量为锌含量而HAl59-3-2则表示其铜含量57%~60%,铝含量为2.5%~3.5%,镍含量为2%~3%,其余为锌含量。黄铜分为普通黄铜,特殊黄铜及铸造黄铜三种,铸造黄铜以ZCu开头后面跟其它元素的符号及其平均含量。
化学成分铜(Cu):60.5~63.5%铁(Fe): ≤ 0.15%铅(Pb):≤ 0.08%锑(Sb):≤0.005%
铋(Bi):≤0.002%磷(P):≤0.01%锌(Zn):余量杂质总和:≤0.5%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MPa)410-630 伸长率:(δ10/%)≥10 维氏硬度:(HV)105-175 (厚度≥0.3) 注:厚度0.3-10
紫铜导电性能更好。
黄铜电线和紫铜电线导电性对比:
紫铜是比较纯净的一种铜,一般可近似认为是纯铜,导电性、塑性都较好,但强度、硬度较差一些。
黄铜是一种含有其它合金成分的铜,价格较紫铜便宜,导电性和塑性较紫铜差一点,但强度和硬度要高一些。
在工业和民用上,根据不同的使用特点来选用不同的材料,不能一概而论哪一个好。如做电线,要求较柔软,紫铜就好一些。
如做连接件,上螺丝的地方多选用黄铜,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搭配来调节电阻平衡。
黄铜和紫铜导电率:
黄铜导热系数为108.9/(m.k) 电阻率(20℃时)为0.071Ω·mm2/m。
紫铜导热系数为386.4w/(m.k) 电阻率(20℃时)为0.018Ω·mm2/m。
金属的温度系数的定义是:设该金属在 0℃ 时的电阻率为 ρo,100℃时的电阻率为 ρ100,则0℃到100℃之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αo100 =(ρ100-ρo)/100ρo。
紫铜又名红铜就是铜单质,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各种性质见铜。紫铜是工业纯铜,其熔点为1083℃,无同素异构转变,相对密度为8.9,为镁的五倍。同体积的质量比普通钢重约15%。
紫铜的用途比纯铁广泛得多,每年有50%的铜被电解提纯为纯铜,用于电气工业。这里所说的紫铜,确实要非常纯,含铜达99.95%以上才行,极少量的杂质,特别是磷、砷、铝等,会大大降低铜的导电率。
纯铜的电导率为57142857S/m。
铜的电导率定义:铜的电阻率的倒数为铜的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表示,κ=1/ρ。除非特别指明,铜的电导率的测量温度是标准温度(25℃)。
铜的电导率单位:为m/(Ω·mm2)。
扩展资料影响铜的电导率的因素:
1、温度:铜的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铜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一段温度值域内,铜的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
2、掺杂程度:铜中的杂质对铜的电导率有很大影响。铜的电导率影响最大的杂质元素有磷、砷、铝、铁和氧等。
3、冷加工和热处理:铜导线一般经拉伸后使用(硬铜线),也可以经退火后使用(软铜线),铜经过冷拉伸(冷加工)后,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但铜的电导率和伸长率下降,当变形量不大时,对铜的电导率影响不大,一般不超过2%,但当变形量增大时,铜的电导率下降可达6.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
2、二价铜盐是最常见的铜化合物,其水合离子常呈蓝色,而氯做配体则显绿色,是蓝铜矿和绿松石等矿物颜色的来源,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铜质建筑结构受腐蚀后会产生铜绿(碱式碳酸铜)。装饰艺术主要使用金属铜和含铜的颜料。
黄铜导热系数为108.9/(m.k) 电阻率(20℃时)为0.071Ω/m
紫铜导热系数为386.4w/(m.k) 电阻率(20℃时)为0.018Ω/m
金属的温度系数的定义是:设该金属在 0℃ 时的电阻率为 ρo,100℃时的电阻率为 ρ100,则0℃到100℃之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αo ...100 =(ρ100-ρo)/100ρo。
扩展资料:
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而且还与温度、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金属材料在温度不高时,ρ与温度t(℃)的关系是ρt=ρ0(1+at),式中ρ1与ρ0分别是t℃和0℃时的电阻率α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与材料有关。锰铜的α约为1×10-1/℃(其数值极小),用其制成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在常温范围下随温度变化极小,适合于作标准电阻。
已知材料的ρ值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后,可制成电阻式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半导体材料的α一般是负值且有较大的量值。制成的电阻式温度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有些金属(如Nb和Pb)或它们的化合物,当温度降到几K或十几K(绝对温度)时,ρ突然减少到接近零,出现超导现象,超导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材料的ρ随磁场或所受应力而改变的性质,可制成磁敏电阻或电阻应变片,分别被用来测量磁场或物体所受到的机械应力,在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阻率
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
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铜的电导率为1.6730×10-6Ω·cm
纯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很高,仅次于银,但铜比银要便宜得多。
铜的颜色很像金,但发红,铜离子的颜色为蓝色。
铜的电导率是 59.6×10e6/(米欧姆)
黄铜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因色黄而得名。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等。黄铜敲起来声音好听,因此锣、钹、铃、号等乐器都是用黄铜制做的。
航海黄铜
铜与锌、锡的合金,抗海水侵蚀,可用来制作船的零件、平衡器。
青铜
铜与锡的合金叫青铜,因色青而得名。青铜一般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铸造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用于制造精密轴承、高压轴承、船舶上抗海水腐蚀的机械零件以及各种板材、管材、棒材等。青铜还有一个反常的特性——“热缩冷胀”,用来铸造塑像,冷却后膨胀,可以使眉目更清楚。
磷青铜
铜与锡、磷的合金,坚硬,可制弹簧。
白铜
白铜是铜与镍的合金,其色泽和银一样,银光闪闪,不易生锈。常用于制造硬币、电器、仪表和装饰品。
黄铜的熔化温度为934-967℃,锌的熔化温度为419.53℃。
一、黄铜
黄铜是铜及锌的合金,因色黄而得其名。铜含量62%-75%的黄铜,其熔点为934-967度。
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硬币(如五日圆硬币)等。含锌量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如含锌量为18%-20%会呈红黄色,而含锌量为20%-30%就会呈棕黄色。
普通黄铜的用途极为广泛如水箱带、供排水管、奖章、波纹管、蛇形管、冷凝管、弹壳及各种形状复杂的冲制品、小五金件等。随着锌含量的增加从H63到H59,它们均能很好地承受热态加工,多用于机械及电器的各种零件、冲压件及乐器等处。
为了提高黄铜的耐蚀性、强度、硬度和切削性等,在铜-锌合金中加入少量(一般为1%~2%,少数达3%~4%,极个别的达5%~6%)锡、铝、锰、铁、硅、镍、铅等元素,构成三元、四元、甚至五元合金,即为复杂黄铜,亦称特殊黄铜。
二、锌
锌是一种青白色、光亮、具有反磁性的金属,虽然一般用作商品的锌都经过加工,这些特性已不再鲜明[10]。其密度比铁略小,呈六边形晶体结构。
在常温下锌是硬而易碎的,但在100至150°C下会变得有韧性。当温度超过210 °C时,锌又重新变脆,可以用敲打来粉碎它。[12]锌的电导率居中。在所有金属中,它的熔点(420 °C)和沸点(900 °C)相对较低。除了汞和镉以外,它的熔点是所有过渡金属里最低的。
扩展资料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铜制品主要是在西亚。
如伊拉克的札威·彻米地区,发现有铜装饰品,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九千年;伊朗西部的阿里·喀什地区也发现过铜装饰品,年代为公元前九千年至公元前七千年;土耳其南部的恰约尼遗址出土过铜针、铜锥,年代约为公元前八千年。
这些铜制品都是天然红铜的打制品,不是通过冶炼矿石得到的铜。
从利用纯铜,到冶炼铜矿石获得纯铜,再到冶炼出青铜合金,人类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摸索时光,就好比是魔法世界里用铜一点一点地打造一个闪闪发光的时空隧道。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发现于中国的陕西。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
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区域的锌含量差异显著,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其特征与固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从而证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属与发明金属铸造之间,都曾采用热煅法或固体还原法冶炼金属。
导电率从小到大:锡<铁<铝<金<铜<银 导电最强的是银。
导电率是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倒数,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I.A.C.S导电率百分值为I.A.C.S体积导电率百分值或I.A.C.S质量导电率百分值,其值为国际退火铜标准规定的电阻率(不管是体积和质量)对相同单位试样电阻率之比乘以100.如铜体积电阻率推导的导电率公式: (0.017241/P)*100,P电试样体积电阻率。
导电率定义或解释 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
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扩展资料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做导电性。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各不相同,通常银的导电性最好,其次是铜和金。 固体的导电是指固体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远程迁移,通常以一种类型的电荷载体为主,如:电子导体,以电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离子导电,以离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混合型导体,其载流子电子和离子兼而有之。
除此以外,有些电现象并不是由于载流子迁移所引起的,而是电场作用下诱发固体极化所引起的,例如介电现象和介电材料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导电性